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海报
10月18日,“公共艺术与文化城市”论坛在上方美术馆报告厅举办,国内诸专家齐聚上方美术馆,共话公共艺术与文化城市的课题,构造城市美学新高度。
论坛嘉宾合影
此次论坛为上方美术馆系列论坛的序幕,论坛旨在通过邀请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策展人和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公共艺术如何推动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同时搭建一个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近年来,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建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不仅塑造了城市的精神内核,而且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当代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板块,雕塑家也一直是公共艺术领域建设的主力军。
以展示和推广当代雕塑为主要特色的上方美术馆开启向更多的公众进行普及工作,越发证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营艺术机构,都越来越有艺术文化的自觉。作为京北为数不多的专业场馆,上方美术馆向京北地区不断输出高质量的展览,乃至向全北京提供优质的文化艺术内容和公众艺术教育。
改善城市建筑空间人文环境,把握城市公共艺术的人性化、差异性和文化性等要素,能够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和感染力,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活空间。
以展示和推广当代雕塑为主要特色的上方美术馆开启向更多的公众进行普及工作,越发证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营艺术机构,都越来越有艺术文化的自觉。作为京北为数不多的专业场馆,上方美术馆向京北地区不断输出高质量的展览,乃至向全北京提供优质的文化艺术内容和公众艺术教育。
改善城市建筑空间人文环境,把握城市公共艺术的人性化、差异性和文化性等要素,能够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和感染力,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活空间。
致辞发言
宋慰祖 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
宋慰祖:今天我们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是文化引领、科技支撑、需求导向、设计为方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文化艺术不只是放在城市当中的一尊雕塑,而是融入在我们城市生活中的一个文化符号。今天城市的地铁站,过街天桥,城市的住宅、建筑和绿地花园,不仅仅要让人们享受一些功能的设施,更应该成为满足人们享受到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这时,艺术家和设计师走到了一起,共同去完善设计我们的城市。其实在2009年当我提出创办“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观点,要让百姓们走进设计、体验设计、消费设计。我们应该让百姓在生活点点滴滴中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体会到美好生活的存在感。同时在里面去体验、去消费,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在公共艺术与城市建设当中,其实自古就有许多伟大的成就。我们今天的北京城,在7.8公里壮美的中轴线上,有我们的银锭桥、钟鼓楼、天坛祈年殿、故宫建筑群和天安门前的华表、石狮等雕塑,哪一个不是我们文化艺术与城市建设的结合呢?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如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我们的现代艺术,和我们的城市发展能够密切的结合起来?让我们的艺术走出象牙塔,走出博物馆、美术馆,走到华夏大地上,这才是我们艺术家、设计师的责任。
陈各新 宝隆艺术区董事长、上方美术馆创始人
陈各新:宝隆艺术区成立10年来,已经成为京北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公共艺术是文化城市的灵魂,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引发社会重视公共艺术,打造出更多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的作品。宝隆艺术区也是雕塑家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希望以后能继续为大家做好服务。
历史谱系
论坛第一部分“历史谱系”由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建筑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和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冬奥会公共艺术策划委员会委员乔迁博士带来讲演。
王明贤 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建筑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王明贤围绕“建筑与城市文化观察”展开话题。在王明贤看来,全球化在中国的最大表征莫过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趋向都市化的城市建筑。遗憾的是,城市形成了大量大杂烩式的城市建筑景观,大量的老建筑被拆毁,又新造出一批毫无特点的建筑,大规模高层建筑的集群化更使城市失去记忆,建筑的“失语”现象日益严重。中国当下的城市建设,这种集群化建筑的建造,造成全城一面,很多城市都没有特点了。而如果城市公共艺术出现,可能会使我们的城市有一定的特色。因为城市的公共艺术,并不只是盖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或者标志性的雕塑,它实际上是那个城市的某一个角落,跟老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希望让公共艺术介入城市,让老百姓跟艺术家们共同创造一个有诗意未来的城市。
乔迁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冬奥会公共艺术策划委员会委员
乔迁围绕“公共艺术与区域发展”展开话题。在乔迁看来,一个时代留下的公共艺术是这个时代生活状态和审美品味的直观反应。“公共艺术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来说,体现在一方面是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是经济价值,很多时候这两者很难清晰的界定,可能是揉在一起的。通过艺术来激发城市的活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文化的多样性,充满一种创新精神。既有历史财富的积聚,着眼于现在,同时面向未来。公共艺术发展首先不是为了经济目的,更多的是社会效益,但通过社会效益的累积,进而对经济产生直接的触动。”
个案研究
董书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博导、著名雕塑家
董书兵围绕“荒野艺术计划”展开探讨,这是他近期开始提出一个艺术创作计划,是一个有连续性、观念性的创作计划,因为创作基地都是选取在戈壁、沙漠、山区等人迹罕至的地言方,所以得名“荒野艺术计划”。目前这一创作计划下已完成的作品有:《戈壁方舟》《大地之子》《无界》《风语者》《汉武大帝》等。
大家都知道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适宜美术馆展示的架上雕塑以外,还有适合公共空间的作品,近年来公共雕塑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作用日益凸显,这就要求艺术家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意识并参与到雕塑的创作和建设中来,大型公共雕塑的繁荣和发展,给艺术家带来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近几年在戈壁滩等户外场地完成的大型雕塑,采取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创作方式。这种不同体现在作品注意生态、人文的创作理论,从创作材料、主题风格到实施方式、观念表达,都充分尊重大众的审美需求,并与时代脉搏、城市风情、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以雕塑艺术的形式,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自然与生态的平衡。这样的艺术计划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创作手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艺术家很好的规划和设计,再有包括材料的选用也非常重要。
胡泉纯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则分享了“在场——湖南常德沅水右岸棚改区公共艺术创作”。这个课题是胡泉纯在2017年带着学生一起在湖南常德沅水右岸棚改区的一个作品。棚户区域长达4公里,进深1公里,未来的几年这个地方会被全部抹掉,这种现象在中国当下非常普遍。“我们当时去的时候,空间呈现四个状态:待拆迁、在拆迁、已拆迁、在建设中;经常今天去看的时候房子还在,第二天早上去就没了。这个地方是一个居住点,它再简陋,也是我们赖以栖息的家园,有人的记忆也有家园的记忆。最后,我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我觉得记忆可以穿越时间、跨越空间,那么我们一旦谈到记忆的时候,需要有载体,一段口述的历史、物件、房子、照片,对于公共艺术创作的时候,我们如何找到这样的,通过艺术的方式找到这样的载体?最终我在乡村和城市创作找到的基本方法是:物件和事件。事件性是参与互动性的一个创作的类型,物件是有材料、空间、体量、符号的,属于一个地方特有的物件。”在胡泉纯看来,城市更新是个系统性的课题,公共艺术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的历史文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不同决定了公共艺术策略的不同,在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为关键的是要有问题意识,没有真问题就没有真艺术!
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
论坛圆桌部分,特邀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宝隆艺术区董事长、上方美术馆创始人陈各新,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建筑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博导、著名雕塑家董书兵,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导周宇舫,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研究部部长唐尧,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冬奥会公共艺术策划委员会委员乔迁,著名艺术家,Do度·联体艺术设计机构主持建筑师程大鹏,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佳龙房地产副总经理白雪松,梵天集团设计总监芦文昆,著名艺术家,上方美术馆负责人闻正,建筑师、LUO studio创始人罗宇杰,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刘少帅博士,《当代公共艺术》丛书编委会主任文山,《雕塑》杂志副主编徐永涛,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许凯明博士,著名雕塑家章华、陈金庆、窦付坤、王大朋、王立伟、赵凯、卢远良等针对“公共艺术与文化城市”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周宇舫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导
周宇舫:从王明贤先生刚才的介绍看,被评为丑陋建筑的一些建筑,到刚才的分享,其实挺反映我们的社会现状,一方面中国人对于符号、形象有一种热爱,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具像、或者符号化的东西。那么新的艺术观念,又是我们对抽象、对空间的艺术。同样的,刚才北工大乔迁博士提到的,关于荆州的巨型关公雕像这个事件,更多的不是工程问题,而是形象问题。其实我也知道它形象是怎么做的,这点不评价。安尼斯-卡普尔在芝加哥千禧公园做的那件“云门”,巨大的作品,去年央美展览展过它的模型,我亲自去看过。其实那个作品让我特别好的理解城市公共艺术,在纯粹的艺术,和一个城市那种具像形象之间,它存在的价值。“云门”利用反光的外立面将芝加哥地区高层建筑集中的环绕倒映其中。几年前芝加哥小熊队时隔一百多年重获全国棒球冠军时,“云门”利用新技术将小熊队的标志投映在外立面上,一下子成为了世界性的标志建筑。这是公共艺术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这时作品的公共意义就出来了。
闻正 著名艺术家,上方美术馆负责人
闻正:感谢宋主委、王明贤所长以及诸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上方美术馆-当代雕塑邀请展在国庆期间引起轰动,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每位雕塑家的精彩呈现。中国城市的发展已形成最复杂的社会生态,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从公共环境建设的角度来探讨城市文化发展策略:如何发挥城市文化的价值来塑造城市的精神内核?我们从改善公共空间的人文环境,探讨文化生态发展开始,从而引领提升民众的精神生活品质。我个人以为,艺术家应该从文化广度与艺术深度的坐标中去定位自己,所以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是引发这次论坛的主要因素。接下来期待更精彩的辩论。
唐尧 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研究部部长
唐尧:这些年我一直在推年轻人,从2006年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雕塑专业的优秀毕业作品展,到后来做中国青年计划,每年都评选。所以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我们的雕塑家如果他毕业以后没有机会,就迅速的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掉了。时代空间的工作填补了我们青年雕塑家毕业以后,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跟市场产生链接、良性循环,有反馈才有再创作,在这个意义上,时代空间应该是目前我看到做得最好的。
第二,聊聊刚才两个个案。先说董书兵,他从小生在新疆,附中到西安,读大学到北京,他是最西头一路向东走到今天。所以他回过头往西走,去戈壁滩创作的时候,是有一个情感上的一种温暖的回归,他对荒漠不是一般城市人走到那感觉好荒芜啊,没有生命、冷寂,相反他觉得挺高兴的,觉得比在北京待着舒服。胡泉纯的例子完全相反,带着一帮学生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谁也没在那生活过,都要现场去了解和介入历史文脉,找到情感的记忆等等,所有的东西都是大家进入现场以后,去聚积的生成的。今天的两个案例是互补的结构关系。
章华 著名雕塑家
章华:公共艺术,既是城市总体建筑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外在标志,甚至是城市一个历史时期发展进程中的见证,关系到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识和评价,透过城市雕塑还将看到一座城市的灵魂。
陈金庆 著名雕塑艺术家
陈金庆:公共艺术是城市文明成熟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的文化载体,还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但中国的公共艺术,现在才是起步阶段。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如何统一公共性和艺术性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艺术家在创作中应该展现出形式创作的专业度、深度思考的品质和引领审美的作用。因为成熟的公共艺术不是城市简单的点缀和附属物,而是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它可以与市民的生活及情感紧密相连,也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但除此之外,也应该有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作为公共艺术的创作者,需要保持无比开放的心态、好学的精神以及及其敏锐的觉知,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自信地同时深入艺术性和公共性,让它们彼此平衡又彼此渗透。
程大鹏 著名艺术家、Do度·联体艺术设计机构主持建筑师
程大鹏:现在基本都是存量市场,如果渗透在城市中,这牵涉到城市的物理形态的改变、现状本身的改变、现状文化基因的改变,我觉得这里有很多的变量会发生。我觉得现在外界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包括建筑师、艺术家和跨界人士,对处理城市问题,已经到了不是概念上的处理了,不是概念上与城市的深层次互动。尤其现在中国城市中心,已经到了人、财富、政治、体制等一系列问题,问题更尖锐。公共艺术,对中国城市干燥的人文生态而言是喷雾机。
罗宇杰 建筑师、LUO studio创始人
罗宇杰:我们如何构建一个伟大的作品?我觉得一定要极致。这是我从王贤明老师的丑陋建筑批判、董书兵老师的优秀艺术作品分享中体会到的方法,大的巨型的城市公共雕塑(即使是具象的、如自由女神像、耶稣像)在形式上一定要归纳,而在材料上一定要有极强的建造工艺(可以让它的肌理在风吹日晒雨淋中不断发生跟外界气候的微妙变化,并且越来越能承载时间的记忆,很多国内的巨型雕塑作品,问题就出在了这,而董老师的大地之子,选择用石材如此精心的营造,就会使的肌理在时间流逝气候变迁下越来越有质感),这一点和建筑艺术是一样的,一定要深刻的打磨材料和建造工艺,打磨到极致,就(才)是艺术。我相信周宇舫老师举例的卡普尔的云门,如此巨大的城市镜面不锈钢材料,艺术家一定在如何创造最无缝、无痕、曲面还完全光滑的金属工艺上,下了巨大的工艺功夫,这就是造物,造物的艺术,无论是建筑、雕塑,都是在造物,造最能经久、流传的物。
白雪松 佳龙房地产副总经理
白雪松:我们在地产和文旅开发中,和公共艺术其实关系紧密。现在开发山海关,还有很多动物园,还有文旅城小镇等等,其实这里面有大量的机会留给艺术。开发商不仅仅是做卖房子的事情,都在关注文旅,让文旅产业带动城市的发展,公共艺术在这里面大有可为。但确实我们开发商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问题,很多人跟艺术家们接触不多,我想今后各位艺术家也更多的走进开发商的圈子里,多给我们开发商洗洗脑,多提升提升我们的品位。
芦文昆 梵天置业集团设计总监
芦文昆:我本人也是建筑师出身,从我自身的成长来说,我一直认为艺术能够改变生活和引领生活。无论是文旅板块还是传统住宅、商业地产的开发也好,核心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以前是画个大饼,我们区域划个巨大的模型,来画饼,然后建各种的商业、商街,最后核心问题还是招商和运营环节的注入。今天的论坛看到很多公共艺术的好案例,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契合的一个过程,对于整个项目在前期的定位阶段,和最终实施过程的阶段,能够把艺术的东西,真正的转化到这个整个的开发应用当中,准确的传达到后期客户的真正的体验和活动当中,这个实际上是价值的传递。就是说我们有这样的一个艺术,那么我们也有能力能够把它传导给我们更多的人,更多的人在本身有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情况下,让大家实现一个共鸣,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价值点。
文山 《当代公共艺术》丛书编委会主任
徐永涛 《雕塑》杂志副主编
刘少帅 博士、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卢远良 公共艺术专家
窦付坤 著名雕塑艺术家
王大朋 著名雕塑艺术家
许凯明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赵凯 著名雕塑艺术家
王立伟 著名雕塑艺术家
张桂森 资深媒体人、策展人
时代空间创始人阿福主持论坛开幕
此次论坛由时代空间创始人阿福,上方美术馆负责人闻正主持,邀请资深媒体人、策展人张桂森作为论坛观察员。
论坛嘉宾参观上方美术馆展览
“在上方——当代雕塑邀请展”
“在上方——当代雕塑邀请展”由上方美术馆和时代空间联合主办,展览以学术引领市场,致力于打造北京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市场平台。展览不仅是2020年金秋时节雕塑界的艺术盛事,也成为京北地区最火热的艺术打卡点。展览展出Bharat Singh、Gurjinder Kaur、Shin Hoyoon、曹云、陈金庆、程一峰、窦付坤、高孝午、孔景才、申红飙、王大朋、王立伟、谢远清、张慧、章华、赵凯等16位雕塑艺术家的137件作品。此次展览以面貌丰富且从不同维度与艺术风格形式展现出当代雕塑创作的深度和活力。这是上方美术馆首次尝试展出当代雕塑,也是疫情以来京城少有的大型雕塑群展。
展览回顾
展览回顾
在上方——2020当代雕塑邀请展
UP:2020 Contemporary Sculpture Exhibition
总策划:陈各新
策展人:阿福闻正
执行策展:蒋忠张桂森卢晓峰
参展艺术家:Bharat Singh、Gurjinder Kaur、Shin Hoyoon、曹云、陈金庆、程一峰、窦付坤、高孝午、孔景才、申 红飙、王大朋、王立伟、谢远清、张慧、章华、赵凯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0日-10月19日
展览地点:上方美术馆
主办单位:上方美术馆时代空间
关于
宝隆艺术区
宝隆艺术区坐落于北京昌平区北七家王府街21号,天安门正北25公里,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中心街区400米长,50多处独立艺术工作室。园区配备有美术馆、教学楼、艺术创客中心等文化商业配套交流空间。
上方美术馆
上方美术馆(UPMUSEUM)位于北京北部昌平宝隆艺术区,由宝隆出资建造并独立运营的艺术机构。功能涵盖展览展示、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以国际化视野着力于推进中国艺术与全世界的文化交流。
时代空间
时代空间成立于2005年,在北京和厦门设有分支机构,以“中国雕塑艺术领先品牌”为发展目标,以“艺术创造价值”为经营理念,致力于艺术策展、艺术经纪、公共艺术、艺术空间、艺术授权、艺术小镇、艺术酒店等顾问服务。
时代空间成立十五年来,已经成功策划数十场大型的雕塑展、公共艺术论坛和文创活动,在业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2016年,携手海翼集团创建国有控股的厦门时代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时代空间打造的《中国雕塑艺术产业展示交流与交易平台》连续两年获得厦门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
时代空间旗下的时代美学馆已开设三个实体美学馆:时代美学馆、澳头分馆和鹭江佲家分馆。时代空间与近百位国内外著名雕塑家有着深度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公司连续策划四届798公共艺术邀请展并获奖。
最新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