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艺术动态 > 湖北名人

湖北名人

时间:2015-03-20 | 来源:编辑:袁方 | 阅读:38576次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自幼生长在西陵峡畔,受山水陶冶,重内美,爱整洁,勤学问。在故乡乐平里,流传着许多他少时生活、学习的传说及其有关遗迹,如濯缨泉、照面井、读书洞、颂桔坡、玉米田等。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仅次于宰相),入则与王同议国事,出则应对诸侯。他学问渊博,精明强干,洞悉战国形势和楚国政治,对内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举贤授能,彰明法度;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外交路线,力图孤立秦国,壮大楚国。他的政治抱负和治国纲领曾受到楚怀王重视,要他起草变革方案(宪令)。上官大夫靳尚心怀嫉妒,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怀王听信谗言,免屈原左徒职务,令其作三闾大夫,掌管王族三姓(昭、屈、景)事务。时秦王派张仪使楚,以秦国商、于之地600里相许,千方百计破坏楚齐联盟。怀王受张仪之骗,与齐国绝交。张仪回秦后又否认在楚国的承诺。怀王一气之下兴师伐秦,秦兵大破楚师于丹、淅,取楚之汉中地。怀王醒悟,重新启用屈原出使齐国,修好楚齐关系。秦获悉,害怕楚齐两国再度结盟,派张仪二次入楚,以重金贿赂怀王宠妃郑袖和上官大夫靳尚,破坏齐楚联盟。怀王又将张仪放回秦国。时屈原出使齐国归来,问怀王为何不杀张仪,怀王追悔莫及。此后10余年,楚国政治混乱,经济停滞,兵力衰败。前299年,楚怀王受秦“武关相会,重新结盟”的欺骗,赴秦谈和,被秦军挟持到咸阳扣留,客死于秦。怀王长子顷襄王继位后,更加昏庸。屈原被逐于江南沅、湘流域。他远离故土,仍心系国事,他在《哀郢》中深情地写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放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当他闻讯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火烧夷陵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于5月5日怀石自沉汩罗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留下《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许多不朽的诗篇,后人将其作品辑为《楚辞》,千古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医学家——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朝蕲州(即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公元一五一八年(好明正德十三年),卒于公元一五九三年(即明万历二十一年)。少时从父李言闻习儒学医,14岁中秀才, 但他立志要学医,多次向其 父表示:“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终于在二 十岁以后,开始学医。由于他注重临床实践,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加上他父亲 的指导帮助。所以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他自幼就比较接近劳动人民,对民间疾苦,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给许多穷人看病,都不收医药费。 人家称赞他是“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由于医术高明,名声远播,34岁时受聘楚王府,任奉祠正,未几,被荐入京师,任朝廷太医院院判,不久告归蕲州,一面行医治病,一面编 修《本草纲目》,万历二十一年(1593),李时珍逝世,终年75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中国古代医药学之大成,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著作传遍世界各地,全球奉之为世界文化名人。

 

??公元一五五一年,即明喜靖三十年,李时珍三十三岁。当时明朝竽族住 在武昌的楚王朱英 ,因孩子生病是李时珍治好的,为了表示看重这位医生, 就任命他做楚王府“奉祠正”,管祭祀礼节方同的事情,还兼管“良医所”的 工作。过了几年,楚王又把李时珍推荐到北京的太医院去任职,作“太医院判”。不久,由于封建统治者只想炼丹求仙,长生不老,并无意于发展医药事业,而太医院的医官们又大多只知道讨好皇家,不务真知实学,李时珍觉得这样下去, 他多年来渴望从事医药工作的理想不能实现,就决然托病辞职,仍回故乡行医。 他在武昌和北京任职期间,虽然工作上得不到支持,但却有机会阅读了历代许多珍贵的医药书籍,辨认了不少民间难得看见的稀有药材或道地药材。这对于他以后开展和成果的取得,显然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李时珍在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一生不精天命,坚持前进,重视实践, 敢于创新,又善于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加而在他毕生从事的医药工作特别是本 草学方面作出了卓越的在绩。他的著作很多,见于文史记载的有:《木草纲目》、《濒湖脉》、 《奇以八脉考》、《频湖医案》、《集简方》、《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 《白花蛇传》等。现在,除前三种外,其他著作,均已失传。

 

??本草,其实就是“中药”。中药的品类很多,不止是草。为什么叫做本草呢? 五代时的韩保升早讲明了这个问题:“药有玉石草木鸟兽中虫鱼,而云本草者,为 诸药诸中草类最多也”。《本草纲目》问世以前,我国历代有关本草的书,已有好几 百种。其中作有较大、影响较久有汉朝的《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收药365种), 南朝梁武帝时的《本草经集注》(著者陶弘景,收药730种),唐朝的《新修本草》(著者苏敬等,收药844种) 宁在这些前人著作的基础上,旁征博引,去伪存真,加上自已的科学实践,又吸取了 劳动人民的医药实践经验,自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始,李时珍开始编写《本草纲目》这一浩瀚工程。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他涉猎群书,钻研文献800种,作札记数百万言,对前人的著述,经验广罗博采,取其精华。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他“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多次离家远行,亲身实践,历尽千辛万苦;他深入民间,不耻下问,广泛收集单方,秘方,精心编选,反复实践,就地采药,填补空白,就这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访万余人,耗尽半生心血,历时二十七年,三易其稿,终于于万历六年(1578)写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这是一部集明代以前药物学大成的巨著,也是一部 “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巨著。《本草纲目》博大精深,成就显赫。在药物学上,它集中药学之大成,立本草之新体系,纠本草之偏误,增前人未录之新品,阐明是药性味之理论。在自然科学上,它对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长过程,地理分布,栽培情况,实用价值均作了极其详实考证,简明生动的记述,不啻为近古以前世界上最完美的植物学教科书和辩识植物的引导书。所以不但在国内医药界受到 高度重视,还先后被译成日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文字,成国国际学界的重要文 献之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升

 

?? 毕升(?-1051),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人。北宋著名发明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

 

??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

 

?? 1990年毕升墓碑在英山盘地五桂村家坳发现,墓地西3公里处为毕家铺,南一公里处的肖家大屋传为原毕宰相府,东十五公里处有宰相毕翰儒墓。经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湖北省文管会等单位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28名专家者鉴定,确认无疑。

 

明政治家-- 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 明政治家。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进士,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力主改革弊政。隆庆元年(1567)入阁。万历元年(1573),任内阁首辅。在任时厉行改革。推行考成法,整顿吏治。清丈田亩,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役制度,把各项税役合而为一,按亩征粮。用戚继光等名将,加强北方边防。用潘季驯,浚治黄、滩。执政十年,成效卓著,死后即遭弹劾,后复追夺官爵,籍没家产。天启二年(1622),追复原官。有《张文忠公全集》。

 

茶圣- 陆羽

 

?? 陆羽(733-804年),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季疵,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陆羽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

 

?? 陆羽原来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一天清晨在西湖之滨散步,忽然听到一阵雁叫,转身望去,不远处有一群大雁围在一起,他匆匆赶去,只见一个弃儿卷缩在大雁羽翼下,瑟瑟发抖,智积禅师念一声阿弥陀佛,快步把它抱回了寺庙里。随后,智积禅师为给他起名,就以《易》占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就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用"鸿渐"为字。

 

?? 陆羽在智积禅师的扶育下,学文识字,习诵佛经,并为积公煮茶伺汤。但就是不肯削发为僧。智积为使陆羽听话,就用杂务来磨炼他,每天让他打扫寺院,清洁厕所,或练泥糊墙,负瓦盖屋,直至放牛一百二十头。陆羽虽然备受劳役,但就是不肯就范。到了十一岁时,他乘人不备,逃出了寺院,到一个戏班子里作了"优伶"。陆羽非常诙谐善辩,虽其貌不扬,而且有口吃的毛病,但他在戏剧中演的丑角幽默机智,常常受到观众的欢迎。陆羽在演出实践中还编写了名为《谑谈》的三卷笑话书籍

 

 

?? 唐天宝五年,即公元746年,河南群李齐物被贬,到竟陵来当太字,县令为太守接尘,便让戏班子来演出,太守看完后,对陆羽很赏识,于是召见他,赠以诗书,并介绍他到天门西北的火门山邹夫子那里去读书。读书之余,陆羽也常为邹夫子煮茶烹茗。

 

?? 在陆羽二十多岁时,便出游到河南的义阳和巴山峡川,耳闻目睹了蜀地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泸州、汉州、眉州的茶叶生产情况,后来又转道宜昌,品尝了峡州茶和蛤蟆泉水。公元755年夏天,陆羽回到竟陵定居在东冈村。公元756年,由于安史之乱,关中难民蜂拥南下,陆羽也随之过江。在此后的生活中,他采集了不少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的茶叶资料。

 

?? 公元760年,他来到浙江湖州与僧皎然同住杼山妙喜寺,结成忘年之交。同时又结识了灵澈、李冶、孟郊、张志和、刘长卿等名僧高士,此间,他一面交游,一面著述,对以往收集到的茶叶历史和生产资料进行汇集和研究。

 

?? 公元765年,陆羽终于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 在《茶经》初稿写成之后,陆羽继续在江浙一带访茶,制茶,并对《茶经》不断进行订正、补充修改,到公元755年,《茶经》最后定稿。《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论:"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 陆羽不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身体力行,善于发现好茶,善于精鉴水品。如浙江长兴顾渚紫笋茶,经陆羽品评为上品而成为贡茶,名重京华。又如对义兴的阳羡茶,他品饮后认为,芬香甘冽,冠于他境,并直接推荐为贡茶。陆羽又能辨水,同一江中之水,能区分不同水段的品质,他还对所经之处的江河泉水,加以排列高下,分为二十等。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 陆羽逝世后不久,他在茶业界的地位就渐渐突出了起来,不仅在生产、品鉴等方面,就在茶叶贸易中,人们也把陆羽奉为神明,凡做茶叶生意的人,多用陶瓷做成陆羽像,供在家里,认为这有利于茶叶贸易。

 

?? 陆羽开创的茶叶学术研究,历经千年,研究的门类更加齐全,研究的手段也更加先进,研究的成果更是丰盛,茶叶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陆羽的贡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

 

和亲使者王昭君

 

长江三峡的西陵峡中,有一条小溪,清亮碧绿,宛如翡翠。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出生在这条小溪之滨。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今兴山县)宝坪村人。从小长得艳若桃花,聪明伶俐。清代诗人赞她:“飘飘秀色夺仙春,只恐丹青画不真”,“娥眉绝色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脱出昭君的美容与神采。

 

昭君17岁那年,正逢汉元帝诏示天下,普选美女。昭君被选入后宫待诏。当时的皇帝骄奢淫佚.除三宫六院之外,尚有数以千计的宫女,真是佳丽成群.美女无数。根本不可能与宫女一一见面,只好派画师为宫女们画像,然后,先看画像,中意者再点召。这样就难免会产生人像与画像之间的差距。因此,画师成了宫女能否被皇帝召见的关键人物。一些宫女为了能得到皇帝的宠爱,不惜以重金贿赂画师。希望把自己画得比西施还美,能使皇帝一见倾心。在众多宫女中,唯独王昭君不肯行贿。她品行正直,看不惯行贿之风;她深信自己美貌迷人,拒绝了画师向她索贿,因而得罪了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在为昭君画像时,见其容貌超群,为了报复昭君,使其水身不得见君王,便在昭君脸上点上了一颗黑痣,丑化了昭君的形象,使她长期深锁后宫。

 

西汉时,汉朝和匈奴常有战事,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前住长安朝汉称臣,主动提出愿与汉朝和亲,共保边塞安宁。这是当时汉匈之间政治生活巾的一件大事,如果相亲,便可彼此停息争战,共享和平。可是,生活在气侯宜人,物产丰富的中原大地,过着舒适生活的宫女们谁也不愿远离故土,嫁与异邦外族,到寒风刺骨,居无定处的塞外去过一辈子艰苦的游牧生活。然而,深明大义的王昭君,为了民族和睦,不使汉匈两族再起战乱。决心以个人之苦换百姓之乐,毅然“自愿请行”,出塞和亲。

 

民族和亲的使者王昭君在为昭君饯行的晏会上,她才被召去见元帝和呼韩邪单于。昭君一出面,满朝文武顿时为之倾倒,只见她婷婷玉立,光采照人,确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美”,堪称后宫—绝。这时元帝大惊,深感后悔,想把昭君留下,但又不好更改,为了取信于匈奴,只好忍痛割爱,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干。呼韩邪单干欢喜若狂,对汉朝千恩万谢。

 

昭君为了民族团结出塞和亲,实为巾帼壮举,影响非凡。为了纪念昭君出塞和亲,汉元帝将这年改元“竟宁”,意为边境安宁。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意思是娶了昭君做匈奴皇后,从此得安宁。昭君出塞和亲,世人称之为和平使者,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她所播下的友好种子和留下的影响,在后世汉匈关系上,长期起着作用,汉匈之间和睦相处,近百年无战事。清代女诗人郭润玉赞道:“琵琶—曲千戈靖,论到这功是美人”。周恩来总理生前称赞昭君是:“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最有贡献的人物。”

 

千百年来文人写昭君,百姓淡昭君。关于昭君的诗歌、传说故事、画卷、散文,戏曲为巾帼之最。

 

三国蜀国人士-庞统

 

庞统 (179—214)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属湖北)人,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刘备得荆州,任来阳令。因鲁肃、诸葛亮所荐,得为谋士,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后随从入蜀,建策取成都。建安十九年(214年),攻雒城,中流矢死。

 

一夜急白了头的名将——伍子胥

 

?? 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名员。襄樊谷城冷集沈湾(原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

 

?? 他有两件流传千古的故事:一个是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子胥乃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师。后平王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奢被杀。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到处捉拿子胥。子胥先奔宋国,因宋国有乱,又投奔吴国,路过陈国,东行数日,便到昭关(今安徽省含山县北)。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便是大江,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过关真是难于上青天。世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便是此地。由于名医扁鹊弟子东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换装,伍子胥便混过了昭关,到了吴国。在吴国辅佐吴王阖闾,富国强兵。伐楚,攻破楚都郢(现湖北江陵纪南城),时平王已死,子胥掘其墓,鞭尸三百以泄其愤。吴王夫差即位之后,子胥为大将,又大败越军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建立不世之功。

 

??一个是伍子胥劝夫差停止伐齐。吴胜越败之后,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告,中勾践美人计,同意越国求和。子胥退而对人说:“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意即吴宫室将废毁为沼池,见《左传》)吴将伐齐,越王勾践率文武朝见夫差,并贿赂吴王及其左右,吴人皆大喜,惟子胥独惧,说:“豢(养)吴也!”并劝夫差停止伐齐,夫差不理,并听信谗言,赐子胥自尽。子胥死前对人说:“剜其眼,悬国东门(今江苏苏州城胥门),以观越灭吴。”后9年,果如子胥言,越灭吴。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人称孟襄阳。他的经历较简单,早年隐居在离襄阳城30里的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在太学赋诗,举座嗟而佩服。曾游览东南各地,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均有交往。李白有两首怀念孟浩然的诗。杜甫也有诗赞颂孟浩然。他的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居田园生活。他为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故生前死后皆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10年,诗集编成后,即送“秘府”保存。《全唐诗》收集了他的200多首诗,其中近30首是描写、歌颂家乡的诗,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襄阳城内东北角“鉴湖”附近曾建有“孟亭”。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以恩补氵含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终年57岁。

 

米芾有三怪:穿戴常仿效唐代人,所到之处,常常引起人们的围观;好洁成癖,从不与人同用手巾等物;爱石成癖。在无为州(今安徽境内)做官时,见一怪石,形状奇特,他大喜说:“此足以当吾拜!”随即整理衣冠,拜之再三,并呼之为兄。于是被传名为“米颠”。

 

??米芾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虽做官,但生活却常困窘。然奉诏仿黄庭坚小楷,作千字韵语,入宣和殿观看所藏珍贵文物以及皇帝赐砚之殊遇,却是别人望尘莫及的。

 

??米芾文章奇险,自成一家。米芾书法,用笔豪迈,“风樯阵马,沉著痛快”。与苏轼、蔡襄、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善画古圣贤像及山水画。不事雕琢,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突破了勾廓加皴的传统画法,开创了独特风格。米芾传世书法有《蜀素贴》、《苕溪诗》等,著作有书史、画史等,后人辑有《宝晋英光集》等。樊城建有纪念米芾的祠宇——米公祠,所藏名家书法碑刻甚多。

 

诗人、思想家——皮日休

 

?? 皮日休(约公元834—883年),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鹿门子

 

其貌不扬,爱喝酒,性傲慢,能写一手好文章。诗文与陆龟蒙(今苏州人)齐名,两人有松陵唱和诗。时称“皮陆”。

 

?? 他曾经编纂自己的著作《文薮》。他曾经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因此,新旧《唐书》不为他立传。

 

?? 关于他的死有不同说法。有的说黄巢怀疑他作的赋文讥讽自己,遂杀害了他(见《全唐诗小说》);有的说黄巢兵败,他被唐室杀害;有的说他死于吴越之地,并未参加黄巢起义(见陆游《老学庵笔记》)等等。

 

?? 他的遣作有《皮子薮》,内收其文200篇,诗1卷。他的不少著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学者认为皮日休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思想家”。鲁迅评价皮日休“是一蹋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

 

三国蜀国人士-马谡

 

马谡 (190—228)三国蜀国人士。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字幼常。初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好论军事,刘备临死前曾言其“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不以为然,甚器重。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祁山攻魏,他被任为先锋。因违反节制,被魏将张郃败于街亭,下狱死。或言被诸葛亮所杀。

 

“公安派”领袖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派”领袖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湖北公安人

 

在明代后期,文坛沉寂之际,突兀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给文坛带来了生机,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公安”派。这个文学派以提倡“性灵”著称,其领袖是出生于今荆州市公安县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三袁”。他们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继唐宋古文运动之后,又树起了一面文学革新运动的旗帜。他们的成就不仅是文学成果,也是思想成果,对以后几百年的历史乃至五四文化运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公安“三袁”,先祖居圻州,后移居荆州公安县长安里。袁宗道 (1560年--1600年), 字伯修,明万历十四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春坊右庶子等职;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万历二十年中进士,历任吴县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等职;袁中道(1570年--1626年),字小修,万历年四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徽州教授、南京吏部郎中等职。三人为同胞兄弟,时称“三袁”,同为著名的文学革新派--“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成就最大,名声最著。

 

明代自弘治到万历中期,前后“七子”相继统治文坛打百年之久,他们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摹拟剽窃。许多有远见卓识的文人学者,都曾不满“七子”派的文学主张和做法,但反对力度不够,正当后“七子”首领王(世贞)、李(攀友)之学盛行,袁氏兄弟独非之。宗道在馆 (翰林院) 中,与同馆黄辉力排其说。万历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宏道在吴县县令任内,荟集江南进步文人学士,吟诗、撰文,抨击“七子”,首先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这就是“公安派”的旗帜。后来,又由“三袁”兄弟发起,在北京城西崇国寺组织“蒲桃社”,继续进行反复古运动。“中郎之论出,王(世贞)、李(攀友)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中道在他两个哥哥去世后,继续举起“公安派”的旗帜,总结了推倒“七子”统治文坛的成绩。对某些末流之弊,也作了实事求是的说明和纠正。“三袁”的文学主张及其清新流畅的作品,对当时文坛及后代文学的发展起了进步作用。特别是宏道的山水游记,清俊秀丽,自成一家。晚期散文家张岱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子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寓山注跋》)。

 

“三袁”不仅文名卓著,为官也清正廉洁。宗道以右庶子任东宫讲官时,“省交游,简应酬”,办事“鸡鸣而入,寒暑不辍”,致积劳成疾。他去世以后,连购买棺材及眷属回故里的路费都是朋友们的捐助和卖尽他的书画几砚凑的。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宰相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在吏部任职时,大胆革除弊政,惩治污吏,震动很大。中道也和他两个哥哥一样,为官到头,只落得两袖清风。

 

在袁氏三兄弟中,对“公安派”文学理论的形成,各自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反复的理论斗争中,三袁组成了一个有序的梯队。最先反对复古的先锋当数袁宗道。正如文学评论价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品》中所说:“公安一派”实自伯修(袁宗道字)发之。”袁宗道很早就推崇白居易和苏轼,他把自己的书斋就命名为“白苏”,其义就是提倡通俗的、接近口语的文字,做到作品明白易懂。

 

在袁宗道向复古主义的文学主张发起冲锋之后,袁宏道继之开展了全面的进攻,并完善了“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他指出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法不相沿”,鲜明地提出了反对崇古卑今的口号,而强调“各极其变”。他还提出具体的文学主张,认为反对摹古的武器之一就是要讲究文学作品的真挚情感,即一切作品都要“从真情实境中流出”;另一个武器就是强调独创,在同代诗人中,袁宏道鄙视前后七子,推崇徐渭,其原因就是诗能够“尽翻窠臼,自出手眼”,也就是他在《与张幼于书》中所说的“见从己出”。

 

继承并完成“公安派”学说的是袁中道。在三袁中,他的寿年最长,因此他得以巩固两位兄长的理论成果,并在各方面都有新的创见。他还被认为是“下启竟陵派的一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像三袁这样的一母所生三兄弟能同时期跃登大雅之林,又在哲学思想、政治倾向、文学观点、创作风格,以及性情、气质方面高度的和谐一致,并且能够互相配合实现文学革新的目标,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但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更是一个奇迹。

 

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

 

陈友谅 (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家世业渔。年轻时曾为县吏。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陈友谅乘机袭杀倪文俊,并其部众,自称宣慰使,随后改称平章,掌握天完实权。此后两年继续进行反元战争,攻取安庆、池州、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抚州、赣州、信州(今江西上饶)、襄阳等地。

 

陈友谅在反元战争中竭力争取汉族地主阶级合作,收罗了不少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知名的有元兵部尚书黄昭和进士解观等人。同时,他在天完内部制造分裂,篡权夺位。至正十九年九月,陈友谅杀害了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十二月,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

 

大汉政权建立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陈朱之间的战争是封建统一战争,前后进行了三年多,历龙湾(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阳湖(二十三年夏)几次重大战役。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二十三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陈友谅穷奢极欲,不恤民力,又不善于抓住战机,也是他失败的原因。张定边等护陈友谅次子陈理返武昌,立理为帝,改元德寿。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李先念

 

李先念同志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1年,李先念率领300余名青年加入红军,历任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受党中央派遣重返大别山,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历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兼政委、鄂豫边区党委书记。1945年被选为党的七届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成立了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成功地指挥了中原突围战役。1947年以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

 

全国解放初期,李先念兼任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武汉市委书记和市长、中南局副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主持湖北省党政军全面工作达五年。

 

1954年,调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

 

1976年,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李先念是主要决策人之一,为从危难中挽救党、挽救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7年,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李先念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

 

1983年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88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1992年6月21日李先念同志在北京逝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壁武,从事革命活动后改为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二次革命”失败后,考入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攻读法律,参加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回国参加反袁斗争,曾两度被捕。后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1920年同陈潭秋等成立了武汉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武汉区委执行委员。国共合作后,参加筹建国民党湖北省各级党部的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董必武去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后,任红军大学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中央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代理主任,中央党校教务长、校长,工农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统战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是第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第七至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同志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收入《董必武选集》。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

 

?? 刘华清(1916~  ) 湖北大悟人,1929年10月入团,1935年10月转党,1929年10月参加工作,1930年12月入伍,苏联海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专业毕业,上将军衔。1929~1934年,任湖北黄安县二程区刘家院子村共青团支部书记、少共二程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兼少先队总队长、游击中队长、陂安南县塔尔岗少共区委书记、八里湾区委书记、陂安南县军区指挥部少共团委书记,红安中心县军区指挥部团委书记,鄂东北道委会秘书,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交通队指导员、参谋、秘书、秘书科科长。1934~1937年,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红十五军政治部敌工部科长,红七十八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三十一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作战科副科长,红三十一军干部大队长兼政委。1937~1941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师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1941~1945年,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平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六分区副政委、冀南军区第七支队政委。1945~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二纵队六旅政委,二野三兵团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49~1951年,任二野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校政治部主任。1951~1954年,任二野十军副政委,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4~1958年,赴苏联海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专业学习。1958~1965年,任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

 

?? 1965~1966年,任六机部副部长、部党委常委兼第七研究院院长。1966~1975年,任国防科委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1975~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国防科委副主任。1979~1982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1982~1987年,任海军司令员,海军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1987年,任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 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年全国党代表会议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十三大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十三届五中全会增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十四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大将——徐海东

 

徐海东(1900一1970) 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新城徐家窑人,出身于窑工之家。9岁,入乡塾读书,13岁因反抗富家子弟欺凌,遭塾师斥责,愤然退学,进窑场学艺,跟随父兄,以窑工为职业。

 

1925年春,与共产党员宁积堂、李树贞同去武昌,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按照党的安排,到湖北二师(直系军阀刘佐龙部队)当兵。勤学苦练,操课为全连第一,被提升为中士班长。1926年4月,南下广州,参加北伐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三营九连代理排长。8月参加汀泅桥战斗,率领1个排歼灭吴佩孚4个炮兵连,受师传令嘉奖,晋升正式排长。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6月徐海东按党组织的指示,离开部队回乡闹革命,被中共黄眩县委派到河口区担任农民自卫军大队长。“七·一五”宁汉合流后,徐海东返回徐家窑,以窑工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先后在徐家店、上屋湾和邓喻咀建立党支部。10月带领13人袭击夏店雨坛寺“缉私营”,缴得步枪7支,建立农民自卫军。11月15日徐海东率自卫军驰援黄麻起义,在黄安县城遏见副总指挥吴光浩。带去的人枪被编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徐奉命返回重新组织农民武装。1928年秋,任中共黄陂县委常委、军事部长兼夏区区委书记。农历腊月30日,组织、领导了夏区“年关暴动”。暴动很快遭到国民党的镇压,徐海东亲属被杀害17人。徐海东带领自卫队员转移到黄陂塔尔岗一带,组织游击队,坚持武装斗争。

 

1929年底,徐海东任第五教导队队长兼党代表。1930年5月爆发蒋、冯、阎中原大战,鄂豫边区革命武装迅速发展,徐海东先后任赤卫军独立营营长、补充第六师师长、鄂东警卫二团团长。1931年3月,任红四军十三师三十八团团长。率部往来穿插于“赤区”、“白区”之间,给致以重创。敌畏之如虎,因呼之“徐老虎”。11月红四方面军组成,徐海东任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1932年2月第三次反“围剿”,该团守横川、豆腐店一线,会敌20多个团压来,战斗十分激烈、残酷,终以众寡悬殊,前沿阵地吃紧。徐海东甩掉棉衣,带头冲杀。经3天3夜苦战击退敌人大小20多次冲锋。坚持至第四天下午,红军全线反击,敌人溃退。10月张国煮率中央分局、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徐海东率七十九团在西界岭完成掩护任务后,.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转战至英山与皖西道委书记郭述申、东路游击司令刘士奇会合,成立鄂皖工作委员会,组建东路游击师,任副司令兼师长。后改编为红二十七军,任七十九师师长。为了避敌锋芒,司令部采纳了徐海东“返回苏区,保存实力”的建议,率部掉转头来,打回鄂东。11月29日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二十五军,任命徐海东为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

 

1933年3月徐海东率领七十四师和军部特务营在郭家河、二道河歼敌一O四旅两个团,俘敌3000多人,缴获长短枪2000多支。4月在潘家河、杨泅寨与敌十三师、三十一师激战,歼敌1个团又4个连‘红军声威复振。5月初,省委决定红二十五军围攻七里坪。徐海东分析当时敌我势态,提出反对意见,未被采纳。结果,围攻七里坪43天,红军伤亡3000余人。6月13日夜,部队撤围向皖西转移。10月红二十五军又由皖西打回鄂东。途中,徐海东患重病,与特务连随队撤离,被敌堵阻于潢麻公路东侧,与主力隔离。徐海东当机立断,于高地以号声联络,集合被阻散的其他连队,得1000余人,重返皖西与郭述申之八十二师会合,组成二十八军。徐海东任军长,郭述申任政委,坚持皖西斗争达半年之久。初战石门口,歼敌独立三十四旅1个团,俘敌干余;再战狗鸡岭、双河山之间,歼敌四十五师1个团;三战金家寨,打垮敌独立五旅,击毙敌旅长;四战葛藤山,歼敌五十四师两个团大部,俘敌官兵1000余人,活捉敌师长柳树春。

 

1934年4月红二十八军和红二十五军在商城豹迹岩会师,,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任.氏,并被补选为省委委员。吴焕先为政委。这时,蒋介石以张学良的东北军15个师又3个独立旅的兵力向红军压来,徐海东、吴焕先用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战略战术,突破敌人四道防线,转移到鄂东北。11月红二十五军遵照党中央指示以中国工农红军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长征。徐海东从工作出发,一再谦让,改任副军长,以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军长。

 

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南,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建立鄂豫陕省委。4月20日蒋介石又调集东北军8个师24个团、杨虎城4个旅11个团,肖之楚1个师6个团,共41个团,由杨虎城统一指挥,“围剿”新辟根据地。省委采纳了徐海东“避强击弱、先疲后打”的战略战术,乘东北军新到,由徐海东带领部队突出包围圈,先向北,后转东南,日行百余里,拖着敌人走。6月16日袭击鄂豫陕边要塞——荆紫关。得到充分补给后,又候然而去,4天急行军560里,进入陕南黑山街,设伏于袁家沟口,全歼陕军警备一旅,活捉旅长唐嗣桐。7月初北出终南山,进逼西安,关中震动。旋获悉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准备北上。省委决定,红二十五军留少许部队坚持陕南游击战争,主力西征,迎接党中央。9月7日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北根据地豹子川,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因政委吴焕先牺牲,程子华重伤,决定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任政委。18日红二十五军到达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全军7000余人。10月红十五军团初战劳山,歼敌一一O师大部,俘敌3700多人,—毙敌师长何立中。嗣又乘胜强攻榆林桥,消灭敌一O七师4个营,俘敌团长高福源。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北上。11月初,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到甘泉道佐铺红十五军团总部,接见徐海东、程子华、任命徐海东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下旬,红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并肩战斗,取得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丰L”。

 

l 936年2月,徐海东率红十五军团夜渡黄河,进入山西,威逼太原。5月中旬,又奉命西征,配合左路军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l 2月7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7年8月徐海东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带领六八七团从左翼展开突击,配合兄弟部队,歼灭日军1个师团。10月参加晋东南粉碎日军9路围攻及驰援太原战斗。1938年6月,指挥町店战斗,歼灭日军1个联队,毙伤近千人。10月15日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列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9年9月15日随同刘少奇奔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并先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华中局委员。12月驻南京、明光、蚌埠日伪军数干人,窜扰滁县、沙河、全椒一带。徐海东率部与之激战3昼夜,歼敌l 60余人,击毙日指挥官毛高十穗。粉碎日军对皖东南的第一次“扫荡”。嗣以长期艰苦、紧张的战斗生活,徐海东积劳成疾,病倒在皖东战场。1946年8月奉命到大连休养。

 

全国解放后,徐海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发表《保卫红色土地》、《会师陕北》、《奠基礼》等回忆录,主持编写《红二十五军战史》。1969年4月经毛泽东主席提名,带病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大会主席团委员,当选为中央委员。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大有功的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给徐海东加上种种“莫须有”罪名,进行迫害。l 969年10月20日,身患重病的徐海东被强行“疏散”到郑州城郊。1970年3月25日含恨逝世。1979年1月25日党中央予以平反昭雪。

 

新四军副军长 ——项英

 

项英(1898—1941)原名德隆,湖北武昌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出身工人,1921年冬参加中华全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分部工作。1922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8月,任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总干事,负责总工会和各地工会的筹建组织工作。1923年2月任京汉铁路罢工委员会总干事,是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6月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后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长。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昌后,任湖北省总工会组织部长、武汉工人纠察队总队长,参加反击夏斗寅叛变的斗争。1928年春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不久赴莫斯科出席党的六大,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随后参加了共产国际六大。1929年11月,在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成为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931年1月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后代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1934年夏任赣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赣南军区司令员。lO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中央根据地的军民继续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武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0月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书记,先后组织部队向苏南、苏中、皖东挺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在突围转移过程中被叛徒杀害。

 

早期革命家——恽代英

 

恽代英 (1895~1931) 1895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祖籍江苏武进县人

 

中国共产党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中国早期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五四”运动后,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等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曾任中华大学附属中学主任、安徽宣城第四师范学校教导主任、四川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和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员。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宣传部长,主编《中国青年》,并兼任上海大学教授。在中国共产党第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曾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和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1930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1年 4月29 日在南京英勇就义。 恽代英为引导青年走革命的道路,抵制资产阶级教育思潮对青年一代的侵蚀, 抨击了形形色色“教育救国” 论者的谬误;他揭露国家主义派“总想拿国家观念来压倒阶级观念”、“反对阶级争斗”,却从不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相互勾结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压迫。国家主义派“开口闭口总说教育救国”,但中国的根本问题是经济不独立,而“要求经济的独立,终必须经过一番政治革命”。恽代英指出,徒提倡教育“于救国全无益处”,即便学习技术科学,亦不能救国,因为技术科学“自身不能转移时局”,不能改变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性质。 恽代英对帝国主义在中国办的教会学校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他指出教会学校“既不向教育部注册备案,亦从不受中国教育团体的干涉”,是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在所谓“国际亲善”的名义下,教会学校向学生灌输“宗主国”思想,以培植其在中国的势力。帝国主义办教会学校花的钱,只不过是“购买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代价”。但恽代英又告诫教会学校的青年,应当注意划清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同他们政府之间的区别;对人民要亲善。他呼吁教会学校青年们联合起来,“扑灭教会教育的毒焰”,掀起“民族精神的怒潮”。 恽代英还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学校,充塞着“洋八股”的内容,又采取压制学生个性的方法。他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指出它最大的弊病是“教师太劳,学生太逸”,使学生不能有一点创造力。他反对对学生施行体罚,因为体罚“不能使人改过,只能使人隐匿过失”,而且有伤于学生的生长天机。他主张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放任而随时加以诱掖指导”,而旧学校的考试方法是在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课文。让学生 “关起书本来,默记书中的语句”,并不能测定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准。正确的考试目的,是为了检查教师的教法和使学生通过复习学过的材料,鼓励他们作出新的论断。 “教育问题正和一切问题一样,非把全部社会问题改造好了,是不会得到解决的。”这便是恽代英教育思想的核心。

 

早期革命家——施洋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 1889年6月13日生于湖北省竹山县施家湾。为寻求革命真理,1914年考入湖北警察学校,期满毕业。次年,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学习法律。1917年,毕业后加入武汉律师公会,即被选为副会长。他的收入大都用来保障人权,伸张公理,被广大平民称为“劳工律师”。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武昌学生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举行示威游行和罢课,遭到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施洋一面将被军阀惨杀的学生送法庭检验,一面向律师公会建议提起公诉,要求严惩凶手,并于6月12日组织商民罢市。9月,施洋在京与各地代表协商发起组织全国各界联合会,任该会的筹备委员。11月10日,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诲宣告成立,施洋被选为联合会评论部部长。

 

1920年4月,他发起组织“平民教育社”,被选为总务主任,参与创办7所平民学校并参加陈潭秋、黄负生、刘子通创办的革命刊物《武汉星期评论》工作。

 

1921年1月,江岸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时,被聘为法律顾问。这期间他组织领导汉阳钢铁厂、英美烟厂等企业工人罢工并取得胜利。6月,军阀王占元的军队在武昌城内开枪洗劫商店住户,引起武汉人民的强烈不满。施洋以湖北各界联合会的名义,连发讨王通电7次,向全国宣布王占元的罪恶,提出驱王“自治”的主张。在“驱王自治”斗争中,组织湖北临时政府和湖北自治军,施被推举为省务院秘书。10月,王占元被逐后,施洋即参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12月1日,汉口车行老板勾结租界当局,随意提高人力车租金,遭到工人的反对。第二天,施洋和林育南根据党的指示组织“汉口人力车夫同业工会”,指挥数千车夫罢工7天,获得完全胜利。

 

1922年6月,施经许白吴、项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9日,粤汉铁路工人举行罢工,岳州站由郭亮领导,武昌徐家棚站由林育南、施洋领导,罢工17天,以反动当局被迫同意工会所提条件而获全胜。9月23日,施洋到上海参加全国司法会议,会议期间, 他见到孙中山并与之对政治问题交换看法,赞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0月10日,湖北省工团联合会成立,他担任该会的法律顾问,凡工人在法律上的有关事务,他都负责处理。

 

1923年1月,汉口英国烟厂因无故开除女工而引起工人罢工,施洋挺身为工人说理,向英国资本家作斗争,“颇尽赞襄之力”。由于有施洋的正确领导,使前后30多天的罢工斗争以英方资本家同意接受工人所提条件而胜利告终。在武汉领导工人罢工斗争的同时,施洋同项英、林育南、张浩等积极投入京汉铁路总工会的筹备工作。并率湖北工会代表团出席2月1日在郑州召开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后,施洋积极参与其组织、领导工作。2月7日晚,施洋被军阀肖耀南逮捕下狱,2月15日清晨在洪山脚下英勇就义。刑场上,他慷慨激昂,面对军警和民众大声疾呼:“我只希望中国的劳动者早些起来,把军阀、官僚、资本家和你们这般替他们作走狗的人,一起都食肉寝皮厂、“我不怕人,不怕事,不怕死,堂堂正正做人,反对强暴,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万个施洋!”。身中二弹,仍高呼“劳工万岁!”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

 

1923年8月,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汉口人力车夫为表达对施洋的哀思,在各码头设祭,数千车夫跪地痛哭并扶灵位游行,场面悲壮。1924年2月,为纪念施洋殉难一周年,林育南主编了《施洋先生纪念录》一书。同年,上海《民国日报》出了施洋纪念号。

 

1927年,“二·七”4周年时,武汉群众同国民革命军70万人举行“二·七”4周年纪念大会。会后,武汉各界群众为施洋、林祥谦等“二·七”英烈扫墓并在江岸举行“二·七”烈士纪念大会。后编印出版《“二·七”四周年纪念特刊》、《“二·七”死难烈士施洋纪念特刊》。1933年,周恩来在纪念“二·七”斗争十周年时撰写了《今年的“二·七”纪念与中国工人阶级的中心任务》一文,指出“二·七”烈士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大革命前的启盟运动”,“灿烂了大革命中的光荣历史”。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二·七”纪念大会上高度评价:“施洋同志的牺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是最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同年7月,为纪念“二·七”工人运动的伟大先驱,中共湖北党组织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将施洋的遗体安葬在武昌城外洪山脚下,由江岸铁路分工会立“施洋先生之墓”碑。1953年,在武昌洪山修建了施洋烈士陵园,烈士遗体由山脚迁至山腰,建起巍然挺拔的“施洋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半身塑像。

 

1957年1月,董必武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贻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土俦”。1958年,江岸修起“二·七”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二·七”烈士纪念碑,毛泽东亲书碑名。在烈士家乡,为了缅怀革命先烈,1957年5月,竹山县人民委员会给施洋夫人居家赠挂“烈士之家”巨匾,室内正厅悬挂烈土遗像和生平事迹简介供后人瞻仰和凭悼。1993年5月,中共竹山县委、县入政府在县城中心竖起5米高的烈土铜像,大理石座基上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其题的词。同时,组织编写出版《施洋传》、《施洋烈士文集》,以启后人。

 

军事家——王树声

 

??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市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分队长、大队党代表,鄂豫游击区总预备队总指挥,红一军第一师支队长、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指挥,红九军军长。参加了长征。

 

??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军区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正当委员,嵩岳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军区司令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为现代军事家之一。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

 

上将—— 许世友

 

?? 许世友(1905-1985)原籍湖北麻城人,后划入河南省新县。一九二六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师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

 

??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上将——聂凤智

 

聂凤智(1914~1992)湖北大悟人(出生地原属黄安,今黄冈市红安县)

 

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副营长、营长、营政治教导员、副团长,红三十一军团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员、队长、副团长,抗大第一分校胶东支校校长,胶东军区第五旅十三团团长、旅长,中海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师长,第五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第九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中朝联合军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渡江登陆的军长。 1990年获上将军衔。

 

军事家、上将 ——陈锡联

 

陈锡联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

 

陈锡联(1915-1999),原名锡廉,字廉甫,1915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高桥区陡山彭家村,一家祖孙三代七口人,仅靠租种大地主的一石多田度日。他六七岁就上山砍柴、挖野菜,八岁开始给地主富农放牛、当长工,一干就是六年。1929年秋的一天下午,他给东家耙田种麦,突然肚子疼痛难忍,倒在地下。东家骂他偷懒,挥鞭痛打,不给饭吃。是日深夜,他跑出地主家的牛棚去找红军。在离他家10余里的肖家寺找到了红军特务营,可是部队说他年龄太小不能收,他就跟着部队紧追不舍,一直追了几十里路,追到麻城县夫子河,深深打动了红军官兵,他们收下了这名小战士,当时他只有14岁。

 

这个从虎口脱险的少年,一旦参加革命,便不顾生死,奋勇杀敌,进步极快。1930年,陈锡联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导员、1933年任红三十军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政委,1935年任红四方面军十师师长,年仅20岁。参加过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反“围攻”斗争,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爆发,陈锡联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该团作为师部前卫,挺进晋东南。   1937年10月19日,陈锡联指挥该团夜袭日寇阳明堡飞机场,炸毁全部敌机24架,有力地策应了保卫太原的圻口会战。此役惊破敌胆,成为传遍中外的头条消息,七六九团被誉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陈锡联被称为敌人闻之丧胆的“陈钢炮”。此后历任三八五旅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太行纵队司令员。参加过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百团大战等重要战斗。1943年,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暨野战军(后称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司令员。参加了上党、鲁西南诸战役。在挺进大别山期间,率部开辟了皖西新区。淮海战役中,率部协同兄弟部队歼灭黄维兵团,后参加渡江、西南等战役。解放重庆后,兼任重庆市市长和川东军区司令员。   1950年,陈锡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后兼炮兵学院院长。1955年入军事学院学习,同年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陈锡联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1959年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东北局书记处书记,后兼任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3年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68年递补为中央委员,是九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军事家、上将 ——郭天民

 

郭天民是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战功

 

卓著的高级将领和军事教育家。是红安籍开国将领中唯一上过黄埔军校的将军。

 

郭天民,原名郭基逵,1905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关区郭受九村。家贫嗜学,性格倔强。在胞叔帮助下相继就读于村塾、黄安县乙种农业

 

学校、武昌中华大学附中。1926年夏,在恩师、民主主义革命者蔡寄鸥先生鼓励和资助下,远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郭天民从小受蔡先生的教育和影响,进

 

黄埔军校后,思想更加倾向进步,常与学校右翼组织孙文学会的会员激烈辩论,甚至挥拳相向。1927年革命处于低潮时,郭天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不久起义部队转移到广东花县,改编为红四师,次年任副连长。1929年春进入江西赣南根据地,任红四军第三纵队长。在次年的一次战斗中,其胸部中弹,差一点击中心脏。他说:“已经死了一回”,从此作战更加英勇,以“不怕死”而闻名全军。1931年任红八师参谋长,1932年任红二十一军六十二师师长,1933年任江西军区参谋长。

 

由于王明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肃反”扩大化在苏区和红军内残酷蔓

 

延,郭天民不相信革命队伍中有那么多坏人,大胆向组织提出看法,遭到忌恨。1933年,党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根据地,开始打击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正确路线。他又站出来据理抗争,被撤销职务到红军大学当一名普通学员。他仍坚持

 

正确立场,在日记中写道:“坚持错误,拒绝检查” 。郭天民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途中任红九军团参谋长。九军团和五军团担任全军长征的后卫,在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和乌江天险后,九军团留在乌江北岸牵制敌人。郭天民等率部单独活动两个多月,转战数千里,出色地完成牵制任务,被周恩来称之为“红军战略轻骑”。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九军团被编入朱德和张国焘指挥的左 路军。张国焘反对北上,率部南下另立中央,郭天民在会议上拍案而起,大声斥责:党中央不是北上了吗?我们党中央只有一个中央,全党只能服从一个中央!因之,他第二次被撤职,到红军大学任教育科长。在红军大学,他继续打听党中央的下落,再次触怒了张国焘,张国焘将他秘密逮捕并下令处决。朱德闻讯赶紧出面制止,对张国焘说:郭天民能打仗,名闻全军,你杀了他,将来不好交待吧!郭天民又拣回一条命。

 

1936年,郭天民参加西路军行动,任红三十军参谋长。西路军失利,协助李先念等率左支协助出祁连山,先到新疆,后回到延安。1938年1月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一局局长。毛泽东同志听说他年龄不小了,但因为未婚妻不是党员暂不想结婚,毛泽东就笑着对他说:你那未婚妻是东北流亡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她入党再结婚?你跟政治部说一下,说我同意你们结婚。在毛泽东同志的关怀下,他成了家,那时他已经33岁了。同年8月,郭天民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在牛道岭战役中,击毙日军少将清水联队长。百团大战时,率部攻占娘子关。1945年大反攻开始,指挥所部连克怀安、涞源、崇礼、万全、尚义等县。日寇投降后,率部日夜兼程,于8月22日抢在国民党军队之前占领了张家口,接收了日军大量物资。张家口是当时我军攻占最大的一座城市,成为我军派兵进入东北和支援东北战场的枢纽站。聂荣臻同志说:“中央对于你们解放张家口,保护了城市和物资完整,粉碎了敌人夺取张家口的阴谋很满意”。

 

1946年,郭天民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是年秋,组织怀来保卫战,指挥4个团激战14昼夜,顶住了国民党两个军的进攻,歼敌上万。

 

1947年8月,郭天民任晋察冀豫野战军副参谋长。10月组建鄂豫军区,任副司令员。淮海战役开始后,调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副司令员,参加了渡江、两广、西南等战役。解放大西南后,任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52年,郭天民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兼任高级系主任。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先后兼任军事出版部、院校部部长。同年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他忠贞耿直的性格不变,敢于仗义执言,1969年10月,虽身患重病也被限令离京。到广州后,又得不到应有的治疗。

 

1970年5月26日,郭天民在广州逝世,享年65岁。

 

朱德委员长曾赞扬郭天民将军是一个“有功不居功的人”。

 

国防部长上将 ——秦基伟

 

秦基伟

 

秦基伟同志1914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区秦罗庄。秦罗庄全村人家都姓秦,是一个世代租种罗姓地主庄田的穷苦山村,故名秦罗庄。秦 基伟8岁丧父,10岁又失去了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孤身一人守着祖辈留下的破草屋苦捱时光。

 

小小年纪,挖野菜、砍柴卖、放牛、打短工,什么苦事秦基伟都做过,在孤苦的生活环境中顽强成长起来,养成了勤劳、能干的品质和刚毅、勇敢的性格。村里有家外来户剥削致富,为富不仁,秦基伟常在深夜到他家门口,不是在门上靠个稻草人就是放块大石头,次日天明富人开门,要么被吓一大跳,要么被砸得皮破血出。小伙伴们常在一起劳动、玩耍,他常说:“将来,我一定要让那些地主恶霸倒过来走路,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革命一兴起,秦基伟就参加了儿童团、少先队,1927年加入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这年,他刚刚13岁,被乡亲们誉为“红色少年”。

 

秦基伟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秦基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二连连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在著名的黄安战役中,城东嶂山阵地失守,他率部护卫着总指挥徐向前直奔火线,指挥部队夺回了阵地。在开创川陕苏区的斗争中,任方面军警卫团团长、红三十一军第二七四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随后参加长征和西路军行动,在西路军任总部四局长。1937年1月,率少数作战部队掩护西路军总后勤部,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进,被敌骑兵分割包围于甘肃临泽。他协助总后勤部部长郑义斋指挥坚守,苦战数日,终于突出重围。西路军失利后,经历九死一生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秦基伟受命以“游击战教官”身份只身前往山西太谷一带组织抗日武装。不到一月就组织了300余名各界爱国青年攻下太谷县城,夺步枪17支,打出了“太谷抗日游击队”旗号,任总指挥,率队上了太行山,开始了创建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937年1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支队组成,对外称“秦赖支队”,秦基伟任司令员。到1938年春,秦赖支队发展到五千余人,在17个县内建立了拥有百余万人口的游击 根据地,威震晋中。4月,参加粉碎日寇晋东南九路大“扫荡”战斗。此战之后我党组建晋冀豫军区,秦基伟任第一(晋中)军分区司令员。

 

1940年6月,秦基伟调任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带领军民渡过了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被誉为不怕苦的“咬牙干部”。每战必亲临前沿侦察、指挥。1945年8月,他身穿便衣,腰插菜刀,夜闯太行山下小根村日寇炮楼,老区人民说他像走亲戚一样就炸飞了炮楼,称他为“秦大胆”。后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率领部队和民兵展开大反攻。攻打临城时,敌人火力强大,我军伤亡极重,他亲自端机关枪压制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冲入敌阵夺取胜利。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河南博爱王卜昌地区成立,秦基伟任司

 

令员。为配合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他率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楔入八百里伏牛

 

山,连克县城15座。尔后攻洛阳,战南阳,克郑州,参加淮海决战。

 

1949年2月,九纵队整编为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秦基伟任军长,参加了渡 江、两广、解放大西南战役。

 

1951年3月,经三次请缨,秦基伟率领被改编为志愿军的第三兵团十五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14日,开始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十五军是坚守上甘岭的主力部队,面对美军6.2万余人、118辆战车、350门大炮、3000多架次飞机以及投下的200多万发炮弹、万余枚炸弹,十五军坚守上甘岭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从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

 

1953年6月16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秦基伟。

 

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

 

1975年10月秦基伟调入北京军区,先后任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

 

1981年,受中央军委委托,秦基伟成功地组织了著名的华北实兵实弹战役大演习。

 

1984年国庆35周年,秦基伟担任了大阅兵总指挥。1988年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授予上将军衔。

 

1988年,秦基伟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

 

1997年2月2日,秦基伟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

 

军事家、上将 ——王建安

 

王建安(1907-1980).原名见安,1907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沙河村。幼年以乞讨为生,14岁给地主王少山放牛,屡遭凌辱,1924年10月,放火烧王少山住宅,去武汉投军,更名建安。

 

因不满旧军队恶习,1926年王建安逃回家乡,召集了60个穷兄弟,建立一支农民武装,不久与中共黄安县地方组织取得联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黄麻起义。后任中国工农革命鄂东军副班长,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先后参加夜袭杨家寨、伏击杨平口、夜袭花园等战斗及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1932年12月,任红十师三十团政委,率部参加反三路围攻战役。   1933年,王建安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政委,宣达战役中,率部中央突破,一举摧毁地堡里川军第一师防地;反六路围攻中,师长汪烈山阵亡,王集师长、政委于一身,出色完成任务,被方面军总部首长称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

 

1934年秋,王建安任红四军政委。1935年,率部参加广昭战役、嘉陵江战役。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教育部下维护两军团结。长征途中,不顾身体虚弱,拄木棍,沿途向部队喊话,鼓舞士气。为策应红二、六军团北上,率部攻克雅江县城阻击国民党军李抱冰部一月之久。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王率红十二师、独立师任后卫。   1936年秋,王建安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5月毕业离校,任八路军津浦支队指挥,不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1941年,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11月,日本侵略军两万人分路合击山东军区一一五师领导机关,王建安指挥1个营与之激战终日,后带领全部机关人员连夜巧妙突出合击圈。随队突围的德国记者希伯,对此深为赞叹,称之为“无声的战斗”。1944年,率部讨伐汪伪第三方面军吴化文部,克据点50余处,歼7000余人。旋克沂水县城,歼日伪军1000余人,首获攻坚胜利,使鲁中、滨海两根据地连成一片。1945年,率部连续进攻伪厉文礼部、张步云部,共歼12300余人,解放4200平方公里地区。

 

1947年,王建安参加指挥鲁南战役获胜,战后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莱芜一战,率部与九纵队歼国民党军七十七师,毙其师长田君健,旋受命指挥3个纵队与兄弟部队围歼李仙洲部两个军,获解放战争以来空前大捷。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率部突击青驼寺,断国民党军七十四师与八十三师之联系,并攻占万泉山,破敌突围希望,继而从东面主攻孟良崮,与兄弟部队共歼七十四师3万余众。8月,任山东兵团副司令员,执行外线作战任务。为掩护刘邓大军南下,率部沿三河寨、万福集方向进击,与兄弟部队歼国民党军五十七师于沙上集地区。

 

1948年3月至7月,王建安参与指挥洛阳战役、豫东战役。战后,任山东东线兵团副司令,受权指挥济南战役,提出“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并亲临前线指挥。战役从9月16日晚开始,至24日结束,攻克山东省会济南,全歼守军10万余,生俘王耀武。毛泽东主席悉讯后写道:这是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

 

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并特为中央军委起草贺电相祝。淮海战役中,王建

 

安受命指挥5个纵队歼黄伯韬兵团于碾庄圩,继而与潭震林指挥8个纵队围歼杜聿明集团于青龙集、陈官庄地区。淮海战役后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司令员。

 

1949年4月,王建安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率先登上南岸,迅猛向纵深插入,与兄弟部队围歼国民党军队5个军l0万余人于广德和长兴地区。5月,王建安率部攻占浙江省会杭州。1952年,王建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赴朝作战,率部驻防朝鲜东线,后换防中线。1953年夏,他率部发起夏季攻势,攻占许多战略支撑点,粉碎美军破坏停战谈判阴谋。10月,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王建安因病回国,后历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曾当选为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5年,王建安任中央军委顾问,尔后历任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叶剑英元帅曾对王说:“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病逝于北京,根据遗嘱,骨灰被撒在故乡红安土地上。

 

军事家、上将 ——韩先楚

 

韩先楚(1913-1986)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 首任军长。

 

韩先楚1913年1月30日生于黄安(今红安)二程,后迁上新集吴家嘴村。家贫受 《水浒》英雄人物影响,立志杀富济贫。他14岁时参加乡农民协会,1928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l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参加游击队。

 

1933年,韩先楚参加红二十五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35年9月4日,红二十五军抵达甘肃合水县,遭国民党军骑兵团突袭,副军长 徐海东及后卫营陷入包围,情况危急,韩先楚率二二五团第一营抢占山头,猛烈反 攻,掩护徐海东等突出重围。后相继参加劳山、直罗镇、东征、西征、盐池、定边 等战役。西征中,韩先楚任七十八师师长,他率部在北路单独行动,歼敌千余,受 到野战军总部表扬。抗日战争开始,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 长、六八九团团长。

 

1939年,韩先楚率部在沈阳、本溪、抚顺等地区连克敌据点20余处。在第四次 保卫临江作战中,他指挥4个师歼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师4个团。同年夏,他指挥5个团 攻克梅河口,歼其重建的一八四师和一—六师,后配合兄弟部队在福安屯、公主屯 全歼新五军军部及2个师,并攻克开原、四平,全歼守军。辽沈战役中,韩先楚率部 捣毁范汉杰、廖耀湘2兵团指挥部。尔后,韩先楚率部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不久, 韩先楚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协同兄弟部队歼白祟禧部4 个师。

 

1950年,韩先楚参与指挥海南岛战役,率部乘木船渡海,指挥岛上决战,占领海南岛。同年,任十三兵团副司令员。1950年冬,赴朝鲜作战,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十九兵团司令员,参与指挥一、二、三、四次战役。二次战役中指挥部队在德川、宁远地区歼李承晚两个师大部,继而在三所里地区截歼美军及其盟军。三次战役 中,率部突破“三八”线,攻占汉城。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2枚。

 

归国后,韩先楚历任中南军区参谋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兰州部队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常委。

 

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第一、二、三届国 防委员会委员。1958年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韩先楚被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67年2月,韩先楚主持发布《福建前线部队公告》,稳定部队,安定社会秩序,中共中央军委迅即批转全国。1968年递补为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中,抵制“四人帮”错误路线,对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出合理建议,指出“搞好党风是关键”。1981年回红安,他见乡亲闵水进衣服单薄,手被冻裂,脱下皮大衣给他。又让秘书电告兰州军区:立即往红安调拨50000件军大衣。并说:“钱没地方出,从我的工资里扣,我死了,再扣我儿子、孙子的。”调查中发现农民有怨气,当即要求中共红安县委精简大队、生产队干部,减轻农民负担。

 

l983年,韩先楚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86年3月,韩先楚在武汉治病,托人给家乡送雪松、佳 白玉等珍贵树苗。临终之际,他嘱家属为其穿上军装,死后将骨灰送回家乡。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   徐向前元帅称韩先楚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战将”。国家主席李先念称赞韩先楚“为人坦率、耿直、正气凛然”。1987年5月18日,红安县城举行隆重仪式,将韩先 楚的骨灰安放在红安烈士陵园。

 

军事家、上将 ——周纯全

 

周纯全(1905-1985),1905年10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八里区雷家田,曾在八里湾小学堂当校工,后到武汉参加并组织“二七后援会”和汉口惠工织布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周纯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高级将领。

 

1926年,周纯全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黄麻起义后不久,县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周纯全在鄂豫皖苏区坚待斗争,先后任中共京汉铁路南段特委书记、中共信阳县委书记、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省苏维埃保卫局长兼鄂豫皖苏区游击总司令。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初期,苏区枪枝弹药缺乏,因周在武汉参加过工人运动,有群众基础,党决定让他筹措经费,购买枪枝弹药。当时,敌人岗哨林立,搜查极严,他常带领少数同志,身着便衣,从敌金融机构中搞到不少经费。一次,化装潜入敌银行,智夺银元700块、铜板2000余,到汉阳兵工厂购枪弹,秘密运进苏区。

 

1932年,周纯全任红四方面军十师政委,那时国民党军队以7个师围攻红四方面军主力,周纯全率部打垮对方2个团,缴枪千支,保卫总部安全转移。川陕根据地反六路围攻,指挥左翼作战部队,在宣汉、老君场、大竹、杨柳关、并溪坝等地多次击退敌猛烈进攻,为红四方面军主力的反攻和夺取反六路围攻胜利创造了条件。

 

1938年后,周纯全先后任抗大—分校副校长、校长,带领学员从延安到晋东南,又转战沂蒙山区,挺进敌后办学。1941年冬,日伪军5万人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抗大—分校校部、山东分局机关及八路军—一五师直属队等在大青山被围,周率部掩护学员突出重围。1946年,任辽南行署主任、中共辽南省委副书记。10月,国民党新—军、新六军进犯辽南,周纯全为抗击部队补充兵源、安置伤员、筹措粮饷军衣。后又开展减租减息,恢复交通和生产,建立民主政权。辽沈战役前夕,他右眼受伤末愈,即到冀察热辽等地部署后勤供应工作,为第四野战军入关南下作战提供后勤保障。   1950年冬,周纯全赴朝鲜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旋留任志愿军后勤部政委,亲自抓兵站运输,建成“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后,任总后勤部第—副部长兼副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副部长。

 

1955年,周纯全被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勋章、—级独立自由勋章、—级解放勋章。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被任命为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85年7月28日,周纯全在北京病逝。

 

军事家——林 彪

 

?? 林 彪(1907-1971),原名林育蓉,黄冈(今团风)县回龙山林家大湾人。著名军事家。1921年入武昌共进中学,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见习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参加湘南暴动,1928年随部门进入井冈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红一军团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长征途中参加遵义会议。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右路军司令员。1936年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1937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率部首战平型关,歼灭日军坂垣师团千余人。1938年去苏联治伤,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1942年回延安,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同年,随周恩来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和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书记,与陈云、罗荣桓等领导了东北解放战争,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1948年冬率80万大军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一起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天津、北平。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挥师南下,解放了中南广大地区和海南岛,同年6月任华中军区(后改中南军区)司令员和中共中央华中局(后改中南局)第一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同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1958年在八届二中全会上补选为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9月任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常务工作。中共九大被确定为毛泽东主席的接班人,并写进了党章。“文革”中,伙同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勾结,有预谋地诬陷和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1971年8月9日下达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主席,另立中央。阴谋败露后,9月13日乘飞机仓皇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司令员—— 郭锡章

 

?? 郭锡章(1933--)花桥镇刘常村西湖口垸人,家庭中农成分,个人学生出身。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前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作战训练股长、团副参谋长等职。1970年任团参谋长,1974年任团长,1979年任副师长,1980年任援外军事专家组长,1982年任师长,1983年任军长,1985年任集团军军长,1987年被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10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民国总统—— 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 字宋卿。黎家河(今大悟县彭店乡)人。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派往广东服役,充二管轮,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随舰队北援。坐舰被日舰击沉,黎飘海遇救,往南京投两江总督张之洞。1896年随张之洞回湖北,任炮台监制、护军后营帮带,参与训练新军。1898年至1901年曾3次赴日本考察军事。1904年,任护军前锋一、二、三、四营督带。次年12月,湖北常备军改编为两镇,黎任第二镇第三协统领官兼护该镇统制官。后随镇改编,任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领,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1909年以军界代表身份参加“湖北铁路协会”。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2月,南北和议告成,与孙武、刘成禺、张伯烈等组织“民社”,任理事长,鼓动武昌和南京分裂;附和袁世凯定都北京;镇压“群英会”;为排除异己,将原8个师的军队改编为3个师。8月16日与袁世凯合谋,诱杀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

 

1913年袁世凯扑灭“二次革命”。10月6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黎为正式副总统兼鄂督。但袁对黎在鄂视为心腹之患。12月派段棋瑞到鄂,以“磋商要政”为词,迫黎赴京。被安置在瀛台,与之结为儿女姻亲以控制之。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黎迁居东厂胡同,闭门谢客。12月15日,袁册封黎为武义亲王。黎坚辞不就。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黎出任大总统。而国务总理段棋瑞独断专行,演成“府院之争”。翌年6月,黎引长江巡阅使张勋入京斡旋,7月1日张勋复辟,黎被迫弃职。1922年再任大总统。次年初曹锟贿选,逼黎下野。6月黎辞职赴天津。

 

黎晚年致力于实业,曾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事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企业的董事。投资企业45个,其中银行17家,工厂12个、煤矿6家,总投资额达200万元。牛于武昌油坊岭等地购置大量田产。1920年,黎眷念故乡,捐资拆迁黎家河祖遗的一间半屋,修建黎氏宗桐。内设孝义小学堂,聘请塾师一人,塾师工资及学生学杂费用,都由黎负担。1928年6月3日黎因脑溢血病逝于天津。193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于武昌为黎举行国葬典礼,遗体归葬于武昌卓刀泉。

 

无产阶级革命家 ——陈潭秋

 

陈潭秋(1986-1943),名澄,字云先,号潭秋,黄冈县(含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12年入武昌湖北省立一中,1915年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预科。

 

1919年毕业于该校英语部。1920年应董必武这邀任教于武汉中学,继到湖北女师、武昌高师附小任教。同年与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年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次年7月与董必武代表湖北参加中共一大,回汉后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6月,出席中共三大,并在会上作了关于"二七"惨案的报告。会后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兼安源路矿俱乐部代理窿外主任,领导工运。

 

1924年当选为中共武昌地方执委会委员长,次年出席中共四大,任中共湖北执行会组织部兼武昌地委书记,国民党省党部组织部长,主编中共湖北区委机关刊物《群众》。

 

1927年初任江西省委书记。同年出席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兼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1928年春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6月改任中共中央巡视员,巡视顺直省委工作。中共六大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先后任顺直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

 

1930年6月补选为中共委员,9月出席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会后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年底在哈尔滨补捕,1932年夏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1934年1月出席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动作共和国临时政府执行委员,粮食人民委员。中央红安长征时,留任中央苏任分局委员,领导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8月,与陈云等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留驻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17日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监禁,在狱中坚贞不屈,次年9月27日遭杀害。由于消息隔绝,在中共七大上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女革命家、国家监察部部长 钱瑛

 

钱瑛(1903—1973),祖籍湖北咸宁,出生于湖北潜江周家矶。

 

钱瑛早年投身革命,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土地革命时期,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洪湖和潜江县委的领导工作,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是一位威震敌胆的传奇式女英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她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尽艰辛,出生入死,为我党在“白区”斗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钱瑛曾出任国家监察部部长和内务部部长,立党为公,坚持原则,铁面无私,被人民群众称赞为“女包公”。

 

钱瑛同志的一生是为广大人民翻身解放战斗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

 

一、周家矶的秀英姑娘

 

钱瑛从小聪明颖慧,勤奋好学,有着良好的文化基础。她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的束缚,走出家门,寻求学习新知识的道路。

 

钱瑛,原名钱秀英,又名生桂,号海霞,曾用名彭友姑、陈萍等。1903年5月出生于湖北潜江县周家矶。

 

钱瑛从小聪明颖慧,从《女儿经》、《教儿经》启蒙,读到“四书”、“五经”。既能吟诗、属文,又会编织、绣花,当年一说起周家矶的秀英姑娘,十里八乡人人称赞。

 

钱瑛天生丽质,端庄秀丽,溺爱她的父母在她几岁时就为她“拿了八字”(订亲),男方是附近黄家场大户陈老板的儿子。她十三四岁时,那个小少爷死了,家长和族人却无端要她去“吊孝”。依封建习俗吊孝就得守寡,钱瑛气愤极了,死活不愿去吊孝,父母没法,只得作罢。随着年龄的增长,钱瑛逐渐懂得要真正摆脱封建婚姻的枷锁,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于是她决定冲出家门,寻求学习新知识的道路。

 

二、投身革命

 

青年钱瑛思想活跃,忧国忧民,在共产党人创办的进步刊物的影响下,逐步树立起革命的人生观,走了上革命的道路。

 

1923年,20岁的钱瑛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省女子师范学校。她思想活跃、成绩拔尖,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她如饥似渴地研读共产党人恽代英等主编的《中国青年》,懂得了年轻一代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和处理理想、前途、学习、工作和恋爱婚姻等问题。1925年,她参加了学生运动,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党组织把她派到江西省九江市总工会组织部担任干事。“七·一五”之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党组织指示她赶赴南昌参加“八一”起义,未及启程,南昌起义受挫。她又赶往广州,找到叶剑英同志领导的教导团,在恽代英同志的领导下搞兵运工作,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7月党组织派钱瑛到上海全国总工会秘书处工作,这期间她和全国总工会秘书长谭寿林同志相识、相受,结为革命伴侣。新婚未满三个月,钱瑛接到中央组织部的通知,要她赴苏联学习。为了革命的需要她没有丝毫的犹豫,谭寿林也坚决支持她去。1931年春,钱瑛由苏联回国,党组织决定派她和谭寿林到洪湖苏区去工作,正待出发,党在上海的工会组织遭到破坏,谭寿林出于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主动请求留下来处理善后工作,他让钱瑛先去洪湖,并约好,事毕即刻赶赴洪湖。不料,钱瑛走后不几天,谭寿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后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钱瑛到洪湖不久,即得知丈夫被反动派杀害的噩耗,一时间如万箭穿胸,悲痛万分,但她没有被击倒。她把巨大的悲痛化为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她担任了洪湖革命根据地和潜江县委的领导工作,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反渔霸、抗洪水、飒爽英姿、威风凛凛,成为革命根据地的传奇式人物。张执一同志在他的《听〈洪湖赤卫队〉歌剧,遥忆江汉湖区》一诗中写道:“一面红旗向日擎,几多鲜血染将成!韩英已死钱瑛在,赢得英雄儿女名。”

 

三、狱中斗争

 

因叛徒出卖,钱瑛在敌人的监狱里整整被关押了五个年头。铁窗高墙没有动摇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脚镣手铐没能击垮一个革命者的坚强意志,钱瑛在狱中领导了三次大规模的绝食斗争。

 

1933年初,钱瑛到江苏省委妇委工作,因叛徒出卖被捕。当年7月,她被解押到南京“模范监狱”。在狱中钱瑛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她鼓励难友们锻炼身体,努力学习,放远眼光,为祖国的明天奋斗。当时,国际友人牛兰和汪德利珍夫妇被无罪判刑关进监狱,牛、汪不服,进行绝食,狱方不予理睬,钱瑛组织同监的政治犯以绝食援助国际友人。到第四天典狱长答应了全部要求。经过这次绝食斗争,形成了以钱瑛、帅孟奇、夏之栩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同时也使难友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斗争的意志和信心。

 

一个多月后,互济会派人给难友何宝珍送来饼干,监狱方违背诺言,出尔反尔,不仅将饼干退了回去,还把何宝珍拉出牢房毒打,钱瑛在二号牢房看到敌人的兽行,就大声地喊:“政治犯不受污辱,不许罚跪,不许打人!”因此,她组织难友们绝食。绝食斗争进行到第三天,狱方答应不再打犯人,才复食。

 

1935年1月,钱瑛见难友彭镜秋带着孩子,衣着单薄,担心她母子受冻,就托人把一条棉被捎给彭镜秋。敌人不知从哪里得知棉被是钱瑛送的,就把钱瑛叫去讯问,钱瑛理直气壮地说:“棉被是我给她的,这是一种人道主义,有什么错?这么冷的天,她带着孩子,谁没有恻隐之心?!”敌人自知理屈,又不肯认输,竟恼羞成怒把钱瑛的两手也铐了起来。钱瑛回到牢房后,同难友们一起绝食,两天后典狱长给钱瑛解了铐。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当年8月周恩来到了南京,向国民党当局交涉,要求释放被关押的共产党人,钱瑛被释放出狱。

 

四、战斗在“白区”

 

1939年至1946年,钱瑛在“白区”坚持战斗了七年,她英勇机智,出生入死,为我党在“白区”斗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0年,钱瑛调到南方局工作,担任驻川康特委代表、西南工作委员会书记。“皖南事变”前后,特务头子康泽带着一批叛徒、特务到成都,部署对共产党人的大捕杀,情势十分危急。钱瑛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工作部署:她让一批革命者迅速转移,让那些“尚未暴露的”长期潜伏,并要求有进步倾向同情革命的人改变工作方式以迷惑敌人。在复杂而又尖锐的斗争中,钱瑛头脑清醒,高度警惕,处理问题沉着、冷静,巩固了党的组织,保存了革命力量。

 

1946年,八路军办事处由重庆迁到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中央重庆局改为南京局,钱瑛跟随周恩来同机到达南京,继续担任组织部长。当时,国统区的许多地下党员纷纷到南京来接关系,在敌特横行的“白区”,既不能有文字记载,更无档案可查,钱瑛就靠她那坚强的毅力和超人的记忆力,不但对分布在国统区的广大党员的姓名、职业熟记无误,而且对他的履历、特点、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细节也都能如数家珍。

 

1946年7月,国共和谈破裂,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分批撤退,钱瑛奉命转到上海,开辟第二战线,继续坚持白区斗争。她被任命为上海局组织部长,分管组织工作及学生运动、青年工作。在领导学生运动和青年工作时,她非常注意激发青年的革命热情,又引导他们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斗争。

 

五、铁面无私的监察部长

 

全国解放后,钱瑛走上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为了党和国家的尊严,她忘我工作,呕心沥血,公正执法,刚直不阿,被人们誉为铁面无私的“女包公”。

 

1954年冬,钱瑛担任国家监察部部长、党组书记。

 

她坚持原则,维护正义。1962年,钱瑛根据中央的指示,带工作组到安徽去协助省委进行甄别工作,对当时的省委领导干部李世农、张凯帆被划为“右派”、“反党分子”那样的“铁案”,也予以平反。

 

在四川,复查审理原宜宾地委书记刘洁挺,原宜宾市委书记张西挺的案件,尽管康生这样的大人物为二人叫屈,但她认为中共监委对他们的处理是正确的,维持原开除二人党籍、撤销职务的处分。这种刚直不阿的精神,受到了中央的赞扬。

 

钱瑛有句口头禅:“不怕鬼!”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她决不趋炎附势,也不随风转舵,而是一如既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她在检查、甄别案件时总是深入细致地反复核对,不妄断,不轻信,也不苟同,坚决地维护党纪,保护好人,打击坏人。

 

“文化大革命”中,64岁的钱瑛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起来“隔离审查”,受到残酷的迫害,于1973年7月26日含冤去世,终年70岁。1978年3月23日,经中央批准,为钱瑛同志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为她平反昭雪,并将其骨灰移至八宝山革命公墓。

 

同盟会元老、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 李书城

 

李书城(1882—1965),潜江县袁桥村人。23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筹备和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他在武昌与黄兴并肩战斗,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法等战争。1921年前后,他支持和帮助胞弟李汉俊在上海发起建党,中共“一大”在他家中召开。抗战期间,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做了许多上层人士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投入反蒋斗争,为全国解放奔走呼号,他支持和掩护共产党人进入武汉,恢复和重建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称得上是解放武汉的功臣。

 

1949年,他应毛泽东主席之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出席了开国大典,并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

 

一、16岁的小秀才

 

李书城小时候苦读诗书,16岁考中秀才,轰动十里八乡。乡亲们夸他是个有出息的人。

 

李书城,字晓圆,又名筱垣。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潜江县沱埠垸袁桥村。

 

李书城的父亲是当地一名私塾先生,他7岁时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书,16岁时读完了“四书”、“五经”,赴县城考中秀才。他父亲除了教他读书认字,还经常跟他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林则徐禁烟而遭贬,洪秀全起兵反清等许多故事,使他从青年时代就萌生了“济世”的思想,树立起远大的志向。这些教育为后来李书城投笔从戎、习武从政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辛亥革命前后的活动

 

辛亥革命前后,李书城先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回国后到广西担任陆军干部学堂和陆军小学堂监督,后到武汉参加“武昌首义”。

 

1902年5月,两湖总督张之洞从省城几个书院选派学生赴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学习,李书城是其中一个。他到日本后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一起从事反清、反帝、爱国的宣传活动。

 

1904年春,李书城得到同学的资助,再次东渡日本,先入振武学校,后入陆军士官学校,成了第5期士官生。同年11月,孙中山、黄兴、李书城在东京相会,商议组织革命大同盟之事。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阪本金弥的家中,举行了“同盟会”的正式成立大会,会上大家签名入盟,李书城化名李唐在盟约上签了字。李书城极力赞同并宣传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加入同盟会,使李书城在革命的征途上迈开了新的一步。

 

1908年10月,李书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到广西桂林与黄兴取得联系,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担任了陆军干部学堂及陆军小学堂的监督,主管教学工作,他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和爱国之心,培养了不少人才。

 

1911年11月2日,李书城来到武汉参加武昌首义,由黄兴提议他担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参谋长。11月3日,黎元洪在武昌阅马场举行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将印信、令旗、令箭授予黄兴和李书城。黄、李二人亲率大军向汉口的守敌进攻,因手下三位将领贻误战机使进攻受挫。经过一番整顿,11月17日再次向汉口发动进攻,但终因敌强我弱,加上连续作战,士兵疲劳,武器、弹药、兵员损失,汉口终未能攻克。“武昌首义”战斗激烈,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体现出革命党人舍身捐躯的英雄气概。

 

三、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1917年李书城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护法运动”,1926年参加北伐。在共产党人的影响和感召下,李书城投身于反帝反封的滚滚洪流之中。

 

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立场,反对军阀的专制统治,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李书城为了支持护法运动,组织了“湖北护国军”。护法运动失败后,李书城陷入一种苦闷彷徨的境地。这时,他的胞弟李汉俊从日本留学回来,给他带来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也带来了马列主义救国救民的真理,使他的精神为之一振。他支持弟弟从事革命活动,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居住上海法租界比较安全的条件,为中央“一大”提供了会址。

 

1925年6月10日,汉口惨案发生后,他以“湖北同乡会”代表的身份从北京赶往汉口,不顾旅途疲劳,走家串户慰问死难者家属,到医院探望受伤的工人和学生。追悼死难者大会后,武昌、汉口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李书城等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带头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

 

1926年初,广东革命政府开始酝酿北伐,李书城奉命到湖南做唐生智、夏斗寅的策反工作,获得成功。北伐开始后,李书城参加北伐军,他与北方的冯玉祥取得联系,并向冯告知南方的胜利消息,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在李书城等人的影响和督促下,冯率军南下,与北上的军队胜利会师于河南信阳。

 

四、主张抗战坚持御侮

 

抗战爆发后,为了拯救流浪的难童,李书城力主创建“战时儿童保育院。”武汉沦陷后,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李书城担任省银行董监会监察,从理财入手,支援抗战。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战火很快由华北危及华中,日寇奸虏烧杀,无恶不作。这时华北、河南的上千名儿童沦为孤儿,流落到武汉,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同情和关注。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到武汉开展统战工作,他会见了李书城、石瑛等人,希望他们在抗战中为民族立功。李书城当即向董表示:“国难当头,抵御外侮,一定竭尽全力。”他建议湖北省政府创建一个“战时儿童保育院”收容流浪的难童,并推荐李伯刚负责收容工作。

 

武汉沧陷后,国民党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有人劝李书城在武汉留下来,因为侵华日军中有一些高级将领是他留日时的同学,如果他留在武汉,也不会有人伤害他。李书城拒绝了这种劝说,他说,我宁愿去摆拆字摊,也不愿留下来当亡国奴,更不能充当无耻的汉奸。他随政府迁到恩施,任省银行董监会常务监察,从理财入手恢复鄂西经济,支援前方抗战。

 

五、在解放武汉的日子里

 

武汉解放前夕,李书城掩护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武汉建立地下交通站,并发起组织“湖北人民和平促进会”和“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为武汉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李书城随省政府迁回武汉。当时中共南方局从武汉地区的工作重要性和那里党组织活动中断的情况出发,派李声簧(李汉俊之子、李书城之侄)和赵忍安两个到武汉重建党的组织,重新开辟工作。李声簧住在伯父李书城家中,赵忍安到汉口和成银行当经理作掩护,进行地下活动。他们的任务是在武汉建立交通站,向党中央和南方局递送情报,接待来往的工作人中。他们的工作得到李书城全力支持。

 

1949年1月,李书城在武汉发起组织“湖北省人民和平促进会”,并以该会常务干事的身份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北上河南解放区,拜会了陈毅、刘伯承两位将军。近一个月的访问,他为解放区繁荣兴旺的景象和生动感人的军民关系所触动,返回武汉后,不顾国民党反动派和恐吓和威胁,多次在集会上宣讲解放区的情况,粉碎了敌人“共产共妻”的谣言,宣传了解放区的大好形势。

 

渡江战役打响前夕,李书城又动员各界人士组织成立了“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他四处奔走,大力活动,有效地阻止了敌人逃跑时对水厂、电厂和全市交通设施、工厂设备等的破坏。

 

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心尽力

 

新中国建立后,李书城出任农业部部长,他不负重托,工作出色。他身在北京,心系敌乡,关注着故乡的建设和发展,尤其关心故乡的教育事业。

 

1949年9月21日,受毛泽东主席邀请,李书城出席了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10月1日出席开国大典,10月19日在政务院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经周总经理提议,任命他为农业部部长。解放之初,百废待兴,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既首当其冲,又困难重重。李书城不顾自己年近古稀,孜孜不倦地学习党的有关农业政策,学习农业技术知识,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工作出色,受到党和人民的好评。

 

1956年4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的李书城回到家乡潜江视察,了解家乡的革命和建设。他看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在县招待所听了当地领导汇报情况后说:“我作为家乡的一员,应该感谢你们,你们的工作再次证明了共产党领导有方,人民力量伟大。”

 

1963年3月,李书城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第二次回家乡视察。这次回乡,他专门安排时间去看望了城南中学(现潜江中学)的师生们,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观看同学们做完广播体操后,又亲自为师生们表演了一套太极拳示范,还为城南中学圈定了校园用地。

 

1965年8月23日,李书城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他的骨灰放进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陈列室。

 

中共一大代表 李汉俊

 

中共一大代表 李汉俊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党工作,为召开中共一大做出了卓越贡献。1922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一、少年时期

 

少年李汉俊聪慧过人,勤于学习,并萌生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李汉俊,原名李书诗,号汉俊。1890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沱埠垸袁桥村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他6岁进私塾念书,有过目成诵的聪慧。小小年纪,就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娴于辞令辩才。汉俊年幼时曾听他父亲给他讲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农民起义的故事,他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历史知识。20世纪之初,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四方列强大肆侵略,华夏大地已是“瓜剖豆分,千村寥落”。李汉俊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识,了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萌生了拯救国家民族的念头。他说:“我们求学是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

 

二、倡导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汉俊是中共创立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1904年,年仅14岁的李汉俊东渡日本求学,留日期间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李汉俊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十分勤奋地学习马克思原著,并用以指导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说:李汉俊是中共中“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1918年回国后他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从事翻译和撰写工作,创办《劳动界》,他参加编辑的《新青年》、上海《星期评论》、《共产党》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的最重要刊物,影响了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在内的整整一代革命青年。

 

三、在上海参与发起建党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

 

早在1919年9月,李汉俊就萌发了在中国建党的思想。1920年初,他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着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同年5月,他和陈独秀等组织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他和陈独秀等又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和联络中心。同年12月,他成为代理书记,负责全面领导工作。

 

李汉俊还负责帮助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担任联络工作。1920年夏他写信给董必武、张国恩,希望武汉也建立共产党组织。董必武曾回忆说:“1920年,李汉俊这个从日本归国的学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在上海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到武汉来同我商量,我决定参加,并负责筹组党的湖北支部。”

 

四、出席中共一大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李汉俊作为上海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用智慧和胆识保卫了中共“一大”会议的安全,为会议的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后门为树德里3号)李汉俊和胞兄李书城的家中召开。会前,李汉俊受陈独秀的委托,为会议起草了党纲。7月25、26日休会,由李汉俊、董必武、张国焘、刘仁静起草党的纲领、工作计划和成立宣言,会议结束后,由李汉俊和董必武共同起草了大会向共产国际作的关于中国情形的报告。

 

1921年7月30日晚,代表们举行第六次会议,会议刚刚开始,突然有一人身穿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闯入,掀开门帘带着搜寻的目光朝室内在座的人们环视了一周。陌生人的突然出现,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警觉,具有秘密工作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机立断,建议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赶快离开此地,于是,代表们先后离去,只留下李汉俊和陈公博两人。

 

这个突然闯入中共一大会场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侦探。当代表们离开会场十几分钟后,望志路突然响起了警车尖厉的鸣笛声,十多名法国警察带着几名中国密探闯入室内进行搜查。李汉俊以房主的身份用法语作答,从容对付敌人盘问,化险为夷。

 

为避开敌人的视线,7月31日上午6时,大会改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继续召开,下午6时左右,大会完成了所有的议程,胜利闭幕。

 

五、英勇就义

 

李汉俊因与陈独秀、张国焘在一些问题上有意见分歧,于1922年离开了中共中央,参加武汉地区的党团工作。他虽然在组织上离开了党,但仍战斗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的战场上。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汉俊旗帜鲜明地主张讨伐蒋介石,以合法身份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掩护了一批尚未暴露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并将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二三百人全部营救出狱。

 

1927年12月17日下午5时,武汉卫戍司令、反动军阀胡宗铎派军警包围了李汉俊、詹大悲的住所,以“湖北共产党首领”的罪名逮捕了他们,面对荷枪实弹的士兵,李汉俊痛骂国民党右派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屠杀工农,是一群披着人皮的禽兽!9时许,李汉俊、詹大悲惨遭敌人杀害。

 

早期革命家家-向忠发

 

向忠发 (1880—1931)又名仲发。湖北汉川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武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总书记。1931年6月被捕,被国民党枪杀于上海龙华。

 

上将—— 谢富治

 

?? 谢富治(1909-1972),黄安(今红安)县丰岗谢家垱人。

 

1930年参加红军,次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指导虽、团政治处主任,师、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过长征以及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并做过中共县委、省委的地方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委、太岳纵队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晋冀膏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太岳兵团(陈谢兵团)政委。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8月,与陈赓司令员串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川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委、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1956年被选为中共八届中央委员、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造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专案审查小组成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 在“文革”中,谢富治参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一系列活动,疯狂迫害和打击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李先念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使“砸烂公、检、法”,制造大批冤、假、错 、案,使大批干部群众含冤受害。1972年3月在北京病死。1980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开除他的党籍,撤销原《悼词)。198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他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

 

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 吴仪

 

吴仪,女,汉族,1938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1962年4月入党,1962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

 

1956-1962年 西北工学院国防系、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学习

 

1962-1965年 兰州炼油厂车间技术员、政治部办公室干事

 

1965-1967年 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生产处技术员

 

1967-1983年 北京东方红炼油厂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科长、副总工程师、副厂长

 

1983-1988年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党委书记

 

1988-1991年 北京市副市长

 

1991-1993年 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93-1997年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7-1998年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8-2002年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

 

2002-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

 

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

 

刘志军,汉族,1953年1月出生于湖北鄂州。研究生文化程度。1972年2月参加工作,历任武汉铁路分局党委书记,广州铁路局政治部副主任,武汉铁路分局分局长、党委副书记,郑州铁路局副局长,湖北省国防工办党组书记,沈阳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1994年11月任铁道部党组成员、总调度长,1996年8月任铁道部副部长,2002年9月任铁道部党组书记、副部长,2003年3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

 

万学远 生于1941年1月,湖北黄冈人。大学学历。196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同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上海交通大学210教研组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上海市赴吉林知青慰问团延边分团安图组组长,赴江西知青慰问团赣州地区分团团长,上海交通大学政治部办公室秘书,上海交通大学210教研组党支部书记,共青团上海市委常委、学校部部长、秘书长,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市政府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1992年9月任浙江省副省长。1993年1月至1997年4月任浙江省省长。1993年12月至1997年4月任第九届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1997年5月国务院任命为人事部副部长(部长级)兼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1999年8月任第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副主席。 国家外国专家局(由人事部管理)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

 

吴定富 1946年生,197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毕业于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历任湖北省广济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湖北省黄冈地区行署副专员,湖北省审计局副局长,局长,湖北省审计厅厅长。1995年10月任国家审计署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审计署纪检组组长。1998年11月至2000年1月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副部长级)。2002年11月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上当选为中纪委委员,2000年1月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中纪委常委,后任中纪委秘书长。 是中共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上将--刘精松

 

?刘精松 男,湖北省石首市人,1933年7月出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机械化师师长、集团军军长。1985年起分别任沈阳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上将军衔。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

 

中将--周志坚

 

?周志坚(1916~  )湖北省礼山(今大悟)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交通队排长、队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营政治委员、副团长、团政治委员,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团长,平汉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胶东军区新五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舟嵊要塞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

 

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

 

钱运录

 

1944年10月生,湖北大悟人。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湖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统计系。1967年9月参加工作。

 

1963年9月至1967年9月在湖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统计系统计学专业学习。1967年9月至1968年12月毕业待分配。1968年12月至1970年3月在湖北省大悟县三里公社劳动锻炼。1970年3月至1973年8月任湖北省大悟县委宣传部、办公室干事、孝感地委组织部干事。1973年8月至1975年5月任湖北省汉川县环城区委副书记兼小河公社党委书记。1975年5月至1976年12月任湖北省汉川县委副书记兼新河公社党委书记。1976年12月至1979年6月任湖北省汉川县委副书记。1979年6月至1982年9月任湖北省大悟县委副书记、县长。1982年9月至1983年1月任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1983年1月至1991年10月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常委。

 

1991年10月至1995年2月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1995年2月至1998年12月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省政协主席。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任贵州省代省长、副省长。1999年1月在贵州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当选贵州省省长。1999年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2002年4月在中共贵州省委九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委书记。2003年1月,在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是中共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

 

著名地质学家—— 李四光

 

?? 李四光(1889-1971),原名仲揆,黄冈(今团风)县回龙山香炉湾人。著名地质学家。1902年入武昌高等小学堂,1904年选送日本弘文学院留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0年回国,次年被清廷授予“工科进士”。不久参加武昌起义,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和地质,1918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次年任北大地质系主任,率学生在河北、山西实习时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遣迹。1922年被选为中国地质研究所所长,1929年被英国伦敦地质学会选为国外会员,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1930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1931年被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34年应邀赴英国伯明斡、剑桥等大学讲学,1936年回国,继续进行地质考察研究工作。1946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赴英国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年会,在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辗转回到北京。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学会副会长兼国立京师图书馆副馆长。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世界科协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等职。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二至第四届副主席,中共九大中央委员。在古生物蜓科分类方面有重大贡献,在冰川学方面确定了中国数次冰川时期的活动证据,特别是奠定了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基础。在地质学理论上创立了地质力学,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出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两湖地区蕴藏在丰富的石油,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作出了贡献。晚年对地震地质和开发利用地下热能等新领域进行了有成效的研究。1971年4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剧坛泰斗 曹禺

 

曹禺 (1910一1996) 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作品,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禹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发表剧本《桥》,写了电影剧本《艳阳天》,由他导演摄成影片上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禹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多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曾赴各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禹戏剧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族的家庭。5岁入私塾读书。1910年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级小学读书。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清华度过了近十年的求学生涯。19 22年7月,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学院美术系和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接受西洋美术教育。其间对新文学特别是新诗产生浓厚的兴趣,1923年9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红烛》。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初夏 ,向共产党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1945年10月,蒋介石集团在昆明发动军事政变,从此,在昆明国民党反动派与爱国民主力量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反动当局动用武力包围校园,。次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竟然编造假新闻,诬指这次集会是土匪骚乱。26日,经民青、民盟和学联商定,发动昆明市3万学生举行总罢课,抗议国民党当局破坏群众集会的罪行。

 

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在“一二.一”惨案座谈会上,他严正指出:“‘一二.一’暴行是太凶残丑恶,卑鄙无耻了!”比之于当年的“三.一八”惨案,“凶残的程度更进了一步,这是白色恐怖吗?这是黑色恐怖!”闻一多还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他同罢联、民青负责人密切合作,全力支持罢联工作,对举行烈士入殓仪式、灵堂布置、成立治丧委员会、法律申诉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

 

为扩大这次斗争的影响,根据中共南方局的指示,1946年3月17日举行“一二.一”四烈士出殡游行和公葬仪式。闻一多参加了主要筹备工作,并对殡仪路祭等问题提出了寓意深刻而又便于操作的意见。他撰写的《“一二.一”始末记》镌刻在四烈士墓园的石壁上。3万人参加的游行队伍所经之处,闻一多始终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当局利用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复员北上,进步力量减弱的空隙机会,企图一举摧毁昆明的爱国民主力量,特授予云南省警宪特务部门以“于必要时得便宜处置”之权。

 

7月11日夜,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时,李公朴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 闻一多流着热泪,不停地反复的说着:“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随后,闻一多与民盟其他同志一起组成李公朴治丧委员会。

 

这时昆明的气氛异常紧张,盛传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闻一多。许多朋友劝他应该避一避。还不时有一个“疯女人”闯入西仓坡宿舍院内,进行蛊惑宣传和恶意恫吓。   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开始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捣乱。此时,闻一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的演讲》。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胡风

 

胡风(19O2~1985),湖北蕲春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1920年起就读于武昌和南京的中学,其间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作品。1925年进北京大学预料,一年后改入清华大学英文系。不久辍学,回乡参加革命活动,后一度任职于国民党的宣传、文化部门。 1929年到日本东京,进庆应大学英文科,曾参加日本普罗科学研究所艺术研究会,从事普罗文学活动。1933年因在留日学生中组织抗日文化团体被驱逐出境。回到上海,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行政书记,与鲁迅常有来往。1935年编辑秘密丛刊《木屑文丛》。翌年与人合编《海燕》文学杂志,写了《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革命文艺队伍内部由此开始了一场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一时期发表大量文艺理论批评文章,结集出版了《文艺笔谈》和《密云期风习小记》,还出版了诗集《野花与箭》与一些译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主编《七月》杂志,编辑出版了《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并悉心扶植文学新人,对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创作流派“七月”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研究股主任,辗转于汉口、重庆、香港、桂林等地从事抗战文艺活动。1945年初主编文学杂志《希望》。这一时期著有诗集《为祖国而歌》,杂文集《棘原草》,文艺批评论文集《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在混乱里面》、《逆流的日子》、《为了明天》、《论现实主义的路》,散文集《人环二记》,译文集《人与文学》等。1949年起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其间写有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特写集《和新人物在一起》,杂文短记《从源头到洪流》等。胡风的理论批评文字涉及多种文体及中外作家作品、“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理论问题等,但中心是围绕着现实主义的原则、实践及其发展而展开的。对胡风的一些理论主张,长时期内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展开过批评,发生过论争,胡风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反批评。1954年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之首,被捕入狱,并开展全国范围的批判、斗争。1979年获释。1980年平反。后出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和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顾问等职。他的文学理论著述辑为3卷本《胡风评论集》出版。

 

晚清杰出学者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字惺吾、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杨守敬同治元年(1862)中举,同治四年(1865)考取景山宫学教习,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杨无疾而终,逝于北京,终年?6岁。杨守敬逝世后,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归葬宜都龙窝。

 

杨守敬是学坛公认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四、五十年。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撰写有代表巨著《水经注疏》、编绘有《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

 

杨守敬是金石学家,又对目录版本学造诣颇深。撰著有《湖北金石志》、《日本金石志》、《望党金石录》等。编辑有《寰宇贞石图》、《三续寰宇访碑录》等。目录版本方面的著作有《日本访书志》、与人合辑的《古逸丛书》等等,都颇受当时学者名流的推重,至今也是少有的杰作。

 

杨守敬的书法、书论驰名中外,于楷、行、隶、篆、草诸书俱长,撰有《楷法溯源》、《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等多部书论专著。在日本期间,杨守敬以精湛的汉字书法震惊东瀛,折服了许多书道名家。他还应邀讲学、交流书艺,且收录弟子,在当时的日本书道界括起了一股“崇杨风”,其影响至今犹存。

 

杨守敬堪称近代大藏书家。在搜藏的几十万卷书中,海内外孤本有几万卷,宋版藏书有数千册。为保存国家文化古籍,他多年节衣啬食购买,或“以有易无”换来,尤其是在日本期间,大量购回古籍汉书,得书数万卷“遂盈筐箧”,运回祖国。其中有十分珍贵的六朝及唐代抄本,有世所罕见的宋元版古籍,为保存祖国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守敬一生专心致志,刻心学习,一丝不苟,严谨治学,既是他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十一岁时,由于生计而辍读,开始习商,但仍不废学业,白天站柜台,晚间在灯下苦读,常至鸡鸣才就寝。十八岁时参加府试,因答卷书法较差而落榜,于是他发愤练字。十九岁再次参加府试时,五场皆第一。为写《水经注疏》,他对《水经》和《水经注》作了深入研究和考订,总结前人的得失,比前人的研究更为周详,终于赋予《水经注》的生命。

 

《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

 

?? 张光年,1913生,笔名光未然、华夫,湖北省老河口市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出版《街头创作集》,翌年3月创作《黄河大合唱》。1940年后写出长篇叙事诗《屈原》、《阿细的先鸡》、《阿细人的歌》等。先后任《剧本》、《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 王亚南

 

?? 王亚南(1901-1969),黄冈(今团风)县王家坊人,原名际主,号渔村,笔名王真。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厦门大学校长。 王亚南一生中对国家对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其中两件最重要:一是翻译、应用和宣传马克思的《资本论》;二是为国家培养造就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早年丧母,12岁丧父,得哥哥支持,在黄州读高等小学。1916年入武昌第一中学,毕业后,入中华大学教育系。1927年参加北伐军,任政治教员,次年到上海与上海大厦大学哲学系毕业生郭大力一起开始翻译《资本论》。1929年在友人资助下东渡日本研究政治经济学,1931年回国,任暨南大学教授。期间,同郭大力合译的李嘉图《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亚当斯密《国富论》两书出版,曾轰动一时。王个人著的《经济学史》、《世界政治经济概论》也相继问世。1933年,“闽变”事件发生,王赶赴福建,出任福建人民政府文化委员兼《人民日报》社长。“闽变”失败,逃往德国。1935年回国,和郭大力继续翻译《资本论》,至于938年《资本论》三卷中译本完成,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此书一出,引起各方的关注。1940年后,历任中山大学经济系主任、福建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兼经济学系主任。在任教的同时,创办并主编《经济科学》、《社会科学》杂志,撰著了《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经济原论》、《中国经济论丛》等书。同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力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他为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从1954年起,先后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教育工会主席、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开始,王遭受打击,于1969年月11月13日在上海病逝。遗作有《资本论》等译著41部,论文334篇。

 

作家,文学翻译家——叶君健

 

叶君健(1914—1999 ) 作家,文学翻译家。湖北黄安(今红安)人。笔名马耳。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1938年在武汉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做国际宣传工作。同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主编该会英文刊物《中国作家》。后在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44年应聘赴英国宣讲中国抗战情况。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欧洲文学。1949年回国。历任辅仁大学教授,文化部对外文化事务联络局编译处处长,《中国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第二至四届理事、第四届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译有《安徒生童话全集》。著有《叶君健童话故事集》,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寂静的群山三部曲”:《山村》、《旷野》、《远程》,散文集《两京散记》。

 

叶君健(1914—1999),曾用笔名马耳,黄安(今红安)县八时家河人。著名翻译家、作家。擅长用世界语、英语写作。1929年入上海一中读书,1933年入武汉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到日本东京教授英文和世界语,“七七”事变前被日警方逮捕入狱,事变后被逐回国。回国后参加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三厅工作,参加发起全国文艺界救国协会,后到重庆任重庆大学、中央大学英文教授。1937年用世界语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被遗忘的人们》,抗战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欧洲文学并用英文写了《山村》、《他们飞向南方》等三部长篇小说,同时将茅盾及其他中国作家的许多作品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山村》于1947年7月被英国书会评为“最佳作品”。1948年应画家毕加索、科学家居里、诗人阿拉贡之邀出席波兰出世界知识分子大会。

 

全国解放后,先后在对外文委、《中国文学》(任副主编)、《中国翻译》(任主编)杂志工作,是中国翻译家协会、中国笔会副会长,世界文化理事会“达·芬厅文艺奖”评议员。历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还有《叶君健童话集》,中篇小说《开垦者的命运》、《在草原上》、长篇小说《火花》、《自由》、《曙光》等。散文集有《画册》等15本。译作有《安徒生童话全集》等。1988年被丹麦女王玛珈丽特二世授予“丹麦国旗勋章”,1999年1月5日在北京病逝。

 

著名哲学家 ——熊十力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著名哲学家。幼时在家随兄读书,14岁从军,1905年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校期间,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武昌首义后参加光复黄州,后赴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参谋。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决意专心从哲学研究。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全国解放后,"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1968年因病在上海逝世。   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家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新华通讯社党组书记、社长郭超人

 

郭超人 1934-10-31至2000-6-15曾用名蓝汀)1934年10月31日出生于湖北省广济县(现武穴市),198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少年时期,他勤奋好学,追求进步。1952年他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至1956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期间,他热心社会工作,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等生。毕业后,他积极要求到最艰苦的环境去锻炼,被分配到新华社西藏分社担任记者,1970年春调新华社陕西分社任记者。1978年秋,到新华社四川分社任记者、副社长。1983年1月调新华社总社任秘书长,随即任党组成员,1984年5月任新华社副社长,1986年3月任新华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党组书记、社长。他是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郭超人同志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44年的新闻实践中,他坚定不移地遵循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坚持不懈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一颗炽热的跳动着的赤子之心”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新闻作品,不仅当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更为时代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实录。

 

1956年,郭超人同志以到西藏参加百万农奴埋葬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农奴制度的斗争,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在西藏工作长达14年的时间里,他同藏族人民一起揭露、控诉西藏农奴制度的黑暗和罪恶,一起欢庆繁荣幸福的新西藏的诞生。他关于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大量报道如《血泪的控诉》、《拉萨的春雷》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960年和1964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跟随中国登山队先后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曾登抵海拔6600米高度,写出了《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征服记》等长篇通讯,通过登山胜利宣传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高不能攀的革命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登山运动员们的壮举,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因此被国家体委记功,成为一位广为人知的著名记者。在1962年中印边界反击战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到炮火纷飞的战场采访,以新闻特写和现场目击报道了事件的真相,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正义之声。

 

郭超人同志在陕西工作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尽管身处逆境,但他仍坚持深入关中、陕北、陕南农村调研,表现出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他采写的《安康调查》一组稿件,受到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1974年他撰写的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年来水利建设成就的长篇通讯《驯水记》,对“四人帮”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倒行逆施作了有力的回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1978年,郭超人同志被派往新华社四川分社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他挣脱精神枷锁的束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他采写的《扫除唯心的阶级估量》等报道,大胆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他采写的《成都市手工业调查》,引起中央领导同志高度关注,有些建议被国务院制定政策时采纳;他在这一时期采写的《伟大的转折》、《中国农村的一角》等振聋发聩的作品,表现了他对这场伟大变革的极大热情和深刻洞察。他与其他同志合作采写的《历史的审判》,高屋建瓴,笔锋犀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化大革命”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显示了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   他的主要新闻作品,结集在《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郭超人作品选》等书。他的记者生涯因他担负新华社主要领导重任而扩展了新的领域,他的视野和笔触逐步遍及全球。他于2000年出版的《非洲笔记》记录了非洲大陆的进步、非洲人民的心声和他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深切关注。

 

郭超人同志是深受我国新闻界敬重和新华社广大干部群众信任的优秀领导干部。他担任党组书记、社长期间,带领党组一班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执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特别是对新华社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积极探索通讯社的客观规律,科学地确定了新华社走向世界、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战略重点和实施步骤,为把新华社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进行了不懈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超人同志是一位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党的新闻工作领导干部。他时刻不忘新华社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定不移地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党性原则与新闻工作改革创新的一致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他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对新闻工作的总体要求,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作为新华社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新华社正确引导国内舆论和积极影响国际舆论的有效性、影响力,引导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而努力奋斗。在复杂的国内国际风云变幻中,郭超人同志自觉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工作,坚持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他紧紧围绕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努力运用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观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发展观,正确认识、正确反映当代社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新闻实践,牢牢把握舆论的正确导向。他组织指挥了新华社一系列重大战役性报道,直接组织修改审定了许多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稿件,确保新华社成为党中央放心的耳目喉舌,在引导舆论上发挥重要作用。   郭超人同志努力探索世界性通讯社的客观规律,按照通讯社工作规律的要求不断加大新华社改革和发展的力度。他关于大力采集新闻信息、发展新闻用户、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的论述,对于通讯社规律的认识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他在新闻业务、新闻理论、队伍建设、通信技术、经营管理、行政后勤、基本建设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阐述。特别是针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他提出了正确把握党性原则与新闻规律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通讯社与世界性通讯社的关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全社工作把握正确的方向,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加以落实,使新华社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大踏步迈进。他提出大力提高在世界范围内采集新闻信息能力、用具有鲜明特色和充足数量的新闻信息,在国内满足用户对新闻的巨大需求,在国际范围内打破西方大通讯社对新闻的垄断。他提出并大力推行一手抓宣传报道、一手抓发展用户,以占领更加广阔的新闻舆论阵地,使新华社国内外新闻信息用户从1982年底的280多家发展到了现在的8500多家,实现了新华社新闻产品打进西方主流媒体的重大突破。他着力研究探索经营管理规律,不断改革和完善新华社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新华社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世界性通讯社规律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系统。

 

郭超人同志非常重视参考报道工作,强调搞好参考报道是中央交给新华社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参考报道与公开报道两块“金牌”要交相辉映。他要求全社采编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搞好参考报道。

 

他在致力于新闻业务实践的同时还特别注重理论上的思考与探索,在党的新闻理论上卓有建树。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准则和基本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自觉地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同时必须努力探索和把握新时期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他对新闻工作基本原则的阐述,对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新闻事业和改革新闻报道的论述,对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队伍建设和科学管理的探讨,对新华社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和建设世界性通讯社进程中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的总结等,在他的新闻专著《喉舌论》中,都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郭超人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华社的干部职工,反复强调“抓作风、改文风”,始终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加速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并且身体力行,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查。郭超人同志积极支持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大胆提拔使用年轻干部,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年轻干部队伍,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郭超人同志主持新华社工作期间,新华社迈向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他在担任第九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通讯社组织主席期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对世界各地许多新闻机构、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新闻交流和访问活动,赢得了国际新闻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新闻界同行的尊重。

 

在郭超人同志担任新华社社长期间,新华社的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新华社已经建立了由130多个国内外分社组成的新闻信息采集网,形成了以中国新闻、发展中国家新闻和世界热点难点新闻为重点的多语种、多渠道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建立了以卫星通信和计算机为主干的通信技术网络,具备了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不间断发布新闻信息的能力;建立了以数千家新闻媒体为主体、遍布国内外的用户网,为在国际新闻市场上打破西方新闻媒体的长期垄断创造了条件;建立了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新闻队伍,特别是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崭露头角,为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重大报道和其他各项任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新华社已经具备了一个世界性通讯社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开始发挥一个世界性通讯社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郭超人同志为党的新闻事业贡献了全部生命。他常说,无产阶级记者,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首先是坚定的共产党人,然后才能成为优秀的新闻记者”。追求真理、宣传真理、献身党的新闻事业,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追求进步,数十年矢志不渝,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思想和实践,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三讲”教育活动中,郭超人同志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剖自己,发挥了示范、标杆作用,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得到了全社同志的高度信赖。   郭超人同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使他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作风,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他严于律己,时时、处处以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准则要求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正气和风范。他公私分明,不仅自己从不用公款参加任何高消费的活动,从不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宴请亲友,从不接受任何方面的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而且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执行党和政府有关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

 

郭超人同志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任劳任怨。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他都同平常一样,要从电脑中调阅新华社当天播发的大量新闻,有时每天要看几万字的稿件。雷厉风行、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是他长期坚持的工作作风。他的时间表上,没有休息天。即使在病重住院期间,他也从未停止过工作,病情稍稍稳定,立即出院边工作边治疗。就在逝世的前两天,他还抱病主持新华社社长办公会议,落实“三讲”整改措施,为党的新闻事业鞠躬尽瘁,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正像他激情澎湃的作品一样,郭超人同志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记者,一个激情澎湃的领导干部。这激情,源自他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源自他对党的挚爱、对人民的深情。   郭超人同志的逝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优秀党员,使党的新闻战线失去了一位忠诚战士,使新华社失去了一位优秀领导人,是党的新闻事业和新华社的一大损失。

 

郭超人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的名字、他的业绩、他的风范、他的品格、他的精神、他的情操,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科学家--朱光亚

 

?朱光亚

 

?湖北省武汉市人

 

?1924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工作,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于1950年春回国。历任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副教授、教授,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第4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第8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共第9届、10届中央候补委员,11至14届中央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第9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 1957年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领导设计、建成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了堆物理试验,跨出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核反应堆的第一步。他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负责并领导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1962年主持编写的《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争取在两年内实现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目标起了重要作用。参与组织领导我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为“两弹”技术突破及其武器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70年代以来参与组织秦山核电站筹建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80年代后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中国氢弹之父——彭桓武

 

彭桓武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与N·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加耳——布列兹班奖。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47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 领导并参加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种学科领域取得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并为中国核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1972年调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78—1983年任理论物理所所长。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歌手—— 高枫

 

高枫

 

原名:曾焰赤

 

籍贯:湖北武汉

 

1968年7月24日出生于江城武汉

 

198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系;

 

1988年开始随温中甲录制唱片、影视插曲

 

1989年录制〈龙年警官〉《拳击手》主题曲

 

1990年毕业与中央工艺美院、出任东方歌舞团美工

 

1991年与苏越牵约推出个人首张专辑《在你走后那一夜》、录制《黄城根》、《戏说乾隆》主题曲

 

1993年解约,成为自由音乐人

 

1995年,签约徐玉麟为首的EMI百代中国部(后改名星工场)推出第二张专辑《天那边的爱》1996年,推出第三张专辑《丰收》

 

1997年,推出的四张专辑《最好的礼物》

 

1998年推出单曲《好好努力》《永远记住你》为《危情时刻》、《侯门浪子》、《乞丐皇帝传奇》、《阳光地带》创作主题曲

 

1999年留学伦敦,单曲《回归》、为《找不着北》创作主题曲

 

2000年推出第五张专辑《伦敦悟语》

 

2001年单曲《葵花向太阳》、《会看到》

 

2002年与星工场解约签约盛安大唐推出第六张专辑《美丽新世界》

 

高枫从小就对音乐和美术有特殊偏爱,在工艺美院学习时,高枫便涉足文艺界, 为《赵四小姐与张学良》、《龙年警官》等电视剧配唱了主题曲。毕业后,高枫开 始从事音乐的创作和演唱。在大陆第一个兄弟组合“楚奇楚童”的专辑里,高枫的 作品占了近一半。与此同时,在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戏说乾隆》、《黄城根》 里也留下了高枫的声音。随后,高枫创作的一首首精美的作品问世了,其中包括: 黄格选的《春水流》、红霞的《让往事飞》、思浓思雨的《双双飞》、老狼的《美 人》等几十首歌曲。

 

1995年是高枫演艺事业上巨大转折的一年。一月初,由他创作并首唱的《大中国》被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东方时空--音乐电视》拍成MTV,作为一号作品向全国 强力推出,迅速走红后,成为妇孺皆知的流行歌曲。不久,高枫的个人创作专辑《天 那边的爱》上市。仅仅一个月时间,专辑销量便达到15万张。1995年10月,高枫受国 家文化部委派,参加第四届“中国风”大型演唱会。在上海、海口、香港及东南亚等 地巡回演出。1996年1月,高枫的《大中国》在上海东方台东方风云榜、音像世界排 行榜、当代歌坛排行榜、北京音乐台排行榜等50多家电台都摘取了桂冠。同年,台 湾著名歌星巫启贤向高枫约歌。并在他的专辑《思念谁》中一次就收录进三首高枫的 作品。1996年2月,高枫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再次演唱了那首脍炙 人口的《大中国》。1996年3月,高枫第二张专辑《丰收》问世。其中《丰收》、 《世界村庄》、《拥抱》等歌曲,健康、积极,易于传唱。1996年5月,高枫前往吉林 孤儿院,看望那些失去家庭的孩子,为他们献出一份爱心。紧接着,高枫又去了井冈 山革命老区慰问当地人民。1996年6月,在内蒙古驻兵给水团的营地、在四川水灾灾区 都下了高枫的身影和那激昂、催人奋进的歌声。1996年7月,高枫在香港回归倒计时一 周年之际,写下了《一九九七》这首具有政治意义的歌曲。1996年10月,高枫随国务 院侨办和常宽、罗中旭等歌手赴欧洲为英、法、比利时三个国家的华侨慰问演出,受 到当地华人的热情欢迎。回国后,他请常宽担任制作人制作自己的第三张专辑。1997年 1月,高枫将自己的成名曲《大中国》的创作手稿现场拍卖,把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希 望工程,再次树立起了一个爱心歌手的典范。1997年2月,在国内知名杂志《音像世界》 的年终总评榜上,他的一首新作品《1997》又获第一。1997年3月,高枫回到中央工艺美 院,在院长常沙娜和教授李德利等自己的恩师支持下,开始重操画笔,用了近一个月的 时间为自己的新专辑作了自画像和专辑内页的风景画。1997年4月,高枫再次随中央电视 台“心连心”艺术团赴“石油城”大庆慰问石油工人。1997年6月,高枫的第三张个人 专辑《最好的礼物》即将上市,其中收录了在年初曾走势强劲的新作《1997》和一些高 枫自己演绎的,由别人唱红的作品。

 

歌唱家-蔡琴

 

姓 名:蔡琴

 

艺 名:蔡琴

 

英文名:Tsai Chin

 

祖 籍:湖北省仙桃市

 

生 日:12月22日

 

学历:实践家专美工设计科

 

就职于:常喜

 

最喜欢的颜色:紫色

 

嗜好:看电影

 

优点:热情、开朗、豁达、率直

 

最喜欢的电影作品:费里尼《罗马,罗马》

 

出版『恰似你的温柔』一呜惊人

 

1979 叁加「海山唱片公司」主办的「民谣风」歌唱比赛因而进入歌唱界。 出版第一张唱片~收录单曲「恰似你的温柔」及「我曾经来过」。出版第二张唱片~收录单曲「就这样哀叹一段美丽的爱情」。出版第三张专辑唱片~「出塞曲」其中「抉择」「怎麽能」两首歌曲为电影主题曲。

 

1981 出版第四张专辑唱片~「秋瑾」并在该专辑中首次发表歌词创作「 想你的时候」。

 

出版第五张专辑唱片~「你的眼神」,「你的眼神」亦同时灌录粤语版。

 

1982 出版第六张唱片~「一千个春天」。出版第七张专辑唱片~「再爱我一次」,「再爱我一次」亦为同名电视连续剧主题曲。 出版第八张专辑唱片~怀念老歌第一集「蓝色的梦」,同时掀起了老歌新唱风潮,并深获好评。

 

1983 出版第九张专辑唱片~怀念老歌第二集「不了情」。出版第十张专辑唱片~「昨夜之灯」。

 

出版第十一张专辑唱片~「世界名曲专辑」。

 

1984 荣获香港第六届中文流行金曲榜「新人奖」。11月出版第十二张专辑唱片~「最後一夜」造成轰动。「最後一夜」一曲为电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主题曲,且荣获本年度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主题曲奖」。

 

1985 出版第十三张专辑唱片~「明天会更好」,与台湾六十位着名歌手联合灌录歌曲「明天会更好」,并做整首歌曲的开唱。7月出版第十四张专辑唱片~「痴痴的等」。

 

1986 3月出版第十五张专辑唱片~「伤心小站」其中「竹篱外的春天」为同名电影主题曲。 由台湾知名导演杨德昌、侯孝贤、陈国富策划并拍摄台湾地区第一支个人 MTV (音乐录影带)。 10月出版第十六张专辑唱片~「人生就是戏」,12月出版第十七张专辑唱片~「飞向未来」。

 

1987 出版第十八张专辑唱片~「第一种声音」。 11月出版第十九张专辑唱片~「时间的河」。 12月出版第二十张专辑唱片~「美就是心中有爱」。

 

1988 6月为台湾 CTS 主持电视节目「连环泡」。 6月出版第二十一张专辑唱片~「火舞」,其中「火舞」为电影「火舞风云」电影主题曲,「金色楼梯」为电视剧主题曲。

 

1989 4月应日本 NHK 电视台邀请赴日叁加「歌谣天堂」演出,演唱代表作之一「最後一夜」。 10月应新闻局公共电视台之邀主持电视节目「第一现场」。 10月出版第二十二张专辑唱片~「谈心」。

 

1990 1月应欧洲各界华侨之邀赴欧洲 (法国 荷兰 德国 比利时) 等地巡回演唱。 4月赴美国大西洋城与香港艺人作联合演唱会。 5月赴香港作个人演唱。 6月赴美国洛杉矶作个人演唱会,内华达州州长并颁布蔡琴为该州荣誉市民。 8月应香港广播电台邀请赴港与大陆、台、港着名歌手同台出席「四海一心演唱会」。 10月荣获第二届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奖」。 10月荣获第十届金鼎奖唱片类 ~「最佳演唱人奖」。 11月应新加坡副总理及劳工总会之邀赴新叁加筹募文化基金慈善义演。 12月出版第二十三张专辑唱片~「国语怀念老歌~回到未来」。 12月出版第二十四张专辑唱片~「台语怀念老歌~回到未来」。

 

1991 5月出版第二十五张专辑唱片~「太阳出来了」,并在该专辑中再度发表两首歌词创作「雨过天青」及「再骗我一次」。 10月入围第三届金曲奖~「最佳方言女演唱人奖」。 12月应「亚太影展」邀请代表台湾地区演唱。 12月与「波丽佳音」唱片公司签约。

 

1992 7月出版第二十六张专辑唱片~「你不要那样看着我的眼睛」,并在该专辑中再度发表两首歌词创作「迷宫物语」及「旅程」,专辑中「雨中城市」一曲与日本着名艺人 "丹广治" 对唱,并赴日与丹广治先生合作拍摄 MTV。

 

1993 8月与点将唱片公司合作。 10月担任电影「独力时代」造型设计。 11月创作歌词「旅程」入围第五届金曲奖~「最佳国语歌曲作词人奖」。 12月专辑歌曲「沿着你心门外轻轻走」~入围第三十届金马奖「最佳电影主题曲奖」。 12月主持本年度金鼎奖颁奖典礼。

 

1994 1月4日出版第二十七张个人专辑唱片「新感情旧回忆」,在此专集中发表两首创作歌词「爱你太浓」。

 

1995 5月出版点亮霓虹灯。

 

1996 出版个人专辑唱片~『民歌蔡琴』 出版个人专辑唱片~『情歌蔡琴』 主持金曲奖颁奖典礼

 

1997 入围第八届金曲奖『最佳方言歌曲女演唱人奖』 主演之电影~『黎明之前』获得电影《金穗奖》 出版个人专辑唱片~『心太急』

 

1998 主持『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第一届十大专辑及十大单曲颁奖典礼 与滚石唱片公司歌手万芳合唱单曲《答案》 11月首次演出《果陀剧团》歌舞剧『天使不夜城』 出版历年来经选唱片『原声带』

 

1999 叁予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唱过一个时代》回顾世纪末之流行音乐史演讲系列 当选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担任台北市艺术节《艺术大使》为艺术节代言人

 

2000 1月至3月《淡水小镇》舞台剧巡回演出 3月与香港艺术家龙植池与音乐创作者黄耀明合作演出《香港艺术节》节目【花天走地】 3/22主持『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第三届十大专辑及十大单曲颁奖典礼 6/15发行专辑唱片【遇见】,由鲍比达制作,常喜唱片发行 12/13叁与高雄医学院关怀癌症活动 12/20叁予嘉义基督教医院关怀癌症活动

 

2001 元旦的第一天,便进录音室展开蔡琴的二十一世纪的唱片录音工作 1/23应中国北京中央电视台邀请出席春节联欢晚会演出 1/21叁加北京中央电视台《聊天》栏目的专访 1/22叁加北京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的专访 2/14日歌舞剧~~天使不夜城~~在北京保利歌剧院公演

 

小说家——池莉

 

池莉出生于1957- 湖北沔阳。高中毕业之后就同当时的广大青年一样,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插队,并在农村当过小学教师。后开始学习医学,三年学习期满后到武汉钢铁公司当了五年医生。又重返校园,就读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芳草》杂志社编辑,后在武汉市文联从事创作,并任武汉市作协副主席,现为武汉市专业作家。

 

1978年起就开始创作诗歌、散文。1981年起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等。《烦恼人生》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池莉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一种生活的本真状态。冷静的叙述态度,使她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1987年,池莉发表了《烦恼人生》,使广大读者产生了震惊。在“先锋小说”精心营构各种语言迷宫和故事圈套的时候,《烦恼人生》却透过纷乱、琐屑的原生态的生活表象而显露出了丰富的内涵。这篇小说“单枪匹马”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力。

 

作家——刘醒龙

 

刘醒龙,男,1956年出生,湖北黄冈人。高中毕业后当过水利施工人员、车工。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凤凰琴》等五种。出版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至爱无情》、《生命是劳动和仁慈》三部。部分作品曾多次获奖。获第八届重文文学奖,有些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

 

演员-- 徐帆

 

徐帆个人简历

 

籍贯:湖北武汉

 

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徐帆自幼生活在武汉,父母是楚剧演员,12岁时她就考入戏校,专攻青衣、花旦。毕业后,进入武汉话剧团当了一名学员。1987年,徐帆顺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合办的第一个实验班,4年寒窗苦读,对有过学戏经历的徐帆来说并不算难,她埋头研读表演理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91年,她作为尖子生之一被分配进北京人艺,于是在舞台上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其中,最为人知晓的便是话剧《阮玲玉》了。

 

徐帆并不满足在舞台上所取得的成绩,开始进入影视界。最初曾在电视剧《武生泰斗》中演杨红宝,电影《李莲英》中演珍妃。

 

从1992年至今,她参与主演的有如下作品:电影《大撒把》、《永失我爱》、《不见不散》、《紧急迫降》;电视剧《一地鸡毛》、《情殇》、《月亮背面》,《青衣》

 

歌手—— 黄格选

 

黄格选

 

出生年月:1970年2月28日

 

籍贯:湖北武汉

 

【经历】

 

1993年8月 签约北京影音出版社

 

1996年10月签约上海滚石声像制作有限公司

 

【专辑&影视】

 

1993年12月推出首张个人专辑《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1994年9月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爱你和从前一样》

 

1995年担当20集电视连续剧《孟姜女》男主角并演唱主题歌

 

1997年1月推出第三张个人专辑《夜间情人》

 

1998年初推出第四张个人专辑《露水》

 

歌手——熊天平

 

姓名∶熊天平

 

本名∶熊威

 

小名∶PANDA

 

生日∶8月24日

 

星座∶处女座

 

血型∶A型

 

籍贯∶湖北

 

学历∶文化大学韩文系

 

经历∶民歌手滑雪教练、国家滑雪队储训队员

 

【喜好】

 

嗜好∶喝茶

 

最爱的颜色∶蓝色

 

最爱的饰品∶帽子

 

最爱的季节∶秋天

 

最爱穿的衣服∶休闲服+短裤

 

最满意自已∶有创作的能力

 

最想做的事情∶旅行

 

最喜欢听的话∶早点回家

 

幸运数字∶66

 

儿时愿望∶当飞行员

 

最大愿望∶做电影配乐

 

影响最大的人∶妈妈 【星路】

 

1997个人首张大碟『爱情多恼河 』。

 

1997乐坛史无前例DEMO 『火柴天堂』。

 

1997法兰西气质代表作 『雪候鸟 』。

 

1998大马个人精选 『熊心万丈 』, 温暖大马佳作。

 

1998大马最红DEMO2『DEMO2之甘心 』, 继火柴天堂DEMO之後再度温暖人心。

 

1998亚洲新男生蕴酿新作『最後还是会 』。

 

1998又一乐坛创举『另一类吉他创作集』。

 

1998乐坛金童香江出辑『不再想太多 』EP。

 

1999於香江推出个人首张粤语大碟『傻哥歌 』,在香港一改中文的伤感曲风,唱起憨傻的歌曲来..。

 

歌手——周传雄

 

小刚(周传雄)湖北公安县人

 

本名:周传雄

 

生日:6月7日

 

星座:双子座O型

 

身高:178CM

 

体重:68KG

 

籍贯:湖北公安

 

最喜欢的书:未央歌、挪威的森林

 

擅长乐器:吉他、钢琴、鼓、电子合成器

 

出版专辑年表

 

1989 无名小卒合辑

 

1990 没有你的日子

 

我也许是个笑话

 

1991 舍不得你走

 

1992 哈萨雅琪

 

1993 风干我的悲伤

 

1994 BACK HOME

 

1995 二分之一的爱情

 

1996 心出发

 

1997 我的心太乱

 

1998~2000 以周传雄本名,专心创作与制作,重要作品如下

 

寂寞轰炸(张克帆)

 

那天(张克帆)

 

记事本(陈慧琳)

 

北极雪(陈慧琳)

 

对你的爱依然在(许志安)

 

错到底(许志安)

 

爱不够(冯德伦)

 

崩溃(于台烟)

 

点烟(于台烟)

 

真话伤人很痛(苏永康)

 

那年我们17岁(何润东)

 

出卖(那英)

 

单身移民(熊天平)

 

好想再听一遍(陶莉萍)

 

练习(川岛茉树代)

 

重要记事

 

1995 屏风表演班【太平天国】舞台剧配乐

 

1996 屏风表演班【京剧启示录】舞台剧配乐

 

歌手——任贤齐

 

·姓名:任贤齐

 

·籍贯:湖北省武汉市

 

·英文名字:Richie

 

·生 日:6月23日

 

·星 座:巨蟹 ·血 型:B

 

·身 高:177cm ·体 重:70kg

 

·学 历:文化大学体育系 ·爱 好:音乐、运动

 

·喜欢音乐类型:雷鬼、RAP

 

·擅长运动:越野摩托车、潜水、高尔夫球、篮球、棒球、帆船...

 

·小齐E-mail:richie@gogorock.com

 

·小齐联系地址: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光复南路290巷1号5楼 【 经历 】

 

·自组ATP合唱团,担任吉他手及主唱。

 

·担任校园DJ。 在新格唱片公司灌录个人首张专辑唱片,正式踏入演艺圈。 【 写真集 】

 

·天堂海 More.. ·很受伤附送日本写真 More..

 

·飞鸟附送冲浪写真 More.. 【 得奖记录 】 --------------------1997----------------

 

·《心太软》专辑荣获香港电台十大劲爆国语金曲铜奖

 

·《心太软》专辑荣获香港新城精选104电台国语金奖 ·《心太软》专辑荣获 1997 Channel V华语榜中榜TOP20第二名 --------------------1998--------------------

 

·第五届香港新城电台《金心情歌》金奖 ·香港新城电台劲爆金曲《最佳男歌手》奖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1998 HIT FM台北之音音乐网100单曲票选活动第一名

 

·飞碟联播网年度最佳国语主打歌铜奖、最佳男歌手铜奖及1998年8月主打星金奖

 

·自由时报主办1998风云人物榜--台港歌坛第二名

 

·民生报主办1998十大风云人物网路票选第二名 ·中国时报主办1998年度十大国台语专辑全民直选第二名

 

·中时电子报1998年度十大网路票选国语专辑第一名

 

·1998 Channel V华语榜中榜 最佳男歌手奖和TOP 20奖

 

·第二届马来西亚国际越野摩托车三日耐力赛125C.C.个人组第三名 ------------------1999-

 

·1999.7 香港[庆祝回归两周年音乐颁奖礼]荣获[亚洲新小龙奖]

 

·大成报主办[第二届大成校园巨星榜]最受欢迎男女歌手奖

 

·中国时报主办1999娱乐十大超人气歌手全民直选第五名

 

·《爱像太平洋》荣获金曲龙虎榜1999年度总排行榜第六名

 

·1999 Channel V华语榜中榜亚洲魅力歌手奖和TOP 20奖 --------------------2000------

 

·2000亚洲越野摩托车耐力赛亚军

 

·新加坡[第一届金曲奖]最受欢迎男歌手 --------------------2001-------------------·2001新千年Channel V华语榜中榜最佳媒体推荐奖和TOP 20奖

 

·2001年香港新城劲爆国语男歌手奖 2001年香港新城劲爆

 

著名运动员、奥运会冠军得主—— 伏明霞

 

伏明霞 (Fu Mingxia)

 

出生日月:1978年8月16日

 

性别:女。

 

跳水运动员。

 

籍贯:湖北武汉

 

简历:

 

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岁进入少年体校学习跳水。9岁入选湖北省跳水队。1990年进入国家跳水队。是中共十五大代表。1996年奥运会后从国家队退役。1998年复出。

 

主要战绩:

 

1990年,在美国举行的友好运动会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获冠军。

 

1991年,在世界跳水锦标赛跳台比赛中,获冠军,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世界冠军。

 

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第25届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获冠军,成为最年轻的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双料冠军。

 

1993年4月,在全国跳水冠军赛中,获3米跳板亚军。

 

1993年5月,在世界杯跳水赛中,获3米跳板第3名。

 

1993年8月,在第7届全运会上,获女子跳台亚军、女子1米板跳水亚军。

 

1994年5月,在加拿大维多利亚举行的国际跳水赛中,获女子跳台跳水亚军。

 

1994年5月,在美国阿拉莫国际跳水赛中,获女子跳台跳水亚军。

 

1994年9月3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7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夺得女子跳台跳水冠军。

 

1994年10月,参加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十二届亚运会游泳比赛,以658.41分的成绩获女子3米跳板跳水第2名。

 

1995年5月,在美国阿拉莫国际跳水大奖赛中,与谈舒平合作,夺得3米板女子双人同步跳冠军。

 

1995年6月,在中国杯国际跳水公开赛中,夺得女子3米板第3名。

 

1995年在’95惠普国际跳水公开赛上获得女子3米跳板第3名。

 

1995年7月在亚特兰大国际跳水赛中获女子3米跳板冠军。

 

1995年9月6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9届世界杯跳水赛女子3米跳板比赛中,获冠军。

 

1995年,在第9届世界杯跳水赛中,获女子3米跳板冠军;与队友合作,获女子团体、混合团体冠军。

 

1996年7月27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获冠军,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两届奥运会跳水金牌获得者,同时成为中国第一位蝉联奥运会冠军的运动员;7月31日,在女子3米跳板比赛中,获冠军,从而成为中国跳水运动史上第一位包揽一届奥运会跳台和跳板两项冠军的选手。

 

1999年4月,参加在济南举行的全国跳水冠军赛,以556.41分的成绩获女子三米跳板第3名。

 

1999年4月,参加在温州举行的中国国际跳水公开赛,以355.47分的成绩获女子三米跳板冠军。

 

1999年4月,参加在温州举行的中国国际跳水公开赛,以355.47分的成绩获女子三米跳板冠军。

 

1999年7月,参加在西班牙帕尔玛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比赛,获女子三米板和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2000年1月,参加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世界杯跳水赛,获女子三米板第三名。

 

2000年4月,参加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全国跳水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与郭晶晶合作获女子三米板双人第一名,获女子三米板第二名。

 

2000年5月,参加在蒙特利尔举行的加拿大杯国际跳水赛,与李娜合作获女子双人跳板第一名。

 

2000年9月28日,在悉尼以总成绩609.42分获得第27届奥运会女子三米板跳水冠军。

 

所获荣誉:

 

1992年,被评为全国游泳十佳运动员。

 

1993年,被世界业余体育基金会授予奥运会冠军最佳运动员奖。

 

1994年被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为该年度世界最佳跳水运动员之一。

 

到1992年,连续3年当选世界最佳女子跳板跳水运动员。

 

1996年8月,被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96年9月,被评为“恒康体育明星”,获3000美元奖金和一枚金牌,成为第三位获此称号的中国运动员。

 

1996年9月28日,被评为“金利来杯”96中国奥运十佳运动员。

 

1997年4月,获由中国体育记协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1996年亚洲十佳运动员称号。

 

1999年8月,当选为中国体育报社、中央电视台和山东潍坊亚星集团联合主办的评选“新中国体育五十星”。

 

1999年12月,获由中国奥委会、霍英东基金会和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共同主办的评选“世纪之星”中国最佳运动员提名奖。

 

著名运动员、奥运会冠军得主—— 李小双

 

姓名: 李小双

 

性别: 男

 

籍贯: 湖北仙桃人

 

爱好: 音乐、高尔夫球

 

血型: A型

 

李小双 (Li Xiaoshuang)(1973.11.1-)生于湖北仙桃市。6岁开始练体操。1983年9月进入湖北体操队。1985年首次进入国家队,后因伤病返回省队。1988年再次进入国家队,几天后,因身体条件的影响,再次返回省队。1989年1月第三次进入国家队。1995年荣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92、1994和1995年3次荣获国家体委授予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和全国体操“十佳”运动员。1993年至1997年连续两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997年退役。退役后与兄大双合开公司,并与香港“幻影全音”唱片公司签约,录制自己第一张唱片。2000年1月开办李小双体育用品公司。2002年1月在湖北仙桃创办李小双体操学校。身高:1.61米,血型:O型。

 

主要成绩:

 

??1988年,全国青少年体操比赛个人全能第4名;

 

1988年,全国青运会体操比赛个人全能冠军;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体操比赛团体、自由操冠军;

 

1991年,印第安纳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个人全能第4名;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冠军,男子吊环第3名、个人全能第5名,男子团体亚军;

 

1993年5月,首届东亚运动会男子自由体操、双杠冠军;男子体操团体冠军

 

1993年9月,第7届全国运动会男子个人全能亚军,自由体操冠军,吊环、跳马、双杠3项季军;男子团体冠军;

 

1993年11月20日,日本名古屋国际体操赛男子全能冠军;

 

1994年4月,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界体操单项锦标赛男子跳马亚军;

 

1994年10月,第12届亚运会男子团体冠军、男子个人全能冠军、男子自由体操冠军,吊环第2名,跳马第3名,双杠第3名。

 

1994年11月,德国多特蒙德世界体操团体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

 

1995年5月,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鞍马、吊环、个人全能冠军;

 

1995年5月27日,中国杯国际体操赛男子个人全能冠军,自由体操、跳马、吊环冠军;

 

1995年5月,中国“默龙腾飞”杯国际体操赛男子全能冠军,男子跳马冠军和双杠亚军;

 

1995年10月,日本鲭江第3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冠军、男子个人全能冠军,自由体操亚军。

 

1996年7月22日,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亚军,男子个人全能冠军,男子自由体操亚军,男子跳马第4名。

 

所获荣誉:

 

1992年亚洲最佳运动员称号。

 

1992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1993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1994年度全国体操双星称号。

 

1994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199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5年“世界十佳”运动员称号。

 

1995年“康威杯”全国十佳运动员。

 

“上海有线电视杯”1995年度亚洲十佳运动员。

 

1996年4月,被评为“恒康体育明星”,成为第二名获此称号的中国运动员

 

1996年8月,被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体育运动一级奖章。

 

“金利来杯”1996中国奥运十佳运动员。

 

1996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1998年九届政协一次会议体育组委员。

 

1999年8月,当选为中国体育报社、中央电视台和山东潍坊亚星集团联合主办的评选“新中国体育五十星”。

 

体操运动员—— 李大双

 

姓名: 李大双

 

性别: 男

 

籍贯: 湖北仙桃人

 

血型: A型

 

简介:

 

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湖北省劳动模范,“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国际级运动健将。他7岁时与其孪生弟弟李小双一同进入仙桃市业余体校,1983年9月,又同弟弟一起选入湖北省体操队。1989年他和李小双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初露锋芒后,被选入国家队。

 

成绩:

 

1991年上海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亚军,男子自由体操第三名。

 

1992年李大双参加第二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男子体操团体亚军。

 

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单杠第三名,男子体操团体冠军成员。

 

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获得全能冠军。

 

1994年广岛第十二届亚洲运动会跳马亚军,男子自由体操第五名,男子团体冠军成员。

 

1994年1德国多特蒙德世界体操锦标赛与队友合作,为中国队夺得男子团体冠军。

 

评论:

 

李大双是体育爱好者称赞的优秀体操运动员。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1992年获得“全国体操十佳运动员”荣誉,1992年和1994年两次荣获“湖北省十佳运动员”称号。和其孪生弟弟李小双曾同时在国家队效力,被称为“双胞胎世界冠军”。

 

退役后在上海创办“全能明星广告公司”,现任“北京李小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奥运会冠军得主—— 周继红

 

周继红

 

出生年月:1965年1月1日

 

籍贯:湖北武汉

 

身高:1.56米

 

体重;50公斤

 

简要介绍:

 

她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女子跳台跳水金牌。她和美国女运动员米切尔争夺金牌的最后一搏使人们难以忘怀。米切尔已跳完最后一个动作,该轮到周继红了,电视实况解说员的声音敲打着每个人的心,周继红的最后一个动作只有超过52.3分,才能战胜美国选手米切尔,赢得金牌。此刻,比赛场内和电视机旁的中国人、美国人,都屏声息气,紧张地注视这决定性的一跳。周继红选择的最后一个动作是向前翻腾三周半屈体,这是女子跳台跳水中的一个高难动作。在近一年多的比赛中,周继红每次做这个动作发挥得都不理想,有时几乎是失败。因此周继红还没有登上跳台,许多观众的心已经紧张得堵在嗓子眼里了。周继红出现在跳台上了,看上去她并不紧张,脚步里透出自信。她向前助跑了,疾速地、又那样轻巧地在空中翻转着、翻转着,终于比较出色地完成了这决定性的一跳。观众席上发出了热烈的喝彩声。周继红以超过米切尔4分的微弱优势,登上了奥运会冠军的宝座。

 

主要战绩:

 

1977年入武汉体育馆业余体校跳水班,参加跳水训练,同年入湖北跳水队。

 

1981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2年被选入国家跳水集训队,同年在第九届亚洲运动会跳水比赛中,获跳台跳水银牌;同年在第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比赛中,获跳台跳水第三名。

 

1983年在第三届世界杯跳水赛中,夺得跳台跳水冠军,并是中国队获得男女混合团体冠军和女子团体冠军的成员。周继红被评为建国后杰出运动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赠予一等军功章,被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选为1984年女子跳台跳水世界最佳运动员。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1984年被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选为世界最佳女子跳台跳水运动员。

 

1984年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她沉着冷静,以完美无缺的动作摘走跳台跳水的金牌。

 

1985年在第四届世界杯跳水赛中,获跳台跳水第4名,并与队友一起获得男女混合团体和女子团体冠军。1985年获国际运动健将称号。三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

 

1985年在巴黎接受法国体育科学院颁发的优秀运动员奖。特点是身材好,动作稳定,协调灵巧,压水花技术尤为突出。

 

1986年7月退役后,周继红回湖北跳水队任教,后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

 

1990年毕业后继续在国家跳水队任教。

 

2000年出任国家跳水队领队参加悉尼奥运会。

 

奥运会冠军得主—— 乔 红

 

乔 红

 

档 案:

 

??出生日期: 1968年11月21日     星  座:天蝎座

 

??血  型: AB型          身  高:1.62米

 

??体  重: 60公斤         籍  贯:湖北武汉市

 

??父  亲: 乔大友         母  亲:留碎妹

 

??姐  姐: 乔光玲         哥  哥:乔光辉

 

小学启蒙老师:董委伟       ?业余体校教练:陈玉华(已去世)王圣国

 

??省队教练: 冯梦雅        国家队教练:曾传强

 

??握  拍: 右手橫拍        技朮打法:弧圈结合快攻

 

??球  拍:

 

??底  板: 瑞典斯的卡

 

??正手海棉: 天津黃金路

 

??正手胶皮: 天津黃金路899

 

??反手海棉: 天津黃金路

 

??反手胶皮: 天津友谊2000

 

最喜欢的格言:天才来自勤奋

 

??业余爱好: 旅行、做菜

 

? 喜欢的颜色:天蓝色

 

履 历:

 

1975年,被选入武汉市南垸坊小学乒乓球队

 

1980年,进入湖北省乒乓球队

 

1987年12月,入选国家乒乓球队

 

1996年3月开始代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参加日本国内比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正式退出国家队,继续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打球

 

1997年6月回国参加第八届全运会

 

1998年与松下公司续签一年合同,出任日本松下电器队队员兼教练

 

2000年回国代表山东鲁能参加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

 

2001年9月至2003年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2003年1月至今中国乒乓球队教练

 

世界排名:

 

1993年10月5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公布世界排名,列女子世界排名第2位;

 

1994年2月9日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公布世界排名,列女子世界排名第2位;

 

1995年9月6日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公布世界排名,列女子世界排名第2位;

 

1996年3月26日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公布世界排名,以1740分列女子世界排名第2位;

 

1996年6月21日,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公布的女子单打世界排名中,列第2位;

 

1997年7月15日,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公布的女子单打世界排名中,列第2位。

 

主要战绩:

 

1987年,第6届全运会女单亚军

 

1988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和乒协杯比赛女子团体冠军

 

1988年,访欧第一站罗马尼亚公开赛单打和团体冠军

 

1989年,在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女子单打冠军;并与邓亚萍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与队友合作,夺得女子团体冠军;

 

1990年,第1届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

 

1991年,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与队友合作,夺得女子团体亚军;与邓

 

亚萍合作,夺得女双亚军;

 

1991年,在第2届世界杯乒乓球赛上,与队友合作,夺得女子团体冠军;

 

1992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25届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单打亚军;与邓亚

 

萍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

 

1993年,在第4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与邓亚萍合作,获女子双打亚军;与队

 

友合作,夺得女子团体冠军;

 

1994年4月,在全国乒乓球精英锦标赛上获女子单打亚军;

 

1994年6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2届东亚韩国乒乓球大奖赛上,与乔云萍合作夺

 

得女子双打冠军;

 

1994年8月,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与邓亚萍合作,夺得女子双打冠军;

 

1994年10月,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上,与队友合作,夺得女子团体冠

 

军;与邓亚萍合作,夺得女子双打亚军;个人夺得女子单打季军。

 

1994年10月31日,获1994年亚洲女子乒乓球明星赛单打冠军;

 

1994年12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亚洲杯乒乓球赛中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5月7日,在中国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与队友合作,为

 

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夺得女子团体冠军;个人夺得女子单打亚军;与邓亚

 

萍合作,夺得女子双打冠军;

 

1995年8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乒乓球团体赛上,与队友合作,

 

获女团冠军;

 

1995年9月20日,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中,与邓亚萍合作,夺得女子双

 

打冠军;

 

1996年4月,在中国乒协杯赛上,与邓亚萍合作,夺得女子双打冠军;

 

1996年7月29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女子双打比赛中,与邓亚萍

 

合作,获冠军;7月31日,在女子单打比赛中,获第三名。

 

所获荣誉:

 

1987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9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90年获1989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1993年,荣获1992年度全国乒乓球最佳运动员称号;

 

1996年2月荣获全国十佳乒乓球运动员称号;

 

1996年8月,被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体育运动一级奖章;

 

2002年12月,荣获“中国乒乓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奥运会冠军得主—— 陈静

 

陈静

 

出生日期:1968年9月20日

 

出生地: 湖北武汉

 

身高:1米70

 

体重:60公斤

 

个人爱好:电影、音乐和自己的狮子狗“米奇”;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父亲;理想:在奥运会上尽自己最大努力

 

主要奖项:汉城奥运会获女单金牌,和焦志敏合作获女双银牌;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银牌

 

球拍和胶皮种类:用“蝴蝶”胶皮,正手反胶,反手正胶

 

以往成绩

 

1987年 瑞典乒乓球公开赛女子单打亚军、女子双打冠军。

 

1988年 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女子双打亚军,

 

世界上第一个奥运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第40届世乒赛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成员。

 

1993年 获台湾年度乒乓球比赛女子单打冠军。

 

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单打亚军。

 

1998年 第14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并列第3名。

 

1998年 第13届亚运会女子单打并列第3名。

 

1999年 法国乒乓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

 

2000年 国际乒乓球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子单打第一名。

 

2000年 悉尼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季军。

 

奥运会冠军得主—— 杨威

 

姓名: 杨威

 

性别: 男

 

籍贯: 湖北仙桃人

 

爱好: 玩、所有开心的事

 

血型: O型

 

简介:

 

体重56公斤,身高1.63米,最崇拜的人是姐姐。杨威是我国男子体操队主力中的一名全能型运动员。自由体操、吊环是他的强项。

 

1999年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杨威与队友合力夺得男子团体冠军,是中国男子体操进军悉尼奥运会的主力队员之一。

 

成绩:

 

1993年全国儿童比赛5枚金牌。

 

1994―1996年全国少年比赛多次金、银牌。

 

1997年在全国第八届运动会体操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

 

1998年全国锦标赛全能第六、自由体操亚军。

 

1998年在第十三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自由体操冠军全能亚军。

 

1998年在全国体操冠军赛中获得单杠第三名、双杠第四名。

 

1998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中获得全能第六名、自由体操亚军。

 

1999年获得全国体操冠军赛全能冠军。

 

1999年获得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单杠第三名。

 

2000年5月全国锦标赛自由操冠军。

 

2000年获得全国体操锦标赛全能第二名、自由体操冠军。

 

2000年奥运会团体冠军、个人全能银牌。

 

2001年九运会体操预赛暨全国体操锦标赛全能冠军。

 

2001年东亚运动会全能冠军。

 

2001年21届大运会个人全能冠军。

 

2001年九运会团体亚军、个人全能冠军、自由体操季军、单杠季军。

 

2002泛太平洋体操联盟锦标赛个人全能季军、吊环亚军 。

 

2002年全国锦标赛个人全能冠军、自由体操冠军、跳马亚军 。

 

2002年第十四届亚运会团体冠军、全能冠军、自由操第三、跳马第二。

 

2002年第36届世锦赛跳马第三、自由操第八。

 

奥运会团体冠军得主—— 郑李辉

 

姓名: 郑李辉

 

性别: 男

 

籍贯: 湖北

 

爱好: 爸妈做的菜

 

血型: B型

 

简介:

 

体重52公斤、身高1.60米、来自体操之乡湖北。96年进入国家集训队,是我国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个全能型优秀运动员,他的六个项目都能达到10分起评,在全能上具有较强的实力。

 

1999年世锦赛上,他入选了6人正式阵容,但是没有上场比赛。2000年奥运会他仍然以替补的身份随队出征,由于卢裕富在赛前的训练中受伤,他得以进入6人正式阵容。为中国队取得男子团体金牌立下汗马功劳。

 

成绩:

 

省运会冠军

 

八运会冠军

 

1997年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团体冠军、全能冠军、单杠亚军。

 

1999年获得全国体操锦标赛单杠亚军。

 

1999年获得全国体操冠军赛全能亚军、自由体操亚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团体冠军

 

乒乓球运动员—— 刘国正

 

刘国正 (Liu guo zheng)

 

生日:1980年3月7日

 

籍贯:湖北

 

现效力俱乐部:山东鲁能俱乐部

 

身高:1.67米

 

初始打球:6岁

 

技术打法:右手横板两面反胶

 

球拍底板:蝴蝶

 

海绵胶皮:正手红双喜888 反手蝴蝶

 

打球经历:1991年进省市队 1994年进国家队

 

主要战绩:

 

96年全国青年锦标赛团体、男单冠军,99年世界明星巡回赛男单冠军。

 

刘国正是土生土长武汉人,6岁开始打球,直到1993年,小国正一直稳居湖北省和武汉市各种比赛的前三名。1993年10月,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刘国正被调进汕头市乒乓球学校,在汕头开始了独立生活。后刘国正与马琳、谭瑞午一道代表汕头队打俱乐部联赛。1994年11月18日,他进入国家二队,次年凭自己的实力闯入国家一队

 

 

右手横握球板的刘国正这几年才为乒坛所知。刘国正的首次出名是在第45届世乒赛吉隆坡的男团比赛中,他以2:0战胜瑞典队的卡尔松,为中国队赢得一分。刘国正1994年进入国家队,别看他打球没有孔令辉、刘国梁那样快的速度,可是他技术全面,两面弧圈球质量高,尤其是他心理素质好,能在激战时刻保持冷静头脑,手不软,敢于起板

 

奥运会冠军得主——肖海亮

 

肖海亮

 

项目:游泳 跳水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7-01-24

 

出生地:湖北武汉

 

身高:1.65米

 

体重:59公斤

 

简要介绍

 

肖海亮的世界冠军头衔都是在双人项目上夺得的,比如去年10月份的全国锦标赛,今年1月份的悉尼世界杯以及刚刚落幕的全国冠军赛,而单项金牌他却从来没有染指过,每次都是差那么一点点,而输的对手又往往是他的双人搭档熊倪。肖海亮发展了一组名为307C的高难动作,难度系数达到3.5,如果发挥正常,在单项上仍然颇具竞争力。

 

获奖情况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0米跳台铜牌(此后转攻3米板)

 

1999年1月世界杯双人第一(与余卓成)

 

1999年1月澳大利亚国际大奖赛单人第一

 

1999年3月德国国际大奖赛单人第一

 

1999年3月俄罗斯国际大奖赛单人第一

 

1999年7月奥地利国际大奖赛单人第四

 

1999年7月意大利国际大奖赛单人第二

 

2000年1月世界杯双人第一(与熊倪),单人第二

 

2000年4月全国跳水冠军赛双人第一(与熊倪),单人第二。

 

游泳名将—— 刘黎敏

 

刘黎敏

 

籍贯:湖北

 

出年年月:生于1976年

 

简要介绍:

 

女子游泳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师从赵戈教练,“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湖北省“三八”红旗手。 刘黎敏5岁学游泳,7岁参加武汉体育馆业余体校游泳训练。她悟性高,进步快,1985年9岁时选入湖北游泳队。

 

1991年9岁时选入湖北游泳队。1991年9月,参加全国游泳锦标赛,获得女子100米、200米蝶泳两项第三名。翌年9月,参加上海全国游泳锦标赛,获得女子蝶泳100米、200米2项冠军。1993年参加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之后,被选入国家队。同年12月初,参加西班牙首届世界短池游泳赛,获得女子蝶泳100米亚军、200米蝶泳和4×100米混合泳金牌。1994年9月,在罗马第七届游泳锦标赛上,刘黎敏获得女子蝶泳100米、200米、4×100米3枚金牌,并与队友合作,创女子4×100米混合泳世界纪录。一个月后,刘黎敏又在广岛第十二届亚洲运动会上,勇夺这3个项目的金牌,并创女子蝶泳100米、200米两项亚洲纪录。1995年4月,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二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夺得女子100米蝶泳冠军,创造了这个项目的当年最好纪录。 1996年7月,刘黎敏赴美国亚兰大参加第二十六届奥运会。7月23日,在女子100米蝶泳比赛中,与奥运冠军成绩仅以0.01秒之差,获得银牌。 刘黎敏自1993年以来,获得9枚世界大赛金牌,破2次世界纪录,创两次亚洲纪录,为此,连续4次获得“湖北省十佳运动员”荣誉,1995年进入“全国十佳运动员”行列。

 

获奖情况:

 

1993年1月,在世界杯游泳系列赛北京站比赛中,以59秒68的成绩获女子100米蝶泳冠军。

 

1993年12月,在西班牙获首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获女子200米蝶泳冠军。

 

1995年6月,在巴塞罗那国际游泳大奖赛上,以2分11秒74的成绩获女子200米蝶泳冠军。

 

1996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杯短池游泳系列赛第一站比赛中,获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50米蝶泳2项冠军。

 

1996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杯短池游泳系列赛第二站比赛中,以59秒19的成绩获女子50米自由泳冠军;以2分08秒47的成绩获女子200米蝶泳冠军。

 

1997年参加第三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以2分07秒20的成绩获女子200米蝶泳第一名。

 

2000年5月,参加在济南举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会达标赛,以2分12秒32的成绩获女子200米蝶泳第二名。

 

著名羽毛球运动员—— 田秉毅

 

田秉毅

 

出生年月:1963年7月30日

 

身高:1.80米

 

籍贯:湖北武汉

 

简要介绍: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田秉毅11岁进入武汉体育馆业余体校训练,15岁进入湖北羽毛球队,17岁开始参加全国羽毛球比赛,与杨克森合作获得少年男子双打冠军。20岁正式选入国家队。他头脑冷静,稳健灵活,善于组织球路。自1982年以来,他开始与李永波合作,在第四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汉城第十届亚洲运动会上,皆取得了男子双打第二名,在第十三届国际羽毛球男子团体锦标赛中,田秉毅是我国取得男子团体亚军的成员。此后,田秉毅在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以及中国、瑞典、泰国等国举行的羽毛球公开赛中,历尽艰苦,勇战强手,夺得男子双打冠军,从而奠定了他与李永皮作为世界男子双打种子选手的地位。 1987年5月,在北京第五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田秉毅和李永波获得男子双打世界冠军。

 

随后,他在全英羽毛球公开赛、1988年曼谷“555”世界杯羽毛球赛、1989年5月雅加达第六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所向披靡,夺得男子双打世界冠军。在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上获得表演赛男子双打冠军。 田秉毅作为世界男子双打选手,在1986年第十四届、1988年第十五届、1990年第十六届世界羽毛球比赛中,为我国蝉联汤姆斯杯作出了贡献。 从1984年以来,田秉毅7次被评为湖北省十佳运动员,他又是1989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全国羽毛球十佳运动员、教练员”当选者。他是80年代世界最优秀的羽毛球双打运动员之一。三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后任中国羽毛球队教练?

 

奥运会冠军得主—— 高 凌

 

高 凌

 

项目:羽毛球混双/女双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9.3.14

 

出生地:湖北武汉

 

身高:1.69米

 

体重:62.5公斤

 

8岁进入业余体校,1996年因在世青赛中和杨维夺得女双冠军与1997年2月进入国家队。1999年她在半年时间内由一个无名小辈打到世界排名第三的位置。

 

高凌善于在网前为同伴做球。且斗志顽强。她和张军配对在悉尼奥运会混双比赛中一鸣惊人,连克世界排名前三的选手,最终夺得冠军。同时她还和秦艺源配对夺得女双铜牌。

 

悉尼奥运会后高凌开始和黄穗配对女双,多次在国际大赛中折桂。她与张军配对还夺得了世锦赛混双冠军。并以骄人的战绩当选2001年度国际羽联世界最佳运动员。在世界排名中,高凌是女双和混双世界第一的常客。她已经成为中国继葛菲之后又一位兼项混双和女双的优秀羽毛球选手。

 

跳水运动员—— 李 青

 

李 青

 

女子跳水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湖北应城人。生于1972年。从6岁开始学习体操,10岁转项学习跳水。15岁初露锋芒,开始参加国内外大型跳水比赛,连连获得优异成绩,成为中国跳水运动的新秀。1988年,在汉城第24届奥运会跳水比赛上获跳板跳水亚军。在很多国际竞赛中,她名列前茅;1987年,在有25个国家强手参加的第6届世界分龄跳水比赛中,获B组跳板跳水第4名;1988年在莫斯科“春燕”国际跳水比赛中获跳板跳水亚军;同年4月,在中国国际跳水公开赛上获得跳板季军;同年5月,在加拿大国际跳水比赛,有13个国家强手参加,她和队友高敏分别夺得跳板跳水冠、亚军;接着在美国麦克唐纳国际跳水比赛中,再次与高敏夺得跳板跳水冠、亚军;接着在佛罗里达举行的中国、美国跳水对抗赛上获跳板跳水冠军;同年6月,在韩国汉城国际跳水比赛上战胜世界冠军高敏,获得跳板跳水冠军。在国内,1987年她首次参加全国跳水冠军赛,便获跳板跳水亚军;同年7月,在第6届全运会跳水比赛中,又获得跳板跳水亚军。在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比赛中,获得女子跳板跳水亚军。1988~1989年被评为中国最佳跳水运动员。

 

世界女子举重冠军 关虹

 

关虹,出生于潜江市杨市办事处,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从小酷爱体育。进入省体工大队后,连续九年刻苦训练,终于登上了世界女子举重冠军的领奖台,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关虹,原名关红枝,1974年出生于潜江市杨市乡佘口村一个农民家庭。

 

关虹从小就喜欢跳绳、踢毽子、跑步、打乒乓球等项运动,同时也很喜欢收看运动会实况转播和体育新闻节目。她一直是体育运动场上的健将,无论田赛、径赛、球赛都参加,而且成绩突出。

 

1989年,关虹参加地区中学生运动会,获100米短跑第一名,被荆州地区体校录取。地区体校为了培养举重运动员参加省里比赛,动员关虹改田径为举重。她欣然接受。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她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举重成绩一步步提高。1989年4月25日至28日,全省女子举重锦标赛在鄂西土家族自治州举行,关虹力挫群芳,一“举”成功,荣获40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冠军,她被省体工一大队录取。从此,关虹的举重生涯跨进了一个新阶段。1991年8月,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四届亚洲女子举重锦标赛上,她荣获44公斤级抓举65公斤、挺举93公斤、总成绩158公斤三枚金牌,打破了这个级别的挺举世界纪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92年3月27日,在长春举行的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上,关虹战胜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冠军邢芬,获得44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枚金牌。随即在保加利亚瓦尔纳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中,关虹获得抓举75公斤、挺举100公斤、总成绩175公斤的三枚金牌,登上了44公斤级世界女子举重冠军的领奖台。

 

关虹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在那灯光照射,四面不透风的训练场上,她一天不落地进行训练。每天成千上万次地举起杠铃,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举重动作,默念着举重要领。如此单调,如此枯燥,关虹苦苦训练了九年。这九年中,她没有回家过一个春节。训练艰苦而乏味,生活简朴而单调,但关虹笑容依然,她的心中只有4个字:“为国争光”。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

 

陈东升,湖北天门人,1957年12月27日出生。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曾长期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部门从事经济研究工作,首创“中国500家最大企业”评价,在企业界影响深远。1993年下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具有国际概念的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该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由中国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和有关机构出资组建而成。截至1998年10月,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已成功地组织举办了9次大型的国际性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共计52个专场,拍品总数过万件,拍卖总成交额累计5.1亿多元人民币。被国际拍卖行称为“中国的索斯比”。

 

1996年,组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CEO至今。

 

2001年3月,被〈北京青年报〉评为2000年度财富人物。

 

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徐立华,湖北随州人,1963年1月出生,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总工程师。现任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浙江省政协委员。

 

曾获94年宁波市“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94年宁波市“十大青年科技标兵”、94年全国第四届“实业家创业优秀奖”、96年宁波市“优秀乡镇企业家”、97年浙江省“优秀发明企业家”、2002年“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2003年“国产手机杰出推进人物”等等荣誉称,在手机行业首次也是唯一入选"2002年IT十大风云人物"手机业领军人物。

 

金山公司总裁兼CEO,兼任卓越网董事长——雷军

 

雷军,金山公司总裁兼CEO,兼任卓越网董事长。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市。

 

1992年1月加入金山公司,历任北京开发部经理、珠海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公司总经理等职。1998年8月,开始担任金山软件总经理,2001年出任总裁,2003年初兼任CEO。在金山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从程序员到研发管理,从推销员到营销管理,再到公司的运作管理,历经软件企业的大部分岗位 。

 

2002年获得首届北京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荣誉,2001年获得《软件世界》杂志评选的软件行业十大领军人物的荣誉,1999年度 、2000年度、2002年度获《中国青年报》中国IT业十大风云人物的殊荣。1998年受聘武汉大学荣誉教授,合作著有《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等书。

 

北京市软件行业协会副会长,2000年12月出任北京市政府顾问。

 

工作经历(1991.7- )

 

1991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京郊一个研究所

 

1991年11月4日认识求伯君,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后来我们一直合作到今天

 

1992年1月到珠海金山实习一个月,1992年7月正式加入金山,并于8月15日组建金山北京开发部

 

1993年出任珠海公司副总经理

 

1994年7月成立北京金山软件公司,出任总经理

 

1996年5月到10月在休假,主要泡在 BBS 上

 

1996年11月回公司上班,从此我从一个程序员转换成一个市场人员

 

1997年成功推出了《剑侠情缘》第一代,这是我作为市场人员负责的第一个产品

 

1998年8月12日,金山重组、联想入资,我出任整个金山的总经理。我成为了一个专职的管理人员,当时公司总人数不到80人

 

2000年3月参与创办卓越网,并出任董事长

 

2001年出任金山公司总裁兼总经理

 

263网络集团总裁兼COO ——黄明生

 

黄明生,出生于1963年3月(原籍湖北)263网络集团总裁兼COO

 

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计算机专业。

 

1988年组建蓝深公司。

 

1992年接手管理蓝深公司。先后成功地创立了上海蓝深、北京优异(合资公司)、北京蓝深和北京智诚。

 

1998年加入263首都在线,并任ISP总经理,现任263网络集团总裁兼COO。

 

电脑报社常务副社长,兼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天极网)总裁——李志高

 

李志高,男,1967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电脑报社常务副社长,兼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重庆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现为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重庆市科协委员、重庆市青联委员、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

 

1995年毕业后到重庆市科协电脑报社工作,开始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工作。

 

1996年筹建重庆苦丁香软件有限公司,成为重庆市首家中美合资的软件公司,主持开发四十余种软件,发展成为全国教育软件领域领先的软件公司。

 

1997年筹建重庆凯德科技有限公司,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开发应用、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计算机应用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

 

1997年底筹建西南地区第一家电子音像出版社,组织出版发行电子和音像出版物50多种,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8年组建四方全国软件连锁组织,使四方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软件销售机构之一。

 

1998年主持和组织了“重庆软件开发综合工程”,提出“重庆软件园区”的可行性报告,负责初期策划和筹建工作。该项目已于1999年通过了重庆市的论证,被列为重庆市九五重点科技项目。

 

1999年,策划并组建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和重庆好又多电子商务公司,引进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美国IDGVC的500万美元。天极网在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举办的5次互联网网站评选中,次次跻身“中国十大网站”行列,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十大网站。重庆好又多电子商务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网上软件销售商。

 

2000年,策划组织了对北京世纪鼎点科技公司的考察和投资工作,电脑报社投资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该公司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一批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为骨干,已发展成长为中国最大和有实力的互联网音视频软件传播技术公司。

 

在2001年4月,收购国内著名的IT资讯专业网站chinabyte网站,使天极公司投资总额增加至1000万美元。

 

主要荣誉:

 

2000年,获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奖(由中国青年报社等主办);2001年,获第一届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奖提名奖(由国家信息产业部、团中央等主办);

 

2002年,获重庆市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由重庆市经委、外经委、团市委等单位主办)。

 

北京连邦软件有限公司总裁——李儒雄

 

1966年生于湖北省洪湖市一个书香世家。1985年考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曾获得湖北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奖。199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同等学力。

 

1990年在武汉东湖开发区推广科技成果时,即开始推广WPS、科印排版系统等软件产品。

 

1992年负责香港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北京金山软件公司前身)的市场和管理工作,策划编写了《WPS轻松学习》。

 

1994年,参与创办连邦软件销售连锁组织,是公司5位创业股东之一,前期担任公司副总裁。 6月,苏启强、李儒雄等五位股东在北京创建了连邦,连锁经营模式在中国本土上迈出了试验性步伐。李儒雄先在老家武汉电子一条街的核心地段创立了软件专卖店。这是连邦最早的三家专卖店之一,至年底结算时已经略有盈余,成为连邦内部最先开始赢利的专卖店。 1995年分管市场发展工作期间,一年内连锁店的数量由16家增长到48家,增长两倍。

 

1997年,分管产品组织和物流工作,倡导成立了北京软件分销商联盟。

 

1999年9月,任公司常务副总裁,提出互联网时代软件连锁组织需进行战略转型:一是构建B2B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产品服务平台,二是推动连邦上市,接通资本市场。

 

2000年1月出任公司总裁,全面调整连邦的经营战略,积极推动建立“网上连邦”网站和总代理产品业务,同时加快连邦上市工作。

 

1998和1999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抢占制高点》、《赢在连锁—连邦崛起的秘密》两部书。

 

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聘为科技经济专家委员会专家,参加“863”计划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及评审工作。现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软件行业协会执委。

 

2001年被团中央、信息产业部、全国青联评为第一届“中国软件行业杰出青年”。

 

1998、1999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抢占制高点》、《赢在连锁———连邦崛起的秘密》两部书。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