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人物评论 > 更把金针度与人 ——读周啸天先生《不会吟诗也会吟――诗词创作十日谈》

更把金针度与人
    ——读周啸天先生《不会吟诗也会吟――诗词创作十日谈》

管遗瑞/文

 

 

我很荣幸,是周啸天先生的新著《不会吟诗也会吟——诗词创作十日谈》的第一个读者。记得那是今年的2月1日,先生对我说:“这部书稿就要交出版社了,得先请放心的人看一看,有什么疏误没有。你就替我看看吧。”于是我在先生富于情感的文笔的引领下,一路轻快地看下去。仿佛走进山阴道上,各种美景移步换形――有关诗词的新颖独到的见解,以及引用的那些名篇佳什的诗情画意,还有在雍容平和的气度中行文的风趣与幽默,真使我应接不暇,看得兴趣盎然,一如当年在课堂上听他“传道、授业、解惑”一样。最近,我又接到这部书稿的出版本(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再一次认真阅读一过,领会进一步加深。当我掩卷而思的时候,觉得这既是一部向读者传授诗词创作方法的著作,也是先生多年来研究和鉴赏诗词、自己创作诗词的宝贵经验的结晶,它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搭建起了一座通往神圣的诗词殿堂的平台,当你循此而进,徜徉在这个美丽的殿堂的时候,当你获得多方面的诗词创作知识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这部书,本身就是一首好诗!

好诗是百读不厌的――当我最初读这部书稿的时候,就想起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遣兴》诗:“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无情物,解用多为绝妙词。”而且记起了先生在他先前所著的《绝句诗史》中曾经对这首诗批道:“如何解用(按“解用”即善于运用),却够写一本书。”这正是一本专谈“如何解用”的书。先生曾经在《题<春潮杂咏>》的小序中说到:“向谓今人作旧诗有三难:一曰腹笥未广,措语生涩;二曰不知音律,无论唱叹;三曰应时应景,诗味贫乏。欲得作者,岂容易哉。”(《欣托居歌诗》)由此也可以知道,这本书并不是一时兴之所至的率意之作,而是针对时下古典诗词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些老大难问题,在心中蕴蓄已久,经过深思熟虑,将深刻的诗歌理论、诗词的写作要领和具体的创作实践结合在一起,而写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部难得的著作。
                            
    二
    在这部著作的“致读者”中,先生说道:“我不要写教程和概论。我要……写一本融会贯通、自道所得、以简驭繁、对别人有所启发的书。”这正是这样的一部书,它不同于那些高头讲章,讲起道理来滔滔不绝,然而却是不着边际,大而无当。这是一部切切实实地自道家常,自谈经验,自我坦陈的书,先生用抒情散文的笔法写来,娓娓而谈,让人如对师友,如沐春风,自有亲切感人的一种魅力,使你一读起来就进入佳境,欲罢不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比那些“教程”、“概论”平易得多,但却是管用得多,深刻得多。比如,关于诗歌的本质问题,从《尚书》的“言志”、《文赋》的“缘情”以来,就一直是诗歌研究的核心问题,很多著作都有连篇累牍的阐发,但大多使人不得要领。我们且看先生是怎样说的。
    “什么又是诗的本质呢?我所服膺的理论,是以‘释’(释放)释诗。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或为之激动,或为之困惑,或为之神往,或为之辗转反侧,凡此种种,都是生命的体验,或谓之情结。情结好比疙瘩,须释而放之,才能消散,复归平静。如果释放的途径是语言,所得的结果,必然是诗。有人说诗是灵魂的出口,也是这个意思。”
  这里,作者深刻地揭示出,诗歌就是人们宣泄内心深处的强烈感情,而以富于韵律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给人以意境美的深刻感受的文学样式。这和宗白华在《新诗略谈》中说的:“诗的定义可以说是:‘用一种美的文字……音律的绘画的文字……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是一致的,但是先生的说法更加具体、更加便于理解,自然也更加深刻。在这个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
  “什么是诗人?凡是用全身心去感受、琢磨人生而又有几分语言天赋的人,便有诗人的资质。”
  我以为,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文字。它至少从三个方面给了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首先是,作为一个诗人,对于社会生活,对于自己周围的一切,要能够“全身心”地去感受。也就是说,要能够倾注自己的高度的热情,去作心灵的观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激情,通过自己的精思独造,巧妙构思,营造出新奇精美的意象,这才是“真诗”。张中行在《诗词读写丛话》的“奠基”一章中也说到:诗人“要有情,但只是有还不够;要至于痴才是最上乘。痴是完全不计利害,以至于不可理喻。……情痴是诗词的资本……它是好篇什的必要条件。”(中华书局2009年5月第1版)这里讲的“痴”,也就是要“用全身心去感受”,由此而引发出来的深蕴于心的“情结”。因为,诗是人的心灵碰撞的火花,诗是因情而生,是情的表现,所谓字字关情,情真意浓,惟有如此,才能成为具有深刻魅力的美感。其次,有了“感受”,还必须进一步“琢磨人生”,也就是说还要深入地体验人生,细致地分析人生、研究人生,具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可以说,一切文艺作品(诗词当然不例外),都是思想的反映;作者的思想愈深刻,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愈强烈,也就愈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讲,从古至今的大诗人,都是具有深刻思想的人。而深刻的思想,正是从“琢磨人生”中来,琢磨得愈深就愈好,这也可以说是诗人的一项基本功。第三,还要有“语言天赋”。这里的“语言天赋”,也就是指创作诗词时人们遣词造句、驾驭语言的能力,能够把幽深玄远、义理微茫的意,转换为新奇不俗、格高境雅的文字,这也是由诗的本质派生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先生在本书第六谈中就专门讲了“写诗就是写语言”,他说:“诗词写作的过程,说穿了就是一个作者同自己商略语言的过程,就是玩味‘推’字佳还是‘敲’字佳的过程。”也就是如何通过语言来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把你的身心所感,琢磨人生所得表现出来,把你的“情结”释放出来的过程。所以,“语汇丰富与否,永远是衡量创作水准的重要尺度。”“没有好的兴会,难以写出好的诗词。有了兴会,还得有词儿。没有词儿,就会茶壶里装汤圆,——肚子里有,却倒不出。”这是非常形象而又风趣的说法,但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使我们对诗歌的本质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深入的理解。

这里对于诗歌本质的深刻把握,以及形象生动的阐述,它的基本精神贯穿了整部著作,可以说它是这本书的一个坚稳的基石,在理论层面上,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深度。


    三

这部书之所以能够具有这样深厚的理论深度,说起来,也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们知道,先生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学者,从年青时起他就一直酷爱中国古典诗词,以后读研究生、在大学执教,都是从事这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几十年来一以贯之,对诗词作了深入的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他结合教学,出版了《雍陶诗注》、《唐绝句史》、《绝句诗史》、《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等专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又参加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的编写工作,写了127篇赏析文章,成为撰稿最多的一位作者,也是写得最好的作者之一。这部书已经成为了传世之作。责编汤高才在书评中专门说到:周啸天“为文言简意赅,思路开阔,颇多精辟独到之见”,“给人印象最深”。以后先生在参加《唐宋词鉴赏辞典》的编撰时,负责审读全稿的钟振振教授更是深有感慨地说:“周啸天不但是写得最多的,也是写得最好的;别人看不懂的,他看得懂;别人指不出好处的,他指得出;别人指出好处讲不出所以然的,他讲得出、讲得具体、讲得到位。”就连他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刘学锴教授,也写信称赞他说:“你的不少诗作和许多鉴赏文章,有的已历二十多年,读来仍感新鲜、有启发性。”当时他还很年轻,就在全国崭露头角,成为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一颗腾空而起的耀眼的新星。以后,他又出版了《诗经鉴赏集成》、《楚辞鉴赏集成》和《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等著作,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正是有了这样一些深厚的治学基础,所以在本书关于诗词曲的特点、创作技法方面的论述时,作者就简直是驾轻就熟,写来游刃有余了,讲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而又精到。比如,在“近体平仄格式推导”这一节中,他说:“五律在近体诗中为体最尊,它的格律也是律诗的基础。清人说,学诗须从五律起,充之可为七律,截之可为五绝,充而截之为七绝。这不仅是一种经验之谈,也是记忆近体诗诸多格律提纲挈领的、最简易的办法。”这是非常精辟的见解。把握了五律的格式,有了律句的概念,懂得以稳定和谐为特点,不仅可以很好地了解和应用诗的格律,进一步推而广之到词、到曲,它们虽然各有自己格律的特点,但是基本规律却是一致的,这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不仅如此,先生在一些别人容易忽视的细微方面,也能够阐幽发微,作出精微的论述。例如,在“清词丽句必为邻”这一节,讲到“什么样的诗句够得上好句呢”,他说除了流畅上口、有阅读快感而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稳惬到位,二是隽永深厚,三是未经人道,四是传达语气。关于“语气”,考虑到一般人难以理解,他还进一步说明:“近体诗在语言上和散文的差别,突出表现在散文中必不可少的虚字,之乎者也矣焉哉等,一律可以省略。”但是“凡事都不可过头,虚字、动词有可省,有不可省,有很必要。”他举例说:

“最绝的是杜甫,他在古体及近体诗中,常出人意外地运用虚字表达语气,而且用在诗篇的开头,如《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个‘夫’字传达出心商口度的神情,相当微妙。《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诗不群’,这个‘白也’相当于‘李白呀’,这种写法是别人不敢的,然而他用了。不但用了,而且被接受了,成为名句,后人甚至将‘白也’作为李白的代称之一。拙作《江淮行》‘秀色快餐八百里,绝胜白也在轻舟’,就完全是将它作为一个名词来用的。”

这样一讲,就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把未经人道的秘诀讲得人人明白,大家都可以接受,可以运用了。还有,他在讲到五言古风时说到陶渊明,“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不出自然二字。……陶诗的手法是冲淡——就是将诗意分散在全篇中,而理趣盎然。”如果不是把陶诗真正读“透”,断断乎作不出这样明白而又精辟的论断!在“写诗就是写语言”一谈中讲到语言时,说:“所以在书面语言的沿用上,必须遵循‘察今’的原则。对传统诗词习用的语言必须重新审视,择其常新者而用之,其过时者而舍之。……如‘登楼’,如今楼顶不容易上,与思乡怀人扯不到一块;‘貂裘’,太贵了点,况且动物保护组织会说三道四;‘击唾壶’,有点不讲卫生,唾壶也早已更新换代了,等等。”这不仅把大家创作时容易犯的毛病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道理讲得入木三分,而且还妙语解颐,让人忍俊不禁,读起来使人领悟很深,也轻松愉快。

 


  先生不仅是一位知名的古典文学专家,一位知名的学者,他还是一位有名的诗人。学者和诗人,很难得两全。但是,先生却不同,能够一身而二任。先生在做学问与作诗词之间,真是左右逢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又成绩斐然。他以前写过新诗,记得是写李白的,像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气势奔放,真和李白的风格相似。当然,他写得最多的还是传统体诗词,多少年来陆陆续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2005年10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欣托居歌诗》(欣托居是他的斋名,取陶诗“众鸟欣有托”之意)。诗集收入了他这些年来所写的220多首古典诗词,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举凡游览即兴、亲友赠答、读书看剧,以及时事新闻、重大事件,等等,近的是成都,远的是全国,再远的是全世界,无不形之于吟咏。也就是作者在自叙中说的:“书画琴棋,高明皆能达道;兴观群怨,小子何莫学诗!……拈管城之旧锥,作浮世之新绘。拓宽取材,趋生命意。有义可陈,于事可据。酌用兴比,略关美刺。”这本诗集出版后,立即风靡全国。前文化部长王蒙读到以后,非常兴奋,于2005年11月来成都专门和啸天先生晤面,给予高度评价。以后,又专门撰写文章给予详细的评论。王蒙说:“第一他写得古色古香,幽凝典雅;第二他写得新奇时尚,与时俱进;第三他写得活泼生动,快乐阳光;第四他写得与众不同,自立门户;第五他写得衔接传统,天衣无缝。”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正是由于先生有了这么丰硕的诗词创作成果,因而也就有了丰富的创作经验,由他来写这本诗词创作谈的书,就不会是闭门造车,更不会是纸上谈兵,作架空浮泛之论。而是切切实实地把他自己的创作甘苦,以及在创作中遇到的各方面的疑难问题,自己的种种写作心得,和盘托出,奉献给读者,这也是本书一个重要的特点。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专门写了一章“我诗何幸上君口”,来介绍自已诗词创作的心路历程。这里,他强调了童心,亦即诗人的天真情怀、赤子之心,这和前面谈到的诗歌的本质是一致的。他从小生活在有文化教养的家庭,接受了比较良好的文化熏陶,年幼时就受到诗歌的熏染――“对儿歌怀有浓厚兴趣的人,没有失去童年馈赠的人,就是诗人”。但是他更加强调了阅世和读书,他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曾经下乡务农,亲历了那些极其苦难的岁月,有了生活的积累和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即使在那样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他也还自己找了不少的书籍来读,手抄了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和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我觉得,对于当时还很年青的啸天先生来说,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许好多人只知道王力的《诗词格律》,薄薄的一本10来万字,而《汉语诗律学》则是王力先前写的近千页74万字的一部皇皇巨著(1958年出第一版),不要说抄写了,就是看完也很不容易。而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这部工具书,也是上下两册,54万字(1953年出第一版)。抄写这两部书,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我们可以想见!当我现在从这本书中读到这些情况时,想起他那些年,在艰苦的劳动之余,焚膏继晷,兀兀穷年,默默地抄写的情景,也不禁为之深深感佩!这种切实的读书功夫,或者说叫做抄书功夫,正是做学问、或学习诗词创作不可缺少的功夫。我记得10多年前在成都草堂博物馆参加四川杜甫学会年会的时候,廖仲安先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在大会上说过:“做学问,还是要提倡读书、抄书和背书,这是一项硬功夫。”是的,做学问需要这样的功夫,创作诗词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功夫。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倡“妙悟”,反对以学问为诗,那是针对当时江西诗派一味提倡以学问为诗而发的纠偏之论,他强调现实生活中的妙悟,同时也强调读书也要妙悟,也就是要善于理解。正是因为啸天先生下了这样扎实的功夫,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所以他无论做学问,还是作诗,都能够取得非同一般的成绩,积累出非常丰富的经验。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正是啸天先生多年来研究诗歌、创作诗歌的经验总结,现在毫无保留地写出来,是对诗歌创作的一个贡献,在诗坛上弥足珍贵。他在这本书中,好多地方都以自己创作的具体情况来举例,讲得非常具体,非常生动,这就不是一般的单讲道理的书籍所能够比拟的。比如,他在第六谈“写诗就是写语言”中谈到他写作七绝《江淮行》的情况:
    “2004年中秋前夕,因出差从成都飞合肥。上飞机时,暮色苍茫,并没有想到要作什么诗。我的座位正好靠近窗口,上天后,不经意往窗外一望,竟然是平生所未曾见过的一幅图景:湛蓝天空上银盘似的悬着一轮明月,万里无云。云全在飞机下面很深的地方。全新的经验让我兴奋起来,怎么办呢,作一首诗吧。
        驭气轻辞濯锦城,云间赏月更分明。
        嫦娥乃肯作空姐?为我青天碧海行。
    这首诗的内容可以说只是一片兴会,主题句为‘云间赏月更分明’,由‘驭气轻辞濯锦城’引起,后二句则以溢思作波澜,拿嫦娥、空姐和自己开涮――人在快乐的时候就会拿自己和别人开涮,当然是善意的。待到飞机着陆,掏出手机,以短信方式,发给一位最先想到的朋友,一分钟后,便收到反馈。”
  这首诗,作者讲了自己的兴会,好像写来很轻松,在他,当然是很轻松的,如有神助,但是,“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这首看来写得轻松的小诗的背后,却蕴藏着他多年来对于诗歌研究和创作的艰苦的积累。单就语言来说,“驭气”出自“列子御风而行”;“濯锦城”则是成都的别称,古代在锦江濯洗织锦,色泽更加鲜丽,也是古代典籍中语言。这两个词用在这里,就显得非常雅驯。而中间用“轻辞”一词巧妙地一连接,那种乘机从成都腾空而上,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就跃然笔下,耐人品味。还有,“青天碧海”,也是来自于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的诗句,正是咏嫦娥的,用在这里非常贴切。更加神妙的是,作者此时运用神思,舒展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审美意象的天国,竟然要广寒宫中的嫦娥来当空姐,伴着自己“驭气”而行,在空中一起观赏那中秋佳节前夕的一轮皓魄。记得钱谦益曾经说过:“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牧斋杂著·投笔集·后秋兴之十三》)这下可好了,嫦娥有了空姐的工作,重新回到了人间,一扫过去的冷清寂寞,该是怎样的欢欣和鼓舞!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充满了生命的情韵!至于这四个诗句之间的关系,主题句的确定,“引起”以后的“波澜”等等,作者经过许许多多的创作实践,已经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此时此刻,在不经意间顺手拈来,却是得心应手,毫不费力。这些,套一句老话,不是“斫轮老手”,是万难达到这个程度的。记得几年前,啸天先生被邀到西华大学开古典诗词鉴赏的讲座时,就讲过这首诗,当他把诗句念完,讲解到“湛蓝天空上银盘似的悬着一轮明月,万里无云”时,阶梯教室里两三百学生一齐轻轻地“哇”了一声,惊叹之至!讲座结束,先生步出教室,许多学生追着出来,要先生把这首绝句写下来,拿回去赏读。——这就是诗歌的力量,一首好诗感人之深,于此也可以见出一般。
    啸天先生虽然在诗词的研究、鉴赏和创作上都已经成就卓著了,可以说达到了精深的地步,但是他仍然非常谦虚,从不满足,这也是他取得如此杰出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本书除了介绍他自己成功创作的经验而外,也披露了他如何向别人学习的情况,对于严肃认真的作者来说,这一点尤其十分重要。作者专门在第九谈中写了一节“成诗不易改诗难”,谈了自己的具体情况:
    “有两位已故的师长令我至今感念。一位是山西学者兼诗人的宋谋瑒,我们有过一段通信,他替我的一首五绝改过一个字,由‘与君同窗下’改为‘与君同窗久’,使我一下子悟到了厚字诀。另一位是槐轩后人刘锋晋,他替我的七律改过一句诗,将‘何事青城再度留,前山不比后山幽’的上句,改为‘山有幽名自古留’,使我悟到了如何开阔思路、使诗意更有内蕴。改诗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
    这是作者的很可宝贵的现身说法。按宋谋瑒是原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他为先生改的这首诗是《赠别二首》之二:“与君同窗久,三载共情亲。临歧数行字,平生一片心。”(《欣托居歌诗》)原句“同窗下”的“下”字,只说得一个方位,而“久”字,和下面的“三载”相呼应,唱叹有情――情意深厚,内蕴也丰厚,此之谓“厚”。刘锋晋是原成都师专副校长、中文系副教授(他是清代著名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刘沅的五世孙。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人,斋号槐轩,人称槐轩先生,有《槐轩全书》传世,形成“槐轩之学”),他改的这首诗是《青城后山纪游》:“山有幽名自古留,前山不比后山幽。烟云绕树花多色,峡谷飞湍水疾流。栈道舆驴添雅兴,浮生杖屦任优游。归来小饮泰安寺,一夕轻雷春睡柔。”(《欣托居歌诗》)原来第一句是“何事青城再度留”,意思只是在提示游览青城后山的原因,说的是目前一己之游客,而修改后的“山有幽名自古留”,就视通古今,大大扩充了青城山的内容,使人想起“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同时也包括了作者现在来游的原因,让人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这也就是“开阔思路,使诗意更有内蕴”。像这样,先生把自己推敲、修改作品的具体情况写出来,这就比正面介绍创作方法更进了一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创作的全过程,从中受到更加深刻的教益。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先生多么谨严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由此而不断进取,才达到了如此高度的创作境界。像这些很可宝贵的具体经验,书中还有许多,随处都可以给我们以智慧的启发,让我们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激活我们的一颗诗心,操笔挥翰,推敲锤炼,创作出情感精神弥漫其中的精美作品。
  这正是:
    鸳鸯绣了从教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2009.8.19.成都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