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综合评论 > 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九集)罗国正(2021年2月)

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九集)罗国正(2021年2月)

时间:2021-03-03 | 来源:罗国正 | 阅读:4968次

                                              美学心得(第二百一十九集)罗国正(2021年2月)
 
       2962、清朝画家王原祈是王时敏孙,家学渊源深厚。康熙进士。生活无忧,士途顺畅。由知县擢给事中,改翰林供奉内朝廷,又以画供奉内廷,鉴定名画,擢升侍讲学士,转传读学士,直南书房,充《佩文斋书画谱》篡辑官。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并称“四王”。平稳上升,在充满文化艺术优雅的生活和氛围中渡过一生,并得高寿。这是非常明显有多代前辈的文化、物质的积累在书香世家的荫庇、培育下成才,加上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符合自己志趣,可以发挥才能的高层次单位工作,然后成为人物的例子。这也是不少文化人所渴求的工作、生活状态。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不像很多人物虽成功,但有伤痕累累的感觉,同时也伴随着精彩的故事。王原祈的美学观点,值得大家借鉴、学习。现摘要如下:1、学古“须以神遇,不以迹求”,“得其意而师之”。“笔墨一道,同乎性情,非高旷中有真挚,则性情终不出也。”“不在古法,不在吾手。而又不出古法我手之外。”2、学好古人后,则“一变而为本家体”。3、“作画先定体势。后加点染,俱要以气行乎其间”。4、作画应“安闲恬适,扫尽俗肠”。莫“利名心急,惟取悦人”,这样会“意味索然”,成“俗笔”。5、“画法与诗文相通”,应有“书卷气”。6、“意在笔先,为画中要决”。7、“声音一道,未尝不与画通”。8、“山水苍茫之变化”,“取其神与意”。9、“但得意、得气、得机、则无美不臻矣”。“作画以理、气、趣兼到为重,非是三者,不入精、妙、神、逸之品”。10、“高卑定位而机趣生,皴染合宜而精神现”。11、“用笔忌滑,忌软、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混、忌明净而腻,忌从杂而乱。又不可有意着好笔,有意去累笔”。12、“要由淡入浓,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删之。纤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下笔时在着意不着意间”。达到“气韵生动”。13、“刚健中含婀娜”,“不事粉饰而神彩出焉,不务矜奇而精神注焉”。14、“以天地为师”,“有真山水,可以见其笔墨”,“浑朴中有超脱”。王原祈的美学思想是主张在继承中创新。继承主要在“神遇”、“得其意”、“同乎性情”上。在博学古人后创新,“一变而为本家体”。认为琴、棋、诗、书、画的道理是相通的,认识到审美通感的存在。他把绘画的布局和皴染的技法,上升到艺术精神时,感悟到古人也是以自然为师。他的美学理念是属于传统的一套。他以绘画的方式,认识、领悟世界。长期以来的情况可以这样来表达:学习以前的主体制作客体的技术,自己又成为新的主体去制作客体。有的技术还差过以前的主体,有的稍稍改进,略优于以前的主体,制造出有一点新意的客体。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而来。努力地、缓缓地前进着。但毕竟是在发展。懂得制作技术,优秀兼幸运者,生存得比较舒适,有很多人羡慕,不优秀者,或掌握不到技术的,生存艰难。有的人,乐于制造,陶醉在其中。有的为生活而制造,迫不得已。有的因精神无聊孤独,玩玩制作来转移心中的空虚。我想到这里,既感到生命之伟大,又觉得实属无奈、悲凉、可怜。但历史不会仅仅是以量的推进,还会以质的方式跃进。绘画领域,也不会例外,素描、油画、抽象画、摄影、电影、电视、顿悟画等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工业大生产,繁荣的商品经济,不断的科技进步,交通高速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先进计算机惊人的运算速度,等等等等,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野,提供了更多的手段认识、把握世界,也让画家有更多渠道、方式理解、创作画幅,优秀的画家将站在更新更高的层次上,绘出更美丽、更动人的图画。2963、廖燕是清朝戏曲家、广东曲江人。他提出了“愤气”的美学命题,很有意思。他说:“吾以为山水者,天地之愤气所结撰而成者也。天地未解,此气尝蕴于中,迨蕴蓄既久,一旦奋迅而发,似非寻常小器足以当之,必极天下之岳峙潮回海涵地负之观,而后得以尽其怪奇焉”。“愤气者,又天地之才也”。他又说:“凡事做到慷慨淋漓激宕尽情处,便是天地间第一篇绝妙文字”。“借彼物理,抒我心胸。即物而物在,即物而我之性情俱在,然则物非物也,一我之性情变化而成者也。”他还说:“园莫大于天地,画莫妙于造物”,“未造物之先,物有其意,既造物之后,物有其形,则意也者,岂非为万物之始,而亦图画之所从出者欤”?“痴以意为园,无异以天地为园,岂仅图画之观云乎哉?虽然,天下事亦得其意已耳。”廖燕的美学思想是继承和发扬了楚骚文化,尤其注重“移情”的理念,崇尚激情、壮美,以此借物抒怀,用拟人化的自然手法,以意观物,将审美的意象变为审美对象。他强调对艺术的观照,应进入对大自然的观照中才获得更大的审美意识,通过这样的长期的大量蕴蓄后,进入质的飞跃,形成磅礴的“愤气”,这样喷射而出的作品,既大气绝妙,又确证创作主体的奇才。简约说,即廖燕在艺术上主张“厚积猛发”,而不是“厚积薄发”。2964、清朝文学家贺裳认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理原不足以碍诗以妙,……故必理与辞相辅而行,乃为善耳,非理可尽废也。”他又说:“‘斫取青光写《楚词》,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霭压烟啼’处见。盖因竹枝欹邪厌浥于烟雾中,有似于啼,故曰‘无情有恨’,此可以形象会,不当以义理求者也。”他主张:“从来文章必有所自能者,技成而善化辙迹耳。故细心以观,虽韩、柳之文,李、杜之诗,未尝无本。”贺裳的文学审美观注重“情与景会”,绝大多数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他强调辞与理并行,重在形象方面的审美意识,反对重义理不重形象的做法。要善于吸取传统已取得的成就,才能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总的来说,他是主张:情、景、技、理相结合的文学审美理念。我认为,现实里已反复证明,无情不成艺术,学习技法,也或多或少吸收了内容,反之,学习内容也自然学习到技法,只是学习时的侧重点不同。技法和内容是不可绝对分开的,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自然有其内在的道理,这道理常是表现为含蓄的、艺术的、转弯的、美学的,而不是象数、理、逻辑,抽象地表述。2965、清朝戏曲作家洪昇提出“义取崇雅,情在写真”。“纪风俗,颂熙皞”、“ 垂戒来世”。他在《长生殿》剧本创作和对《牡丹亭》看法上自述:“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搜块灵根”“ 掀翻情窟”。“不律为真宰,撰精魂而通变之。”“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扬”。同时,他认为审美感情不能脱离根本的“子虚乌有,动写情词赠答”。他反对“御筵歌唱”、“点缀升平”类作品。欣赏:“渔樵耕牧、嬉游士货郎村伎,花担秧歌”类作品。也对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表示赞赏。创作要求避免情节落俗套,并要“审音协律、无一字不慎”,给人以美感。洪昇从戏曲的角度,讲出了他以“情真”为重点的对真、善、美的理解,并按这理解作为理念,使戏曲不落俗套,还须一丝不苟地逐项争取做到完美。这样,艺术品就诞生。洪昇的思路和思维结构,大致与他的戏曲前辈相同。2966、孔尚任是孔子六十四世孙,清初戏曲作家。康熙巡曲阜时,他应召讲经,得赏识。曾任国子监博士、户部员外郎。成名作有《桃花扇》。他的美学心得不少,主要有如下:1、主张诗要:“真、新、雅、清、趣”,反对“平熟无味之意,含糊不了之辞”。“夫所谓诗者,欲得性情之正,一有委曲徇俗之意,其大旨已失。”“泪是真泪,哭是真哭,何患无真诗乎?”“予尝论诗有二道:曰工,曰佳。工者多出苦吟,佳者多由快咏。”作诗“不可有利心,亦不可有名心”,“名心盛,则欲人人尽说好。至欲人人尽说好,而谓有真是非者,吾不信也。”2、“绘事虽细技,亦必远游而后成;文章道德,岂杜门逐客所能冥悟乎?”3、“盖山川风土者,诗人性情之根柢也,得其云霞则灵,得其泉脉则秀,得其冈陵则厚,得其林莽烟火则健。凡人不为诗则已。若为之,必有一得。”4、孔尚任认为,历史剧创作:“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可比。”5、“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珠,观者当用巨眼。”6、“排场有起伏转折,俱独解境界,突如其来。倏然而去,令观者不能预拟其局面。”7、“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洽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截。”8、“设科之嬉笑怒骂,如白描人物,须眉毕现,引人入胜者,全借乎此。今俱为界出,其面目精神,跳跃纸上,勃勃欲生,况加以优孟摹拟乎。”9、“说白则抑扬铿锵,语句整练,设科打诨,俱有别趣。”10、“词曲皆非浪填,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借词曲以咏之。”从上所述看,我想到了人生美学和艺术美学两方面的内容。一、一个精神伟人的思想体系一旦诞生,在相当长时间内,很难有人能超越。不要说普通的人,就算是他的学生、徒弟,他的后代也难以产生一个超越他的人。这已是反复被历史所证明的事实。二、精神伟人的学生、徒弟,他的后代,必定会出现在文化层面上的优秀人才、有建树者。这也是被历史事实反复证明的。三、这也说明了一个具有原创性的精神体系的产生多么的不容易。四、孔尚任作为孔子的六十四代孙,明显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有杰出的表现,应召讲经,颇受康熙赏识就是有力例证。他对祖先思想的继承,也在他的美学思想上有一定的反映。五、从目前我掌握的资料来看,孔尚任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文学艺术上,分为三个方面:诗歌、剧作、绘画。他强调主体美的感受,以表达“真性情”。六、他重视现实生活和自然风光对文学艺术家的熏陶和启发,提倡用求实的精神进行历史剧创作,并加入适当的“点染”,其中艺术加工是必不可少。他反复强调故事情节须围绕主题来展开,务必要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品要有创新精神,不要落入俗套。这些都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实现细致的刻划,体现出戏剧性和语言的音乐性等。(待续)(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关键字:

最新评论最热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1-2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发的的广泛的郭德纲德纲的的广泛的郭德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手机用户 [广西南宁]2012-12-12 21:12:12

    的地方的发生过的份上高耸的郭德纲的

推荐艺术品

更多...

成都扑克牌之小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成都扑克牌之大王

作者:凌晓星

尺寸:47×33cm

熊猫杯旅行套装

作者:

尺寸:

艺术家推荐

更多...

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