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综合评论 > 西沐: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架构与视野

西沐: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架构与视野

时间:2021-12-14 | 来源:西沐 | 阅读:1494次

  2013年写成的一篇文章,2014年在一本C刊第一期发表,由于这篇文章是文化金融研究方面的较早的一篇系统研究,读者面比较窄,估计没有多少人看。但出乎意料的是,今天获知被评为了这本刊物的优秀论文一等奖。这是文化金融的魅力!

  ——西沐

  2021年12月13日

  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架构与视野

  西沐

  (上海大学 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上海 200444)

  【摘要】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催生了文化金融业态的形成与发展,文化金融担负着文化资源系统化、文化资源资产化、文化资源金融化与证劵化这一基本路径的构建与实现。发展文化金融是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文化金融的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文化金融具有资源的新颖独特性、价值链条的独特性、成长机制的特殊性、动力机制的高端性、业态聚合力的融合性等特质,文化金融的根本是发现并整合价值。文化与金融能否实现有效对接,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文化资本

  在新的经济形态下,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像所有的产业形态一样,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2010年4月8日,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1]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以及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双方内在需求的促动下,文化金融的理论及实践创新正在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的发展架构中认识文化金融

  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破解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瓶颈,而寻找出路与化解瓶颈的举措,不外乎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三是寻找资源与发展的新领域。世界经济发展的启示,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驱动,使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了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于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地位不断得以提升,已然进入国家重要战略的层面,可以说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并展示出了广阔的前景。但不可回避的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不少重要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的比较优势、资源整合及互补协作效应不明显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虽然有所差异,但从初期发展的基础来看,呈现出的是东高西低的基本态势。由于产业政策及人们对规律认识上的制约,文化产业的内生性发展及跨部门与跨地区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影响了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与重复建设问题。特别是外延性的产业扩张普遍,如动漫产业化基地等发展过多、过滥、过快,导致在产业培育初期就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现象。

  (二)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中的主体机构多,但集约化程度低、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市场的主体机构虽然众多,但大多规模较小,资源分散现象严重,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浪费普遍,导致了集约化程度低、效率低下,可以说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非常明显的发展状态。

  (三)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机制发育缺失、结构混乱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培育与建立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而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至少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引导机制,另一个就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机制的作用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根本,政策及法律法规引导机制在很多时候更多地是依赖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目前,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业管理组织及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之间的责、权、利的定位及运作格局尚未理清,产业市场主体还处于一个依赖财政及政策的境况,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的状况还将会长期存在。

  (四)文化产业的业态水平与人才的智能结构水平不匹配,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需要一大批既懂经济运作又懂文化发展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又需要与产业业态相适应的各类专业及职业化人才,特别是需要跨专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法制法规与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再加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还缺乏相应的支撑,特别是文化与金融的结合,瓶颈更多,发展滞后,如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也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的重要因素。

  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界及实践界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我们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地发掘、培育与实现文化消费是基础、是核心;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是战略。文化与金融的融合不断地催生着文化金融业态的形成与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也不断地催生文化金融业态的发展。这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生态。

  目前,我国文化金融的发展面临这样一个大背景:首先是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其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的一种具体而又深层次的要求;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现有的经济结构及其相应的资源配置状况,已无法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第三是发展方式转型的内在驱动,因为现有的资源水平与能力已无法维持与满足当下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资源消耗;第四是新的经济增长急需新资源、新领域的寻找与拓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文化金融的战略地位之所以被凸显出来,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文化金融担负着文化资源系统化、文化资源资产化、文化资源金融化与证劵化这一基本路径的构建与实现,更是不断推动文化资源按市场机制配置的重要推手,也是文化价值发现与实现平台构建的主体性力量。所以,在现代经济形态下,文化金融的战略意义就可见一斑。

  在如何认识与分析文化金融的发展问题上,我们认为,分析文化金融的发展必须放在文化产业发展这个基本的架构中来进行,这个基本的架构就是围绕一个核心、沿着两条战略路径、实现一个基本融合、达成一个基本目标。即:围绕发掘文化最终消费这一核心,沿着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的战略路径,强调国家战略举措与政策同市场机制的作用相融合,达成满足社会多样化、多层次、多目标的文化消费需求的目标。其中,核心是建立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要重视文化产业要素市场的建立,文化资源价值平台的构建以及文化金融产业链条的培育与建设。这是研究与分析文化金融的一个基本框架。

  文化金融的概念及其发展所面对的基本态势

  文化金融是一个新的业态,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而是指在文化资源资产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架构体系、金融化过程与运作体系、以文化价值链构建为核心的产业形态体系及服务与支撑体系等形成的系统活动过程的总和。理论创新架构体系,包括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等;金融化过程与运作体系,包括金融制度、金融规则、金融政策等宏观性体系,以及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体系等运作层面的体系;以文化价值链建构为核心的产业形态体系,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资源价值体系所形成的产业形态,如艺术品金融产业形态、新闻出版金融产业形态、影视金融产业形态、演艺金融产业系统及动漫金融产业形态等体系;服务与支撑体系主要是指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与产业支撑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文化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由此可见,文化金融是围绕文化资源资产化过程,在文化产业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种融资与服务过程,也是国家文化创新体系和国家金融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文化资源资产化至少有两个进程:一是新领域的文化资源资产化产业化过程;另一个是现有业态,特别是传统产业形态的文化化的再造过程。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在这两个进程中都有很好的机遇及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文化金融概念的进一步厘清,可以说是研究与分析中国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现状与态势的一个重要的基础[2]。

  文化金融在大的环境及内在动力的驱动下,已逐步由概念的生发、产业的萌生,不断进入到一个新生业态的培育与生发过程中。可以说,我国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态势,而这一发展态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一个高的关注度,还在于随着文化产业及金融业创新水平能力的提升,使得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发展的基本态势[3]:

  首先,发展文化金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文化金融的发展,是中国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的一个必然选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国内经济环境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文化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中国经济持续30余年的超高速增长,促成了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然而,取得这样的成就并非没有代价,从要素投入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必须要改变的极限。这种转变面临两个大的背景:一是从目前我国人均GDP水平来看,正处于一个消费结构快速转型的阶段,其中,文化消费是一个重要的转型取向;二是必须实现新的发展与转型。不合理的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已经造成我国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和产品的大量积压。到了今天,是我们必须正视并要尽快加以改变的时候了。而这种改变,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型。转型的基本含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发展方式的改变,另一个就是寻找新的发展领域与新的资源。关于发展方式的改变,诸多学者的已有研究多有涉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了。而寻找新的发展领域与新的资源,毫无疑问,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就是最重要的选择。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传统意义上的基于物理性的资源有所不同,它越开发越多,越系统发展价值越高,越深度开发价值越大,并且,这种开发不仅不会造成环境问题,而且还会使环境更具亲和力和友好性,这是文化资源与传统资源相区别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这也是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作为新时期经济转型重要选择的前提条件。

  其次,发展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方向越来越清晰。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推动力:一个是科技进步,特别是基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信息管理与处理技术融合对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作用;另一个是金融推动,特别是文化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对文化艺术资源的聚合作用。在这一进程中,科技进步是基础,金融推动是牛鼻子,是关键;也就是说,资源是基础,创意是灵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是其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三,发展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路径与问题越来越清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文化金融的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当前,文化金融发展的状况与国家文化战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金融的发展急需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与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发挥市场机制来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的对接,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由“资源形态”向“资产产业形态”的转化,从而较好地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特点与内在规律;二是如何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怎样构建文化类无形资产流转评估体系,为金融业产品创新创造条件;四是如何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使政、银、企融资对接中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要切实关注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内在规律,重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将面对的一些重大问题。文化金融产业资源从价值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同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金融产业资源价值的发现与实现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金融业是在寻找、发现与整合价值;艺术是在创造价值,市场机制是在实现价值,文化金融业就是在发现价值与整合、实现价值的节点上找到了文化与金融对接的关联点。因此,金融与文化的结合,要防止强势资金及强势运作对文化的伤害,要强调尊重文化资源的特性及其内在的发展规律,重视文化资源价值的完整性。

  文化金融业态的基本特质

  文化金融及其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形式,其认知基础是明晰的,那就是这一新业态所独有的基本特质。这是我们认识与挖掘文化金融及其产业业态规律的基础。文化金融是金融业,但它不是普通的金融业,而是以金融服务为基石的特种金融业,而这种特殊的属性,不是一种人为的规定,而是由文化资源的特性及其文化金融的业态特质所规定的。对这一问题,目前虽然还处在研究与总结阶段,但其主要的特征或是特性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源的新特质,特别是资源的非标准特性、复用性、消费过程的增值性、价值的复合性、环境的友好性等,是新业态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特质,也是文化金融区别于其他金融形式的根本原因。

  第二,价值链条的独特性特质,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资源的系统化→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劵化这一价值传递链条。

  第三,成长机制特质,取决于需求的规模与业态成长规律,特别是需求的个性、多样性与业态的大众化、规模化要求对成长机制的内在要求。

  第四,动力机制的高端性特质,文化金融产业可以说是产业之上的产业,其动力机制的形成是一个文化、金融与产业动力机制整合的过程。

  第五,业态聚合力特质,表现在业态的复杂性与融合能力强,新业态需要在产业体系中生长,以及高度依赖产业支持体系。

  第六,文化金融的创新对政策的敏感与依赖性较强的特质。

  第七,资源的流转及金融化对平台化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的特质。

  目前,发展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意义有目共睹,文化金融的业态特质,要求我们不断地去拓展文化金融创新实践的视野。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没有现代化的金融产业,就很难有称得上现代化的产业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重视发展文化金融的道理也同样如此。文化金融创新实践既是中国经济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也是文化经济研究及实践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文化金融的建构与快速发展过程中,急需理论研究的支撑与实践的总结提高。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以下几方面理论研究的支撑:一是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按照文化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积极推动文化金融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创新,为文化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更多、更全面、更有效的理论支撑与指导。二是理论研究应打造文化金融产业理论与研究高地,重点是着力打造文化金融产业高层人才培养与急需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以及行业标准研究制定、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理论与产业拓展的高地,关键是要整合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产业政策探讨。三是针对难点、热点及需求点开展研究与咨询,在服务产业的同时,引领文化金融业的发展。

  文化资本市场与文化金融发展

  研究文化金融就不能不涉及文化资本市场。文化资本市场与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关系,最关键的不外乎三个层面:一是文化资本市场是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资本及其市场,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发展;二是文化资本市场体系及其支撑系统,是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三是文化金融及其产业是文化资本及其市场发展壮大的保障与产业支撑,更是文化资本及其市场生发的主要领地。

  文化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文化金融产业体系的支持和支撑,更离不开文化资本血液的滋养及文化资本市场的驱动。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特性及其规律,可以说更多地取决于文化资本的基本特性。在分析金融资本特性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资本的主要特征。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具有增值性、安全性、运动性和主体性特征,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在这里不再展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资本的一些特性,一定不会背离资本的主要特征,而是在资本主要特征基础上的一些生发。

  我们认为,文化资本更多的特性体现在其独有的基本特征中。通过对文化资本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资本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是由其内在的特性与外在的环境影响而造成的,具体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只能在文化市场过程与文化精神消费过程中去探寻。对文化资本的分析,当然也不能例外。

  (一)追求价值增值过程的复杂性

  文化资本增值过程的复杂性是由文化资本的复杂生存状态及其实现过程所决定的。首先,文化资本的构成是多层次、多极化结构的一种价值生存状态,在某一时空条件下,很难确定其主导性的价值构成导向机制,在这种复杂的生存状态下,我们难以用一种模式或者方法对其进行评估与衡量。再加上文化资本运动与增值实现的过程更多的是在非理性的精神消费过程中形成并拓展,我们已有的在实物经济领域的经验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新的认识与规律的形成又是一个过程问题,需要时间的积淀。因此这种复杂性不仅仅表现在实际的过程中,也体现在人类认知的复杂性上。

  (二)价值增值构成的多维性

  文化资本的价值构成特征与状态,阐明了文化资本是一种复杂构成状态的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资本的取向性决定的。文化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态,资本所具有的一般取向性的特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精神消费过程中不断生长的文化资本,它同时还受到诸如文化、历史、心理等诸多软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别的领域可能是间接性的,但在文化资本的运营中,这些因素在很多时候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文化资本的价值构成往往会显示出多维性、多层次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多维性的状态,可能会成为我们深入研究文化资本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与切入点。

  (三)运动的特殊性

  我们知道,资本的增值是在运动中孕育与完成的,也就是说,资本增值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这是我们研究与分析文化资本的一个重要基础。文化资本是在精神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运动,与一般的资本运动性质所不同的是,文化资本的运动有其更为特殊的特性与背景。这首先表现在文化资本的运动是在以精神消费为背景的大势下完成的,同时精神消费也是文化资本运动的载体与土壤。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精神消费的兴起与发展,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就很难走入我们的生活。文化资本在精神消费中成长与运动的现实决定了文化资本的精神取向,这是其价值建构与实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分析与研究文化资本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四)价值表现的状态性

  文化资本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价值存在状态,文化资本的价值呈现是在精神消费的过程中才得以实现的,其实现的形式往往是一个结果,或以物质呈现,或以货币呈现,但承载这一结果的价值表现却是一个重要的状态,我们不可能用单一的思维与表现去简化文化资本的价值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在一个状态之中,才能够真正地发现与认识文化资本所应有的价值体量与结构。既然文化资本价值是以一种状态的形式显现的,那我们就不能忽视这种价值状态所赖以生存的具体时空与环境,状态一定是存在于一个特定时空中的生态之中的。

  (五)精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文化资本在精神消费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这就决定了其除了基本的物质属性之外,可以更加强调资本增值过程中的精神性与创造性,也可以这样说,精神性是文化资本运动与增值的基础,而文化资本的创造性则可以称为文化资本的增值源泉,也许正是站在创造这么一个结合点上,文化资本才真正与艺术创作以及审美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点,那就是创造。文化资本是精神资源与创新能力的支配与推进,所以在研究文化资本的增值过程中,要将创造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核心位置,否则,研究与分析文化资本就难以切入命门。

  (六)艺术与话语能力的支配性

  文化资本是一种文化意识能力的话语支配权力,资本一旦参与到建构的过程之中,它就会通过对资源所具有的匹配能力与权力来发挥其支配权与话语权,这是资本对社会与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与机制。这种机制当然也会对文化资本发挥相应的作用。在文化资本的视野中,除了物质性与货币性的显性资源以外,当然也包含有精神范畴的一些资源,如价值取向、审美取向、意识形态的取向等,都是文化资本可以整合的资源,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利益目标下会有不同的利益整合与调适。随着现代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化,资本机制及其力量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资本的作用日益显现并多元化。因此,如何发挥文化资本话语能力的支配效应,是目前我们应高度重视的课题。

  (七)禀赋的世界性

  文化资本是艺术生产可以呈现出世界性的场所与平台。 禀赋的世界性源于文化资本的一般资本的特性。我们知道,资本的要义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所有资本的一个最为直接与深刻的使命,而这一资本的特性,使资本拥有了一种特别的能力,那就是它能够轻易地穿透不同区域、不同政策,甚或是不同文化的阻隔,而按照自己的法则去运作,从而使不同的区域与条件在资本的整合之下形成一个相对意义上的状态,或者是融合,这是资本的力量。文化资本的这一特性当然是最为突出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利益结构中,可能除了物质利益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利益诉求,也就是说,文化资本上的利益可能会是多目标的,这就决定了在评判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之中,会有一个利益目标博弈的过程。但文化资本这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在一个更为理性与原则的平台上不断推动艺术发展,包括市场发展的全球化进程,这也是难以回避的。

  在中国,尽管资本理论是最年轻的,尽管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而又“变幻莫测”,许多方面还处在试验、争鸣、探索的过程中,但是,资本市场作为一种新兴市场,却依然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市场形式如果不发展资本市场,就没有光明与前景可言。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其中,文化资本市场正在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后起之秀。但是,站在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高度来审视,目前,中国文化资本市场显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本市场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既需要有宏观高度的总体指导思路,也需要根据各个子市场的特征,多角度、多层面地对现行的中国资本市场之发展方略展开系统的研究,以期找出资本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治理,使资本市场处于有序、稳定、健康、高效的运行状态[4]。基于此,文化资本不仅仅是一种物的或货币的存在形式,更是一种可以推动市场规范、组织形式、政策体制、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社会力量。可以说,文化资本的发展不仅仅对当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对市场及其社会转型作出积极的努力。

  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分析

  当然,我们在关注文化资本及其特性的同时,更应关注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问题。文化金融的根本是发现并整合价值。文化金融既是中国经济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也是文化经济研究及实践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归纳以上的一些分析,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

  (一)文化金融的提出与实践是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前提

  文化金融是一个尚处于经验形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很多,其稳定性与学科支撑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特别强调理论前沿与实践前沿的一体化。可以这样说,文化金融的前沿实践亟需理论的引导,而文化金融的理论前沿研究也更需要来自实践前沿的支撑。从金融的角度讲,文化金融是金融产业及其衍生工具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所进行的金融创新;而从产业的角度讲,文化金融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文化金融产品与文化金融资源经营上,以文化为主线与基本特征的市场主体、单位或机构及其活动与环境的集合。所以,可以看出,发展中的文化金融产业,既不是宏观概念,也不是微观概念,同文化产业一样,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它研究与揭示的是文化金融产业经济活动的基本趋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5]。

  (二)文化金融是一个新的金融业态,更是一个特种金融业,特就特在文化资源的特性上

  文化资源最为重要的是具备两种基本特质:第一种是资源的非标准化特性;第二种是资源的系统可复用性。文化金融业包括文化证券业态、文化银行业态、文化金融保险业、文化信托业、文化担保业及文化租赁业等几个方面,其本质与根本是建立在服务这一基石之上的规模化、社会化、大众化发展的核心点与基本趋向。

  (三)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意是其灵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是其战略的方向

  其中,科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金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力,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价值发现——价值整合——价值实现”是其内在驱动力。

  (四)文化金融的发展必须用产业的理念来推动

  在我们重视用新的产业理论来构建与培育文化金融体系之外,更应将着力点放在文化金融市场体系及主体的建设上,重视文化金融产业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制定,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金融产业的财政投入支持,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并以最大的力度整合与搭建文化金融产业资源平台。目前,我们应重点抓住一条主线和四个关键点。一条主线就是抓好文化资源产权化→文化资源资产化→文化资源资产金融化这一条主线,不断推动文化金融的发展进程。四个关键点是:(1)金融体系的融合,特别是银、证、信、保四大金融体系的介入与主导,这是文化金融发展的关键,重点在于突破点与顶层设计;(2)文化产业体系的发育,特别是市场支撑与中介体系的支撑作用是文化金融发展的前提;(3)文化金融的对接交易体系的建设与专业化的运营是文化金融发展的基础;(4)发展环境特别是风险意识的培育是文化金融发展的保障。

  (五)文化金融发展的状况与国家文化战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金融的发展急需取得重大突破

  当下,我国文化金融产业所服务的市场主体一是资产特性“轻”,影响了金融资本的进入;二是发展规模“小”,金融支持规模有限;三是配套支持“弱”,这也制约了资本与文化金融产业主体的对接;四是文化金融主体的发育还处于萌生阶段,力量单薄,抗风险能力差。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创新少,企业数量不足、规模小、实力弱,市场集中度低,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在发达国家,围绕科技金融、环境金融、文化金融三大主体进行金融创新,是世界金融新格局构建的关键。其中,文化金融已经成为推动其文化产业全球配置生产要素及产品开发营销的最重要手段。

  (六)文化金融的发展既要重视政府财政创新的支撑,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发展与提升中国文化金融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金融产品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投资需求与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产业运作的系统化、规模化、社会化、大众化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解放与发展文化金融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重视政府财政创新的作用,即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创新政府财政的文化投入规模与方式,引导并促进金融体系及各类资本参与到文化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文化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尚处于初创期的文化企业及其支撑体系提供投融资支持,以及做好一系列文化金融服务的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首先,市场机制是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能较好地解决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可以在国家战略的框架下,有效率、公平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很好地解决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问题。也就是说,既要强调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更要有战略与顶层设计。第三,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定要与区域政府的政策与投入相衔接,发挥市场机制不仅仅是市场化,但也决不能理解为政府办项目、办产业,靠政策办项目、办产业,重在依靠市场机制培育文化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新业态的战略问题与路径

  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这重点之中,发展机制及业态的进化规律又是核心。我们在对文化金融进行研究时发现,作为一种新的产业业态,文化金融在当下还存在一些重要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概括为:首先,也是最为突出的,就是社会及大众对文化金融的多样化、多层次、规模化的需求与文化金融体系发育滞后的矛盾。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有文化金融的支持与支撑,但由于目前文化金融体系与服务能力的缺失,使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瓶颈,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又必须依赖于顶层设计的推动。因此,我们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在研究相关系统的顶层设计时,必须将文化金融的发展纳入其中。其次,文化金融的服务能力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点少、量小、质差,发展缓慢。第三,文化金融产品匮乏,种类单一,并且随机性强,很难做到机制化、系统化与常态化的业务运作层面。第四,文化金融产业的价值链条建构能力弱,特别是以创新的姿态来整合文化产业支撑体系的意愿不强、平台化建设的战略意识薄弱等,这都使得价值链条的建构能力无法释放或有效地形成。第五,文化金融服务的环境有待优化,特别是相应的文化建设、文化教育、人才培育与成长环境等,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在对待文化产业问题上,当今文化领域有部分人,将文化发展的自足性和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对立起来,这个观念必须转变。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业态,通过研究与分析,去探讨其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发展并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也不仅仅是因为科技进步的综合性与融合能力越来越强势,而且是新的业态给我们提出了不少以前我们并不熟悉的问题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

  (一)重视文化金融产业在研究中创新及在创新中研究的互动状态

  这是文化金融产业新业态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的必由之路。其实质就是实现对新资源价值发掘能力及对新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能力的提升,就是要重视:(1)新业态科技体系及其支撑体系的研究;(2)新业态价值链及传导的研究;(3)新业态产业体系及支撑体系的研究;(4)新业态环境及政策法规的研究;(5)新业态服务能力的建构。这包括服务体系、产品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二)重视新业态系统结构的认识与研究

  我们在感知一个新业态到来的时候,除了发展的状态与趋势,更应认真研究的就是在这一业态之下的产业结构,即这一业态赖以生存的系统结构。通过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进一步发现与把握文化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规律是必要的,同时也是推动业态生发与整合的重要指导与基础。我们知道,从文化资源的原始状态到文化的最终消费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抽象的,而是由相应的产业价值链条相对接的。

  一般来讲,文化资源必须经过相应的科技支撑与转化,才可能与相关产业基础与要素的支撑相对接,并经过产业平台体系、结构和能力,与内容相融化,才可能形成不同形式的产品或服务,并形成文化或文化金融的最终消费。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金融产业的结构。从这一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并发掘出相应的产业发展机会,从而推动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以及已有产业形态的成熟发展之取向。

  (三)重视缘于新需求与新科技的出现而带来的新业态生长极的出现

  特别是要重视科技进步给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方式及文化消费内涵所带来的冲击与变化。对文化金融来讲,新需求与新科技的出现在很多时候是共同的,新需求催生新科技,新科技促动新需求的出现,特别是在当下文化金融服务的平台化取向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融合所带来的机会值得重视。一是它可能成为文化金融业态的新增长极;二是其本身就有可能是文化金融的一部分;三是它将成为文化金融创新的重要路径。当下不断兴起的平台化+互联网技术式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四)金融中的文化产业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种视角可以让我们在研究与实践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更为有效地发现并应用金融体系。为此我们特别关注金融政策中文化金融政策的地位与独立性,特别关注文化金融风控体系的构建,关注文化金融风险结构化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打破当下文化产业及文化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瓶颈与困难,这是我们持续这一论题的战略意义。

  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纵深发展,文化金融的实践与探索也不断地触及到深水区,文化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与瓶颈也显现出来。当然,文化金融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业态,新问题、新情况会层出不穷,在文化金融的建构与快速发展过程中,亟需理论架构的支撑与实践总结的提高。为此,如何面对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调动政、产、学、研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历史与全球化的坐标体系中,去整合相关资源,面对现实与实际难题去突破,已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要求。同时,这也是文化金融界共同面对的时代性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九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指导意见》,http://www.gov.cn/gzdt/2010-04/08/content_1576191.htm。

  [2]西沐:《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态势及其评价报告》,载中国政协文史馆西沐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智库》,2013年10月。

  [3]西沐:《中国文化金融发展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撑》,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culture/gd/201303/25/t20130325_24228545.shtml。

  [4]刘义圣:《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系统方略探研》,《东南学术》2003年第12期。

  [5]西沐:《文化金融的根本是发现并整合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20日,第B06版。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