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艺术新闻 > 杨佴旻:创新赋予国画永久的生命力

杨佴旻:创新赋予国画永久的生命力

时间:2016-04-28 | 来源:新浪收藏 | 阅读:414次

刘振申

  改变是时代赋予国画的使命

  这个世界的唯一不变就是变化。一个“变”字,道出了世间万物的本质,它是所有生命体遵循的亘古不变的规律。也正是因为“变”的存在,这个世道有了新旧的交替衍生,并且以后浪盖过前浪的不可逆转,呈现出多样化的递进和欣欣向荣。国画艺术同样如此。

  从董源、李成和范宽“北宋三大家”的横空问世,将唐代以来的山水推向一个新高度,到黄公望、吴镇、王蒙和倪瓒“元四家”的独领风骚,将绘画艺术技法达到一个新里程,再到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明四家”的高屋建瓴,将山水画的色彩臻精到一个新境界,直到近代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等一代宗师的鼎力革新,将国画艺术上升到中西贯通的境地,中国绘画以江流奔腾之势推进更替,体现出博大浩繁的生命力,为世人呈现出璀璨瑰宝的感染力。

  可以这么说,变化让国画艺术以更为奇绝的韵味与魅力,赢得世人的喜爱与尊崇。

  而当下,杨佴旻挟新水墨的空灵意蕴,为中国画坛注入一种清新而质朴的元素,将创新空间作了无限的延展。

  《库艺术》的文章《回归传统是个伪命题》,对杨佴旻的创作理念做了一个生动注脚: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回归只是一种说法。说它是伪命题,是因为人类只能创造未来,退回去是不存在的。

  在杨佴旻看来,当我们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切都在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变化,如果国画艺术依旧循规蹈矩,那是解释不通也站不住脚的。尽管国画是一种经典艺术,但如果不能融入这个时代,它的生命力也就戛然而止。京剧算不算经典?由于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多样性,最终只能成为一种文化遗产束之高阁,成为当代乃至后来者临空凭吊的精神寄托。

  所以,不变无以求生存,更不要提发展。

  变化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一切都在围绕这个主题发生形变、意变或质变,核心主旨是通过改良或脱胎换骨实现前行道路上的一日千里。需要强调的是,改变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很多偏离本体的执意求变,最后沦落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杯具,成为坊间吐槽的百态谈资。

  因为,每一次改变都是基于现有条件演绎的,它需要理念、技艺、环境和受众等多方面的支撑,才能达到焕然一新或者凤凰涅槃的境地。

  在没有跳出国画现有材料的前提下,杨佴旻如何改变?

  李小山的文章《杨佴旻和他的史诗》给出了当前看来最为准确的诠释:他的作品中具有使人着迷的技法表达,这种表达已经炉火纯青。利用宣纸的特质,水性颜料的功能,描绘现代生活、情境,同时创造出与油画对等的视觉效果,甚至在某些方面补充和添加了油画所不能的东西——那些在自由烘染的墨痕里闪现的色彩之光,那些极为细腻而又厚重的笔触之间,那些灵活而又稳定的形态之中,无一不加深观赏者对宣纸和水性颜料的好感。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独具创意的革新。所以定义为革新,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是颠覆性的。对于传统国画技法,它几乎没有什么借鉴;对于欧美画派风格,它又有着根本的区别。它走在中西方艺术的分界河畔,融会贯通却又飘逸二者之上,体现出婉约而不失明朗、抽象又不失写实的特殊意蕴。

  以色彩颠覆传统水墨属性

  我们先从色彩上品读杨佴旻绘画的风格。

  从他的绘画视角来看,世界是五彩的,而不是黑白单色。他最根本的想法,是要还原于水墨画色,还原于中国画色彩,从而呈现一种原生态的事实。这种想法与中国画长久以来的“水墨单色”论调是逆悖的,这就注定他要走一条人迹罕至的路,两旁的风景及自身感受如何,只有他知道。

杨佴旻《玫瑰》2015年 69x45cm 纸本设色杨佴旻《玫瑰》2015年 69x45cm 纸本设色

  他唯一可以参考甚或励志自己的,是徐悲鸿、林风眠等留下的理念闪光——通过技法承载一种风格,达到内心世界想要的追求。

  杨佴旻将色彩作为新水墨的基本元素,将画面设置的斑斓艳丽,无论人物、山水和花卉,还是具象的、抽象的意念表达,都从艺术层面做了非常诚实的再现。

  在《白菊花》这幅作品中,作者在画面正中布置了一大束争艳斗芳的白菊花,旁边散放着几枝作陪衬,起到丰富场景的作用。视角逐渐外移,远处是带有年代沧桑感的墙壁。在这里,杨佴旻用蓝色的主题格调渲染出凝重质朴的气场,用白色的花朵体现一种孤傲的坚强。为了体现花色的真实,花瓣略施赭石给予细化,然后用大片的紫色隐喻出时间的存在与久远。

  区别于传统水墨花卉的黑白二色,他用蓝色、紫色和赭石来填充画面,用不同色彩指代不一样的蕴意表达,最终烘托出作者对白菊花独特的情感寄托——在清冷的境地里幽然绽放,不哗众不取宠,特立独行绝傲风霜,在时光的延续中成就永恒的经典。

  以线条满足意识形态追求

  谈及中国画,如果绕过线条的话题,那是不负责任也是没道理的,因为它是国画艺术最基本组成之一,正如盖房子的架构和轮廓一样。杨佴旻之于线条,情有独钟而别具创意。

  在他的绘画创作中,那种浓重的、干涩的线条是基本回避的,而是通过淡而柔的线条变现,营造淡雅、宁静、悠远或者空旷苍茫的境界,给人以置身室内的闲适愉悦、进入集市的风情感染、面对湖泊的惆怅遐思、远眺群山的放飞无限。

  把他的线条表现定义为“没骨法”是准确的,因为那是一种柔弱无骨的意念游走,围绕主题千回百绕,钩织出工艺美术一样的精美图案,光看线条就是一种享受,更别说基于线条进行的艳丽设色了。

杨佴旻《天边》 38X45.5cm 2014年作 纸本设色杨佴旻《天边》 38X45.5cm 2014年作 纸本设色

  在杨佴旻的人物代表作品《周末》中,他以曼妙的、富有梦幻色彩的迂回线条,描摹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睡美人画面,整体氛围之宁静、人物气质之静雅表现的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杨佴旻采用他一贯的手法,将人物整体铺设在画面中央,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空间。他从画面的右上角着笔,宛若潺潺流水一样勾勒线条,曲折着向左下方延伸。舒缓的线条晕染淡紫色的笔墨,生成光滑柔软的布幔,一个体态轻灵、肤色滑润的女人俯卧在布幔上,侧脸枕着手臂沉沉入睡。

  无边的寂静笼罩了一切,沉浸出来的都是美。

  在这里,作者为了更好表现线条的柔美,他用赭石加白色描摹女人皮肤的娇嫩,用睡姿的妩媚表现出人物的如兰气韵,然后用左上方一大片幽暗的黑色反衬肤色的白皙,并以墨色的浓淡变化,体现出飘渺幽远的梦境世界。

  作者通过整体氛围的营造,将《周末》的主题给予了精入骨髓的深化——放松的心情、温馨的场景、家庭的静谧和性的臆想。他将线条做了意识形态的强调,彩墨的辅助作用功不可没。

  我们没法不为作者的高超创意而惊叹!

  杨佴旻把自己的绘画归结为以下特点:首先是意识形态,表现一种空灵曼妙的内心世界向往,与传统国画的“六法”标准完全不同;其次是新技术的运用与延伸,体现有质感的物象形体,触摸感、视觉感和美感产生了高度统一;最后是现场感的营造,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同时,于潜在间萌生无尽的遐思。

  传播让践行产生认证价值

  杨佴旻不仅是一个缔造者,同时又是一个践行者和传播者。对于自己竭精尽智创立起来的新水墨艺术,他以极大程度的热情和信心把它推向时代和大众,从而让更多群体感知这种新派艺术的魅力,进而赋予它久远的生命力。

  2012年7月,以“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庄重举行,开启了新水墨画巡展国内的序幕。

杨佴旻《周末》32.2×56.4cm 2002年作 纸本设色

  《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

杨佴旻《周末》32.2×56.4cm 2002年作 纸本设色

画中国巡回展》作为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由国内多家知名文艺机构联合主办,邵大箴、范迪安、米如群、陈履生、刘伟冬、方骏、赵绪成、吴为山、李小山、田黎明、杨晓阳、杨炼、张根虎、西川、陶咏白、杨小滨,聂危谷、祁海峰、江黎、张国君、汉风、李彦鹏、石跃峰等业内人士到场参会,共同见证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重要时刻。

  这是一场高规格的活动,满腹才情的与会者完全把它当作了一场誓师大会,期望着新水墨从此扬帆起航,在广阔的艺术海洋上乘风破浪,直达理想的彼岸。

  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一年期间,巡回展先后在山西美术馆、河北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大连美术馆等地展出,人们从最初的质疑、到中间的思考再到最后的陶醉,经历了一个曲折回环但结局完美的过程。新水墨成为一种热点在中国美术界发酵,为各个层面的人士所接受认可。

  从2003年首获“哥伦比亚首届世界绘画贡献奖”(哥伦比亚),到2005年获得“傅抱石奖”南京水墨画传媒三年展组委会提名奖,再到2006年获得“现代金陵水墨画传媒展评委大奖”、2007年获得圣赛德当代艺术奖(美国·南科罗拉多),直至2014年跻身胡润艺术榜,跨入“少壮派国宝艺术家”行列,杨佴旻用了近一个年轮的时间。他以自己的坚持完成了绘画艺术的浴火重生,在中国画革新历程中充任起一个不寻常的角色。

  格局让创新具有更广的发展维度

  杨佴旻说,国画艺术的鼎新发展,需要国家整体意识与国际的接轨,我们首先要融入到世界大环境里,然后进行各个层面的衔接互动,最后达到从行为到意识的统一,则国画艺术的腾飞指日可待。

  他又说,我们从八、九十年代尝试着与国际融合,如今又倡导回归,从市场环境来看,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接洽,而是又回到了原点,这是一种很不自信的表现。

  他最后强调,我们中国拥有这么灿烂的文化,这么古老悠久的历史,应该视世界是我们的,我们同时也是世界的,唯有胸怀打开,前景才会无限广阔。

  他的忧患意识和对梦想的致力追求,为国画艺术的发展指引出可持续创新路径。

  2016年4月21日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