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向东流:三代画家忆师恩
时间:2015-09-11 | 来源:华夏艺术网 |
(原标题:【教师节笔记】一江春水向东流:三代画家忆师恩)
【按】今天是教师节,选择齐白石、李可染、周思聪的追忆和怀念先生的文章刊录于此,所谓薪火相传,大抵如此。
【1-齐白石】
齐白石为不同时期的胡沁园老师绘制的肖像,图片来源《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
廿七年华始有师:齐白石追忆拜师胡沁园
光绪十五年(己丑.一八八九),我二十七岁。过了年,我仍到赖家垅去做活。有一天,我正在雕花,赖家的人来叫我,说:“寿三爷来了,要见见你。”我想:“这有什么事呢?”但又不能不去。见了寿三爷,我照家乡规矩,叫了他一声“三相公”。寿三爷倒也挺客气,对我说:“我是常到你们杏子坞去的,你的邻居马家是我的亲戚,常说起你:人很聪明,又能用功。只因你常在外边做活,从没有见到过,今天在这里遇上了,我也看到你的画了,很可以造就!”又问我:“家里有什么人?读过书没有””还问我:“愿不愿再读读书,学学画?”我一一的回答,最后说:“读书学画,我是很愿意,只是家里穷,书也读不起,画也学不起。”寿三爷说:“那怕什么?你要有志气,可以一面读书学画,一面靠卖画养家,也能对付得过去。你如愿意的话,等这里的活做完了,就到我家来谈谈!”我看他对我很诚恳,也就答应了。
这位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叫沁园,又号汉槎。性情很慷慨,喜欢交朋友,收藏了不少名人字画,他自己能写汉隶,会画工笔花鸟草虫,做诗也做得很清丽。他家附近,有个藕花池,他的书房就取名“藕花吟馆”,时常邀集朋友,在内举行诗会,人家把他比作孔北海,说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他们韶塘胡姓,原是有名的财主,但是寿三爷这一房,因为他提倡风雅,素广交游,景况并不太富裕,可见他的人品,确是很高的。我在赖家垅完工之后,回家说了情形,就到韶塘胡家。那天正是他们诗会的日子,到的人很多。寿三爷听说我到了,很高兴,当天就留我同诗会的朋友们一起吃午饭,并介绍我见了他家延聘的教读老夫子。这位老夫子,名叫陈作埙,号叫少蕃,是上田冲的人,学问很好,湘潭的名士。吃饭的时候,寿三爷又问我;“你如愿意读书的话,就拜陈老夫子的门吧!不过你父母知道不知道?”我说:“父母倒也愿意叫我听三相公的话,就是穷……”话还没说完,寿三爷拦住了我,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你就卖画养家!你的画,可以卖出钱来,别担忧!”我说:“只怕我岁数大了,来不及。”寿三爷又说:“你是读过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今年二十七岁,何不学学苏老泉呢?”陈老夫子也接着说:“你如果愿意读书, 我不收你的学俸钱。”同席的人都说:“读书拜陈老夫子,学画拜寿三爷,拜了这两位老师,还怕不能成名?”。我说:“三相公栽培我的厚意,我是感激不尽。”寿三爷说:“别三相公了!以后就叫我老师吧!”当下,就决定了。吃过了午饭,按照老规矩,先拜了孔夫子,我就拜了胡陈二位,做我的老师。
(上文节选《白石老人自述》,标题为养誉堂另加,岳麓书社,1986年12月版)
【2-李可染】
李可染服侍观摩齐白石作画
“我死了以后,你用那印泥,就想起老师送给你的这个纪念品!”——李可染讲述结交老师齐白石
我们第一次见面,大概是在徐悲鸿先生家里,徐家大概开一个什么会。那时我42岁,齐白石的名望和在传统的艺术上的成就已经很大了。我心里就有个打算:我们中年一代的画家,如果不向老年一代、向齐白石学习的话,就犯了历史错误,接不上了。抗战胜利后两年,就是1947年的冬天。我就向徐悲鸿先生说,请他介绍,正式地介绍,要向齐白石学习。后来徐先生就介绍了。徐先生说:“李可染,从南方来的,一向都对您非常崇拜,无论如何一定要向您学习。”因为那时,齐白石的名望非常大,学生非常多,说这样话的人多的不得了。
他曾刻过一块图章:“三千弟子赵吴无。”这三千人包括拜过和私淑的,赵、吴,两画家均无此荣,所以徐先生介绍时,他对我也无所谓。齐老先生名望大,很难接近。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画拿了二十几张,乱七八糟急就章的画,到他家给他看。他看了画,站起来放在桌上,又看了很久,说:“从前,20年前,看到石涛、八大的画,没想到20年后看到你这个年轻人的画。”他站起来看了相当久。
他还说:“你的画应该出版,去印,将来印的时候,我来写个序。印的时候,该用一种比较结实的纸。”说着他就从抽屉中拿出一些纸,说要有这种结实的纸,他还说,要是没钱,他拿出钱印这个集子。他最初没说写“序”,他有个名词儿,就是“写前面的东西”。
在我去以前,有很多朋友讲,齐白石先生这人相当吝啬,到他家去,他拿出东西你千万不要吃。但我去后,他把柜子上的瓜子,摆在桌上给我吃,我不敢吃。等到看完画,晚了,我要回去,他说你别回去,在这吃饭。我连瓜子也不敢吃,怎敢吃他的饭,我就说:不行,另外还有朋友的约会。他说,不要走。我不敢吃,一定要走,就出了门前,一脚在外,一脚在内。他非常生气,说:“我不送你了!”后来他的护士就来拉我,说:“老先生真心要留你吃饭。你要走,他要生气了。”所以第一天就在他家吃饭。从那一天起,我就常在他家里,以后十年的时间,每一次去,一定在他家吃饭。后来弄到什么程度呢?他把我看成小孩子,还给我车钱。走的时候,还给两三块钱,坐车子。我对齐自石的情感非常好,他很少送画,有人要两张以上,他会发脾气。十年以来,他送了我三十多张。他有两盒最好的印泥,是北京一个最好最有经验的印泥专家做的。用的是最好的朱砂,用费是一两金子一两。齐白石先生拿了六两金子,做了六两印泥,分成二盒,一盒三两,从来没用过。有一天晚上我去了,他要送我一盒。一般说来,三两印泥可以用一辈子。他说:“我死了以后,你用那印泥,就想起老师送给你的这个纪念品。”这是最好的印泥,到现在我也没用,因为太红。
十年来,我和他的关系非常好,他画画,我就按着纸。我发现青年人画的线条多半是飘浮的,线条这一关不容易过,全中国没几个人能有他的线条那么苍劲。譬如一张花卉吧,他在上面写几个字,马上就有劲了。他的字很强,精神非常突出。从前有一个叫邱什么明的,画了一张月季花,很弱,不好,他在上面加了两个蜜蜂。蜜蜂是很小的虫子,但是一加上去,这张画马上有精力了。我在齐家十年,许多朋友都笑我,说:“你在他家干什么?也不画他的画。”
我一辈子没画过花卉,他专门画花卉,但可以让我学的地方很多。他在艺术上的修养非常深。我替他按纸,画上的图章都是我给他打的。我主要是看他的笔,看他的线条,他的线条有劲,像一把刀子划进去似的,不是浮在纸上。中国古人说:浮烟涨墨,飘在纸上。他的画都非常有精神,别人的画和他的画放在一道,立刻可以看到功力的不同。
(上文节选《李可染、吴作人谈齐白石》,标题为养誉堂另加,载《李可染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周思聪】
周思聪等学生请李可染老师评画。
一个学生的思念——周思聪悼念李可染
我想念我的老师可染先生。
先生竟这样匆匆离开了人世,我的悲痛和思念难以言表。
12月5日中午,我赶到先生家中时,见师母痛苦地倚在沙发上悲泣。她哽咽着对我说了声:“你的老师不在了……”我心里一阵紧缩,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就在前几天,就在先生这间画室兼客厅里,我们几个学生团团围坐在先生身边促膝交谈。先生看上去气色很好,童颜鹤发,慈祥而喜悦。他每见到我们这些学生,总是很高兴。万万没想到,那一次竟是师生最后的诀别!
我怔怔地望着先生坐过的地方,心中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我从此失去了最敬爱的老师。我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恶梦啊!
30年来,一种感情一直在我心中深藏着,那是对先生的挚敬挚爱和深深地感激之情。今天才真正明白这感情的分量。
漫长的30年当中,一切都可能淡忘,唯独先生的教诲,却像晴空中闪烁的星辰,不会泯灭。
30年前,我们这一茬学生真可谓是幸运儿。一入美术学府,我们就成了先生的入门弟子,得到先生亲身授艺。
记得第一次到先生家登门拜访,那时我19岁。先生住在大雅宝胡同旧居,是一个北京老百姓住的那种杂院。室内显得有些拥挤,除了满架的书籍,满壁的字画,没有任何奢华的陈设。一间普普通通的屋子,一位普普通通的先生,带着父亲般的慈爱,这就是我当时的印象。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先生并没有如我所期望的那样谈画画的事,而是谈起了京剧艺术。先生喜爱京剧,会拉一手好琴,对京剧欣赏有极高的修养。而先生着重谈的是京剧艺术大师盖叫天先生年轻时学艺的故事。生动极了,我听得入了迷。在不知不觉中悟到了先生的真意。他是在告诉我,艺术非同儿戏,做一名艺术学徒,必得先有苦学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把艺术视同自己的生命,脚踏实地,别无旁顾,一步一个足迹向前走去。这就是先生给我上的第一课。后来,先生还推荐我读了《粉墨春秋》这本书,这是根据盖叫天先生口述写成的,从书中我更深地领悟到了先生的苦心。
30年前的初夏,颐和园小苏州街上的“延清赏楼”里住上了一群学生,这是先生安排的一次水墨山水写生课。清晨即起,师生们背着画夹,三五成群散到园内各个角落去写生,一坐就是一整天,风雨无阻。晚上游人散尽,众鸟归林,园内静悄悄的,唯有“延清赏楼”的窗户亮着灯光。先生被我们围在中间,用腿做桌,把学生们白天画的写生稿一幅幅仔细琢磨,逐个评论优点和缺点,还要亲手示范,直至深夜才散。天天如此,课程持续了半个月。
我们当中许多人从此便迷上了山水画,并作为终生追求。
这次课后,我的一张写生作品被送到维也纳参赛获银质奖,先生十分欣慰。后来得知那是先生亲自挑选的,又亲自替我题上名字。对我来说,先生的鼓励远比那枚银牌更令我激动。
以后,我被分到人物画室上课,不像山水画室同学那样是先生的“嫡系”了,而先生并没有因此放弃我这个学生。30年来,一直关切着我的进步,每次见面都嘱咐我有机会仍画些山水画拿给他看。直到先生去世的前几天,香港一家刊物的主编为李派艺术传人专集组稿,先生仍执意要我参加。我感知先生慈爱的心是一直对我抱着期望的。
我的学画道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先生早已注意到了这个弱点,常常提醒我,艺术是寂寞之道,要准备经受重重磨难,还特别为我题写了“峰高无坦途”五个大字作为座右铭,激励我勤学苦练。
1959年,《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集》出版了。那是先生怀着对祖国河山潦深的爱恋之情与自豪之感,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画了百十幅写生,从中精选出来的。我多么渴望得到这本画集啊!尽管售价昂贵,我还是从每月家中仅给的10元伙食费中紧缩了三个月,挤出12元买了它。我捧着来见先生,先生欣然为我在扉页上题了“天道酬勤”四个字,附有一行小字是:“白石老人常以此语激励后学,高妙绘画意境以属勤劳创造之果,望思聪同学勉之。”这本画集是我书架上最珍贵的藏品,经常翻阅,如今已经磨损了。30年之后,先生得知我买这本画集时的窘境,亲切的责备说:“你该早告诉我,我会送你一本的啊。”
我们这些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种错觉,以为先生对自己比别人更偏爱。这并非是我们的“自我感觉”好,而实在是先生对他的每一个学生都付予了厚爱。无论老学生还是新学生,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平平的,悟性强的还是悟性差的,他从不厚此薄彼。
先生身上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他谈起话来总是那么引人入胜,仿佛有魔力使听的人从头到尾都不会漏掉一句。他引导你去思索,激发你去实践,你会觉得他比你自己还了解你。每次从先生那里回来,我都感到内心充实而自信。
先生做事是极认真的,凡接触过他的人对此都留有极深的印象。他有一枚印章上刻的是“废画三千”,这其实并非夸张。凡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先生从不随便送人。一次我到先生家时,正有三个不相识的人向先生索画,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竟从桌下的纸篓里拣出一团扔掉的废画,死磨硬泡要先生题字盖章,被先生严词拒绝了。
先生的书法名震中外,求他题字的人不计其数,为此占去他许多宝贵时间,即便如此,他也从不肯草率应付。青年画家梁长林不幸死于法国,出版社请先生为他的画集题字,仅仅“梁长林画集”五个小字,先生从清晨开始伏案写一整天,还说没写好,直到晚上睡前,总算满意了,但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仍觉不理想,又重写了多遍,直到满意为止。
先生的一生中,可以说,每一天都是认真生活过来的。特别是晚年,他的时间异常宝贵。先生常说:“在时间上,比起你们,我是个‘穷人’,我还有许许多多事要做。”因此,我们虽然常常希望见见先生,却又不敢轻易去打扰他,而对那些因无聊就去侵占先生时间的人,我们都十分恼恨。
在极“左”的年代,谁都知道先生受到过极大的压力。对此,先生始终是泰然处之,从不怨天尤人。我们也从没听他透露过十年浩劫中遭受的苦难。这正是先生博大的胸怀。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艺术,给了学生,自己别无所求。先生为人正直宽厚,绝不像那些浑身生刺的棘,攀人而上的藤,而是像一棵蔽日参天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大地,默默地伸展枝条,认真地开好每一朵小花,无保留地献满树甘果。我热爱先生的艺术,我敬仰先生的人格。
先生去世的前几天,提到要开始写回忆录的事,还特别嘱托李松为他做笔录。我们都为这件事终能提到日程上而庆幸,谁料到先生的愿望竟然没能实现。
此时,在我的画案上,静静地放着两个健身球,这是先生特意送给我练手用的。看着它们,我倍觉哀伤。近几年,我因患病,走路画画都有困难。先生十分婉惜,亲自为我介绍了最好的医生,送药给我,经常托人关照,一再嘱我“不要灰心,安心治病”。先生的深切关怀给了我无比温暖。每忆起与先生相处的时日,每一件琐事都使我陷入深深哀痛之中。先生不会死,先生的光辉艺术在人间永存,先生慈祥的笑容在我心中永驻。
1989年12月15日
(副标题为养誉堂另加,文载1990年第3期《美术》)
来源:微信公众号“养誉堂美术史笔记”(微信号:cqh-history)
>相关报道:
- ·听一堂美术馆里的党史课——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2021-03-23]
- ·敦煌莫高窟唐代书法真迹东莞展出[2021-03-04]
- ·人间奇迹 艺术助力|全国美术界助力脱贫侧记[2021-03-03]
- ·水墨人物画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 “南北兼容”[2021-03-02]
- ·2021中国艺术市场将迈向何方[2021-03-01]
- ·华夏艺术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隆重举行“我和祖国共奋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2019-09-19]
热点新闻
艺术家推荐
更多...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
最新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