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艺术资料 > 龙国屏和他的弟子们

龙国屏和他的弟子们

时间:2011-02-17 | 来源:陈沫吾 | 阅读:880次

龙国屏和他的弟子们 弟子:陈沫吾 恩师龙国屏是大风堂的入室弟子,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得意门生,蜀中著名的老一代国画艺术家,也是近当代中国美术发展史的见证人之一。他曾经多次开门纳徒,门下弟子甚众,诸如邓由怀、谢泰伟、陈沫吾、徐才高、倪磊、刘起伏、汪晋权、秦学文、范汝愚、方华胗、曹山岚、刘林宝、肖朝德等,均是恩师当年先后所收弟子。这批龙门弟子先后加入各级各类书法、美术家协会或画院等群团艺术组织。缘此,他们能有机会将源自于师而又有所发展的治学理念付诸于绘画实践,从而形成了大风堂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术群体之一。2007年《文史杂志》第五期上刊载汪毅先生写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一文,文中说:“大风堂是一个画派,是一个可以载入中国美术史册的重要画派。其声誉鹊起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的中国画坛。当时,上海的美术新学兴迭,美术社团雨后春笋,名家流派千帆竞发,代表着中国现代美术跌宕起伏的新思潮。张善子、张大千便是这个潮流中的弄潮儿、翘楚者,尤其是张大千。他们昆仲发起或参与的美术社团逾10种,而且作品频频出展并影响海内外美术界,甚至包括早期的一些大风堂门人。”就大风堂画派这一方面来说,蜀中龙门弟子们术有专攻、学有所成、各有造诣,无愧是继承师说、学有本源的大风堂画派在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当然是一种精辟的见解,但历史地看来,恩师龙国屏与其弟子们之间的师生关系远较此论更为丰富,值得今人深刻地总结。本文即拟就此做一番较全面阐述。 一、情深谊厚似严父 在美术界,历史上作坊式的师徒相授近几年突然红红火火起来,各种艺术院校或画院以名家挑头的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其中的奥妙,以学生角度论,成为名家之弟子,如同持有了一张进入艺坛上流社会的入场券,此后混迹江湖,凡事有老师的名头罩着,何愁大把的票子不进自己的腰包。至于提高艺术创作云云,更多的是玩玩“吐火”技术,虽然唬人,但知道了它的窍门,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真心求艺者,也有全心施教者,但能否“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却是很难达到的。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曾大呼:因材施教。但现代教育到了今天,除了大面积的灌输式教学和升学考试,何尝考虑到了学生的天性。尤其是艺术类的教学,如果抹杀了学生的天性,无异于判其死刑。即使有第二个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之美誉,也只是大师的影子,况且要达到这一目标也根本不可能。如此一说,这种师徒制还是有其历史与现实意义的。 意义不容否定,但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如果弟子们得遇一个尊重学生天性的导师,遇到个讲求“无为而治”的导师,遇到一个不手把手教学的导师,将是幸福的。以我当年考学求前途营生的亲身体会,今日优秀老师的稀缺,关键在于老师们本身出身于灌输式教派,信奉教条主义,离开这条,他们也无所适从,如何能因人施教。只能吃着导师嚼过的馍,一代传一代,如何能有营养。以我今日之体会,一个优秀老师不在于给学生传授多少知识,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在这一点上,看到过一些西方教育的文章,觉得更尊重人性。即使是小学生的考试,也是一篇论文,让学生通过图书馆去完成。其间对方法的领悟对人一生都是受用的。 话题还得转到国画艺术家、我的恩师龙国屏和他的弟子们上来。无论何种考虑,但是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历史上名家的弟子千千万万,但留下名字的却寥寥无几,何乎?当年白石老人说得很好,出我者生,似我者死。如何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一个老师就不要把自己的独门绝招当作秘密教了,要教的是你是如何练出这招式的方法;而弟子们也不要把老师的独门绝招视为无上法宝,而是要通过领悟它,创造出自己的一招一式。更要懂得对老师的敬重,除了人格上的尊重和生活中关心外,更多的是需要对老师的艺术领悟与思考要保持非常重要的怀疑与拷量。 在恩师龙国屏先生刚刚离开我们的时候,有此感想,无我枉为龙老之入室弟子之一。一个画家到老了,很容易保守,易形成老气和暮气。恩师龙国屏先生的创作和教诲弟子的思想却是生机勃勃的,其弟子们的作品,有的越来越自由和随意,已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有的与恩师龙先生走得太近,有的走得很远。我认为,投到名家门下是缘份,能否成才当然还得看自己的悟性与机缘。 通观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尽管不乏颇具影响力的一代宗师及其弟子群,但大都难以企及恩师龙国屏和他的弟子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这无不是我等弟子一生的幸运与幸福。 恩师龙国屏一生淡泊名利,故为自己书斋取名为“淡斋”。他在满九十岁前,恩师龙国屏先生每年都要在春节期间召集众弟子畅叙师生情谊,并亲自下厨做菜款待弟子。过九十岁后,鉴于自己体力有所下降,弟子们每遇节假日,或其生日,都要举行隆重集会庆贺,或是分别前往探望,由此可见龙氏与弟子们的联系之密切。龙国屏先生还经常关心大风堂艺术的发展与团结,他在回复我重修《大风堂同门录》的信时说:“……1948年先师审定之大风堂同门录,迄今已61年,其间传承辈衍,人数增多。弟等拟整理重修,其意甚佳,惟我正在病中,可由弟主持其事,会同诸弟完成之。”同时,他在每每谈及自己的弟子时,都是褒奖鼓励,毫不掩饰自己对弟子们的宠爱。 此外,恩师龙国屏与弟子们的关系也十分随和,从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但他对弟子作人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任何一个弟子,不分入门先后,不分男女老幼,只要你认为他老人家糊涂了,在社会上招摇闯骗,欺世盗名,他都会严厉地指出批评,甚而可能把你逐出师门,由此可见,恩师龙国屏与其弟子们的关系是相当融洽而十分严格的。 二、德立师门恩威长 学为人师、行为世表、以德立人、以魂塑形。恩师退休后,始终把自己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溶化在培养学生的中,教育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由于他总是充满着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情去教育学生,所以经他培养的弟子都能比较正确地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做到在大事上、原则问题上是非是分明的。   他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长过程,教育学生要有理想、有信念,这样才会有学习动力,才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强盛奋发读书,刻苦学习。他常以我国老一代艺术家的爱国主义形象,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恩师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他常说:人的一生能够有效地为他人服务的时间大约只有四、五十年,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这四、五十年是十分珍贵的。因此,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学习领域充分地、甚至顽强地展示自己。对于个人的名和义、得与失,应当看淡一些,不要花太多精力去计较。   恩师十分重视自己的道德操守和珍重自己的责任。几次他因病住院,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他都不让师母蔡俊惠老师把消息告诉弟子们,担心增加弟子们的思想和经济负担。在前几年过春节的时候,恩师都要召集众弟子到他家中聚会一次,他还要亲自下厨为弟子做几个菜,大家推杯碰盏,畅叙友情,不亦乐乎。 恩师经常说:人活的是一种精神,不能把物质利益看得太重,思考问题也不能以个人为中心,要多从大局的需要出发,还要想想其他同学的情绪和利益。为此,他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恩师是一个大智若愚、内心透亮的人。在恩师身边学习,容不得你有自己的私心杂念,有自己就会感到脸红。 艺术界的同仁都知道恩师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大好人。因此,大家都非常愿意接近他,乐于同他商讨问题。他也乐意把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告诉别人。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界同仁向他请教求作品。他总是热情接待,乐于满足别人的愿望。他还常接受外地同行的邀请,参加笔会。“助人者,人恒助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乐于助人的恩师自然也十分受到艺术界同仁的尊敬。 作为蜀中当年张大千先生的较少而健在的拜门弟子,自然掌握了相当的话语权。如何用这些话语权,既反映一个人的学品和人品,也是整个国画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恩师站得高,看得远,注意从大局出发,考虑整体利益。比如,在一些同仁拿着所谓张大千先生的作品去找他鉴定或给恩师重金请他老人家跋字,他会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特别是个别靠做张大千假画欺世盗名的要拜他为师的人,他为了维护张大千的形象,清净师门,他一定会让来者作出书面保证后才予与认同,这无不表现出了恩师的欲求有度和为人谦和的品格。有许多人反映,恩师总是态度慎重,考虑周到,做事公正,心理亮堂。通常,他既能掌握原则,坚持贯彻传统的作人原则,又有一定灵活性,实事求是地考虑方方面面,例如,他对青年画家的成长均给予应有的关注褒扬,因此,国画界的同仁对他是十分满意认可的。同仁们还反映,他虽身名远播,但依旧平民作风,平易近人,热情可亲。 正是由于恩师身上具有这些优秀品质,因而能得到广大画界同仁的支持和拥戴。我国著名的张大千研究专家李永翘先生,根据平时对恩师为人处世和画艺的了解,特意为其撰文称赞,以示敬意。 三、教学相长大风扬 每个人对自己置身的环境或多或少总有些不满意,同时又对这个社会有着变幻或不变的追求。当物欲横流于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人徘徊在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技术化的花花世界里无法选择理想;有人则与繁华纷乱的空间搏击、跨越一切诱惑和障碍勇敢地追逐理想;还有人则耕耘在万物生长、泥土芬芳的庄稼地上,安静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在劳动与追求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理想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恩师龙国屏有“师道尊严”却非“师道森严”,他对待自己的弟子,基本做到了孔子所说的三条,即: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他既不高高在上,使他的弟子难以接触;也不一脸肃穆,使他的弟子望而生畏,倒是常在弟子之中,有问有答,谈笑风生。即使批评,也是双向的,既有他批评弟子的,也有他听取弟子意见的,在这种气氛中,弟子们就很容易无拘无束地提出各种问题向他请教,与他探讨,有疑问有困惑甚至有不同看法也都当场提出,可谓“教学相长”。天才出自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经验贵于总结,学习务必刻苦。学习绘画艺术要多动脑,勤动手,善于观察,讲究灵感,举一反三,取其精华,融会贯通。只要尼师虚心求学,龙老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天资、性格、爱好、特长、文化素养等情况,对每个弟子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确定其所追求的风格,量身施教,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让每个弟子充分发挥和显耀个人的聪明与才智。 恩师龙国屏一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弟子们的交流,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自己的开放思想和包容胸襟。与人为善这个词汇,人们一般理解为对人没有恶意,为人心地善良。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解释,恩师龙国屏是“与人为善”的。他对他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即使是严厉批评的,可能批评与事实有出入,并不一定正确,反映出他的观念有偏差,认识有局限,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他既没有恶意,也不会把人看死,让你一辈子抬不起头来。恩师龙国屏的学生可以分成四种类型,重道德情感的一类,重社交事务的一类,重言辞修为的一类,重文学意境的一类,共同的追求当然是书画艺术的学习与创作了。 寒风瑟瑟,残阳如血。恩师龙国屏在世时是一位睿而多智、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带领着身后这群英姿勃发的弟子,离开了薄暮中的长亭,沿着斑驳的古道,于风尘霜露的绘画艺术道路上长途跋涉,他不辞辛苦地一次次为弘扬自己恩师精神和弟子的创作创造条件,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其精神是十分令人钦佩的,他与弟子们在理想的道路上追求是统一的。 现实与理想,到底有多远的距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年代里,恩师龙国屏和他的弟子们的追求理想,如今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未取得多大的成功,但决没有失败。他们是一群理想的守望者,为了理想,他们向现实发起了挑战——坚守传统根基,胆于百花齐放。在我们从现实向理想的道路上要历尽曲折,到头来,却发现,一向所追求的理想或许远没有奋斗前我们想像的那样令人兴奋,但回首这条坎坷的打拼之路,却不得不承认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的诗意与悲哀,在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没有人愿意轻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阐释和演绎。现实有高低贵贱之分,理想却没有尊卑优劣之别。生前,恩师龙国屏和他的弟子们谈论理想,诸弟子都有各自的宏图大志,因每个人对人生的解读不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认识有别,故弟子们的理想追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恩师生前对我讲,只要坚定了自身的理想,并为之拼搏不止,奋斗不惜,是不应当有失败者的。像勾践的灭吴复越,留给后人的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感叹;楚霸王的折戟沉沙,留给后人的是“生做人杰,死为鬼雄”的悲壮;严子陵的垂钓湖滨,留给后人的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倾慕。 恩师龙国屏先生是大家尊仰老一代国画艺术家。风雨春秋近百载,一生创作了大量国画作品,虽他驾鹤西去了,但他生前在繁忙的艺术创作和社会活动之余,长期坚持义务课徒,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传授艺术真谛,弘扬中华文明,弟子们一定终身牢记。现今,其同门弟子如春风桃李,遍布蜀中;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书画艺术家或学者;各市州乃至全省全国书协、美协成员中,更不乏有恩师的弟子。他们在曾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技艺日臻成熟,风格日渐凸显。 恩师龙国屏一世之为人,大致是以“中庸”为准则来要求自己的。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先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所以经得起评说。他虽然尚未达到他理想的目标,但他是无愧于心地尽力去实践探索了。故我是赞成平视恩师龙国屏先生的。不想把他褒为神捧到天上,是为了增加我们的自信;不能把他打入地狱,是为了抑制我们的狂傲。恩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将他的弟子们凝聚在一起,这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就值得如今为人、为师、为官者三思。现实与理想,到底有多远的距离?唯有我们的脚步可以丈量。恩师龙国屏已离我们而远去了,但理想与现实的探讨实践,却永远没有结束。为了缅怀恩师,为了我们自己心中的理想,我辈唯有只争朝夕!
关键字: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