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心得(第二百零五集) 罗国正
时间:2019-12-21 | 来源:罗国正 |
美学心得(第二百零五集)
罗国正
(2019年12月)
2888、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主张:“画不形似,而在笔墨之妙”。“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他对唐宋以来的画家作出了这样的审美评价:用笔各殊,皆“刻意师古”。当今不少书画家,也存在这种现象。
王时敏又批评当时的画家说:“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导致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挽救”。我对这些句的解读:即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本功还未扎实,就急于求成,企图标新立异,结果则谬种流传,遂至用诡秘神化来掩盖怪象邪气,结果不可挽救,败坏了风气。其实,何止明末清初有这些现象,当今也有。
他推崇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等时画家们的画风,因为他们“唐、宋、元名迹尚富”。“观其点染,即一树一石,皆有原本,故画道最盛”。到后来,则“一二浅识者,古法茫然,妄以为已意炫奇,流传谬种,为时所趋,遂使前辈典型,荡然无存,至今日而澜倒盖甚,良可慨矣。”
他主张学古人“不徒似形为能”,要“得留神髓”。赞王翚:“皴擦勾斫,渲染开合之法,无一不得古人神髓”。“学富力深,遂与俱化。心思所至,左右逢源,不待仿摹古人神韵自然凑泊笔端。”
王时敏这些观点,前人早已有之,只是处在他那个时代,从他的角度列举了新的例子,针对当时的情况,在绘画上激浊扬清。历史的前进,常常是从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地量的积累,各种人才在不同位置上,做着大量的重复行为,以延续着从古至今的气脉。芸芸众生,为了当下的生存,眼前的利益,满足普遍人的需要,急换养家糊口的柴米,既无心情又无精力和时间去精研“神髄”。所以,一个时代充满创造力的人物不多。王时敏总的思路是继承传统笔法的自然之美,要学习古人的神髄。其实,这只是艺术上的一种风格。事实上,艺术应与时俱进的。因为绘画的材料、工具随着时代科技进步,也在不断地有新的研制,这也导致新的画种诞生,加上画家们努力探索新的样式,使画坛更加丰富多彩。样式多了,就更灵活地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当然,还须有人努力将传统继承,只有这样才更好。对于从事艺术活动的每一个具体人来说,各自的目的不同,他们会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方式,以得到满足。只有伟大的艺术家,是为完成心中的使命而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为后人树立出标杆。
2889、有人可搞动风云,指点江山,有人钻研雕
虫小技,进而悟道。无论大事小事,其理可以一贯。这里特别值得一讲的是明朝印学家周公瑾,他将治印刻章的道理讲得非常深刻。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启发,如书法、绘画,如做人、做事等等,也可举一反三。下面将他的主要非常精彩的观点列出,让大家逐条细细品味,然后讲讲我的读后感:
1、取象阴阳,清浊既判,一经一纬,相生不乱。
2、勿今而奇,宁古而朴。
3、位置经营,繁简疏密,泥古何为,因时损益。
4、点划形象,规矩方圆,斟酌思维,忽惮再三。
5、始终相沿,循环不断,如网属纲,千条一贯。
6、一来一往,不疾不徐,玄之又玄,鬼神莫窥。
7、认为阳文之美在轻清,阴文之美在重浊,重非重滞,浊非污浊。
8、方平正直,无纤无巧,无悬无剩,运转活而布置密,乃为上乘。
9、文有法。印亦有法。
10、画有品,印亦有品。
11、“得其法”,才“得其品”。
12、繁密处,删荒杂,简练处,添续笔。做到“死而复生”,“终而复始”,“首尾贯串”,“无斧凿痕”,如“元气周流一身”。
13、圆融净洁,无懒散,无局促,经纬各中其则,如众体咸根一心。
14、点画法,“清朗雅正”。
15、法由我出,不由法出。
16、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
周公瑾的观点,提出多个的美学命题,确实非常精神,对刻章治印肯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或借鉴作用,对书画创作,对为人处世,对项目的策划、环境布置等等都有参考价值。细想一下他的思想源头,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用《周易》、阴阳等中国远古就有的辩证思想;第二,受中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治印艺术的美学理念影响;第三,他善于总结、精研自己的刻印章的实践经验。有了这三方面的源头作为坚实的基础,“如众体咸根一心”,在日积月累的体验中,通过认真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多条治印的审美、鉴赏规律、法则,重视创作与鉴赏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时空意识,将继承传统与当下的意象构思中捕捉灵感,从而实现提炼出主题。通过悟道得法,达到以小见大,以方寸见灵魂,以瞬间昭示永恒,实现人品与作品的有机统一,以至一法通则法法相通,使局部与整体浑然一体,无斧凿痕,元气周流一身,终而复始,亮无穷之气象。体现人的本质特性:自由和创造。“法由我出,不由法出”,表现出艺术创作规律中的一个特殊性,如此等等都是发人深省,使人觉悟,催人奋进的崇高美学理念。
2890、明朝印学家杨士修提出的美学命题,强调“五观”的审美心理和相关的审美标准,对治印、书法、绘画,甚至在人生修行、处事等等上的美学境界的提升都很有学习和参考价值,我在此将他的观点列出,并对这些观点稍作评述,给大家读读:
1、篆刻美学命题“刀笔在手,观则在心”。
评:心外化于手,刀笔是手的延续,是心的进一步外化,直至刻出作品,形成心所需客体。若眼高手低则大打折扣,只有得心应手,方主客和谐。是否和谐,以心确认。
2、“五观”的审美心理:“手器或废,心乃存亡,以是因缘,名为五观:曰情、曰兴、曰格、曰重、曰雅。”他将“情”放在首位,“情者,对貌而言也,所谓神也。非印有神,神在人也。”“兴之为物也无形,其勃发也莫御,兴不高则百务不能快意。”“印之发兴高者,时或宾朋浓话,倏尔成章,半夜梦回,跃起落笔。忽然偶然而不知其然,即规矩未遑。”
评:下笔有情,与雕刻的下刀有情,其义一也。古今中外,对艺术创作须有情感,这点是有普遍共识的。“情”的审美范畴,在很多艺术家心中是居于首位的,在美学上也是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内心之情 外化在貌,于人之脸,于作品之形,都如此,这就是“神情”,人或作品的精神面貌是融为一体的,由此产生了“神情”的美学范畴。神情就是人的精神风貌,或创作主体的精神风貌通过创作活动,外化到客体——作品上,表现出作品的精神风貌。情之神有多种状态,其中一种是为人、或创作时,“兴”是非常重要,在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中“兴”,这就是一种乐趣。在创作中“兴”,是创作的激情,这时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头脑灵敏,容易找到灵感。这时,身手敏捷,容易得心应手,偶尔还出现意外笔趣或刀趣,佳作因此生成。为什么这么多艺术家用美酒来助“兴”呢?为什么要红袖添香夜读书呢?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里明显讲出了审美感兴、审美灵感、意识、无意识、借助念、物、情、景而唤起等等的微妙关系。这就是“情趣”的一个方面。为什么有些人相处的条件,从外人来看,已是相当美满了,但终不能快乐呢?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了一个——“情趣”!杨士修在多年的读书和治印中感悟出人生与艺术的真谛:“兴不高则百务不能快意”!
杨士修将“品”来解释“格”的艺术范畴,会使读者感悟人格、风格,我觉得很妙!他将格分为十多种:正格、诡格、媚格、老格、仙格、清格、化格、完格、典格、超格……。
评:有经验的审美者,有几种“格”早就清晰了,剩下的,要慢慢品、思考。杨士修这样细分“格”,对审美对象既定性,又定量。如果熟识并应用自如了他的划分,对物、对事、对人的审美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如果你是小说家,或人物画家,你创作的作品就不会千人一面;或是优秀的领导者,你就能因才而用;如果用此标准去交朋友,就会避开了很多坏人了,等等。
杨士修认为:“雅,不亵不俗也。”他主张用玉做私印,用金、银做则俗气。“可受印者四种,不可者反是,知此三说自成大雅”。“老年所擅长者七则:曰古、曰坚、曰雄、曰清、曰纵、曰活、曰转。”他还主张:净、娇、松、称、整、丰、庄、变。反对:死、肥、单、促、苟。
评:杨士修这些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著的《印母》,是不少治印者爱不释手捧为经典。他在审美上接受一鉴家,一行世,一雅人,一可人,他由技进乎道,于微见著,令人有见一斑知全豹的感受。但又有多少人能真见一斑?
单治印一项,己令很多人穷其一生而未能彻悟,由此可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只能谦虚谨慎,活到老,学到老 !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相关报道:
- ·人生有素风——采访赵江华老师[2021-12-29]
- ·幽寂的温暖——陈斐鹏山水精神浅析[2021-12-27]
- ·西沐:丰富文艺发展内涵 提升新时代文艺感召力[2021-12-19]
- ·西沐:新时代文艺发展要努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2021-12-14]
- ·西沐: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架构与视野[2021-12-14]
- ·西沐:新时期中国艺术产业理论内核及其拓展维度[2021-12-10]
热点新闻
艺术家推荐
更多...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
最新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