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艺术创作三十年:对艺术对理想一如既往
时间:2012-04-16 | 来源:华夏艺术网 |
如果说有一幅画曾经深深地感动、震撼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那么罗中立的《父亲》是当之无愧的。 1980年,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当中,这幅高达两米的普通农民的肖像,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高票当选了那届画展的金奖。30年过去了,当年大三的学生,已经成为了四川美术学院的院长,而他对大巴山人的那一份牵挂,那一份描绘却从未停止。在今天的罗中立身上,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当年那位纯粹而热忱的文艺青年的影子,无论是对于艺术还是艺术教育,他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着。
一个“人”的时代开始
杨澜:最近,大家又在中国美术馆看到了您当年画的,一整批对于大巴山人生活描述的作品,但发现唯独缺少了《父亲》这一幅,它在哪儿呢?
罗中立:在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室里。我最后一次看到它的时候,依然能想起很多学生时代的创作往事。 杨澜:黝黑的皮肤、深刻的皱纹、树皮似的老手、被烈日焦灼的双眼……这幅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油画诞生于1980年,那时候,中国社会刚刚摆脱禁锢迎来改革开放,也是头一次让一个普通农民的形象占据了两米高的画布,呈现在公众的面前。《父亲》的出现,意味着一个“神”的时代的结束,普通人终于成为了时代的主角,这幅油画因此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我想知道,您在当时把一个普通农民的脸画得这样大,应该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吧? 罗中立:我自认当时非常有勇气,当然压力也很大。其实我画《父亲》的一个动力,就是这个尺寸的大小,我将一个画领袖的尺寸,转换成一个画普通农民的,它象征着一个“神”的时代的结束,一个“人”的时代的开始,而这才是最重要的。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回头审视中国的这样一种人文关怀,重看这幅画的时候,依然很感动。山里面的这些人,让我有了一个去了解他们,用作品呈现他们,并承载自身经历的宝贵体验。 杨澜:是他们承载了这个国家?
罗中立:对。
杨澜:1968年,正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就读的您主动去四川境内的大巴山体验生活。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您看到一位老农蹲在公厕旁边,像守宝贝一样守着粪坑,这一忍辱负重的农民形象印入了您的脑海,也让您产生了画农民像的想法。而您在大巴山的房东老人也成为了画像的模特,这位叫邓开选的老人,当时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罗中立:我们去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公社的干部们念一个名字就领走一个同学。当我第一次看见老人时,他在油灯下面显得很沉默,因为天色已晚,黑灯瞎火,我们走得高一脚浅一脚的,只听见满院子的狗叫,知道有很多人在周围活动,但就是看不清楚。我一进屋就觉得很呛人,里面弥漫着刺鼻的烟味,但是每一张脸,每一双眼睛都非常地兴奋,都齐刷刷地看着我。我在人群里面看见那老人,很安静,包着白头发,留着长胡子,吸一根长长的旱烟。我发现他的言行举止受到周围人的关注,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我据此判断他是村里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
求知若渴,激情燃烧
杨澜:老人在世的时候,有没有见过你画的这幅作品?
罗中立:见过。他们把这些发表在报纸上的画作都贴在墙上当糊墙纸。我去村里的时候,老人指着一张被烟熏得发黑的纸问我,“这是你画的? ”
杨澜:他当时有什么评价吗?
罗中立:他并不知道我这幅画其实是以他为原型,融合集中了多个人物形象的一个作品,他只知道我画的这个老头有点儿像他。
杨澜:1977年,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还在大巴山深处的您硬是赶了10多公里山路,成为县城中最后一名报考者,并最终幸运地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川美自由开放的风气,让学生们被压抑的对于知识的渴望得到释放。已近而立之年的您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那么当年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创作状态,会不睡觉吗?
罗中立:睡觉还是要睡的,但除了睡觉就是画画。那个时候用电都是有限制的,因为经济还不够发达嘛,反正我记得十点一过就熄灯,一熄灯大家就抗议声一片。什么敲盆、打碗的应有尽有,还有忍不住爆粗口的。但大家习惯了后,也自有准备,有同学亮油灯,有同学点蜡烛,也有同学打手电……各式各样的照明工具让我们在熄灯后不被黑暗所困。这个时候的宿舍会在一阵喧闹后慢慢静下来,然后每一扇窗前都有星星点点的亮光。大家一直学习到十二点、一点左右,第二天早上如果发现同寝室的同学比自己起得更早,就会紧张,进而重新调整闹钟,不让自己落后于人。
杨澜:那真是求知若渴的一个年代。
罗中立:对,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整个中国对外界的渴望可以说是发挥到了一种极致。那个年代的资讯不像如今的爆炸式泛滥,当年哪怕是一本书,一张画,大家都是互相传阅,视若珍宝,有时一本手抄本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非常大的震撼和启迪。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学校买了一本日本出版的《世界全集》画册,印刷质量虽然不怎么样,却也被小心收藏起来,放在柜子里锁上。全校同学倘若要看,就得跑到柜子那边去,一本书大概花一、两个月的时间看完,同学们边看边临摹,还会做一些笔记。到了冬天,那个玻璃柜上常常会结了一层水汽,于是我们就不断地哈气把糊了的地方抹干净,挤在一起看。我感觉这一段大学时光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不断突破不断超越
杨澜: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通知下发到川美。在当时,艺术市场尚未形成,屈指可数的美展成为美院学生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您对同学说想画一幅《挑粪的农民》,而且画得要跟毛主席像一样大,并为这样的想法兴奋不已。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您这一大胆的创作遭遇到了层层限制,您不得不做出妥协与改变:将老农夹在头上的一根烟卷,换成了一支圆珠笔。是因为夹上这支笔他就显得有文化了吗?
罗中立:是这个意思,当时提意见的那个领导如此这般建议我。当然之后有很多批评说这支笔纯属画蛇添足,但领导的本意也是出于爱护之心,他希望这件作品能够通过审查,所以他认为一定要有一个标志,以显示人物是新时代有文化的农民,而我接受了他的意见。如果大家都把这个老农看成是旧社会的人物而忆苦思甜,那就失去了我创作这幅画的意义。正因为他是新社会的农民,这幅画才如此地让人震撼。
杨澜:《父亲》让您一夜成名,也让您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1983年底,您被公派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您游历了欧美13个国家,当您远赴法国、意大利等地看到伦勃朗、米开朗基罗这些名家名作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受?
罗中立:最让我感动的,是佛罗伦萨美第奇博物馆中收藏的伦勃朗的两张画。这两张画的创作时间相隔三十年,而我从中看到了艺术家三十年的惨淡经营和不倦努力。我们八十年代初出国的时候,中国美术界最强的呼声是“今天的我不重复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不重复今天的我”,这对于中国当时的国情而言是非常有革命性的,但是就一个个体而言,我觉得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榜样,伦勃朗就是我的榜样。
杨澜:所以您站在他的画作前痛哭流涕?
罗中立:感触很深。回国后很多同学问我有什么体会,我回答说其实炒冷饭也是一条出路。
杨澜:这条“炒冷饭”的出路,对您而言便是坚持一辈子画农民;与此同时,您在绘画的形式上不断寻求突破与改变。然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父亲》的记忆实在太过于深刻,它是不是会像阴影一样笼罩着您的创作过程?一旦作品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含义和历史含义,作者再想超越、突破它实际上就很难了。罗中立:在我看来,《父亲》它就是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它并不意味着你的今天和明天,它只是记录了你曾经的一个阶段,特殊的历史背景成就了《父亲》,所谓时势造英雄便是如此。其实,即使当时我不画这幅画,也许张立中、李立中也会创作出类似的、具有时代符号意义的作品。所以,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想什么,而不是过去的事情。艺术最可贵的本质精神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突破和超越,在不断地创造和求新。
坚持理想努力工作
杨澜:既然您如此地热爱画画,那又为何要接川美的院长一职呢? 罗中立:当院长是我人生当中的一次误会,一段插曲。之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在转向行政的过程中有一番很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挣扎。当院长后我们班的同学全部嘲笑我,何多苓问我: “罗中立,你院长都敢当呐?”张晓刚(微博)也笑我: “你当院长,像不像啊?”
杨澜:据说叶毓山老院长找你谈话的时候,你不仅坦言自己不当此任,还转而 “规劝”起他来?
罗中立:我说我不想走这条路,叶先生您也不要当什么院长了。历史永远只记得作品,经不住行政体制对人的消耗。后来我转念一想,其实自从踏入校门那天起,什么样的老师招人喜爱,什么样的课程最受欢迎;时间表应该怎么安排,电器、水管应该怎么摆放……这些事情我都胸中了然,因此大可不必过分纠结。
杨澜:您上任后对川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动作便是投资兴建起被称为 “坦克库”的艺术中心。每一位学生只需支付少量租金,便可在 “坦克库”里租一间工作室进行自由创作。出自这里的年轻艺术家在艺术市场上颇受追捧, “坦克库”也由此被称为中国美术界的 “西南高地”。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间工作室,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艺术院校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啊!
罗中立:学生时代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搞创作,叶毓山院长就把一些剩余的学生宿舍分给我们当工作室用。夏天的时候重庆有三、四十度,男同学经常赤膊上阵,当时跟我一起合住的杨骞正在谈恋爱,每次他女朋友一来我们就得把衣服穿上去,还要 “训练”自己不受情侣间亲密举动的干扰……这段经历让我执着于单独的空间,哪怕只有几个平米也好,所以我在学校资金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决定打造一百零八套工作室。我相信,只要到了晚上有三分之一的工作室内灯还亮着,川美的希望就还是很大。
杨澜: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四川美术学院涌现了一批批具有影响力的画家,被称为 “川美现象”。作为这一现象的第一批代表人物,您对乡土社会的描绘、对现实的关照,使您的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30年过去了,艺术品市场逐渐繁荣,商业价值似乎取代了人文价值,成为衡量艺术品最重要的标杆。当您向学生们灌输 “让市场败倒在脚下,不要败倒在市场脚下”的时候,您的底气足吗?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您又会给学生怎样的建议?
罗中立:如今的社会环境早已和当年大不一样,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面临的诱惑和压力太多。然而,浮躁的风气会让年轻人早早地夭折在市场面前。我必须告诉学生,有了真正的艺术,才有真正的市场。好的艺术,一定有好的市场;好的市场,未必是好的艺术。我们一定得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且努力工作。
来源:解放牛网
>相关报道:
- ·听一堂美术馆里的党史课——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2021-03-23]
- ·敦煌莫高窟唐代书法真迹东莞展出[2021-03-04]
- ·人间奇迹 艺术助力|全国美术界助力脱贫侧记[2021-03-03]
- ·水墨人物画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 “南北兼容”[2021-03-02]
- ·2021中国艺术市场将迈向何方[2021-03-01]
- ·华夏艺术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隆重举行“我和祖国共奋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2019-09-19]
热点新闻
艺术家推荐
更多...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
最新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