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艺术资料 > 书法贵古法翰墨载高识

书法贵古法翰墨载高识

时间:2011-12-14 | 来源:高朋军 | 阅读:1095次

古人云,文以载道。张维先生书法作品“善是至宝”恰与弘一法师晚年对儒学的喜好异曲同工。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对于张维先生来说,除了流淌情愫、抒发意气、写就胸中丘壑外,更是一种文化态度和文化立场的彰显与践行。 在张维先生看来,书法艺术已不仅仅是提笔写字,而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独特的书法文化几乎贯穿古今,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爱挥毫书画,书法作为我国文化的极具代表性部分,我们要把它推向世界。张维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彰显了书法艺术独特的魅力,他的书法笔法浑厚,笔锋转变洒脱自如,大气磅礴,字迹饱满,墨法自然,遒丽峭劲,细细观之,每一个字都是作者情感的积淀与释放,在当下浮躁的书法天地,搞名气,搞投机钻营,拉关系,入个什么展览、搞个什么书协主席、副主席、会员,攀附一个头面人物等现象的今天书坛,张维书法是难得的书法佳品。 张维先生在书法理论方面也有不少反映他张扬个性和内心世界的精辟观点:“没有个性的书家,不是真正的书家”;“敢于叫板大家的人,本身就是大家”。“书法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没有顶级之说的”。怪不得,有人在现场观看张维先生书法作品后称赞他的书法为“虎势龙神超颠张,道骨仙风胜狂素”,夸张维书法“斗酒不让李白,狂草不逊怀素”。他创作时放得开,不受任何框框套套的限制,不受任何大家前辈的约束,不受任何潜规则的影响,性格使然。其作品往往出人意外,效果极佳。 张维先生在保持我国传统书法间架结构和笔画基础之上,敢于创新,敢于走自己的路。这在张维先生书法作品中工于点画上可见一斑。他的点画用得非常独特,非常到位,非常有韵味,往往是一笔撑起一片天。比如,一般书家在写一字书“龙”时,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布局“龙”的间架上,意欲写出龙的腾飞不已,而张维先生书“龙”与众不同,最后的一点不是按常规收笔,而是向上翻腾。恰好这一翻腾,整个龙就活了。又如他酒后书写“寿”字,带给人们的空灵感是如此地强烈,任凭你联想无限,思绪万千。完全超越了传统书法的束缚,又如“感悟”中的“感”字的最后一点也是与众不同地向上飘逸。张维先生作品中的字多一笔不行,少一点不可,从来不复笔,一生不做字。这正是张维先生书法彰显个性的地方。出于个性,张维书法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擅长一副作品一支笔一气呵成。书写的作品连贯性十分看好。 与大多数书法家不同,张维先生没有从“二王”入手,而是一开始接触书法就博采众家,颜筋柳骨、苏黄米蔡、弘一大师、董其昌,无不临摹、研究,临进去与打出来,看似简单的“走一趟”,恰如读书人将书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非数十年之功不可练就。“精而造疏,简而意足”,张维先生运筹巧妙融入书法创作,小至字体、大至整幅,谋篇布局疏朗圆融,线条流畅雅致,字里行间洋溢着散淡、秀润的格调,充满澄澈圆明的禅境。 文字是反映一个民族文明历程最有力的符号和图式。从“上古结绳而治”到“圣人易之以书契”,由是,便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而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中国汉字在作为符号记录着本民族文化存在的同时,又作为图式反映着本民族审美与情感的文化体征。先民们自觉不自觉的地书写行为,使得一个个汉字熠熠生辉,如此生动的展现出本民族不同时期人的张张面孔,在这张张面孔上,我们读到了更多的内容,“书如其人”,“书为心画”,“达其性情,行其哀乐”…… 当历史进入21世纪,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书法艺术随之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表现得极为活跃。其一,以前被视为“雕虫小技”的书法,开始摆脱实用的羁绊,进入艺术展厅,以纯艺术的身份面对艺术审美的选择;再者,书法作为艺术学科,进入高等教育的殿堂,以严谨的系统教学方式开始了书法艺术人才的培养。这两个看似不在同一划分层面,也不大有必然联系的因素,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它却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因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书法人才的脱颖而出多籍于此。胡紫桂就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维先生对书法的主张虽无专门的书学著述,皆为只字片言,但却是他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之后提取出的,所以仍可由其中了解其书法美学思想。透过他对历代法帖的品评,大抵可知其对书法艺术的基本看法。首先,张维先生以为写字的态度不离“认真”二字,他凡作字虽难写,亦如欲刻金石。即便后来因书名之隆盛,使得欲求得其书者纷至,因而应接不暇,深受其扰。然从张维先生书法作品来看,却篇篇无不是规旋矩折,动止合度,不因疲于应酬而漫不经心,草率随意。 张维先生的行草书,可说深得右军、王铎遗意,几乎融汇了二王书风中所有书家的技巧,从各种不同角度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相互交叉融合。其笔法蕴藉沉稳,笔意纵横,流利飞动,多姿多态,秀逸清新,其书风的主要面貌。他的书法通篇气势跌宕,宛转流畅,笔意滋润,行笔舒展开朗而又圆浑沉稳,其中融会了李北海、徐浩、柳公权、陆柬之等人的笔法,交叉于二王笔法之中,显出张维书法已将所学完全融合运用,不会任何生拉硬凑之感。另外,其书法中风格最接近晋人风度的,大量信札、作品,信手拈来,非常自由随意。由其信札尺牍中,不仅可以看到汉魏六朝潇洒纵逸的神态,亦可见唐代书法严谨森然的秩序。 当同辈的许多青年书法学子,“俯首扪虱,不暇见天”,对书法艺术满怀激情,却苦无门径的时候,悄然负笈长安,苦学终日,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大家可想而知。看来,他的这个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维是幸运的。其间的苦乐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全新的书法学习方式下,以前的许多艺术观念、实践技法都要一一摒弃,即意味着要理智地对自己多年的积累进行一次次的否定,这无疑是痛苦的。然而,有老师的指导,有同学的相互切磋,有偶然自得的欣喜,又是快乐的。就这样,张维先生在苦乐交加的状态下,完成了他书法道路上的一次蜕变。这个阶段的书法他多以学古为主,从蝇头小楷、二王尺牍到丈二条幅,从临摹到创作、从创作到临摹。不论笔法线条还是结构形式,都能做到技术精到,气息雅正,直逼古人。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光耀千古.不可否认,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典型的积淀了内容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以汉字为其表现手段,而汉字的特点正是以“象形”为本的。传说中仓颉造字,“颉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文。”(张怀瑾《书断》)这就明确指出了汉字是借自然万物并改造而成的。 我们又有“书画同源”之说,元代的赵孟钚吹溃骸笆绶砂啄救玺Γ粗窕褂诎朔ㄍāH粢灿腥四芑岽耍街榛纠赐!蹦铣乱ψ钤谄洹缎贰分行吹溃骸叭粲姥昂邮椋蛲荚谑榍埃蝗∑┝剑蜓杂上笾!“言由象著”既明确指出“语言是由图象演变而来”。书法和图画密不可分,汉字只不过是经由图象抽象、简化、概括而来。由此我们也就可以断言,汉字本身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产生视觉艺术效果的品质。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概艺术学习也是如此吧。各种艺术思潮在此涌现、碰撞。如果说是他完成了书法道路上的原始积累,那么,北上游学就是对这些积累的进一步升华。这促使他站在更高的视点上审视自己的书法,追求自己梦寐以求的艺术理想。他的书法观和书风又为之一变,从以前满足于“南帖”的小情调中破门而出,敞开自己宽阔的胸怀,放眼于更大的艺术世界。由此,开始探索书法抒情性、表现性的新视觉形式。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大气磅礴,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已有传统的笔墨功夫基础上,运笔更准、更狠,线条变得更加生辣,结构在传统结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章法上大开大合。并能将这些“对比”的因素在作品中化为“统一”,呈现出更为和谐的视觉形式,尤为难得。张维书法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引起了书坛的广泛关注。 没有源流就没有书法艺术的产生。书法不是一个简单的“写字方法”问题,而是中华先民征服自然的生产工具,是中华民族社会化的文化工具,是推动社会革新进步的文化灵魂。书法艺术之所以珍贵,是其巨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决定的。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文明进步的文化科学,是维系中华民族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它奠定了中华数千年文化文明发展的根基,是推动中华千古文明进步的纽带。每一种工具的发现、抉择、应用、推广,对于当时的年代都属于“高科技”,不亚于指南针与火药的发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要求书写便利。为满足社会交流迅捷,文化发展繁荣的要求,成字的工具和方法则不断革故鼎新,书法的工具和“书写”的方式演进日益繁多,效率日益提高。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我们把“书法艺术”拘泥于某种工具或单一成字方式,则终究会窒息书法艺术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只能使“书法艺术”成为离开现实生活的“远古化石”,离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谈书法艺术的发展更是空中楼阁。书法艺术的演进每一步都打下了适应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烙印。 据说,唐代白居易由江南到长安,行卷至顾况,况戏言:“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千余年后的京城,米价依然不菲,更是居而不易的。张维在结束了他短暂北漂经历后所留下的只有藏于胸中的大气象、洋溢于笔下的高才情和流利于口边的日本语。至于那些鲜花与掌声对他而言,是虚的,如过眼云烟。 如果说“负笈长安”、“游学北京”时还是带着股倔强激情的话,那么回归长安便是更多了生活气息,平静的生活可以让人放松,只有放松后才可能有心去体悟更高的艺术境界。这个阶段,他在书法创作中,体现出更多是自然、流畅、大气。惟自然才能近其道,惟流畅才能全其神,惟大气方能泄胸中之块垒。面对张维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其个性面目显然是强烈的,这种个性的强烈,不是肆意轻狂的猎奇,更不是效颦时髦的伪装,而是深入传统后的变通,苦修过后的惬意与放松。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坚不可摧的豪迈;笔触点画中又暗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蕴籍。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华丽铺张,是对以“二王”一脉古法的扩展延伸。是铁马秋风般的沉雄与沧桑。 近年来,张维的作品正在逐渐趋于成熟,不单是简单的技巧的成熟,更凝结了书法观的成熟,人的成熟。孙过庭所说“人书俱老”,不是虚言。当然,对于年在不惑之年的张维先生,目前还不能言“老”,因为在他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前面的路还很长…… 这样一路走来,好似修行。佛教中借“牡牛”以喻修禅。“牡牛”是要经过十种境界的,即“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借此“十牧”同样可以对照学习书法。张维先生在书法之路上最终能到达什么境界,我们不好预言,但至少现在已经可以感受到他笔下的挥洒无碍。年界“不惑”,想必心中亦是“无碍”了。
关键字: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