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艺术动态 > 深度凝视,大家眼里的“尘寰·墨语”

深度凝视,大家眼里的“尘寰·墨语”

时间:2021-06-21 | 来源:artmmm | 阅读:706次

 

  近日,“尘寰·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在云南美术馆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界嘉宾共同见证了此次艺术展盛况,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尘寰·墨语”的理解。

 

  (从左至右)梁占岩、李孝萱、王艺、邓建强

  在张江舟画作里感受生命终极思考后的柔情与沉重

  梁占岩 /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职艺术家

  作品能够打动人,是因为附着了艺术家的真情,江舟的作品中便饱含了这样的状态,且已维持多年。

  这次展览叫尘寰,上次的展览叫生命。当时,我们聊过关于生命的话题。生命,实际上是一个挺沉重的字眼,神圣、艰辛,尤其是在和平环境中,一定要在生活当中有接近生死的那种体验,才能进入到一种真诚投入的状态。江舟的作品有诗意、有柔情,化解了生命世界中人的疼痛,那种悲凉给了生命新的形式。在他的画中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他有过接近生死的体验——如果死神没有摸过你的头顶,没有感受过生死带来的惊慌、疼痛,是没有资格触碰生命这个字眼的。有阳光就会有阴影,或许说阴影本就是阳光的一部分,其中有沉重有痛苦、也应有人性中悲悯的情怀……但阴影不是阴暗。

  在这次展览的作品中,他的真情也展示得很充分。他的画除了柔情也有沉重,甚至有对煎熬的体验,但确实饱含带有诗意的柔情和帅气,笔墨轻松又能打动人。他始终没有迷失自己的真诚,不断升华、不断创作新的作品,这本身就让人敬重。

  一个人是不是可爱、是不是值得被尊重,去看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了,因为能感动到人的作品,总会有一种特别的气息会从中发散出来,这种气息和人的内心是相呼应的。

  从“尘寰·墨语”再看中国画的传统与改变

  李孝萱 /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江舟这次的展览和前两年又不一样了,我很有感触。首先,他的画有一种孤独感和生命意识,人们说孤独是智慧的源泉,这个我不否认,江舟确实有。其次,是自我灵魂的汇合,江舟也有。

  对于传统绘画,他在表达上是非常尊重传统的。另外,江舟的画渗透着很多传统的语言方式,传统是文化的承担,不是技术的承担。当我们面对传统时,起码要有心灵的对应,传统不意味着要批判它、改造它。要寻找资源、寻找灵感,首先应立足于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背景上来寻找,江舟在这一点上从未丢失。他尊重传统,并通过体验与实践,画出了独属于他自己的“中国画”。

  张江舟对当代水墨画发展方向和表现空间的多维探索

  王艺 /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专职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张江舟“尘寰墨语”展览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突破与创新,一是创作题材方面,题材变得更宽泛,且题材表现中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哲学思考,题材范围的宽度和广度,哲学思考的深度和跨度,都是张江舟长期艺术创作、艺术思考生发出的必然结果。二是张江舟尝试探索大水墨范畴,因此,在这次画展中,他以三维立体的构图方法突破了过去传统的平面化构图表现方法,以写意的表现方式构建起极富空间感的视觉审美形式,使水墨画所呈现出的表现力与雕塑以及当代艺术的表现力极为接近。

  这种视觉审美形式的构建,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它真正还原甚至是还魂了江舟对事物本身的感受,还原了他的哲学思考,还魂了表象之后的事物本质,并以此与观众和创造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别样审美形态。二是他突破了以往的二维平面的传统构图,更多的以三维的组合形式表现,这种形式近似雕塑,令我为之一振,也让我作为一个雕塑创作者内心有一种惶恐和不安。

  总的来说,江舟的这批作品无论是在创作题材还是形式上,都延展了中国画创作的宽度和广度。看了他的作品,你会不自觉的想到原来中国画可以这么玩,由此突破了我们的想象力,让我真正体会到一个水墨领军人物应该做什么事情,什么是当代水墨的发展方向和探索空间。还记得江舟曾经在中国美术馆与罗伯特·哈特曼做过一次水墨和油彩的联展,当时展览给观众带来很大的视觉刺激和震撼。一般来说,当把西画和中国画放到一起时,从视觉的震撼力来讲中国画要弱于油画。但是在那个展览现场,这个弱势却被江舟用中国画的表达欲望和状态完全抹平,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画这种特殊材料所拥有的表现优势——它的写意、洒脱,可以更漫无天际的构建想象。所以我在想,他的作品和雕塑放在一起,也不会示弱。期待和江舟合作展览,相信在不同的冲撞、不同的交流中,一定会很好玩。

  积极建构美术馆体系中的都市水墨现象

  邓建强 /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常务副馆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都市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滋养现代社会公民的摇篮。张江舟的水墨艺术反映出一种都市的状态和生态,是与时代对话的结果与产物,尤其反映了现代社会审美的嬗变。伴随时代发展的新内容,都市水墨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值得美术馆重视。“尘寰·墨语”这一展览在美术馆体系中的展示,是学术嵌入时代、生活嵌入艺术的直接反映。

  江舟的作品一贯善于用当代语言结合古代经验的笔画强调绘画性,形式包容,笔墨则延续吸收了古代笔墨精神。具体反映出两个特点:一是将装饰、图案、空间巧妙的融为一体,强化了作品的张力,灰墨、重墨强烈的对比加强了感染力;同时,作品色彩丰富,具有生命力,惯用的绿色、粉色依旧铸造了作品的灵魂,构成作品的律动性和节奏感。生命力的现实与梦幻,是他自己对人类、生命表达的崇敬,是对人类的大爱。

  非常触碰

  评论家眼里的张江舟

 

  (从左至右)杨大伟、孙磊、于量、魏祥奇、李国华

  优秀的艺术家才会继承优秀的艺术传统

  杨大伟 /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张江舟为什么这样画?张江舟为什么生成这样绘画的态度?张江舟主体的艺术语言的表达和拓展,这个主线从哪一年到哪一年?如果能够明白了这些问题,你的观看与阅读就会超越张江舟水墨艺术展的概念,会看到一个非常有文化品质的现象。

  张江舟的绘画创作与他的成长历程极其有关。从这个角度看,他绘画中对待人类生命的意识表现出诸多的平视感,还有和人的超经验性的观感等会让你会明白这是一种必然。张江舟的成长历程中关于对生命的解读与对生命的尊重等,都已经在他的潜意识中,隐含在他日常绘画的表达之中。乍看去他的绘画创作主题似乎比较宏大,但画面中基本上隐去了所谓的中心意识。这些也同样源自于画家对每个个体生命的态度是平等的,甚至对待越沧桑的人愈发尊重,即使对画面边缘的人物描绘也同样完整,足以体现他对苍生最真实、最基本的人性关怀。或者说有凤凰涅槃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个体绘画艺术的彰显。张江舟的绘画给了我很多启示:针对文化传统而言,作为绘画艺术传统应该是一棵有生命之根、生命之源的树,并非无生命的标本的摹写。但太多的画家和艺术从业者把绘画的传统继承当成了标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文化传统要枝繁叶茂的不断生长。再则,他的绘画中始终有一些痛点,这个所谓的痛点恰恰就是因为张江舟先生是经历过生死的人……

  优秀的艺术家其实不是单纯的继承传统艺术,而是继承优秀的艺术传统。张江舟的绘画看似传统的表达的背后已经有新意识的形成,我在张江舟的作品中已经感受到了。

  作为时代证物,张江舟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非常重要

  孙磊 / 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都有每一代人的表达方式。比如说张江舟先生的展览,非常明确地体现出了他们那一代人的特点,比如关于宏大叙事的表达结构,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国家以及个人命运,都要求他们必须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审视和参与他们时代的表达。要求他们承担自身时代的责任,并转化成具体的艺术形式来进行表述,这是自然而然的。

  今天,我们的新时代已经有了观念艺术、装置艺术、有了新媒体艺术等形式,甚至还有了生物艺术,在德国利兹每年都有生物艺术节。这个时代的艺术形态这么丰富了,我们画中国画或者是做平面架上作品,它的意义在哪儿?艺术表达或者一个艺术家的自我完成到底在哪?我想这与时代有关,与一代人的经历与经验有关,其实那意义就是要完成你的时代责任,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

  一个艺术家或者画家应该让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而你的作品就是时代的证物。没有证物,哪有什么传统和传承,哪有什么未来?因此张江舟先生的展览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时代证物,他自己成为一个见证者的典范。他的作品在这个层面上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重要,不能简单用“现代”或“当代”这样的话题来概述。

  举一个小例子,很多人在他的作品当中读出宗教性的感受,或者独处某种信仰结构。仔细观察一下他刻画的脚的形态,你就明白了,他画的脚都是伸展开的,树立起来的,基本都没有落在实地上,都是非常优美地抬起来、上升起来的。所以他的作品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具有飘浮感的状态。为什么?因为他自己经历过生命的极端状态,经历过生与死的具体体验。这是时代在他身上的痕迹,更是他对灾难的深刻理解与领会。米兰·昆德拉有一篇小说,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个轻很重要,其实在艺术表述当中很多和“轻”有关的,我不认为所有的沉重都必须是强烈的,重要的是把那个不能承受的“轻”传递出来,他的那种上升的精神性感受,恰恰是这种关于时代的“轻”的具体见证。

  张江舟表达出一切墨语皆可成为情话

  于量 /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助理,艺术研究部主任

  张江舟作品中的人物图像具有一种网状的社会属性。我们做理论研究知道,理论往往是灰色的,但艺术的图像却是温情的,且更具生命力。张江舟的水墨人物画是发掘人性的纯度与高度,也蕴涵着生命的美好、坚韧。在他的笔下,都市一直作为人物的背景和反思的对象而存在,也就是说他总是将人性放在都市的舞台上予以考量。从这点上讲,张江舟水墨的精神诉求,曲终人散后的哀愁才是重点。

  他一直坚持将水墨的无限可能性充分地释放出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标准。从“生命·墨语”到“尘寰·墨语”,其实他想表达的是一切“墨语”皆“情语”,其所描绘的众多水墨人物可谓孕育最后的终极关怀。一切众生皆有情,世间万象,人生百态,尽在他随心所欲的欢畅书写中。

  在当下网络、新媒体快速的发展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等。但不管什么艺术,品质和创新这两个是最核心的问题,作为水墨艺术家,应该追求中国文化里的经典品质,还有就是创新意识。我想,通过这个展览,已经很充分地展现出了张江舟老师的艺术价值以及分量。

  图像意识强烈,从艺术系统再定义张江舟

  魏祥奇 /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艺术家都有一个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首先面对的是图像,艺术家的生命观、审美意象会投射其中,会使其对一些图像发自内在的认同。也就是说,这些图像是被艺术家选择后的结果:一位艺术家创作、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选择更为准确表达自己的图像的过程。张江舟是一位有着强烈图像意识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已经形成自己的图像语言,形成一整套“视觉-观念”的言说体系。研究张江舟的艺术,就要思考其图像的源头来自于何处。

  我们一般都把张江舟看作是“都市水墨”的代表性创作者,为什么是都市?他的画面中只有人物而没有背景环境,只有追光下的舞台而没有布景,是因为画面中心的几位似乎穿着时尚睡衣的女性么?从另外一个层面说,只有都市人才是孤独、漂浮的状态么?我们在所有世界性的文学名著中都会读到孤独。我想,张江舟谈的是所有人的状态,不仅限于现在的都市人,不仅限于我们今天中国的都市。这里,需要我们时刻警醒和反思,什么是人的真实状态?我们的归宿在哪里?

  回到图像的问题,图像本身是一个自足、独立的生命系统,甚至可以说是能自由演变到今天这样的状态。图像可以是一套话语的躯壳,可能会掩盖创作者很多真实的想法。就像张江舟画面上的一些裸体女性的形象,我看到的不是欲望,而是虚空,就像是17世纪欧洲艺术史上的虚空静物画。张江舟画面上的人物不是现实主义的形态,而是象征性的形态。我想,困扰艺术家的核心论题还是生命观和价值观的不自由,他们无法走向生命的真实。所以,艺术创作是一个出口,通过这些图像延展自己的生命。

  他是一个紧随时代的人,水墨只是材料

  李国华 / 中贸圣佳现当代部艺术顾问

  上个月,我在上海看了今年的上海双年展“水体”。确实,从现场我们感受到了绘画的危机,因为在展览的现场你会发现基本是没有什么绘画,甚至连雕塑都已经没有了。当然,绘画危机也不是最近才产生的。从国内看,它产生于1990年代西方观念艺术的引入。从那时开始,大量的中国艺术家用录象、行为、表演进行艺术的创作,也从那时开始,架上绘画包含水墨会不会消失的问题开始被人们广泛讨论。但是时间已经过了二三十年,绘画依然存在。这是为什么呢?就像我们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人工智能会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担忧一样。我相信,是不会的。因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人类的情感与情绪,是机器、数据和算法无法取代的。并且人类的双手和大脑之间的特殊链接,也是机器无法完全模拟的。

  以张江舟老师作品为例,特别是近期创作的那批有魔幻现实主义场景的作品,画面中那些飘逸的线条,偶然或者刻意中出现某一个色块,它最后形成的那种整体感觉,是用计算机、用技术没有办法去代替的。因此,不管是技术的革新也好,还是所谓新媒体材料也好,对于绘画来讲,并不是取代作用,而是一种督促作用,督促艺术家不能去模仿你的老师或者前辈,甚至不能模仿过去的自己。在这一点上,张江舟做的很好,他不断在创新,不断在突破自我。

  此外,张江舟也是一个跟随时代的人,对于他来讲水墨已经成为了一种材料,他在不同的时期,根据自己真实的感受,根据大脑、双眼,去描绘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宏大的、空洞的、政治化的事物。此外,我也不认为他近期的创作,还是都市水墨。它更接近观念绘画,一种基于现实、思考和批判角度的新绘画。这既源于中国社会在融入全球化后,特别是消费主义文化产生的普遍影响,也缘于张江舟本人对生命话题的不断关注和探索。可以说,他的绘画既有宏大主义问题,但更有个性化语言的探索。既有本质主义的追问,也更有现实问题的关怀。

  最后,提一个期待,在未来张江舟的展览里,有没有可能性把自己的作品用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做一个延伸,特别是展览的陈列上。当然,这是在保存他现有的艺术主体基础上的延伸。期待他在水墨创作中,能够不断出现令人惊喜的新变化。

 

  张江舟简介

  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委、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