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展览信息 > 千高原藝術空間攜陳秋林作品參展2015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展览名称:千高原藝術空間攜陳秋林作品參展2015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展出时间:2015-03-13至2015-03-17

展出地点: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参展艺术家:陳秋林

  2015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 2015)即將於3月15日面向公眾開放,千高原藝術空間將在“亞洲視野”單元呈現藝術家陳秋林的系列作品;同時,陳秋林的錄影作品《彩條》(2006)亦將在2015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光映現場”單元展映。

  將在亞洲視野單元呈現的是藝術家陳秋林近年和新近創作的重要作品。這些作品主要包括大型錄影裝置《豆腐百家姓》,裝置作品《14235》、《1個和7個》及相關版畫作品等。作品主要討論民族的歷史文化記憶和藝術家個人記憶與身份經驗。

  陳秋林不是一個習慣使用固定材料完成作品的藝術家,在許多作品中,她常常選用不同的看似奇怪的材料,如彩條布、廢紙、豆腐等。從2004年開始,陳秋林在“豆腐百家姓”的主題下,用豆腐創作了一系列脆弱、易變形、易變質,甚至會造成觀者不安感受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媒介包括攝影、現場行為、錄影、裝置等等。錄影裝置《豆腐百家姓》是她新近完成的作品,共計100屏錄影,根據展覽場地大小可以調整展出數量。

  食物是一個國家、地區、民族生活、文化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豆腐作為國際認知度最高的中國食物,在中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食品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黃豆變成豆腐是一個神奇的過程,經過這個神奇的過程,細小、圓形顆粒的黃豆變成了潔白、脆弱、曖昧形態的豆腐,而中國人又將豆腐製作成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姓氏也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每個人的姓氏是個體和家庭、家族、歷史聯繫的重要紐帶,其間包含著民族和家族的文化傳承(歷史、政治、榮譽、身份等)。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中國人姓氏的歷史可以上溯到3000年以前,因為歷史的複雜淵源,中國是一個超級多姓氏的國家,中國人將眾多的、古老的姓氏概括為“百家姓”。

  陳秋林用豆腐雕塑了100個古老的中國人的姓氏,以錄影紀錄它們從新鮮到腐爛的全過程,過程中豆腐的脆弱、變形、變質、衰敗、腐爛和從芳香到惡臭的氣味變化,甚至會造成觀者的不安的情緒,陳秋林用這種獨特的錄影記錄方式,為高速變化的現代社會中逐漸消逝的傳統文化譜寫了一曲挽歌。

  陳秋林一直對時間的流逝和流變中的事物充滿興趣,這使她的作品具有多元性和開放性,也貫穿了傷感情緒和懷疑態度。而關於個人記憶、經驗的表達、消費、身份等公共領域的問題也常常蘊含在她的創作中。

   “我們都不知道那些被我們遺忘過的,因為那就是遺忘”(陳秋林)

陈秋林,1个和7个,装置,木、发声器、机械行走器、感应器等,145×80×45cm/1件、60×35×20cm/7件,2014,版数:3-(1)

  裝置作品《14235》更多是對成長經驗和身份的回應,陳秋林用陶瓷製作了14235個三角形六面體,這個沒有確定意義的造型最初來自於她在生活中下意識的折紙,那些下意識中用紙張折疊而成的三角形六面體被藝術家下意識拋棄。現在,39歲的藝術家重新用陶瓷製作了14235個三角形六面體,回應她39年成長經歷中的每一天,而這種回應依然是沒有明確意義指向的潔白而銳利的三角形六面體。

  裝置作品《1個和7個》與相關版畫的創作來源於藝術家的童年記憶,在藝術家接受的童年故事中,狼和兔子總是處於二元對立中的特定善惡形象。但是,成長的經驗告訴我們,許多看似顯然明確的身份其實常常是混沌的灰色,成長也是戰戰兢兢的,一如作品中並不確定身份的狼和兔子傳達給我們的莫名的不安和驚懼。

  將在“光映現場”單元呈現的是藝術家陳秋林2006年的錄影作品《彩條》。“光映现场”由驻北京及苏黎世策展人、多媒体艺术家及制作人李振华策展。

  陳秋林的家鄉萬州市老城區大部分在三峽工程中被淹沒,數百萬的城市人民在他鄉開始新的生活。《彩條》是陳秋林回到萬州拍攝的一系列錄影作品之一。藝術家說:三峽工程是發生在自己家鄉的大事,我在成長的同事也感受到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變化。我的家鄉很小,只是三峽工程中所涉及地區中的微不足道的小城市。我看著曾熟識的城市、街道,朋友們都在記憶裏慢慢消失,昔日奔騰的江水也變得像湖泊一樣的平靜。在所有一切沉默表像下還有數百萬的移民在他鄉開始他們新的生活,數百萬的新樓房正在一片轟轟烈烈的吆喝聲中拔地而起,我的家鄉已經變成一個大工地。或許它也只是現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最微小的一個縮影,我只是一個記錄者,用自己的眼睛和心情記錄我曾經經歷的這個歷史時期的內容。

 

2015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展位號:1C25

藝術家:陳秋林

日期:2015年3月15日-17日

地址:中國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收藏家預展:

3月13日(星期五) 18:00-21:00

3月14日(星期六) 12:00-16:00

3月15日(星期日) 12:00-13:00

 

貴賓優先場:

3月14日(星期六) 16:00-21:00

 

公共開放:

3月15日(星期日) 13:00-20:00

3月16日(星期一) 12:00-20:00

3月17日(星期二) 12:00-17:00

 

A Thousand Plateaus Art Space Takes Chen Qiulin’s Work to Art Basel Hong Kong 2015

 

Art Basel in Hong Kong 2015 will open to the public on March 15th. A Thousand Plateaus Art Space will present the artworks of artist Chen Qiulin in Insights Sector (Booth. 1C25). Chen Qiulin’s video work Colour Line (2006) will also be presented in Film Sector.

 

In Insights Sector, the exhibited works will include works that Chen has recently completed and some that are still in process. They are: the large video installation The Hundred Surnames in Tofu, the installation 14235, the installation 1 & 7 and several related print works. These works primarily discuss the national cultural memory and the artist's own memories and experiences of identity.

 

Chen Qiulin (b.1975, 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 isn't an artist who works with a single set of materials. In many works, she chooses different, sometimes bizarre materials such as wastepaper and tofu. Since 2004, she she has been working with tofu to create a series of works that shift and change form as they rot, sometimes evoking a feeling of revulsion. This work is presented in media that include photography, performance, video, installation, and others. The most recent work, the video installation The Hundred Surnames in Tofu utilizes 100 screens and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xhibition area. There will be 40 screens presented at Art Basel HK 2015.

 

Foo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in national, regional and cultural life. As the most recognizable Chinese foodstuff worldwide, tofu has a history of over 2,000 years in China,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tein sour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isine. Through a magical process, soybeans are transformed into tofu. During the process, the tiny round soybeans change into soft white tofu with an ambiguous shape, and Chinese people cook tofu into all kinds of delicious food. Surnames are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a nation and nationality. Every surname is a key link for the individuals to their family and history. These names contain the nation and the family's cultural inheritance (history, politic, honor, and position). As a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China's history of surnames dates back to 3,000 years ago. Due to complex trend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there are many surnames in China. Chinese people summarize the numerous and ancient surnames as “The Hundred Surnames”.

 

Chen Qiulin carves the 100 ancient Chinese surnames out of tofu and records the process of decay in a series of videos. During the process, the tofu becomes weak and begins to change shape. As it rots, its pleasant odor turns to into a sickly smell of decay, and the process can be upsetting. Using the unique capabilities of video art, the artist composes a lament to the gradually fa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rapidly changing modern society.

 

Chen Qiulin has always taken a interest in how the passage of time changes the world. Her works are diverse and open while expressing her sorrowful and skeptical attitude. In addition, the societal issues of personal memory, experience, consumption, and identity are always present in her works.

 

"We don't know what we have forgotten, because it has been forgotten." (Chen Qiulin)

 

The installation work 14235 is a response to experiences of growth and identity. Using ceramic materials, Chen Qiulin has made 14,235 trigonal hexahedrons. The shape comes from paper folding, which she constantly does subconsciously in everyday life. The trigonal hexahedrons that the artist was subconsciously folding were also being subconsciously thrown away. Now, the 39-year-old artist remakes 14,235 trigonal hexahedrons, corresponding to each day of her 39-year-growth. This response is expressed by the white and sharp trigonal hexahedrons without revealing any specific meaning.

 

Installation work 1 & 7 and the related print works come from the artist's childhood memory. As she remembers childhood stories, the wolf and rabbit are always with the given identities of good and evil. However, our experiences of growth inform us that many seemingly clear identities are in fact ambiguous, adding a nervous edge to our growth. It's just like the feelings of unease and fear conveyed by the wolf and rabbit who lack certain identities.

 

In the Insights Sector, we will present Chen Qiulin’s video work Colour Line which was created in 2006. Film sector is curated by Li Zhenhua, director and founder of Beijing Art lab. The work was created in the artist’s hometown Wanzhou, which was mostly submerged by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As a result, millions of urban migrants began their new life in another city. The artist writes, “An affinity with reality is always the start of my creations. The last years, my works have been closely related to urbanization. Since my home town is located on the border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has directly affected my life. When growing up I could feel and see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My home is a very small town. The streets and alleys I used to know so well, the friends I used to hang out with are all slowly disappearing from my memory. The water once wild and surging is now as calm as a lake. Millions of people are starting another life in another place. Millions of buildings are being erected in new towns. My hometown has become a construction site; or maybe it is just the smallest epitome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at all cities in China are going through. I am only the person that records; with my own eyes and senses I record this small piece of history that I have experienced.”

 

Art Basel in Hong Kong 2015

 

Booth No. 1C25

Artist: Chen Qiulin

Duration: March 15-17, 2015

Venue: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1 Expo Drive, Wanchai, Hong Kong, China

 

Private View:

18:00-21:00, March 13th (Friday)

12:00-16:00, March 14th (Saturday)

12:00-13:00, March 15th (Sunday)

 

Vernissage:

16:00-21:00, March 14th (Saturday)

 

Public Open:

13:00-20:00, March 15th (Sunday)

12:00-20:00, March 16th (Monday)

12:00-17:00, March 17th (Tuesday)

 

陈秋林简介

 

陳秋林(1975年出生於湖北省宜昌市)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是中國年輕一代的優秀藝術家,她的作品關注中國不斷推進的政治和經濟改革所帶來的社會影響。陳秋林把現代生活不斷挑戰傳統價值體系所產生的種種矛盾與現狀進行歸納、視覺化,並將個人的成長經歷與記憶糾結其中,哂锚毺囟?舾械膫

关键字:
分享到: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