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人物评论 > 瑞兽?麒麟与犬

瑞兽?麒麟与犬

时间:2012-12-03 | 来源:易杰光 | 阅读:1041次

—瑞兽·麒麟与犬 —向钱振宗教授请教 一九九六年在书店看到了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由钱振宗教授主编的《清代瓷器赏鉴》。这部书的印刷精美,编排新颖,图文并茂,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使我这个收藏爱好者不仅欣赏到了许多的清官窑的精品,同时也增长了不少鉴别古瓷的常识。 但在《清代瓷器赏鉴》一书的第32页016图介绍了一对“康熙红彩三兽纹瓶”给了我一些启迪,萌发了向钱振宗教授讨教的想法。曾经写信向钱教授提出了我的观点,但遗憾的是钱教授在一九九七年已仙逝。该书虽经过多次修改和再版,到二零零二年新版本谬误仍然存在,并非我对已作古之者不依不饶,求全责备,这种错误如不修改,乃是在蒙哄陶瓷收藏界,误导广大收藏者。如在铁源主编的《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动物纹饰卷)第23页第10图引用了《清代瓷器赏鉴》第32面016图和文字说明,就把犬身上的纹饰演义成“瑞兽”后腿上的鳞甲。 在《清代瓷器赏鉴》中第32页016图的一段说明称: “康熙红彩三兽纹瓶”中三兽是雄狮、麒麟、独角兽。看看图对照文字觉得不是一码事,有指鹿为马之嫌。当然撰写此段文字不一定是钱振宗教授。恕我大胆,在班门弄斧。 要说明有指鹿为马之嫌必须从本人收藏的一只五彩五兽八卦碗谈起。这是一只净水碗,口径20.9cm,高9.2cm,底足圈外径8.4cm。 此碗的外形和大小与现在公开出版一些书中的图片《青花莲塘龙纹碗·明弘治》(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成化五彩楼阁人物碗》(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十分近似。 碗底有青花釉下彩款识,为双圈内双排六字“大明成化年制”。款识颜色淡雅、清秀,双圈画得比较规整,但圈线粗细略显不匀,内圈青花颜色略淡于外圈。字体青料略显深浅不一,笔划落处色深,细观之有黑青色点下沉。 在强光下用50倍放大镜看碗底款识,有稀疏的气泡,字周围若有浮雾,字体下沉,用手触摸碗底釉有不平之感。侧迎光线看碗底,底釉如不平湖水之涟漪。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为竖双排楷书,中锋用笔,藏锋写出,笔道圆润。 六个字中“大”字头不高,起笔藏锋,头显较园,第二划横不太长,而第三划捺有力,使整个“大”字较肥宽;“明”字的日、月平头,日旁上下一样宽,而月旁下部开张很大,形成月托日势;“成”字第一划横较短,第二划撇直下而折腰,第三划为90度直角,第五划撇硬直短,第六划点离横较远,但和横在同一直线上,应为“肩”; “化”字匕部为90度直角并略高于人部;“年”字和其它五字相比略小,但较方正,位置也高于“明”字;“制”字的衣横长过立刀,就这一点与孙瀛洲先生的“制字衣横少越刀”不符,而且衣部要略丰于制部。 整个字体有骨有肉,笔划有力,六字排列紧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仍一气呵成。 青花双圈紧扣六字,内圈直径3.4cm,外圈直径3.7cm。而碗足圈内径为7.5cm,周围留空白釉底较大,款识位置布局恰当,属大底小款类型。 此碗底部、碗内、碗外是同一白色底色釉。白釉底色白中略发青,如那不太白,也不太青的鸭蛋皮之色。此碗胎质洁细,釉质纯净,尤其碗外部修胎光洁,釉色圆润,观之和抚摸其光滑、色泽犹如羊脂玉质感。 碗口外沿边1.4cm和碗圈底以上2.3cm处为两圈酱色釉,颜色为深芝麻酱色。在酱色釉上用黑彩勾画图案虎皮纹又有点象木纹,观之庄重、古朴。应是成化窑仿宋瓷紫口铁足之类的一种风格。酱色虎皮纹釉面平滑光亮、无一缺陷,由于是手工画成,酱色釉和黑彩画边略显不齐。 从碗底座酱色虎皮纹釉面以上是用白色釉勾画堆成的海涛波浪。波浪形态为双层鱼鳞纹上起浪花,浪花为生姜芽状,另外有一些零散浪花点,这种波浪是典型的十五世纪中前期明官窑瓷器的波涛图案。由于波浪是第二遍再烧前用白色釉勾堆画再烧成,使波涛浮在碗面上而有立体感,颜色也白于底色釉呈乳白色,由于釉色厚重少部分浪花上白釉“棕眼”明显,极象明宣德窑的“橘皮纹”状。这种堆泥法独具特色,是宣德窑就有的工艺,见《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494页,在《收藏家》总第80期第2页《广东出土大明年造款白釉贴花带盖瓶》一文中把这种工艺说成了“贴花”而誉为稀见之作,说明运用这种工艺的传世品极少见。 此碗最大之特点是用多种彩色勾画的五头海兽:一狮、一犬、一麒麟、一大一小怪兽。 狮子造型生动,后腿踏浪,前腿腾空作扑食之状,狮首右摆回头,张嘴呲牙,眼仁涂绿,黑彩点睛,两眼炯炯有神,但狮子面部祥和,憨态可掬。狮是用浅赭色描绘轮廓线后“填彩”,狮头部用茄皮紫色轻抹重涂,有虚有实,紫色透明闪光亮。狮头毛发之色用赭色圈勾,翠绿色复彩,釉面微闪红蓝之光。狮尾和脊背画似一柄芭蕉扇,用姹(差)紫色填勾骨线,毛用嫩绿抹涂, 姹紫色深无光,而嫩绿彩却闪着一种蛤蜊之光,五光十色。狮的四条腿用嫩绿涂抹,尤其四只脚爪着色加厚,使狮爪立体逼真。用翠绿描绘前胸、肚皮、用姹紫色填勾画狮子前后腿肌肉凸显部位,使狮子形态栩栩如生。明皇宫对狮子的爱好应与郑和下西洋和国外进贡有关。《明史》记载:宣德八年……郑和往返经岁,购奇珍异宝及麒麟、狮子归。成化十七年三月西域撒马尔罕进二狮子,遣宦官迎之于嘉峪关。 犬是用矾红在白釉底面上直接描画,这是“五彩”着色方式。犬体型之大有如现在大狼狗。将犬列为海兽之中(因为画在海涛波浪上)想当然应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此犬为立蹲式回头望的造型,矾红勾画,有厚有薄、有浓有淡、有平涂、有细描,笔划之简练将犬嘴部、尾部的根根毛发画的一丝不苟,清晰传神,有如真犬之临摹。整只犬通体为矾红直接描绘,除眼睛点一小点黑彩外别无他色,釉上矾红色鲜略显深沉而无光。 麒麟造型为左转回首,四蹄踏波浪,其头如龙头,双鹿角,有耳,有门牙和边獠牙,有龙须,口吐火焰。只是头造型象猪嘴龙,温和而不狰狞。蹄为偶蹄,尾为牛尾。此兽也用赭色彩勾轮廓,五彩色涂画,着色方式为填彩。全身除胸脖、肚皮,头尾涂描嫩绿色外整个身体为翠绿色填涂。而四蹄用浅蓝色实为平等青色点缀,牙齿用白色点描。背部宽一线和前后腿肌肉凸显出处用矾红填画,不仅使麒麟健壮、生动,还显现麒麟满身火光。 肥大海兽,有如狮子之雄伟,长耳朵垂肩,双羊角,侧獠牙,头如虎头,仰天长吼。画面显现三腿踏海浪,但此兽无尾,不知是否同另一条腿一样被隐在身体后面。爪如虎爪。从画型来看,此兽应是传说中的“虒(si)”,似虎,有角,能行水中《广韵·上平声·五支》。此兽用赭色彩勾轮廓,用碗底款识之平等青作蓝色涂胸,毛发用嫩绿色平涂,三条腿用杏黄色,肚皮用淡黄色描涂,通背一道用矾红填彩。用姹紫勾勒前后腿肌肉处,眼睛用绿色点成。此兽是这碗上用色最多的达9种。可见此碗着彩之细,画工水平之高。 一瘦小海兽,体型如山羊状,但头为豹子头,独鹿角,大长耳,作仰天长望之态,也画了三条腿,蹄为偶蹄,尾如狼尾。这应是真正的独角兽,也就是“獬豸”乃传说中的神羊,能辨人的曲直,见人争斗即以直角触不直者《后汉书·舆服志》此兽也用赭色彩勾画,笔划简练而细腻,使小海兽看上去活泼可爱。此兽也用了闪着蛤蜊之光的嫩绿色涂画腿部和肚皮,翠绿色画背脊和头尾。平等青为蓝色涂胸脖,色浓无光的姹紫色勾勒腿部肌肉。 在五兽之间用了太极双鱼图和八卦的八种基本卦形组成四组卦将五兽间隔。 在麒麟和大海兽之间用了黑白双鱼八卦太极图形,双鱼的黑色彩浓而无光,薄厚不均,不是黑釉,应为黑彩。白色鱼高于底色白釉为乳白色,而有趣的是黑鱼的白眼为凸,白鱼的黑眼为凹。在麒麟和小海兽之间用黑色彩描画的“ ”(乾)、“ ”(离);在小海兽和狮子之间用了“ ”(兑)、“ ”(巽);在狮子和犬之间用了“ ”(震) 、 “ ”(艮);在犬和大海兽之间用了“ ”(坤), “ ”(坎)。这些图案在官瓷上的出现,可显示明成化年间道教对皇宫的风俗的一些影响。据《明史》记载:“帝初即位,即以道士孙玉庭为真人”;“宠信方士僧道……时帝好方术”;“终宪宗之世方士滥恩不绝”。 此碗的造型庄重大方,胎质细腻纯净,画工精细传神,着色丰富多彩,釉色圆润。胎体轻薄,修胎规整,碗从底部达碗边由厚慢慢减薄,用卡尺量底边部厚为1.1cm、到中部为0.6cm、到碗口边厚度仅为0.4cm。实为当时手工技术之造型。碗面平整光滑,碗内白素洁净,但细看略显螺纹圈。挖足整齐,足圈较薄,圈足内墙直立,外墙由于和碗腹部形成圆坡面,从碗底足圈0.7cm厚到中部0.45cm,底圈口由于微修削了一圈,形成棱边,足根厚度也剩下0.3cm。 圈足根无釉,只是二次烧造时外足圈酱色釉流下到足根,略有沾染,而白沙胎的足圈根底部分显褐色斑和点点的小黑星星,乃典型的“米糊底”。另有一芝麻点露胎处略深,内呈褐色。 此碗也有瑕疵,碗内底部有三点小落渣:一大者如蚕卵,色深而略高于白釉面,应算是个“麻癞”;另二小点色略浅面平。应为二次烧造时落下的柴草灰点。 据以上此碗施彩所用填,覆,点染及直描等多种工艺方法,用了矾红、茄皮紫、翡翠绿色以及他朝无法仿造的姹(差)紫色和闪着蛤蜊之光的浅绿色也就是如刚剥出的蚕豆之“豆彩之色”以及造型和款识等多处之特征,我大胆私下将此碗定名为:《景德镇窑五彩五兽八卦碗·明成化》。 以上将我收藏的碗述说得比较详尽,而有些繁杂,无非是想说明传说中的麒麟在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在人民心中,在艺术家眼中应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形象。从《元史》到《明史》我们从中查到明永乐十二年,榜葛剌贡麒麟。永乐十三年,麻林及诸番进麒麟、天马、神鹿。这里所谓麒麟实为现非洲长颈鹿,为什么说麒麟就是长颈鹿,主要是它的习性和古书上的记载,再相似也没有了。《毛诗陆疏广要》一书里说,麒麟性好和平,虽有武器而不使用:它有蹄而不踢人,有角而不触人,是种含仁怀义的兽类。另一些古书上说麒麟不会吠叫,而奔走极速,一昼夜可行千里。以上描述和长颈鹿极相符合:极温驯,缺乏声带是个哑巴,每小时60里以上行速。在《明史》《多国传》的书中说:麒麟前脚高9尺,后脚高6尺,颈长10.62尺,有两只短角,尾巴象牛而身体似鹿。而前面描述我收藏的碗上的麒麟乃我国民间传统文化虚拟的一种吉祥动物,在民间画屏或雕刻上:形状象鹿、满身鳞甲、体青口红、颔下有长毛,身有火光……有的还有翅膀。据考证流传“麒麟送子”神话故事,也是从明朝开始的。民间百姓画像及供它盼多子多福。 但在《清代瓷器赏鉴》中第32页016图,介绍一对康熙红彩三兽纹瓶上,将一只犬称为独角兽,将一只独角兽称为麒麟,我对此不敢苟同,如果撰写此段文字者不是指鹿为马,便是张冠李戴了。 而《清代瓷器赏鉴》之所以误将一只犬称为独角兽,我认为主要是画面线条的曲扭,加上描金彩的缘故,误将犬的右耳当作一只独角。如果这也算只角,那么请问此兽的右耳怎么不见了,总不能画出了在后面的左耳而遗漏了在前面的右耳吧! 康熙红彩三兽纹瓶上的这只犬(恕我称它为犬)和我收藏的五兽碗上的犬无论从造型到画法基本如出一辙,略有不同的是这只犬画了两只眼,尾毛有点乱,有些线条画的比较粗糙,但不管怎样它还是一只犬而不是独角兽,更不是什么带鳞甲的“瑞兽”。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古陶瓷创意者、制作者爱用寓意、比喻制作陶瓷上的纹饰,所以《清代瓷器赏鉴》第32页016图上“三兽纹瓶”应该是:狮(师)、犬(忠诚)、獬豸(正直)而不应该是其它什么。 在《清代瓷器赏鉴》上那只被称之为“麒麟”的独角兽和五兽碗上的“獬豸”不同之处是用了一个换头术,取了小海兽的头和大海兽的身,对此从五兽碗上可以看出这种换头术,把一只生动活泼的小海兽的头安放在大海兽身上显得那么呆板,多么不自然。也就说把一只獬豸(神羊)去掉了羊身换上了虎身怪模怪样,难怪016图上的文字说明称它为“麒麟”了。 可能我说的还不够清楚,会使人疑惑,请君看一看《清代瓷器赏鉴》第453页的386、387、388、389、390图,再对照一下五彩五兽碗图片和康熙红彩三兽纹瓶,便一目了然了。 如果辨别清了是独角兽还是犬,是麒麟还是独角兽,对鉴赏一件古瓷器可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关系到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它还可能关系到对一件古瓷的真伪和年代的鉴别,决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西安—易杰光)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