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收藏家潘达于:数次捐赠国藏
时间:2015-11-22 | 来源:华夏艺术网 |
潘达于家族旧藏 《明人肖像图册》李日华像
■朱同 赵启斌
潘达于原名丁达于,生于1906年,父亲为晚清县令,1923年18岁时嫁与潘承镜先生为妻,她的姐姐丁燮柔则嫁与潘博山(承厚)先生,姐妹俩人同为潘家的媳妇。潘达于结婚3个月,她的丈夫潘承镜先生就去世了。潘达于作为嗣祖父潘祖荫、祖父潘祖年的孙媳妇,继承了潘氏家族主要是潘祖荫、潘祖年兄弟的收藏。她所捐赠的著名的大克鼎、大盂鼎等诸多青铜器,宋、元、明、清书画、古籍等藏品都主要来自于潘祖荫、潘祖年兄弟的收藏。
收藏世家潘氏家族
潘氏家族的文物收藏,如果从乾隆时期的潘冕算起,到潘达于这一代,一共延续了将近200年的收藏累积时间,经历了六七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了如此的规 模。据记载,潘冕曾为候选布政司理问,他在世时,潘家开始逐渐进入家族文化发展的旺盛时期,他的儿子潘奕隽、潘奕藻先后考中进士。在京分别担任户部主事、 刑部郎中的职务。潘奕隽兄弟二人辞官后,便回家读书治学,优游林下,进行文物典籍的收藏和研究。潘奕隽的“三松堂”藏书先后收藏历代典籍达数万卷,与大藏 书家黄丕烈、袁寿阶齐名,其所收藏仅经黄丕烈校跋的珍贵典籍即达100种以上。潘奕隽的“三松堂”藏书分别由其孙潘遵祁(香雪草堂藏书)、潘希甫(递藏第 三子潘介祉“渊古楼”、“桐西书屋”)递藏,各自拥有数万卷,并陆续有所新补。
潘冕幼子潘奕基一系,亦数代致力于历代文物典籍的收藏,在潘氏家族的收藏中亦最为杰出,这一系不遗余力收藏历代古籍、青铜器、书画,经过百余年的积 累,在潘氏家族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潘达于所接受的藏品,即来自于这一支的祖传收藏。潘奕基之子潘世恩,为乾隆57年状元,曾先后历任翰林院侍讲学 士、礼部侍郎、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潘世恩诗文、书法、著作,均有相当的造诣,他的长子潘曾沂好藏书,藏书数栋,善画,三 子潘曾莹进士出身,官至吏部左侍郎,擅长书画,筑有“小鸥波馆”,收藏历代典籍、书画。潘世恩的孙子潘祖荫、潘祖年、潘祖同、潘祖颐等,亦都是著名的收藏 家,潘祖荫的“滂喜斋”、潘祖同的“竹山堂”,都拥有大量的文物典籍。
潘祖荫是我国著名的收藏家、刻书家、金石文字学家,收藏金石图书之富,甲于天下,许多重要的文物典籍即在他手中成为潘氏的家藏之物。所收宋元珍本古 籍亦达58部,是我国近代最为著名的藏书家之一。西周史颂鼎、大克鼎、大盂鼎等也都出自于他的收藏,潘祖荫收藏青铜器、古籍、金石书画的活动,将潘家的文 物典藏推进到历史的高峰,潘家终于成为晚清一两百年来收藏历代典籍文物最为著名的文化家族之一。
潘氏家族到了潘达于这一代,继续处于收藏的高峰状态。潘祖荫、潘祖年的收藏,大都为潘达于继承保存下来。抗战爆发前,为躲避战祸,她曾摄制了家藏青 铜器380块玻璃底片,以防不测,一旦原物不存,能为后世留下基本的原始收藏资料。抗战时期,潘达于择要将家藏金石、书画、古籍妥善秘密保藏,她把大盂 鼎、大克鼎等重要物件埋藏在地下,亦将宋、元、明、清书画等装了30余箱秘密藏在不为人知的隔壁空间之中封藏起来。避过了战乱,最终将这些东西保存下来。
由于战争、社会动荡以及家人因各种原因的变卖出售等各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潘家的文物典藏,早在收藏之初,同其他收藏家的收藏一样,不断面临重新散佚的局面,经历了不断的离合、聚散过程。
史乱战患几度散佚
潘奕隽的“三松堂”藏书,递藏到潘遵祁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全部损失殆尽,以后虽然有所收藏,但散佚的速度更快,连同“三松堂”剩下的几百部古籍于1934年最后全部出售。潘奕隽递藏给潘希甫的藏品,亦不断地散佚,到光绪年间也已经被儿孙斥卖一空了。
潘世恩的四子潘曾沂所收大批藏书,本拟营建藏书楼,将所藏典籍以供吴中学子使用,咸丰九年遇火,一生积蓄,付之一炬。
潘祖颐的藏品,在他在世时就因收藏的兴趣骤减而散佚,最终将自己的收藏以4000元的价格售与了翰文斋书肆,从而结束了个人的收藏活动。
潘祖荫的藏品,在他夫人去世前,在京寓所就已经遭盗流散,有了相当的损失。以后潘祖荫所藏南宋版《竹友集》曾被著名藏书家孙伯渊所有,孙氏1980 年又将此捐赠上海博物馆。由兹可见,潘祖荫的藏品递藏到潘达于时,已经有不少藏品曾被散佚出去。潘达于继承的主要是潘祖荫、潘祖年的多年收藏,她虽然严遵 祖训,付出了相当的精力妥善保存祖上传下来的文物典籍,但由于偷盗、战争,其所收藏损失散佚也相当严重,如她在抗战前就曾在家发现遭盗没有运出的青铜器; 抗战期间,日军曾先后7次来潘家搜查、劫掠,潘家收藏损失之严重,可以想见。到新中国成立前,剩余也不是太多了,所幸家族收藏的精华大都保存下来,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仅由于战争、社会动荡的原因使潘祖荫、潘祖年兄弟的收藏大量散佚,世谊、亲姻之间的索要、馈赠等,也是不断散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如著名的收 藏家、画家吴湖帆收藏的一些重要珍贵文物,如欧阳询的《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以及清帝御赐的玉华砚等,便是潘祖年的小女儿潘静淑 嫁与吴湖帆时从娘家带来的重要藏品。
19-20世纪上半期,是潘氏家族收藏活动的活跃时期,潘家收藏的典籍文物,历经100余年的兵火战乱,一些藏品因为战火的蔓延在人间永远地消失了,同时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也使潘家缺少足够的财力用于文物典籍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利用。潘氏家族收藏文物典籍的遭遇是中国近一两百年以来文物典籍所 面临命运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后数次捐赠国藏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的社会条件变化,许多私家收藏的历代文物典籍已经不可能为个人所拥有,大多通过捐献、征集的方式为国家所有,成为国家专门文化 机构、收藏机构的收藏。自1951年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潘氏家族经过数次文物捐赠活动,潘家几乎所有家藏的文物典籍最后都 转化为国家所拥有的重要藏品。
上世纪50年代初,潘家开始分批大量捐献家族收藏的文物,包括古籍、青铜器、书画、工艺品等。如潘景郑先生,他在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徐森玉的鼓 励下,将历经劫难存留下来的大量剩余的珍贵古籍捐赠给了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今上海图书馆),所藏六朝、隋唐墓志、六朝造像、宋辽金元经幢以及汉砖瓦、唐 代残石、唐代井栏拓片等,则悉数捐赠苏南文管会。潘博山的夫人丁燮柔则将家藏青铜器、书画等文物典籍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单位,西周恭王时的 师遽方彝、春秋鲁国之鲁伯禽鬲,都是潘博山的重要收藏,丁燮柔最终也将他们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成为上海博物馆非常重要的青铜器藏品。丁燮柔又曾与妹妹潘 达于一道将家藏明清书画向国家收藏机构捐赠,1959年曾同丁燮柔一次向南京博物院捐赠明清书画161件。
潘达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向国家捐赠缄藏文物,她的捐赠在潘氏家族的捐赠中最为人们所称道。1951年7月,潘达于致函华东军事委员会文化部,要求 将大克鼎、大盂鼎捐赠国家,华东军事委员会文化部接受了她的捐赠要求,大克鼎、大盂鼎被捐赠给政府收藏。大克鼎目前保存在上海博物馆,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 馆之宝,大盂鼎则被上调中央,成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其后,潘达于又陆续捐出了大量藏品,如1956年捐赠的99件字画、1957年捐赠的150 件字画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沈周《西湖名胜册》、弘仁《山水卷》、倪元璐《山水花卉册》等,都来自潘达于的捐赠。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将自己精心保藏的祖 传文物典籍悉数捐赠给国家收藏,终于为它们找到了最终的妥当归宿。
《明人肖像图册》留下了中年徐渭形象
在潘达于向国家的历次捐赠中,南京博物院也接受了潘达于为数不菲的祖传文物藏品,仅1959年(与丁燮柔一起共同捐赠)、1961年两次捐赠即达 163件之多。潘达于先生所捐南京博物院藏品主要包括书法、绘画、木刻古籍以及美术工艺品等,其中以捐赠的明清书画藏品最为主要。比较著名的作品如明无款 《明人肖像图册》、明恽向《山水册》(11页)、清胡淦《吴中七老图》手卷、吴昌硕《菊花》以及吴云、著名指画家瑛宝等人的作品等。这批绘画藏品,尤其以 明无款《明人肖像图册》最为珍贵。这12幅肖像画作品,是明后期人物画、肖像画的重要代表,在中国人物画史、肖像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此画册共绘明代 12位政府官员、缙绅的头像,著名书画鉴赏家、《六砚斋日记》、《味水轩日记》、《竹懒画媵》的作者李日华、大写意花鸟画的重要开创者徐渭亦在其中,正是 本册留影,为后世留下了中年徐渭的形象。此件作品为民间画工所作,虽然不知道画家的名字,但从这一作品所表露出来的精湛艺术才华,不能不让人惊叹明代后期 在人物画、肖像画领域所获得的重大成就。
潘达于捐赠南京博物院的清代画家胡淦创作的《吴中七老图》,也是堪为注意的一件藏品。此画为群体肖像,绘制了缙绅文士游宴、进行文事绘活动的情形, 将清代晚期活动在苏州的著名缙绅、文士方錡、李鸿裔、曾玮、沈秉成、吴云、顾云彬、钝舫等人的形象纳入画面,以图像的形式形象地记录了苏州当时的社会情 貌,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吴中士夫文人的精神风貌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图像资料。
潘达于捐赠南京博物院的明清书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清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如刘庸、翁方刚、梁同书、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吴昌硕等人 的作品。第二类则为与潘世恩、潘祖荫等或有世谊、或为部属关系的一些缙绅官员的作品,如曾国藩、李鸿裔、李文田、吴大澂等人的书法作品,都赫然在列。第三 类为潘氏家族的书法藏品,在捐赠品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如潘奕隽、潘世恩、潘世荣、潘祖荫、潘曾莹、潘祖闰等家族数代的书法作品等。
潘氏家族的文物典藏历经艰难保存下来确实殊为不易,既要避开历次战祸、逃避政府实力派人物的威逼抢掠,又要拒绝西方人不惜一切手段的强 行购买以及日本侵略者的劫掠……但这批藏品终于幸存下来为国家和人民所有,不能不说是不幸中的万幸。潘达于在将近三四十年的时间内,精心保护、收藏我国重 要的历史文物,将它们妥当地捐赠国家永久地收藏保存。潘达于以自己的行动,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专职文博人员应尽的职能,典藏、守护住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线。 潘达于留下来的不仅仅是流传有绪的“国宝”,更留下了永恒的文化关怀。当人们在明亮的博物馆静静观赏一批批藏品的时候,是否会想起与这些藏品曾经有关的一 代代已经逝去的文化老人,那些曾为保护、收藏、研究这些藏品而付出一切的一代代已经逝去的文化老人?历史留存的器物都是具有灵性的存在,它们在博物馆静静 散发出的浓郁芳香,依然也留下守护传承者的心灵呼吸和音容笑貌。
来源:美术报(杭州)
>相关报道:
- ·听一堂美术馆里的党史课——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2021-03-23]
- ·敦煌莫高窟唐代书法真迹东莞展出[2021-03-04]
- ·人间奇迹 艺术助力|全国美术界助力脱贫侧记[2021-03-03]
- ·水墨人物画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 “南北兼容”[2021-03-02]
- ·2021中国艺术市场将迈向何方[2021-03-01]
- ·华夏艺术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隆重举行“我和祖国共奋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2019-09-19]
热点新闻
艺术家推荐
更多...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
最新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