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艺术新闻 > 远去的山村——桂行创山水画

远去的山村——桂行创山水画

时间:2016-03-11 | 来源:华夏艺术网 | 阅读:2808次

  

      桂行创,1965年生于河南罗山,供职于河南省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 人才,首批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人员,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盛世青绿” 山水画名家工作访问学者。

      作品先后入选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一、二、三届全国画院双年展;2008年参加全国政协主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河南十人作品展”。作品《积翠重苍》获中国美协主办的“跨世纪暨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金奖;《苍翠豫南》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三百家美展”铜奖;《苍翠大别山》获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淮源素秋》获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平安寨》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08年“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作品展”最佳作品奖;2000年作品《积翠重苍》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入选“1900-2000百年中国画展”; 应邀参加一至四届“当代中国画学习论坛” ;2011年应邀为首都京西宾馆会议室创作巨幅山水作品《江山无尘图》。2012年受中国画学会之邀赴鄂尔多斯参与二百米山水画长卷《黄河万里颂》创作活动。2013年在河南博物院举办个展“轻风故园·桂行创山水画作品展” 。

 

《南湾湖月色》180×96cm

 

 轻风故园·序

      (文/孙明道)行创写过一篇随笔,标题是《总想到山里写写生》。文章开头说:“在城里住久了,总想到山里写写生。亲近大自然的想法常在心中涌动并日渐强烈。五一长假,我带着激情走进豫南大别山。”

      那时,行创还在省美术家协会坐班,难得有个自由时间。五一一到,他就带着工具和激情进了山,一边画,还一边写。假日结束,他带回一本写生册页,和半本采风日记。对这个收获他很满意,就展示给我看。那本册页共有十二页,行创画了十一页,还剩下一页空白,于是我就乘兴写了一段跋。

 

《独向毫端窥秘趣》138×69cm

      我的题跋留在行创的册页上已有八年之久,我也早就把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如今,行创的作品集即将出版,行创把书稿及相关文案寄给我,希望我写几句话,于是我得以读到行创这篇随笔,得以重温那段文字,也得以回忆起和行创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时光。行创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写道:

      “我这次到豫南山中,虽只有短短几天,使我又一次感悟了久违的鲜活,如果说以前的写生是生活中化解案头上学习的传统笔墨和经营,那么这次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万类性情’,学会用心和自然交流并抉微择要,为我所用。特别是与山中人的交流,他们的朴素和毫不掩饰的热情与那山那水一样厚重、清淳。我除了收获一本厚厚的册页,还收获了一段美好的心情。到家之后迫不及待地将册页展与朋友共赏。孙明道先生阅之既久,欣然题跋:‘二〇〇五年五一节,行创入山写生,得山中真景十有一帧,余展玩既久,跋于其后,凑为十二焉。昔董玄宰行舟览吴江形胜,作秋兴八景册,虽咫尺小幅而丘壑磊落,或在其广幅巨幛之上,盖景能生情,情通境也,行创此册亦荒溪池塘、野竹村树,山间寻常小景,然情致满纸,孰有生意,余读行创采风日记,知其一草一水,皆情所系。斯写生之妙也。”

 

 

《烟雨豫南》138×69cm

      豫南山中有行创的故园。很多年前,我正是在那里和行创认识的,那时,他还在县文化馆工作。他们那个县以产茶叶和出文人著名。在认识行创之前,我就和他们县籍的几位人士往来,“时俱少年,仰俯慕古人”!

 

《忆写黄柏山》138×69cm

      那里的山水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曾经画过一幅那里的云山,并题有二十字:“纸上米家山,尽是老秃头。向也不在意,不在信阳州。”“老秃头”三字借用了行创一位乡前贤的发明。我那时躲在行创故园山上一家宾馆里读《大复集》,这三个字来时把我吓了一跳,回想起来可谓惊心动魄。我于是知道,后世以雅逸为尚的江南文人,何以不敢轻以“北人粗豪”四字妄加大复。何大复的艺术感觉,实得故乡豫南山川之助。我认识行创后,有幸目睹了他的艺术蒸蒸日上,也有幸目睹了他家乡同辈画家的不断涌现。他们得山川之助,也得其乡党前贤的文化之助。

 

 

《故园旧时光》138×69cm

      县城一般是乡土文学发生的场域,对我来说,那里总是充满烟云一般的幻想。几位荒疏的文人,在繁华的街市与幽深的巷子里,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故事,缠绵、哀怨。这种气质,在都市化的大中国,非常迷人。行创和他那些居住在县城里的画友,同样也在演绎这样的故事,只不过他们稍微转换了角色。我第一次去那里采访,就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文化气氛。每个人的家里都养着水仙,摆放着青花、三彩。放水仙的几案后面,悬挂着当地已故名家的画作。他们在言谈中传颂着这些名家的逸闻趣事,透露出对乡前辈的尊重、情意,并自觉把自己纳入这个传统之中,恬和、淡然,但有所坚持。我想,这种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它培养了对传统、对师友、对艺术的情感、立场和态度。

 

《豫南雪晴图》138×69cm

      行创把即将出版的这个作品集定名为《轻风故园》,或许反映了他对某种已逝东西的向往。八年前在随笔《总想到山里写写生》中,行创只是说:“在城里住久了,总想到山里写写生。”他去的豫南山区,就是他今天所谓的“故园”,但那时他只是称之为“山里”,没有现在这样的“家山”认同。翻看他的作品集,我们也会看到这种微妙的变化。他的作品虽然一如既往地表现豫南山区,表现大别山,但早期的作品似乎更偏重“山”,而今则偏重“家”了。譬如,《苍翠大别山》之类,把山水当做山水来画,可谓“展现眼界”。而现在的一些山水画,则投入了更多的童年回忆,可谓“抒发情怀”。

 

《村头静悄悄》69×69cm

       故园,是时间和立场移易之后才会产生的概念、情感,乃至文化。如李白的故园之情,须在洛城的春风中因玉笛飞声而起;崔颢的乡关之情,须在汉阳晴川的日暮之时而生;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张宗子的陶庵梦忆,则是江山易色、家国不再之后的故园回望。行创出山多年,久居都市,如今少年已去,青涩渐远,而华发暗生,时间和空间都催促他回望家山。

 

 

《英格兰北约克郡海湾小镇惠特比》69×36cm

      董其昌喜欢用“出山”、“还山”二词描述他在“故园”与“长安”之间的时间与空间切换。35岁时他到京城“读中秘书”,空间立场的转换帮助他建立故园的概念和审美,所谓“金门多暇,梦想家山”,十年后他回到家乡,又拥有了一个观察的视角,所谓“还山以来,不复有朝市梦”。再后来是“出春明二十四年,再召还朝”,接着又是“深自引远”,然后又是再入“都门”。如果没有“出山”、“还山”的空间立场转换,董其昌的艺术恐怕不会比他所受请益的顾正谊、莫是龙更高,顶多也就是李流芳的水平。在《燕吴八景》册中,我们看到了“出山”之后董其昌对“故园”的一往情深。所以,有个“故园”回望,对艺术家来说是多么幸运和重要啊。

 

 

《忆写莲塘》69×36cm

      豫南山区作为桂行创山水画中的“故园”,因此具有了写生的形式意义和文化的情感意义。在“轻风”的吹拂下,他的“故园”更别具一层深情的审美意义。

      从宋代以来,写生的形式意义逐渐被人认识。在理学的启发下,大自然不仅启发着丰富的感性世界,更启发着纯粹的理性判断。山水不仅感动着心灵,也催发着智慧。这种感性与理性的杂糅,以及精神与形式的融合,很难被西方人理解。所以,当诗意在绘画中得以完美呈现后,表面的感性的诗意追求便迅速转换为内在的理性的形式安排。作为后发的绘画艺术,似乎也要追踪先秦哲学经典中某种简约的理性判断。正是在这样的文化逻辑下,董其昌才这样说:“画家当以天地为师,又以古人为师,故有天闲万马。今困坐斗室,无惊心动目之观,安能与古人抗衡也。”所以,当他从钟贾山阴望平原村时,一种湖天空阔之势感动了他,他亟枯笔为图。如果没有闽中、楚中、燕都的壮游,以及对江南诸山的广泛游历,如果没有洞庭、湘江、南徐奇云的启发,董其昌的艺术恐怕也不会比仇英的成就更高,他也不可能做出“与古人抗衡”的成绩。从元代之后,文人画中的诗意审美,已经转化为形式探索,从而推动中国画在风格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现代化的中国,风格更是判断艺术家成绩的依据。在风格化的道路上创造风格,从而使中国画的发展成为有迹可循的历史。如董其昌所说,中国画的风格绝对不是“闲坐斗室”的简单的以古人为师,而必须到大自然之中,感受天地的启发。从这层意义上看,桂行创的“故园”作为他的“创作基地”不仅给予他艺术感悟、情感寄托,更给予他形式和风格的启发。他早期作品,譬如《苍翠大别山》等,以小斧劈形成的独特形式,即有得于大别山苍茫气势的启发。

 

 

《英格兰北约克郡海湾小镇惠特比》69×36cm

      多年前,行创迁居省城,我曾在黄毛边纸上抄录一首拙诗送他:“西北有好峰,棱棱少人行。每到崔嵬处,古今同一冷。”行创竟付装池,悬挂在他新居的墙壁上很久。行创是我在省城的好朋友,那些年,我们无忧无虑,常常郊游,任意东西,集不请之友,与朝云暮!如今天各一方,虽然通信、交通都很方便,但见上一面,也非易事。前几天他来京创作,匆匆打个电话:“创作很忙,就不打扰了!”同样,行创约我去他的“故园”写生,尽管很想去,可是还是和他一样说了:“很忙!”如今,省城以及过去的生活也成了我的“故园”,我怅惘在那里,如同行创怅惘他的家山。

(本文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副编审、美术学博士)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