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艺术动态 > 漫谈张维书法艺术

漫谈张维书法艺术

时间:2011-11-24 | 来源:北京大学 张志浩 | 阅读:1432次

张维,著名书法家。甘肃镇原人,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家藏书籍颇丰,幼受父亲张德源熏陶,八岁临帖,先习褚遂良继习王羲献,再习何绍基、于右任、王铎。工各体,篆书多写甲骨、金文、铁线篆。少龄就读太平镇中小学,临习褚遂良大楷,偶涉汉隶。爱自学,鲜向前辈求教,迂回曲折,深入领会,丰富学养。工各体,篆书多写甲骨、金文直取殷周原器、原拓。17岁考入技校,三年后考入苏州大学书法专业脱产学习,先后受教于沙孟海、李般木。精研训诂,又考入陕西教育学院政治与教育专业学习。学书涉猎广泛,注重探本寻源,精于行草、汉隶。中年后糅合隶篆笔法于行草,所作遒劲大度、淳雅秀颖、苍古峻爽。笔迹峥嵘而不显火气,藏巧于拙。勤于笔墨,废寝忘食,40年潜心苦学墨当饭,草稿作品近10万件,用去各种纸10余吨,墨汁1000公斤,写坏毛笔千余支,终有所获。现为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研究院名誉院长。作品收藏于内蒙古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碑刻于云阴山、彝山碑林等名胜40余处。入选全国著名书法家展、全国六届中青展等;诗歌、论文、文学等发表40余万字。书作发表在《中国书法》等权威报刊500余副。1996年12月应邀在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总参华西宾馆做书,应西北多家省市两代会特邀献艺。1996年10月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老战士书画联笔会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怀、丁关根接见。曾在新疆、渭南、唐山举办个人展,与其他书家联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日本横滨美术馆举办书画展。主要著作:1998年由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张维书法作品集》,2000年由香港中华国际出版社出版《张维行草书法艺术》,2005年1月由陕西省出版局出版《张维书法》。辞条收入《中华名人录》。

庆阳,是周朝先人开基立业的肇兴之地。据史载,周人始祖自后稷姬弃开始,曾接连两代为主管农业的“司稷”之官;至夏代晚期后稷后人不窟继任时,由于“夏后氏政衰,弃稷不务”,于是“不窟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而这不窟所“奔”的戎狄之地,历史记载都相当明确地指出就是今甘肃庆阳县北郊.不窟在庆阳续修旧业,不违农时,勤于农务,从而光大了世德,不辱于先世。不窟死后,子鞠继立,仍在庆阳一带。鞠卒,其子公刘继立。关于公刘的事迹,《史记·周本记》记之日:“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镇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东汉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北魏灵太后治国清明,垂帘听政达十三年。周铜剑,秦诏版,陶水管国内稀有,"书画之乡"美名远扬,民间艺术古朴典雅,尤以剪纸,刺绣,皮影引人瞩目,倍受国内外朋友青睐,被誉为"地上活文物"。镇原古称原州,素有“书画之乡”美称。 镇原书画始汉代,盛至清末,而嗜好书画之历史则更久,书画之风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时期,镇原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王符,就是一位书法高手。他的字笔法遒劲豪放,饱满酣畅,所书语句又多是勉耕促织的佳句。他常常为乡民书写,求者喜不自胜,端悬于堂屋。王符之后镇原又出现了许多书画名人。官拜兖州刺史、武威太守的李恂,镇原是他的诞生之地。传说他写得一手好字,每次回乡不带金银珠宝,只带一些字画条幅分赠乡友,大家视作珍宝。明正德年间进士、官拜兵科给事的许理,景泰年间任南京、四川道检察史的张凯,成化年间进士、援工部主事张王叔,都是当时善书法的官吏,他们怀着热爱家乡故土的赤情,寓民间礼俗、风情于毫端,到处留下凝重的墨迹。清代中后期到民国年间,镇原的书画名家更是层出不穷。清嘉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刘之霭,笔力雄健、书法超群。他曾任贵州普安直肃厅同知和丙子科贵州乡试内监视,但由于他人品孤高,性情疏阔,自知不宜做官,便“呈请开缺修墓”,回到家乡,致力于著书写字,在当时影响很大。清朝末年的张宸枢,染翰临池,勤学苦练,一举成名。他的楷书结构严谨,笔墨饱满,遒劲有力,入木三分;草书笔法潇洒,气势磅礴,笔触圆润,“见者爱不释手,争相乞之”。同时代的张炳麟,书法刚劲有力,所画的墨竹,风、晴、雨、露分明,竹竿直斜适中,竹叶稀密合度。民国时期,张玉玺的行书,墨迹饱满,笔力雄厚,焦国理、焦澍生的草书,起笔如蛟龙腾蛇,有力透纸背之功;张继光、蒋国宝的楷书秀丽潇洒;张元三的篆隶,苍劲古朴;张文德、蒋瑞清的书法,师承颜、欧,气度不俗。还有刘福庵的花鸟,张瑞清的墨竹,朱民勤的博古,都有极深的造诣。这些笔墨大家,丹青妙手,以其不同的风格,各领风骚,为镇原书画增添了无比的风韵和色彩,促成了书画之风的盛行。书画名家遍及城乡。镇原人的最大嗜好就是书画了。他们爱书画,习书画,谈书画,研究书画。书画之风使这块贫瘠的黄土地生机盎然。张维,第一个以书法家名义走进人民大会堂的镇原人,他是我们老实憨厚镇原人的代表,是“宁叫挣死牛不要翻了车”的镇原人特有性格的有力张扬。家学的渊源,使张维从七岁开始,便跟随父亲张德源学习书法和古文。老先生用考举人、秀才的那套办法来教张维。老先生要张维每天早上起来,跪在一个小垫子上,面前的桌子上摆着本书,老先生则坐在张维旁边,手里拿个红筷子。老先生先教一段,7岁的小孩子弄不懂他教的那些古文,不一会儿就困了。于是老先生的红筷子就在他的头上打一下,然后再读。读完了下午就要背,背不出来不许睡觉,老先生也陪着他不睡觉,直到他背出来为止。这就是中国的非常特殊的教育方法,利用小孩记忆力好的特点,学习古诗古文完全不需要孩子弄懂,只要先背下来,背下来以后终生受用。张维12岁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上下篇就完全可以背出来了,他还学了《诗经》,读了《孝经》。在他上中学以及后来考上大学学书法的时候,有一个外号,叫老夫子,因为他喜欢引经据典,因为他那时只会写古文,不会写现代语体的文章。甚至有人以为他写给兄长的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因为行文太像老人1985年9月张维以高分成绩考入石油学校,兼学书法。三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克拉玛依工作,1989年由于他的书法在克拉玛依市的出色表现,被委派和考入苏州大学中国书法艺术专业深造。 在书法大师沙孟海那里学习时期,张维先生常教导他,学艺不要被艺术的技巧所迷惑。一次,张维看到沙老的一张铜版书法,沙老的造型能力非常强,张维很感兴趣,就学他的笔法和组合。沙老在张维的后面看了之后告诫他不要学这些小趣味。这给了张维非常大的震动和启发,使他明白了学书必须要看清本质是什么,“修辞立其诚“,它的最根本的诚成为张维后来从事书法创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所有的书法技巧,所有真正高明的、真正最动人的是真实不虚,是诚恳。技巧则是第二位的,技巧是由于“诚“产生的。在苏州期间,他饱览了苏州精彩的艺术收藏,他用了五年多的时间临摹了王羲之的几十幅精印稿。这是在当时以重视理性知识、注重基本功训练著称的苏大同学都很少做的事。临摹大师的作品是张维在书法学习训练中养成的习惯,因为他知道,只有临摹才能认真并深入领会大家们的艺术思想和超凡的技巧。这些古今一流大师的作品成了他最好的老师。他不仅把对艺术的创新作为自己今后的目标来追求,更将真挚的表达和真正的动情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贯穿到艺术创作中。张维一直奉行的是真诚对待一切。这个真诚就是要审查自己的灵魂,书法构图设计,在于自己的灵魂到底感受的是什么,弄清楚自己的感受,这就叫咀嚼自己的灵魂。只要把自己的灵魂咀嚼透了,就知道哪些东西非要不可,哪些东西可以不要,这样才能有好的作品出来。 张维醉心于书法艺术,他认为书法可以表达心情。他找到了书法这个最便捷、最能直抒胸臆的艺术手法来抒发和宣泄自己的情感。对笔墨宣纸所传达的感情要比其他工具更有感觉,表达得也更直接和充分。他对书法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对书法的奥妙体会得也就越深。他认为其他艺术都能修改,而书法一笔下去是不能修改的,这一笔则是全部人格的体现。在他的书法中,个人的激情与汉字结构严格的规定融为一体,显露着张扬的气势、饱满的激情和苍劲的力量。深厚的国学素养和充满激情的诗人气质使张维得以在书法领域里取得成就。他是一个激情肆意的艺术才子,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艺术家高混闲为张维先生两句:“老老实实学书法,堂堂正正立一家之书。“这也正是对张维先生近40年从艺生涯及状态的真实而又恰当、准确的描述。 这些年许多热爱镇原、关注镇原发展建设的人们对镇原历史文化给予了极大关注和热情讨论,这是极有价值的前瞻性举动,值得欣慰和赞叹。作为久负盛名的“文化大县”,对自身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没有形成与其“盛名”相称的有品位、有内涵、有分量的成果,这是十分遗憾的。但这也是极富挑战和需战胜诸多艰难的工作,因此需要严肃的精神和审慎的态度,尤其需要以文化的胆识、有文化的品味、用文化的眼光进行。张维先生对书法艺术的痴情程度令人叫绝,他们心无旁骛,如醉如癫。张维为了洗笔方便书桌旁一直放着一个大缸,一天到晚不停地写写涮涮,以致于每周都换一次水。张维效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张芝的苦学精神。他这种誓做第一的精神尤其可嘉。一旦确立了进取方向,就把富贵看成过眼云烟,潜心于书法艺术,日夜兼程,惨淡经营,不知老之将至。 张维认为:学习书法有两道必下的功夫,一个是执笔苦练,一个是研味经典。前者是手功,避免心到手不到;后者是眼功,开阔艺术视野,避免坐井观天。古人在这两个方面都下了大功夫的。前文已经说到了手功之刻苦,接下来再说眼功之勤奋。 张维先生多年风餐露宿,不避辛苦,为的是借鉴前贤,为的是攀登书艺高峰。在庸人看来这或许是精神病发作,却不知这正是艺术家的精神境界。真正的艺术家是把生命作为追求艺术的筹码的。 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书画艺术流传至今,像古人这样孜孜矻矻献身艺术的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那种舍弃基本功,以诡怪笔墨惊惧俗眼,妄想一夜成名的做法,是违背艺术良心的,是写不进历史篇章。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