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艺术动态 >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李百战: 山水之间 阅尽人生百态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李百战: 山水之间 阅尽人生百态

时间:2021-01-14 | 来源:artmmm | 阅读:856次

  中国画,简称“国画”,古称“丹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题材多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主,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画艺术阅尽沧桑,历经兴衰沉浮,仍历久弥新,在新的时代展现出新的精神风貌,正是源于一代代中华儿女将家国情怀融于笔墨之间,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使其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辉。西安美术学院李百战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与“画”结缘,书写人生

  陕西兴平,东接咸阳秦都,北依莽山,南邻渭水,西邻武功县,地理位置优越,名胜古迹众多。1957年,李百战便出生在这一方宝地,并在家乡的人文风俗的潜移默化下,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了独特的感情,自幼就喜欢把看到的景色描摹下来,从此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1976年初(当年为春季生),李百战高中毕业,回乡参加劳动。恰逢陕西省知识青年办公室(简称:省知青办)在全省范围内组织选拔了29名下乡回乡知青,举办了为期50余天的美术创作学习班,李百战幸运的成为被选拔的学员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他的创作思路主要是反映下乡知青、回乡知青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接受在农村劳动锻炼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实践,并依据这些生活学习景象作为创作素材进行创作。结果,他创作的处女作品《步步高》被发表在了当时《延安画刊》的知青专号上,绘画天赋尽显。从此,他下定决心在绘画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

  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家恢复了高考政策,为了更好的学习绘画,李百战开始着手复习功课,准备高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安美术学院。在西安美院,他将侧重点主要放在了中国画上,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中国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学毕业后,李百战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学校的相关政务工作和教学工作。这期间,他还曾在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高研班学习,并历任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二级美术师。

  时光如白驹过隙,李百战教授常常感慨,“这样一晃40多年就过去了,现在已经是60多岁的人。”也正是这四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他在中国画教学和艺术创作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在对中国画的创作与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今,李百战教授虽然已经退休,但仍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陕西书画艺术协会秘书长兼山水画研究室主任,北京湖社画会副秘书长等职,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文化研究院院士,香港公开大学教育学硕士等。曾连续担任全国第六、七、八、九、十届美术院校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先后出版有《李百战画集》、《李百战花鸟画集》、《中国当代画家 李百战山水画集》和论文集《丹青絮语》。有五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展,十余件作品曾获全国及省级以上美展特等奖和一、二等奖或优秀作品奖。他还在1996年、1997年两次受中办邀请赴中南海作画,其中山水作品《西岳何壮哉》(126cmx256cm),《中南秀色》(96cmx190cm),《江山万里图》(144cmx366cm),《中南劲颂》(126cmx256cm)分别被中南海及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

微信图片_20210114155105.jpg
微信图片_20210114155125.jpg

  多年来,李百战在全国美术及其他类报刊发表作品约400多幅,发表专业论文28篇,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及联展。“与书画结缘,何其幸哉。”李百战教授用笔墨抒发情怀,书写人生,他觉得能与书画结缘是自己的幸运,而于国家而言,有这样一位大家,倾其一生,传承着中国画这一文化瑰宝,并不断创新,又何尝不是民族之幸呢。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李百战教授说,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而这些所表述的都是要从思想道德深处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艺术的修养包含的比较全面,不仅要有文学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知识与修养。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生活当中去,特别要到大自然中去,去摄取大自然中的一些精华。诸如自然界的人文景象,要着手于传统,而这里的传统并不是单单的表面上的东西,它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总汇。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认识,才能通过绘画体现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然后在绘画形式等方面更多的进行探讨和研究,深入的去了解。在绘画的时候,做到真正的无为而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体现出新时代的一种自然精神风貌,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境界,包括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可以形成画面的一个造境,然后给人一种很深远的境界的感觉,这就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内涵。

  因此,李百战教授认为,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画的人,都应该从多方面去深入去研究它,去体会它。而这就是要靠这些人的天分去达到自己心智的获知,进而进行发挥,把一些情感凝聚于笔端,用比较娴熟的、精炼的用笔方式,这包括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笔,以及自己多年间总结和体验而来的用笔方式,用自己的一种特有的艺术语言去描绘所要表达的画面效果,从而给人一种画面冲击,让观者产生深深的意境感和无穷的境界感,走进一种可游可居、可陶冶性情的新境界。如果一幅作品的画面达不到这些基本的境界,就可能达不到寓教于乐的境界。特别是艺术作品,要从作者的审美价值、作品的社会功能、艺术的形式语言等多个方面,表达自我的一种深层意识的思想状态,它不仅仅要表现自我,更应该是将自我的一种心灵上的升华体现在画面中,从而创造出比较受人喜欢的艺术作品。

  仔细品味李百战教授的山水画,倾刻间,便侊若置身于雄山大川、深壑幽谷之中,只见得远山似海、乱云飞渡,金蛇狂舞,近壁若削、岚烟飘渺,石径远匿、飞瀑有声,黔山湘水跃然纸上。吸着新鲜墨香,让人心胸豁然开朗、宠辱闲愁皆忘。

  人常说:诗书画言志,画若其人。李百战教授画的山水,高亢大度、苍劲雄强,静若处子、清如山泉,温蕴含蓄、在亦慈亦让中又气冲斗牛。因此,他的作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作品《高原》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丝绸之路》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等。其中,《高原》正是为了体现在多年的下乡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一种体验和感悟。他说,《高原》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反映的是北部黄土高原的境界,那种厚重的、浓郁的、深沉的,发自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种呐喊和心理状态。

微信图片_20210114155101.jpg

  “用我们陕西的话来说,就像秦腔是吼出来的,吼出来的一种豪迈和一种厚重、诚实、朴实,而且又是一种深厚的愿望,土地给人们的一种生活基础,地方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一种深厚眷恋。”李百战教授意味深长的说。

  看到《高原》,会让人想到很多描写北部地区人文和生活的电影所体现的情感,包括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路遥撰写的《平凡的世界》等等,体现的都是北方大山大川的厚重和深沉,给人一种沧桑感,并且饱含中华民族的精神色彩。再如黄河的壶口瀑布,都能给人以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感受。《高原》正是从这些角度考虑的创作结果,是李百战教授的力作之一。

  而在众多作品中,李百战教授最喜欢的还是那幅悬挂在中南海的《江山万里图》。他回忆说,1997年,为了完成这幅作品,自己曾在长安街10号对面的警卫局招待所住了很长时间,这也是他第一次开展这方面画作的创作,虽几经周折,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另外,当时他还画了另一幅作品——《中南劲松》,是以陕西秦岭作为主题进行的创作,结果两幅创作都被直接留在了中南海。而这种风格也成为李百战一种作品的定向创作,《江山万里图》受到很多企业家的欢迎,并复制收藏。

微信图片_20210114155109.jpg

  大道至简,大巧若拙。真正传世的名作往往化繁为简,李百战教授的作品正有此风。一件件绝伦作品为当下这个纷繁的社会保留了一块自留地,供都市里疲惫的心灵在此停留寄托、休憩治愈。

  随性随缘,自然恬淡

  回望自己的艺术之路,李百战尤其感谢西安美术学院给了自己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他说,作为一个高等美术院校,西安美院对于一个从事绘画学习和研究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里集中了全中国相当的一部分书画大师和教授,共同在艺术殿堂里受着艺术的熏陶,进行研究和探讨。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馆藏了2000多幅历代名家的原作。而李百战有幸在学校图书馆担任了近十年的领导,也为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他更好的对这一部分传统绘画进行了研究和学习。

  “我的绘画主要是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基本原则,再融合自己的一些生活感受,”李百战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中国画作品更加富有生活气息。“这些经历对我在艺术道路上的提高和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索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李百战教授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教学中,他着重于强调学生中国画的基础训练,特别是中国传统笔墨的训练,以及传统创作精神的体验。这就需要学生深入的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去进一步理解它,而不是生搬硬套学习表面的东西。

  李百战教授常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非简单的具象,也不是图式或者用笔的样式。学习传统文化内涵,发挥自己的用笔特点,自己的生活体验,首先要把握基本的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和表现的方式,包括其构成形式等。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也就是长安画派的理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融合自己生活的体验,用传统的笔墨表现现代的理念,也就是用笔墨水表现时代的一种精神面貌。

微信图片_20210114155114.jpg

  李百战教授还常常将自己的感悟灌输给学生,他觉得,中国画博大精深,无论是笔墨方面、文化方面、人文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有无穷无尽的内容需要去探索,需要去研究,可以说是无穷无尽。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感觉精力不够,好像人活200、300岁都不够用”。他还说,中国地大物博,大好山河美丽巍然,让他总感到自己的笔墨在这些自然景象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表现不了大自然那种丰富的美感。这也让他深感中国画创作的道路艰难,甚至自己这一生都难以完成对中国画的研究。

  李百战表示,其实无论是对中国画而言,还是其他领域,当你研究到一定程度,总会感到走过的路都有欠缺,也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从而就需要继续去研究、去突破。包括在绘画中,用笔的变化想要达到什么效果。中国画强调点、线、面,但是运用起来了却非常难。但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坚持下去,用自己的感悟把中国画更好的传承下去。

  在美术学院,李百战教授有一个50多平米的工作室,被他取名“瀛雨堂”,其中,“瀛”有瀛大之意;另外,陕西秦岭安康地区有一个“瀛湖”,因此,他将本想选择的“赢”字换成了”瀛”。由于自己五行缺水,他还加了一个“雨”字,从而得名“瀛雨堂”,更有水气映天的意境感,他则被称为瀛雨堂主。在这个并不算大的工作室,李百战教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观,默默沉静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乐此不倦地当他的“瀛雨堂主”,每天写字、画画、读书、会友。他说,境由心生,一切随缘。

  欣赏留青艺术的玄妙之处并不在于技艺,而在于内涵的诗意,与作者智柔的艺术情怀,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世,国画家用一支笔表现出自然的千姿百态、生动的人物形象,共塑作者意念情怀。因此,李百战教授退休后,在绘画上显得更加随性,更加灵活,更有个性感,他最大的希望是通过中国画创作放松心情,陶冶性情,升华情感。

微信图片_20210114155120.jpg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