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图片新闻 >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专家解读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专家解读

时间:2021-06-25 |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阅读:2090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简称《规划》)。《规划》全文近1.5万字,包括序言以及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综合研判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针对短板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深刻认识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特征、新要求、新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规划》明确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繁荣群众文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7个方面“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并通过8个专栏列出发展指标和22个重点举措、建设项目,着力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经费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监督管理4个方面,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推动《规划》落到实处。本报特刊发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组织专家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与目标

北京大学教授 李国新

学习贯彻《规划》,首先需要准确把握《规划》所提出的发展目标,深刻领会实现目标所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这是明确我国“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大势所必需,是理解“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为什么“这样干”所必需,也是结合实际全面落实《规划》中的主要任务所必需。

《规划》指明了“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方向、总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是在认真总结、科学研判“十三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

“十三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显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施行为标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社会化发展为标志,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全面落地为标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实现跨越;以新空间、新服务、新业态、新场景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标志,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立足“十三五”基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方向发展,势必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的时代任务。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具体目标。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加均衡。服务布局包括设施网络完善、资源配置优化、供给能力提升等诸多要素。服务布局均衡,重点是基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发展跃上新台阶,这是“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中国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品质化迈进,同时有更多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是“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更加多元。重点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更加广泛、深入的社会化发展,既包括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也包括有更多人民群众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进一步走向完善。四是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进展。这是公共文化服务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的时代要求。我国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已经有了坚实基础,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线下关门、线上开花”,更显著提升了全社会对公共数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十四五”期间,公共数字文化从空间到资源、从平台到方式、从线上到场景取得新突破,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规划》提出的四大发展目标和部署的七大主要任务联系起来看,可以体会到发展目标对主要任务的统领和引领作用,也可以体会到全面落实主要任务才是真正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

在明确发展目标基础上推进主要任务落地,实践过程离不开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原则的指导。《规划》以“四个坚持”概括提炼了“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要求公共文化服务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育新人、展形象的使命,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公共文化服务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人民创造文化、文化成果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色。坚持改革创新,是激发公共文化发展活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动力。坚持系统推进,体现的是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系统观念。综观《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涵盖了公共文化服务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不同方面,坚持了系统、整体、协同发展的思路,鲜明地体现了系统推进的特色。

推动城乡一体建设 促进协同均衡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 杨永恒

《规划》将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着力补齐城乡基层短板,努力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突出亮点如下:

《规划》重申了以标准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早在2015年,中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并配发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明确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的基本思路,并在2016年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予以确认。今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更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国家标准。《规划》保持了政策延续性,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标准体系。这种多层次标准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各级政府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约束,使辖区内各级相关部门和机构大致按统一标准提供服务,逐步缩小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根据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解决本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规划》体现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思路。标准既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南,也是政府面向人民群众的承诺,本身就具有严肃性。《规划》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求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和居民文化需求,完善和提升省、市、县三级实施标准,切忌盲目攀高。《规划》也要求“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和评估”,就是要将标准作为各级政府的硬任务、硬约束,以正确的文化政绩观切实推进标准实施。同时,《规划》提出要“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为标准修订留足空间。未来各地可根据标准实施效果、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因素,适时调整相关标准,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及时惠及公共文化领域,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水平。

《规划》强调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实现城乡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农村,补齐农村基层短板的任务依然艰巨。《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创新协同发展机制,通过总分馆制、城乡对口帮扶、文化惠民工程、流动文化服务、文化志愿服务等形式,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辐射和延伸,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规划》也提出“推动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着眼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使文化成为传承乡村文化、涵育乡风文明的重要因素。广大乡村也是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具有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规划》提出“充分盘活利用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展“艺术乡村”“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建设试点,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使乡村文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突破口。

《规划》强调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塑造城市人文环境。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但与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与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既有总量的不足,也有结构的矛盾。《规划》明确提出“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空间格局”“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要求”“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更新计划”等举措,有利于补齐文化设施短板、拓展文化发展空间、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扩容、提档、升级,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规划》也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有利于引入调动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提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特色和品位。

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院长 申晓娟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为“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这是文化和旅游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根据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结合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做出的一项重要政策部署,为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确定了新的方向和重点,将开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新征程。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些地区在图书馆馆舍及空间营造、服务体系构建、阅读推广活动组织、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等方面,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当前公共图书馆事业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规划》做出了顶层设计与系统安排。

一是要求推动图书馆功能向“以人为中心”转型,“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将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规划》所指“人”,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社会公众,也包括公共图书馆所服务的区域及社会群体。《规划》进一步阐释了“以人为中心”的方法路径,即: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建设区域创新文献支持中心;为所在区域社会公众的个人发展和自我提升提供支持,建设区域性知识、信息和学习中心;为社会文化生活和文化社交提供支持,建设高品质文化空间和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为公众阅读提供支持,建设一批管理先进、特色鲜明、与社区融合共生的主题性阅读场所。

二是要求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的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之一。《规划》在推进这一核心传统职能的高质量发展方面展现出新的思路,例如,提出图书馆要树立“大阅读”“悦读”等现代理念,培育一批具有时代感的城乡阅读品牌;汇聚、培育一批领读者、阅读推广人、阅读社群,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规划》还提出要加大“四史”等阅读内容引领,实施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计划,推广读者积分激励机制;要求公共图书馆扩大阅读生态圈,加强与出版社、品牌书店、上网服务场所和互联网平台等合作,主动适应公众阅读习惯和媒介传播方式变化等。

三是要求加强古籍整理保护和传承利用。《规划》部署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珍贵濒危古籍抢救保护等项目,并明确了四项主要任务:开展古籍普查,全面掌握海内外古籍存藏情况;加强古籍分级分类保护,做好《永乐大典》、敦煌文献、藏文古籍以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相关古籍的保护修复;加强古籍再生性保护和揭示利用,一方面促进古籍数字化成果的便捷使用和开放共享,另一方面促进古籍保护成果整理出版。此外,为使小众的古籍保护事业实现大众化传播,《规划》还特别提出要加强古籍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通过讲座、展览、互动体验、文创产品开发等,让中华珍贵典籍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得以服务当代、服务社会,使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世代相传。

《规划》还专门设立了《公共图书馆发展》专栏,部署了四项重点项目,其中“全民阅读项目”旨在提升图书馆阅读服务水平,“国家文献储备库建设项目”旨在实现国家文献信息的永久、安全战略保存;“《永乐大典》保护传承项目”和“中华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项目”,旨在深入挖掘典籍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强化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秀文化中的价值与作用。

实现群众文艺在新时代繁荣发展

浙江省文化馆首席专家 王全吉

“十四五”时期群众文艺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群众文艺作品、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以及一大批高质量、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等方面,也体现在全民艺术普及逐渐向文艺创作水平与艺术审美能力提高、群众文化活动从常态化向品牌化发展等方面,立足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

《规划》站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新发展的时代高度,为未来5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方向,为实现群众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一、以高质量的群众文艺作品,不断提高群众文艺创作的艺术感染力。《规划》的亮点之一,是对群众文艺创作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群众文艺作品的生命线”。

高质量的群众文艺作品,体现在作品的思想精深。文化馆必须发挥群众文艺创作的引领作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广泛开展群众文艺创作、主题创作活动,引领群众文艺创作者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情,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深度的群众文艺作品。

高质量的群众文艺作品,体现在作品的艺术精湛。各级文化馆必须组织、带领群众文艺创作者,从火热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艺术营养,努力创作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

高质量的群众文艺作品,不一定要大制作,但一定要有思想的震撼力、艺术的感染力,表达人们心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和民族精神。“十四五”时期组织开展两届全国群星奖评选,是检验群众文艺创作含金量的重要平台,也将引领我国群众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以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度。《规划》要求各级文化馆站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包括:在重要节庆日策划开展主题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节日创新开展具有时代特点、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规划》重视群众文化活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充分关注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将百姓大舞台、市民文化节、民歌大会、大众合唱节、广场舞示范展示活动写入“十四五”规划,以常态化、品牌化的文化活动,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引导乡村春晚由春节期间集中开展向一年四季常态化开展延伸,使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晚会在形式与内涵上不断拓展,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助力乡村经济振兴。这是《规划》的又一个亮点。

三、以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普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规划》提出将全民艺术普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品牌,“推动各地设立全民艺术普及周”,开展文艺演出、艺术培训、诗文朗诵、文化讲座、视频展播、在线课堂、展览展示及民俗文化活动等高质量的艺术普及活动,扩大全民艺术普及的品牌影响力。《规划》把全民艺术普及作为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重要内容,要求“把文化馆打造成为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面向城乡群众普及艺术知识,普及艺术技能,提升大众审美趣味,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

四、以高质量的数字化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现代传播力。《规划》指出在“十四五”时期建立全民艺术普及云,整合全国各级文化馆艺术普及资源,“建设全国艺术普及师资库、艺术普及课程库”,把线上文化服务与线下艺术普及有机结合,以数字化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这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全民艺术普及的着力点之一。例如,群星奖获奖作品等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网络推广,各地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互联网直播,基于互联网的文化社群运营、新媒体平台运营、内容运行等,将逐渐成为各级文化馆的常态化工作,不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

增强实效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当务之急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彭泽明

《规划》把“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纳入“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足见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是贯彻党中央部署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覆盖面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适用性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方法符合实际。覆盖面和适用性是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的两个方面,二者有机统一、互促共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实现途径,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规划》提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供给能力。《规划》主要从进一步完善免费开放管理机制、完善延时错时保障机制等7个方面,提出增强供给能力的实现路径。其中多条路径具有创新性,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多层次供给弱项、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也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十分有效的办法。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的关键是供需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享受和参与的主体,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必须牢牢抓住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新期盼。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高低的试金石。《规划》再次强调完善“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机制、统筹做好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积极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面向残障群体打造无障碍服务体系等具有鲜明的指向性,更加要求把工作做细做实。《规划》立足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提出推动建立集需求采集、采购配送、监督管理、反馈互动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平台,组建以兴趣爱好和特长为纽带的高黏性粉丝文化社群,为构建新型服务提供与反馈模式、真正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指明了可行方向。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的新动能是推动融合发展。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综合效益,是制约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的瓶颈。《规划》首先针对文化和旅游系统内公共文化资源“孤岛”现象,明确提出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的联合发展。同时,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和“真融合、深融合”的要求,强调继续抓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规划》重点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进校园常态化机制、推动高校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完善与中小学双向融合机制等方面,提出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和教育融合路径,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相关规定。《规划》坚持开放共享理念,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与农业、卫生、科普、民政等领域惠民项目的跨界融合发展,对培育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生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动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必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实现新跨越、谱写新篇章,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巫志南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是党和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明确的政策指引下,各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也得以快速生长。至“十三五”末期,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和市场主体已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劲动力、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社会力量提供的各类公益性文化服务已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力量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生力军”效应初步显现。

但是全国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仍然存在认识不统一、推进不同步、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东强、中温、西弱的矛盾仍较为突出。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规划》在主要任务部分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进行规划部署,紧紧围绕“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精准针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普遍性现实问题,聚焦“政府购买”“社会参与”“志愿服务”3个方面,对“十四五”期间高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是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规划》把“举办全国或区域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采购大会,搭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作为推动全国各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切入点。为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规划》强调了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完善承接主体资质评价机制和评价约束机制,如此可有效规避“鱼龙混杂”的难题。

二是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规划》指出,要“稳妥推进县以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对存在人员缺乏等困难的公共文化设施,鼓励通过服务外包、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运行或连锁运行”。这里之所以强调“县以下”“人员缺乏”等关键词,主要是“县以下”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较为适应当前全国范围内社会力量起步阶段的情况;“人员缺乏”则反映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场地设施新建改扩建比较普遍而事业编制管控较严的实际情况,这些场地设施比较适合引入社会力量管理运营。但即便如此,上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仍应毫不松懈地加强政治导向审核和质量监管,并且注重在实践中逐步培育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规范的文化类社会组织。

三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不只是要发挥好社会和市场主体作用,其实文化志愿服务是社会化的重要实现方式。《规划》指出,下一步全国文化志愿服务要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灵活高效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其中关键是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和工作链条,如此才能逐步提高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规划》具有较强的理念引领和政策指引特性。在理念引领方面,《规划》强调全国发展均衡性要求,突出重大项目带动和主干平台支撑;在政策指引方面,《规划》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途径和方式为全社会提供公益的或准公益的文化服务,另一方面,用好政府购买服务的杠杆撬动和激励作用,为社会力量成长发展等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生态环境。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符湘林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规划》指出,加强数字文化内容资源和管理服务大数据资源建设,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这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谋划了总体蓝图和路径举措。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要明确几个重点方向。

一是推动公共文化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内容是关键,要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等的优质文化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力度。《规划》强调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综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数字化公共文化。同时,还要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以创造性转化为主,对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更适应现代基因,更利于渗透传播,以弥补当前巨大的需求缺口。

二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体系。依托各级文化单位沉淀的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数据汇聚,促进数据共享,扩展数据的汇聚范围,实现公共文化数据的统一标准、统一汇聚、统一管理和统一应用。通过大数据手段助力行业监管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管、预警、分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规范化,为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三是创新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应用场景。结合“5G+VR/AR”新技术,充分运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依托公共文化机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实现5G超高清视频直播、“5G+VR”直播,让老百姓足不出户、身临其境看演出、听讲座、参加培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是推动文化场馆服务与体验智慧化。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打造新一代“智慧型”文化场馆。通过空间形态、场馆业态和信息生态的高度融合,让场馆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更高,植入新体验、新玩法,让未来的文化馆变得好玩、好看、好学、好吃。通过线上与线下互联互通打造优质文化IP,让场馆成为文化消费新地标、新文化休闲场所。

五是开展公共文化品牌活动线上传播推广。广泛开展数字化文化活动,借助各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与社会运营平台、网络传播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合作,开发设计集艺术性和群众性相统一、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线上文化活动品牌,加大线上文化活动品牌的展示和推广,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

同时,深入推进公共文化与科技融合,也需要把握好几个辩证关系。一是把握好地方项目与国家项目的关系。“十四五”时期,在部署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的同时,各地方、各单位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适应地方情况和具体项目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总体规划,并形成落地实施项目,既完成国家规定动作,又兼顾本地自选动作。

二是把握好公共文化数字平台与社会化平台的关系。《规划》要求,“探索依托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社会化平台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工作机制”。依托社会化平台用户多、影响大、活力强等特点,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传播面、受众面,提高服务效能,是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是把握好建设与运营服务的关系。从目前各地的实践来看,很多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极大制约了技术手段对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因此,各地在开展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时,应同步考虑建设与管理运营的问题,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技术手段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兼顾公平与效率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

武汉大学教授 傅才武

“公平”与“效率”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主线和衡量标尺。《规划》确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目标,以及由此设立的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体现了“十四五”文化强国战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总要求,也是形成“十四五”普惠性、互惠性、公平性和高质量文化发展区域格局的必由路径。

一、以保证“公平”为出发点,构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的支撑体系。《规划》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下区域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反映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结果,随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问题愈发凸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成为《规划》重点关注的领域。

《规划》确立了从区域布局来补齐区域差异的宏大立意,强调了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要“积极发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例如,为弥补城乡之间的差距,《规划》提出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系列安排,包括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省、市、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服务目录);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对口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培育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等。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必须补齐短板。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但从全国范围看,“区域性短板”仍较明显。“十四五”时期,需继续强化对这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规划》提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专项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这些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同时要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一县一策”,以培育“五个认同”为目标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等扶持机制。这种制度设计既充分考虑到地区的特殊性,又观照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性、普惠性,体现了推进均衡发展中补欠缺、稳特色、树认同的理念。

二、以提升“效率”为出发点,规划实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措施和项目。《规划》明确了“坚持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提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开放多元体系的总体策略。

《规划》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和“需求引导供给”的政策原则。第一,《规划》明确提出,要“聚焦供需矛盾,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推动建立集需求采集、采购配送、监督管理、反馈互动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平台。”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的信息集成优势,加快实现文化资源网上配送、场地网上预订、活动网上预约等功能,设计系列数字化文化工程项目。第二,明确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因应策略,包括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搭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健全承接主体资质评价机制,提升社会化承接组织服务能力;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鼓励通过服务外包、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文化机构的运行或连锁运行;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管理规范的文化类社会组织;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等。

“十四五”时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还必须调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规划》拟在“中央地方事权划分”“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探索建立包容基层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规划》强调要“注重调动激发基层内生动力”,提出要通过完善公共文化示范和试点机制继续推进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发展,建成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样板区,对基层优秀试点经验和机制进行推广和标准化。这种制度设计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地方和区域性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进行实践创新,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实现互补互动,激发基层政府、文化机构、社会力量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内生动力。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