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综合评论 > 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四集) 罗国正 (2020年9月)

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四集) 罗国正 (2020年9月)

时间:2020-09-20 | 来源:罗国正 | 阅读:7833次

 

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四集)

罗国正

20209月)

 

2932、清初文学家曹溶认为:人所有不必有,人所无不必无。他强调文学、艺术的审美个性和独创性。

 

2933、清朝文学家冯班有不少文学方面的论述,与前人的观点差不多,没有什么大突破。但引起我浓厚兴趣的是他对书法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楷书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他又说:书至成时,神奇变化,出没不穷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日功夫细也。他主张书法创作用意险而隐,奇而不怪,意生法中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匀美

理、法、意三样,学好一样已不容易。事实上,有的书法家三样都掌握得很好。有的还可以在创作时,既可用其中一样很完美地表现在作品上,还可以用两样或三样融汇于作品中,使观赏者更好地领略到书写的内容和书法家情绪的变化。也有一批书画家提出反对意见,强调不要杂,一幅作品应只有一样东西,并且正楷就只有正楷,不要掺入行书或草书,盖印章也只能按传统规矩等等。事实上,如果你多读、或多练古人各种法帖,古人早就有混合的写法了。例如,大家可以找找颜真卿书帖的全集看看,都有这种情况。加上我国现代受西方的艺术影响比较大,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艺术界学习。现在,有的主张全按中国传统,有的主张按西方艺术的套路,有的主张中西结合,有的另开新路。我认为这四种做法都应在艺术领域并存,少了任何一种都非常不妙!这是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需要,这是艺术的多样性的需要,这是满足不同人群、层次、个体,以至环境、氛围等的需要。但确实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名望、影响,为了经济利益、为了争夺市场,只说自己的书画如何好,去攻击其他风格的作品。这与公道的审美无关。我以为对此的重要审美标准是: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正能量,给人以美的享受,能满足特定的人或人群的需要,是精神的粮食,在实际中发挥到艺术品良好的作用。这已是非常可以了。至于用什么方式表现能达到此目标,这是艺术家自由的选择。

冯班这句话非常重要: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晋以后至今,为什么无数书法家都从心底里佩服晋人之书,主要是二王之书呢?他这话已道出天机。这道理也证明了我前面讲的话:重要审美标准是: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正能量,给人以美的享受,能满足特定的人或人群需要,是精神粮食,在实际中起到作用。我这话就是强调重理,为达到目标,各施各法,不逾矩,而不是被现成的法束缚了创造力。这种思路,对很多艺术创作都适用。另一方面,二王所取得的成就,与他们的心境、地位、家族实力及他们本人的实力、成长环境、历史背景等都有很大的关系,特定情景不可复制,后人难以临摹,后人作品多是形似而神不似,这也是成为千古标杆之重要原因,。所以,艺术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发挥自己的优势,方可取得大成就。作画也应如是。

他说的:平日工夫细,醉而不失笔;意险而稳,奇而不怪;使尽笔势,然收纵有度;得其真态,而映带匀美。这都是非常精到的见解,是较高水平的书法家方可到之境界。冯班是懂书之人!

 

     2934、清朝画家龚贤有几句话有意思,现在摘录下来给大家品味:

     1、当其未画时,人见手而不见画;当其已画时,人见画而不见手。今天地生沉、山川位置是谁手为之者乎?见画不见手,遂谓无手,乌乎可?欲问生天生地之水,请观画手。

    2、造化一轮擎在手,生天生地任凭它。

龚贤反映他对创造的理解和重视,也由此可以引起人们对创造的广阔的联想,强化人们超越自然的胆魄,也是对中国封建时代不少人轻视画家的现象的愤慨!龚贤这美学思想,与西方有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创造与上帝的创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观点相似。

 

2935、清朝的文学家尤侗认为:如以诗论,苟无真意,则声华伤于雕琢,格律涉于叫嚣,其病臃肿。若舍其声华格律,而惟一真意是求,则枵然山泽之癯而已,两者交失。他又说:性情一也,有性有情,是气非性;有情无性,是欲非情。人孰无情,无情者鸟兽耳,木石耳,奈何执鸟兽木石而呼为道学先生哉“‘诗之至者在乎道性情。性情所至,风格立焉,华采见焉,声调出焉。无性情而炫华采,是雉窜文囿也;无性情而夸声调,亦鸦噪词坛而已。他喜欢这样:大抵吾辈有作,当时情文交畅,声色双美,既妃青白,兼协宫商,风前月下,令十七八女郎按红牙板,缓歌一曲,回视花鸟,嫣然欲笑,亦足以乐而忘死矣

因诗叫嚣山泽之癯之弊,用曲的发挥来避之,着重其抒发性情的自由灵活性。其实,当代不少优秀的现代诗,也有这样的效果了。由诗到词,发展到曲,已为走向现代诗铺了路,更重要的催化力量是,大量的西洋诗,世界各国的不少好诗对中国诗人的影响。可惜的是,优秀的现代新体诗歌不多,粗制滥造的不少。尤侗讲的情文交畅,声色双美,在当代版,有点像文化人去卡拉OK。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又没有性情,如果只是认钱、认权、认势、认名,不认人,不理会真情实感,则是雉窜文囿鸦噪词坛。还有,我认为用性情太过,只顾及时行乐,不值得提倡,会误前程兼伤财害命,这里有的人生美学道理的问题,不可忽视。

 

2936、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湖南衡阳人。他一生的故事非常精彩,拍成优秀的连续剧,会有很多人看。他是崇祯举人,与郭季林、管冶仲组织匡社。拒绝张献忠农民聘礼。明亡举兵抗清,败退肇庆,后任南明桂王府司行人,上书弹劾权奸,差点被害。经农民起义军领袖全力相救,得以脱身,过着多年流亡生活。曾隐伏深山。崎岖于楚、粤、滇、黔间,历受艰辛。常匿藏瑶洞,变为瑶人。到康熙十四年才有安定的生活,定居湘西石船山下,筑土室,名曰观生居。有十七年,直至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学者称船山先生,著述四十多年,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都有研究,特别精于经学、史学、文学。著述甚丰,思想博大。

我这里主要谈他的思想两部分:哲学和美学。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凭他的博学多才、阅历丰富、聪明过人,并吸收和借用了大量古人的思想成果后,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还天才地感觉到和猜到了很多道理。但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所以大量的观点还没有充足的、严格的科学论证,失去了可以重复科学实证作为严密的逻辑演进的坚实基础。尽管如此,但在当时的世界,他的思想是处于领先地位,毕竟已是先知先觉啦!例如,他说: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气原是有理底,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凡物,非相类则相反万物之成,以错综而成用无其器则无其道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比类相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人情之通天下而一理者,即天理也圣人尽人道而合天德。他的思想闪光点很多,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可贵。

纵观人类有史以来,如泰山北斗、里程碑式的伟大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他们一到探索人类精神皇冠顶上的明珠——美学,在最根本的问题上,无不一一败下阵来,王夫之也不例外。但王夫之的美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有很多养分值得后来者学习、借鉴。可以这样说,他的美学思想已形成独特的思想体系,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发展新的水平。下面让我将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列出,并作部分的剖析:

他认为美存在于客观现实中,他说:天地之生,莫贵于人矣。人之生也,莫贵于神矣。神者何也?天之所致美者也天致美于百物而为精,致美于人而为神两者之间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而生变成绮丽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按照王夫之的思路,美是由天定,不但定在主体里,还定在客体之中。如果是这样,则美,或美感是统一的,客观实在的。那就无法解释,同一现象,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利益集团对同一审美对象的不同感受,也无法解释审美疲劳现象,还无法解释随着审美主体的状况变化,其中主要包括身心的变化、年龄的变化、客观条件等变化,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也产生了感觉,这里主要指美感的变化。关于审美的问题,我记得《矛盾论》这句话非常精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主体是内因,客体是外因。主体的感觉是产生美感的内因中最关键的环节,没有了这个环节,一切外因都无法通过内因而起到丝毫的作用。在审美的问题上,我们不能把内因与外因放在平衡、对等的关系上,而是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而外因常起到催化、或诱发内因产生美感的决定作用。没有内因的作用是不可能产生美感,所有的外因都趋向于零。这就是美,或叫美感产生的基础性、根本性的大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空话。这也是全部美学理论的学理基础。至于王夫之所讲“统一美”,其实是在特定地域、人群、集团内,习惯了、或统一,都是从小就开始灌输特定的审美标准、形成了文化的认同、共同信仰所致。这不一定是所有人自然就有的真实的感受。到了另一个地域、人群、集团,就不一定会得到认可、或全部认可。当然,人体结构的规定性和相对的一致性,使凡是正常人都有相对相同的反应,这是共性,同时在很多具体的审美对象面前,也显现出有其一定的个性。

关于情与景的关系,王夫之以至古今中外不少的文学艺术家、哲学家、美学家等都天才地感觉到、甚至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但深层的美学机理,他们还没有弄清楚,只是用“朦胧美”的技巧,尽管如此,王夫之他也天才地“悟到”美感的方向了。这“悟到”显然与他的美是“天定”“统一”的前提相矛盾。所以,他的“朦胧美”将精细的、严密的逻辑关系掩盖掉。但如果对美学的扎实原理,搞不透,底气肯定不足。其实情与景的关系是这样的:情是主体的一种功能和特性,也可以说是主体的一种表现;景是客体中作为主体的感知对象,更进一步就是审美对象,在审美对象中,经过筛选,有的被主体确定为“景”。这是“外景”,主体通过感官将“外景”留在大脑里,在大脑里成像,但不可能百分百完全成像。其一,因为人的能力有限,只获取了一个方面,或一部分;其二,如果从艺术创作的需要来讲,也没有必要百分百全方位成像,只取创作主题所需则可。当主体已将“外景”在大脑形成“内景”(这些景,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时,这“内景”与大脑的本能、后天学习、体验的记忆、价值标准、审美观念、信仰、渴求需填补的空白等等合拍时,感情迅速产生,这种感情里常带有美感,或可向美感聚焦、升华,如果是艺术家,在这种状况下,除了有习惯性创作的冲动,还积极努力进入创作状态,确立创作理念,思想直奔主题,筛选出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去掉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将美感提炼结晶,外化为客体——作品。作品一经产生,如果众多的欣赏者,从不同的角度在感情、美感、技巧等上得到了刺激,产生反响,有的甚至达到同频共振、共鸣。这过程,就是具体个性、或特定主体在遇到客体产生的情与景的小循环后,创作出新的客体——作品,通过作品进入社会,引发出社会的情与景的大循环。这过程每一个细节、移情的微妙变动,都须有审美的观察、感受,都需要美学的领悟。所以,学习美学,掌握美的规律,对人的思维、艺术创作和其他工作是非常重要。

王夫之同西方不少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的观点一样,把人视为宇宙中最美。但在具体的理解上却有区别,王夫之是这样认为的:人要通过心、性、情、形等诸多形式物化为“姿容之感”、“文词之美”、“充内形外之谓美”,“文理足手日用,德纯一致无疵美”。认为肉体、服饰合乎道德,内美与外美统一,反映人的本质特性。他反对佛家将“神”与人的姿容、威仪、肉体美对立。也反对道家只强调天全、德全、人全、神全,只重内美,忽略外美。主张内外美的统一。他与很多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等不同的具体看法是,认为“文词之美”比姿容、威仪更深刻表达出人的美,是对人进行审美的主要标准。而不少哲学家、艺术家他们则认为人体美是最高的美。其实,王夫之和他们都不明白这样的道理,这些都是主体的感觉的客体、审美对象,是随着主体身心状况、年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信念,当时的情景等变化而变化,如物理学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是物体具有颜色,而是不同的物体具有将光的不同颜色反映出来。美,或叫美感,不是恒定在主体以外的存在,而是主体在面对客体中,有一部分能引起主体产生美感。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主体的感觉——其中有部分感觉是美感——这才是美!而“文词之美”或“人体之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各有所爱。所谓“公认的美”,其实就是人类各个个体的身心结构具有相对的一致性,这种结构规定性面对审美对象时,产生较一致的自然反应,产生了美感;还有是有一批人出生以后受家庭、学校、所接触的人,或利益集团等,灌输基本相同的审美标准、价值观、信念等,这些人接受了这些后,以此对审美对象进行批判、取舍,产生美感或丑感。只要理性地、细致分析,不同地域、群体、集团,以至不同年龄段、不同情景等状况的具体个人,所产生的美感不是绝对相同的。对此,人们应有清醒的认识、理解。

王夫之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的美学观点,主要是按儒家的观点和思路,也有部分突破。如:“发乎情,止于礼义”(儒家)。把孔子主将的“兴、观、群、怨”这四情用来辩读历代诗歌,并作为审美标准判别“雅俗得失”,他也发展了孔子的观点,主张“摄兴、观、群、怨于一炉”。他还接受了非正统的、非儒家的观点“缘情绮靡”。强调创作的自由、真实。他提出的“内极才情,外周物理”的命题,很多文人墨客、政、商、学等届的人写成对联,或作为座右铭。在书画方面,他强调不能只“有笔墨而无物体”。他对文学的美学观点,比较多在诗词方面。他认为诗人须“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之门限”。“含情而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但“互藏其宅”;“故景中生情,情中生景”。“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他强调审美观照的直观性:“只于心目取处得景句,乃为朝气,乃为神笔”。这如当今常说的,生活之树常青。“即景会心”,“因景因情,自然灵妙”。王夫之在诗歌方面的观点,总体上是将前人的观点继承下来,并作了系统的归纳,还略有发展。但人们不要忘记,好的作品,还须艺术技巧的长期得法的训练,这是我的体会。

王夫之一生都在努力奋斗,际遇坎坷,但依然能出书一百多种。真的太不容易。他的不屈不挠、奋发进取的精神值得后学们学习。他的境界已达到他那个时代的高度,永留历史时空,放着光芒!并作为一块较大的台阶,帮助后人继续向上攀登。他可以称得上一代精神巨人,下面选他一首诗给大家欣赏(他是明末清初的人,他的诗选入《明诗三百首》,可能理由是他的思想是明朝人):

杂诗四首(选一)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阻此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见良夜,河汉已西倾。

后人评王夫之的诗是这样说的:“气韻沉郁,读之如夏鼎商夷,如闻哀猿唳鹤,使人穆然神肃,翛然意远”。“学问深邃,才力宏富”。“音调宏亮,词旨沉着”。这些评论是公允、中肯的。

斯人已逝,精神尚存,鼓舞后学!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