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策展趋势:水墨如何由热转深
时间:2014-02-10 | 来源:雅昌艺术网 |
【导言】几乎没有艺术圈的人敢否认近两年“水墨”火了这个事实,走在艺术圈的不同属地,你会惊讶于什么时候天下大同了。
在琉璃厂,经营传统书画的画店用LED屏循环滚动着“当代水墨”几个大字,在798,2013年转型画廊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将自己定位于推介东方审美系统,陆续推出了有关当代水墨的7个展览,而向来以关注青年艺术为主的空间站在2014年年初举办了一位老艺术家王秉复的水墨展,在百度百科中,艺术家的介绍是著名书画大家。
层出不穷的水墨展也引发了艺术圈内专业人士的思考。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尹吉男发微博调侃:“中国当代水墨有三种,真水墨、真的水墨、真水的墨”,讽喻当下以“水墨”为名良莠不齐的展览现状。
2014年,“水墨”展能否梳理出具有学术深度的研究脉络,从而跳脱光怪陆离的表象,由热走向深,从乱象中择优,将成为2014策展的一大看点。
水墨展有多热:60%的增幅
2013年水墨展究竟有多热?从全国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在雅昌艺术网艺搜中以“水墨”、“工笔”、“山水”、“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以“水墨”为主题词的展览数量在2013年多达243个,较2012年相比增幅60%,在各个展览类型中属于增幅最多的展览类型。
以中国美术馆为例,2013年其举办与水墨相关的展览41个,平均每月有3个,从总量上看比去年的水墨展多出了10个。
为什么水墨会在2013年出现井喷的态势?策展人皮力在年末的一篇文章《21世纪水墨刍议》中指出,水墨的流行其驱动是市场的“春心荡漾”,“新水墨”或许正成为国际拍卖寡头取代表现不如从前“景气”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板块”。
不少业内人士将水墨在拍场上的风光追溯到中国嘉德2012年秋拍推出的“水墨新世界”拍场,事实上,“水墨”这个词出现在拍卖公司的专项拍卖中,中国嘉德并不是第一个。早在2006年,北京保利秋拍就开设了“中国当代水墨”专场,恰是与“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一起首次命名亮相。而至此之后,拍场上呈现了“新水墨”与“当代艺术”之间的“河东”与“河西”。
以保利为例,2006年保利秋拍的“水墨”与“当代艺术”在同日上、下午分别进行拍卖,上拍作品数量均在200件左右(“中国当代水墨”,编号0001-0206,206件;“中国当代艺术”,编号0301-0501,201件),但是总成交额“中国当代艺术”以8090.720(万元)相差“中国当代水墨”1742.300(万元)近4.6倍。2007年,差距进一步拉大,保利春秋拍共举办7场“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卖,而“中国当代水墨”只有两场,而到2012年,“水墨”场与“当代艺术”场又回到了均衡数量,等到2013年,保利春秋拍共举办9场以“水墨”为名的拍卖会,首次超过举办了5场的“当代艺术”,而成交总额也以72739.075(万元)超过现当代中国艺术43016.9(万元)近1.7倍。
除了国内拍卖行,苏富比在2013年针对“水墨”也做了开局的动作,2013上半年首先在纽约苏富比S|2画廊举行“Shuimo”中国当代水墨展售会,继而于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推出“早期现代水墨大师”专场,苏富比中国艺术部副主席龙美仙于拍卖后表示,这场苏富比首次举办的当代水墨画专场,总成交额超越估价近四倍之多,见证这个艺术门类发展不断的潜力,并预告2014年将策划一场针对文人传统语境的当代水墨拍卖会。
国内外拍卖行的“水墨”之路,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策展人皮力的结论。如果“水墨”只停留在市场上的热捧,缺乏学术上的探索,那么将“水墨”作为“当代艺术”的对冲市场逻辑将会把“水墨”孤立在当代艺术范畴之外。而缺乏建立在艺术价值认定之上的水墨市场,也会面临当代艺术遭遇“滑铁卢”式命运的危险。
水墨有多深:一个展览的启示
如果说,“水墨”有多火,拍场上的成交数据是最直观的的反映,那么“水墨”有多深,即水墨的学术性,有关“水墨”的展览应该是展现“水墨”研究成果的最直观反映。在去年形形色色以“水墨”为名的展览里,有多少留在2014的记忆里?
担任AAC艺术中国策展人评选的评审会组长贾方舟回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水墨:当代中国的过去即现在”(Ink Art: Past as Pre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是去年不能忽视的一个。
这个以“水墨”为名的海外展,在年底一开展就在国内引起了热议。展览展出了徐冰、谷文达、邱志杰、张洹、宋冬、任戬、刘丹、杨泳梁、史国瑞、邢丹文、方力钧、杨福东、邱黯雄、王冬龄、张羽、蔡国强、黄永砯、张健君、展望、王晋等艺术家共70余件作品。
之所以争议,部分原因是遴选的3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并未看到大批“著名”中国水墨画家的身影,艺评人林明杰称,已经有“阴谋论”认为这个展览是西方人以学术搭台的方式来炒作中国“新水墨”, 大量“毫无笔墨”的“奇技淫巧”充斥其间。
贾方舟说,若不是他亲自求证了参与策展的一位工作人员王辛,他也会怀疑大都会在跟风办水墨展。王辛告诉贾方舟,大都会早在10年前就开始考虑这个展览,真正进入策划和工作状态是近两三年的事,有些画廊和机构事先得知这个消息,便先下手做起了水墨。
而面对展览所引发的“似是而非”水墨的争议,贾方舟认为,这次展出的作品,与我们理解的“水墨”有很大差异,而这也是一个学术视角下的启示。
不同于国内的水墨展览以传统国画的画种如工笔、山水、花鸟等来划分进行策展,大都会挑选了四个主题词——“文字”“新风景”“抽象”“画笔外的艺术”解析作品;除了呈现水墨纸本,媒介其实大量拓展到了摄影、视频、装置、布面油画、行为等领域。策展人何慕文称,他关心的并不是从事着一个传统练习的从业者,而是关注那些想方设法从古老的传统当中寻找新鲜表现力的艺术家。
“我指的‘水墨’是‘水墨审美’,中国古老的文化模式如何通过富有创造力的多变的方式来重新解读过去,从而探索文化的创新。尽管所有的艺术家们通过他们新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其初始的意图,参观者仍可在他们的创作中识别出其主题、审美、或者技艺——这些运用意义深远地连接着中国艺术的过去。”策展人何慕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四个主题部分可以说概括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特征,如“抽象”部分,策展人何慕文认为,中国书法的核心是意象,笔墨一直被公认为是艺术家手法的标志,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都具有抽象表现的潜在价值。“抽象”部分展出了受过传统训练的书法家王东龄的创造,用一个大规模的抽象境界来强调书法的动态特质,同时摒弃了传统书法强调语义的传统。
“从大都会这个水墨展的策展意向以及对四个部分的描述不难看出,水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其当代呈现的方式已经远远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由笔和墨的种种规范和技巧完成的传统样式。其创作主体也不是国内通常认为的‘国画家’或‘水墨画家’。”贾方舟表示,“他们对中国传统水墨的理解和价值取向不在其技法意义上的推进和变革,而在如何将其转换为一种当代方式。”
水墨如何续强:国际化视野下水墨理论的建构和发展
从大都会的“水墨”展上,我们确实看到了“水墨”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进行研究的方向,区别于市场拿“水墨”替换“当代艺术”的对冲逻辑,学术策展正在将当代水墨的实践努力融入当代艺术的对话和合流之中。
显然大都会的“水墨”展不是学术的完结,而是探索性的新开始。贾方舟在肯定展览的同时也注意到,参展“水墨”展的艺术家里,真正在水墨本位上工作的比例很小,而这不排除策展方对国内近年在水墨领域里的优秀探索者缺乏了解。
2014年,水墨展的学术性如何更深一步强化?深圳画院研究部的研究员郭延容认为,探讨当代水墨应该注意阐释两个问题,一个是文脉问题,即水墨面临的历史背景;一个是当代问题,也就是水墨面临的时代语境。
“当代水墨的溯源从宏观上可以分为形式溯源和主题溯源。所谓形式溯源,就是在创作中强调传统水墨的视觉形式,如笔墨、材质、装裱等方面;主题溯源则表现在题材、寓意、韵味等方面,是对传统水墨的母题的回溯。水墨的转型则是从观念和表现形式两方面体现出来的。当代美学观念的介入,使水墨摆脱了农耕文明的窠臼,艺术家可以从心理学、符号学、社会学等学科出发,借用水墨语言,表达艺术观念;表现形式上的演变也更为丰富,当代水墨不再拘泥于基本的笔墨纸砚,而开始朝立体、影像、动画方面延伸。当然,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往往不是单一的溯源或转型,艺术家对文化的解读是多元的,溯源与转型是辅成和共生的关系。”郭延容说。
郭延容认为,2013年年末在深圳画院举办的“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在这个角度也给未来的水墨展览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双年展以70 后青年水墨艺术为对象,以“形学”和“图学”为主题,前者研究当代水墨的笔墨、空间、趣味等表现技法,后者研究当代水墨对传统主题、图式及内涵的转换。
“图学”部分的策展人付晓东认为,水墨之于中国不仅仅是作为媒介,更多的是代表一整套完整的理念和文化系统,因此她把从上古水墨里就出现一直到现在还被青年艺术运用的图像整理出来,按照“云水阁”“花石纲”“神女列传”“佛造像”“山海经”五个主题呈现。
如果说,大都会的“水墨展”是把水墨放在当代艺术框架里讨论,那么同年举办的“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除了考虑了以西方图像学的方式(“图学”部分)探讨水墨,也关照到了中国传统笔墨理论(“形学”部分)。
在皮力看来,当下更迫切的问题,恰在于这两套理论的互不沟通。尽管“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在去年广受好评,但也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旧有的水墨理论,基本是两个来源,一个是以传统的画论为核心建设起来理论话语;另一套,则是借用的现代主义的形式分析语言。这两种话语迄今为止尚隶属于互不沟通的体系,而且只能局部应对丰富的水墨实践的某些方面。”皮力认为,当下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把水墨的理论词汇、理论问题纳入到当代艺术的讨论语境中来,或为其注入当代的含义,一方面让这些新的语词和话语能保留传统的文化心理和记忆,但是另一方面又能与当代理论问题沟通。
如皮力所言,21世纪的水墨发展,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创造,而同样也应该是在国际化视野下水墨理论的建构和发展。2014年,水墨展只有不停留在大规模、大制作、明星阵容、以及数量热上,在策展学术上有所突破,才有真正让水墨不绝于中国艺术史的可能。
>相关报道:
- ·听一堂美术馆里的党史课——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2021-03-23]
- ·敦煌莫高窟唐代书法真迹东莞展出[2021-03-04]
- ·人间奇迹 艺术助力|全国美术界助力脱贫侧记[2021-03-03]
- ·水墨人物画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 “南北兼容”[2021-03-02]
- ·2021中国艺术市场将迈向何方[2021-03-01]
- ·华夏艺术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隆重举行“我和祖国共奋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2019-09-19]
热点新闻
艺术家推荐
更多...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
最新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