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必备:21世纪必读艺术书单
时间:2015-03-18 | 来源:新周刊 |
文/孙琳琳
14年,16本书,涉及艺术史、绘画、书法、摄影、音乐、舞蹈、建筑以及设计,在此一一呈现。
21世纪迄今已过去14个年头。这14年,艺术书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既是因为艺术市场繁荣带来的资本和注意力,也是因为中国人对生活中审美的需求越来越多。
2007年是一个分水岭。在2007年之前,国内畅销的艺术书大致是上个世纪经典的再版,如欧文·斯通的《梵高传》、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
美术教材一直卖得好,但大多数人不知罗伯特·贝弗利·黑尔的《艺用解剖》,于是随大流买了《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知名艺术家的画册(席勒最受欢迎)当时也很流行,不过通常印刷质量一般。
随着2007年左右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爆发,与艺术相伴的除了艺考热、拍卖热、商业机构增多,还有图书出版领域对艺术类图书的青睐。这一年,丹托和艾柯、加德纳并肩进入中国,电影、摄影领域的经典著作也在畅销书之列。
西方艺术理论早已发展得很完备,但二战前后的艺术理论代表著作并没有系统地译介进入中国。2009年,浙江大学教授沈语冰就此展开工作,他翻译出版了格林伯格的《艺术与文化》、弗莱的《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成为艺术理论界最勤劳的人之一,先后主编“艺术与观念译丛”、“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等丛书。
同一年,汉学家高居翰的系列著作《隔江山色:元代绘画(1297—1368)》、《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中文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将西方中国画研究领域的成果介绍给中国读者。
纵观国内的艺术书,好书往往是译介西方的多,中国原创的少。但其中也有例外,如赵广超的《笔记<清明上河图>》、陈丹青的《退步集》。当代艺术领域最勤奋的作者要数吕澎和巫鸿。前者聚焦当代艺术发展史,后者则从古代仪礼研究中转身一跃,介入当代艺术领域。
除了等待译作,越来越多有英语能力的人选择直接购买和阅读原版书,这就缩小了中国与西方知识的时间差,促进了全球化。当然,原版阅读也催生了不少好书中文版的译介,一本书从诞生到出版中文版的速度大大提高了。
制定这份21世纪书单,经常会遇到难以抉择的情况。每当此时,只要将两本书放在一起审视,心中便有了答案。所以这个书单里的书,每一本都是“比较研究”的结果。
21世纪只过去了14%,拣选好书竟如此之难。而回头看20世纪,却感觉本本都是经典之作。细想两个时代的差别,也许关键就在时间上。经过100年,今天仍能再版的都可谓经典之作,而今天并没有公论的书,经过时间淘洗,将来说不定也会跻身经典之列。
博学之书
《美术史的形状》
作者: 范景中(编)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3
此书勾勒出西方艺术史研究的面貌,如同艺术史界的藏宝图,帮助研究者系统了解西方理论,形成宏观印象。上册介绍西方艺术史学家和他们的主要工作成就,下册穷尽文献书目。不过其中很多著作没有中译本,甚至原版也很难以见到。不过很多时候读者看过摘要之后也不会想读中译本,因为随便潮一个方向走下去都有可能耗掉一生的时间。范景中自述不是一元论者,因此不会费神去追问“美术史是什么”,他受波普尔哲学影响至深,著书以问题为线索,不局限于题材和学科。虽然这本书实际上帮助了读者掉书袋,但编者其实希望你最终能把枯燥的材料扔掉,只留下好文章就行了。
大腕之书
《艺术的力量》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作者: 西蒙·沙玛(Simon Schama)
出版社: BBC Books,2006.1
BBC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讲述了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大卫、透纳、梵高、毕加索、罗斯科这八位艺术家的生平,可能是中国艺术界最流行的西方艺术史普及教材。2006年与DVD同时发行的还有这本书,西蒙·沙玛善于把枯燥的艺术史知识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总结沙玛的风格道:他的缺点是过于关注历史中的个体,优点是学识渊博、雄辩滔滔。
多元之书
《当代艺术》
(Contemporary Art: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 [英]朱利安·斯托拉布拉斯(Julian Stallabrass)
译者:王端廷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1
一本关于当代艺术的口袋书,研究起点是1989年,在那之后,全球化成为世界文化和艺术的底色。作者是英国批评家和策展人,观点广受争议。他的主要观点是:“现代主义的线性、单向、白人和男性原则彻底崩溃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多元、多向、彩虹般多色人种、由时间和语言组成的碎片般的复杂景观。”也就是说,他所写的,不是一部以白人男性为主的“西方”艺术史,而是无国界艺术史。书中有不少篇幅论述谷文达、徐冰、王广义、栗宪庭、高名潞、侯瀚如等人。
笔墨之书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
作者: 吴冠中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2
画家若要青史留名,除了画得好,也要写得一手好文章,最好还能留下独到的艺术见解。这几条吴冠中都符合,一句“笔墨等于零”引起当时美术界的一场大讨论。虽然语出惊人,但吴冠中的创作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在这本书里就很具体地体现了出来。他为每一件作品都附上一段解说文字,告诉读者画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更难得的是,雅昌的印刷质量也很好。另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可参阅了解吴冠中的一生。
线条之书
《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
作者: 邱振中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
邱振中写一手极好的传统书法,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代艺术家。他的另一个专长是书法理论,这本书就将关于书法的种种基本问题分析得清清楚楚。当中国人已经提笔忘字,邱振中却通过一本书帮助读者重新鼓起勇气拿起毛笔。他始终强调将书法看作一个整体的视觉形象来理解,线条中蕴含着情绪和情感。有人问他看不懂草书怎么办,邱振中表示,你根本不用读懂每一个字,只要能感受到线条和书写节奏之美就可以了。又有人问他怎样开始写书法,他说:“先看书法。”
任性之书
《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
(Secret Knowledge——Rediscovering the Lost Techniques of the Old Masters)
作者: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
出版社: Studio,2006.10
大卫·霍克尼提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判断:西方一些伟大艺术作品是借助镜子和透镜画成的。这个观点以前也有人提过,但谁也没有像他这样大张旗鼓地拿古典大师开刀,对达·芬奇、拉斐尔、安格尔等大师的画作进行技术分析。不过也有人反对他的结论,指责他出卖队友,是“诋毁西方最伟大艺术家的疯子”。BBC将大卫·霍克尼的发现以及就此展开的争论,拍成了一部75分钟的纪录片。2012年,本书中文版由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万木春、张俊、兰游利等译。
反思之书
《瞥见死神——艺术写作的一次试验》
(The Sight of Death——An Experiment in Art Writing)
作者: T.J。克拉克(T.J.Clark)
出版社: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8.4
T.J。克拉克是英国艺术社会学代表人物。这本书是他观看普桑绘画的日记,涉及《平静的风景》、《被一条蛇杀死的一个人的风景》、《暴风雨的风景》、《有波吕斐摩斯的风景》、《福西翁的尸体被抬出雅典的风景》等近30幅作品。这些画的画面虽美却恐怖,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想去看?反思不期而至的异样好奇,也许就是人类打破固有逻辑的一个突破口。2012年,本书中文版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张雷译。
国宝之书
《宋画全集》
作者: 宋画全集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
宋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最高峰,但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散布在全球各大博物馆的库房里,一般人难以一睹真容。《宋画全集》将分布于全球100多家收藏机构的1000多幅宋代绘画作品集结成一套“全家福”,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宋画图像与文献集成,共7卷。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评价:“这样全面地把宋代绘画收集到一起,与《全宋诗》、《全宋文》可以相提并论。”
真相之书
《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
作者: 徐小虎 译者:刘智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理想国出版《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的内地版,编辑总监陈凌云说,他们只用了两分钟就下决心要引进这本书。这本方法论著作到底讲了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分辨书画真迹。徐小虎认为吴镇的《墨竹谱》是假的,而默默无闻的《竹石图》才是真迹。她的特殊之处在于,总是对古代书画做“有罪推定”,用多个办法验证,直到确认结论。与一般鉴定家不同,她不信“子曰”,信自己的眼睛。如果你是她的同行,请不要看这本书;如果你是普通读者,一定能在她的导游下爱上中国书画。
亲切之书
《笔记<清明上河图>》
作者: 赵广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7
设计师赵广超的穿越时空之作,通过重绘《清明上河图》的插图,以及对画中细节的文字解读,带读者重回汴京,进行北宋帝都一日游。一个个形象,一家家店铺,一处处风景,他都细心解释,涉及艺术、历史、经济、建筑、文学等多方面知识,如一个尽职尽责的文化导游。书的装帧也有设计感,表达了赵广超对“中国文艺复兴”(谢和耐语)的向往之情。很难说他是更爱艺术还是更爱历史的烟云,但是这样一本笔记,使被科技隔绝的我们亲眼目睹市井生活的乐趣,虽然书本身也是电脑绘画和排版的结果。
愤青之书
《退步集》
作者: 陈丹青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陈丹青1982年去纽约,2000年回国,这本书是他回国五年的部分文字成果,谈自己,谈绘画,谈历史,也谈消费、城市与媒体等。之所以在诸多画家文集中选中这一本,就是因为陈丹青与众不同,观点、腔调和文笔都是独有的。他后来成为头条的很多观点,实际上在这本书里已经讲了。读过此书的人认出他是一个艺术界的老愤青,为他的大实话和刻薄话击节叫好。陈丹青的本职是画家,这些年倒更像公知。他也是媒体最爱采访的知识分子,别管问题问得多差劲,他都能回答出妙语来。
穿越之书
《创世纪》
(Genesis)
作者: [巴西]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Sebastiao Salgado)
出版社: Taschen,2013.4
巴西纪实摄影师萨尔加多历时八年完成的图片故事,200张黑白照片,涉及地球上五个最原始的地点:南极及附近(Planet South)、自然保护区(Sanctuaries)、非洲(Africa)、 北方地带(Northern Spaces)、亚马孙丛林及潘塔纳尔湿地(Amazonia and Pantanal)。火山、企鹅、鲸鱼、美洲虎、大象、丛林部落、苏丹农民,以及仍活在石器时代的科罗威人和北极圈的涅涅茨牧人,他展示了地球未被现代生活污染的一面。
内行之书
《巴赫—天堂城堡里的音乐》
(Bach——Music in the Castle of Heaven)
作者: 约翰·埃利奥特·加德纳(John Eliot Gardiner)
出版社: Knopf,2013.10
集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古乐专家于一身的加德纳,长期研究古乐奏法,是巴赫的“门下走狗”,他相信这位莱比锡宫廷乐队队长的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纽约时报》看来,再没有比加德纳更适于评价巴赫的了。他数十年演奏巴赫,再写巴赫对他来说就像指挥巴赫一样自如。加德纳认为巴赫的宗教康塔塔扣人心弦,远未得到足够重视。
舞者之书
《舞动的历史/舞蹈文化:解读舞蹈史》
(Moving History/ Dancing Cultures: A Dance History Reader)
作者: 安·迪尔斯(Ann Dils)/ 安·库伯·奥尔布赖特(Ann Cooper Albright)(编)
出版社: Wesleyan,2001.7
美国人13年前编著的舞蹈研究文选,集纳了当时世界舞蹈界和美国舞蹈界的各种文献,至今仍是独一无二的参考书。全书分为四部分:思考舞蹈史——方法和实践,世界传统舞蹈,美国舞蹈,现代舞——全球语境。舞蹈界向来最缺乏流传文字,这本书是了解和研究舞蹈史的必备读物,544页的厚度,插图只有50多幅,可知枯燥难啃。它等于是列出了世界舞蹈大厦的种种根基。
逻辑之书
《负建筑》
作者: [日]隈研吾 译者:计丽屏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惊人语和代表作,他尝试以知识分子和建筑师双重身份写作,观点有新意,但要通读全书需要相当的逻辑力和耐力。以建筑谋生的他,却主张让建筑消失,即用无秩序的建筑来消除建筑的存在感。北京三里屯SOHO就是他的作品。隈研吾的建筑思想与现代主义不同的是,他彻底放弃了与环境对立的强烈造型,尤其在中国的案例中,他更加有意识地反对西方的设计原则。他理想中的“负建筑”是:“人们不再俯视它,而是放低视角来亲自体验它,这正是建筑的归宿。”
物质之书
《大设计:BBC写给大众的设计史》
(The Genius of Design)
作者: [英]彭妮·斯帕克(Penny Sparke)
出版社: Overlook Hardcover,2010.10
本书是关于设计的编年史。了解设计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了解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标配化和程式化生活的。对设计的强调和重视,是消费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对设计的依赖,给了绝大多数人生存的快感,你自以为品位不凡,吃穿用度区别于其他人,看看设计史,就知道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了标准化的一环。2011年,本书中文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朵朵译。
艺术书 2014年书单
《图说中国绘画史》
作者:[美]高居翰 译者:李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
作者:徐小虎 译者:王美祈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作者:[德]安瑟姆·基弗
译者:梅宁/孙周兴
商务印书馆,2014
《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0》
作者:吕澎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谈艺术与文物》
作者:沈从文
楚尘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作者:查尔斯·罗森 译者:杨燕迪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
作者:雷切尔·萨斯曼
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4
《审丑:万物美学》
作者:[英]史蒂芬·贝利 译者:杨凌峰
金城出版社,2014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作者:[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译者:杨鹏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迈尔斯·戴维斯自传——一代爵士大师的传奇》
作者:迈尔斯·戴维斯/昆西·特鲁普 译者:孙侃/李奇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相关报道:
- ·听一堂美术馆里的党史课——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2021-03-23]
- ·敦煌莫高窟唐代书法真迹东莞展出[2021-03-04]
- ·人间奇迹 艺术助力|全国美术界助力脱贫侧记[2021-03-03]
- ·水墨人物画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 “南北兼容”[2021-03-02]
- ·2021中国艺术市场将迈向何方[2021-03-01]
- ·华夏艺术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隆重举行“我和祖国共奋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2019-09-19]
热点新闻
艺术家推荐
更多...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
最新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