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心得(第二百二十一集) 罗国正 (2021年4月)
时间:2021-04-20 | 来源:罗国正 |
美学心得(第二百二十一集)
罗国正
(2021年4月)
2975、清朝印学家孙光祖说:“印章之道,先识篆隶”,“识字之序,先秦篆、汉隶之易者,后其古文、籍文之难者”。 “字既识矣,当习书法”,“学书之要,先务执笔”,并强调心正、身正、手正、管正,再画正、竖正。到“手与心齐”,“心和气平”。对作品审美要“胸无一事,安逸自得”,“气静神闲,天机动荡,疾徐高下,左右咸宜”,创作时也要取得此效果。他认为:“用笔之法,偏易而正难,露易而藏难;方易而圆难;折易而转难;架搭易而孤立难;点画重叠排偶易而变化难”。应以静穆、古朴、庄雅、宏壮的风格来展现气象。他以“去短集长,力追古法,自足专家,如范金琢玉,各成良器者,能品也”;“体备诸法,斐然成文”,“使人对之怡然穆然者”,为妙品;“自出心裁,头头是道,错综变化,莫可端倪”,为神品;“气韵高举”,为逸品。他强调:“书虽一艺,与人品相关”,““资禀清而襟度旷”,“心术正而气骨刚”,“胸盈卷轴,笔自文秀”。
孙光祖以上的美学观点,首先强调学习的顺序,然后讲学习的方法和须注意的要点,再提出审美的心理,并讲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他还从多方面提出审美标准和他本人所主张的审美风格,最后强调创作主体对品行的重视。孙光祖为后学们指出了循序渐进地学习、修炼、创作走向成功的路径。是渐悟的思路,打好基础,扎实地一级一级提升,最终实现理想。或者说,围绕自己所追求的目标,逐步充实自己,使之成为优秀主体,再外化出优秀的客体。
2976、李塨是清初思想家,认为音乐“或过刚而杀伐,或过柔淫靡,则均失之”。“是乐之得失,惟雅淫分,不以南北判也”。这是一种观点。如果从当代来看,已有地球村概念,我认为:音乐既可南北分,也可东西分,又可雅淫分,还可刚、柔和刚柔兼备分。不能随便说,哪种是好,哪种肯定不好。而是在特定的情景,或特定的剧情需要,恰如其分配乐就是好。
2977、清初琴学家徐常遇是广陵琴派的先行者,他两个儿子都继承其琴学,曾轰动京师,被称为“江南二徐”。可见三父子造艺之深。他认为古琴曲有特殊“义理”,不能随意增删,要增删,也“非具特识,能识作者之旨不可”。他强调:“古曲没有不尽善处。可删不可增。盖删得不当,如玩古字画之有破损。其未损处,故仍未尝减色也”。“至于增加,如一碗清水,投入污浊,并其本来清洁之水亦浊而无还原之日矣”。徐常遇所讲这个道理,不只在艺术上,还可以应用到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等的方方面面,非常值得深思,应紧记在心,关键时刻可能用得上。人们应该明白到,到了一定境界的历史人物,他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人格内涵,在特定的情景下所发生的活动,其中包括他们的言行、作品,在场的人都难以完全理解,更何况隔了若干年的后来者,就更难理解。所以,在他们的优秀作品上,作出减删、或增加,很容易漏洞百出,更何况后来者远未到那精神境界,都做或减或增的事,笑话百出就在所难免。常言道,修旧如旧。选择参加修旧的,应该是非常专业的人才,否则的话,会将贵重文物破坏。又如一个年青的女子,要嫁入一个大家族,或一个大学毕业的年青人,要去一个百年老店的大集团里工作等等,里面都有长期沉淀的丰富文化结构,和有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习惯,都须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磨合期,这有点象一幅优秀的作品,添加了新的东西,如何使新加的东西与原作品保持高度一致呢?这就是生活、工作的艺术。如果完全不一致,结果就是:只能淘汰。这些,都是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值得深思、研究。
2978、清朝诗人、诗论家赵执信,山东益都人。康熙进士。十七岁入翰林。可谓神童级英才,少年得大志。广州有句俗语:“少年得志,阎罗王猪肉”。意思是人过早得志,由于经验不足,会得意忘形,易早亡。所谓“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也是带有这种意境。赵执信因国丧期间饮酒观剧被革职,这真是因小失大,时人有“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就是写他。虽然命运给了赵执信的大教训,但他还是成为诗人、诗论家,享年八十二岁。在革职前,官至春坊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如下:
1、推崇儒家思想和唐诗,不赞成“神韵”说,主张诗道,应“使后世因其诗知其人,而兼论其世,是又与于礼义之大者也”。(他为王士禛亲戚后辈,而与王不合,反对王的“神韵说”,但对取王的《渔阳诗则》部分入《声调谱》刻印行走。)
2、诗之美在于整体,“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3、以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论诗境界,“设格甚宽,后人得以各从其所近,非第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极则也。”
4、反对严羽的“兴趣”说,认为他是“痴人说梦”。
5、批判王士禛他不喜欢杜甫、白居易,就是放弃中华古诗优秀传统。
6、“诗人贵知学,尤贵知道”,“诗尚有事在”。
7、从“意达”到“简澹高远,兴寄微妙”,又“潆回澄澈”,而“非有意为之”,为最美。
在我的理解里,创作与评论有所不同,当然,评论也包含有创作的成分,但与纯创作有不同。纯创作可以不考虑客体的存在,以主体为中心,自由发挥,海阔天高,任己畅想。而评论,主体要针对特定的客体——评论的对象,受特定的客体一定的限制,因对象有感而发。如果只是以自己为中心,不顾及客体存在,这样的评论,如果评论者有丰富的学养,有可能成一家之言,但往往会偏激,如评论者,学问不甚了了,就会废话连篇。我以为,一个优秀的评论者,应是才高八斗,同时又是对评论对象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并作较详细、系统的专门研究的同时,移情入评论的客体之中,将评论的对象作为本体、或主体放入过去、现在和预测其未来的准确标准之中,理解对象的创作主体的情景和对象相关联的事物及影响,掌握其本质与现象,然后,选准评论的角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既客观又独到地作出自己的评论。从以上赵执信对诗的见解中,我觉得他在很多地方是以自己为中心,没有兼顾到诗这文学客体的作用多面性,但他才气横溢,不失成为一家之言。读者可细品他对诗的一些美学观点,就明白我所讲的了。赵执信作为诗人,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非常够胆够识,是诗坛射雕手,这可以在他的诗作中找到印证。这是当时王士禛、朱彝尊等诗人不敢做的事。下面选他一首诗,供大家欣赏:
村甿终岁不入城,入城怕逢县令行。
行逢县令犹自可,莫见当衙据案坐。
但闻坐处已惊魂,何事喧轰来向村。
锒铛杻械从青盖,狼顾狐嗥怖杀人。
鞭笞榜掠惨不止,老幼家家血相视。
官私计尽生路无,不如却就城中死。
一呼万应齐挥拳,胥隶奔散如飞烟。
可怜县令窜何处?眼望高城不敢前。
城中大官临广堂,颇知县令出赈荒。
门外甿声忽鼎沸,急传温语无张皇。
城中酒浓馎饦好,人人给钱买醉饱。
醉饱争趋县令衙,撤扉毁阁如风扫。
县令深宵匍匐归,奴颜囚首销凶威。
诘朝甿去城中定,大官咨嗟顾县令。
此诗是诗人于1709年携家南下纪述途中见闻的诗。讲述苏州人民反抗官吏进行的斗争,但此事史书及方志没有记载。
甿:百姓。锒铛:刑具,即铁锁链。杻械:桎梏一类的刑具。青盖:是皇子、皇太子的坐车,这里借指县官的坐车。榜掠:用杖打犯人。大官:应指苏州知府。赈荒:救济灾民,常见官吏借以渔利。张皇:惊慌貌。馎饦:饼类食物。诘朝:早晨。咨嗟:叹息。
岳麓书社出版的《清诗三百首》,只选赵执信这一首,他的其它诗未入选,颇具象征意义。总之,赵执信的人生经历,他创作的诗和他对诗的评论,值得人们深思。细细品味,很有意思。
2979、清朝戏曲家、戏曲评论家高奕认为:“作者以不羁之才,写当场之景,惟欲新人耳目……但能便于搬演,发人歌泣,启人艳慕,近情动俗,描写活现,逞奇争巧,即可演行。”
高奕这短短的一段话,信息量非常之大,给人很多启示。首先从美学的角度看,他是注意舞台性的审美效果;从念到结果的过程看,里面有很多具体的环节,第一,从小就修炼到“不羁之才”,第二,他愿意并有条件成为一个作者,而且要有能力成为一个戏曲的作者;第三,遇到很好的题材,遇到特定的情景,各方面的条件让他能“写当场之景”;第四,要有适当的平台,让他的作品有机会表演;第五,有优秀的演员,让作品表现得出色;第六,有识得欣赏的大批观众在捧场,并实现了收支良性循环,使之延续、发展;第七,与当时的执政者不发生冲突,允许其演出;第八,高奕告诉人们,艺术品的优秀,能感动众生,才能长留世间,它具有这样的特点:“发人歌泣,启人艳慕,近情动俗,描写活现,逞奇争巧”;第九,这些都告诉人们,要做成、做好一件事,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每个优秀的成员要努力做到天衣无缝的配合,还要天时、地利、人和、算术都到位;……。真是胜利来之不易,胜利了,还应不要忘乎所以,因为一切都在变动之中,其中一个关键因素的变化,也可能会导致所有归零。慎之又慎,要让生命健康、平安、愉快,这才算悟道!
2980、清朝文学家方苞,是康熙进士,因《南山集》受到牵连,下狱,差点死刑,后因李光地奋力相救,康熙将他宽大处理,并召入南书房,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翰林院侍讲、武英殿修书总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如下:
1、“本经术而依于事物之理”,“与诗赋道异”。
2、“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伟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3、“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戋戋焉以文为事,则质衰而文必蔽矣。”
4、“艺术莫难于古文。自周以来,各自名家者,仅十数人,则其艰可知矣。苟无其材,虽务学不可强而能也;苟无其子,虽有材不能骤而达也;有其材,有其学,而非有其人,犹不能以有立焉。”
5、 “法以义起。”
6、 “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7、“古文气体,所贵澄清无滓。清澄之极,自然而发
其光精。”
从方苞的经历和主要观点看,我有几点感受:
第一,方苞是自小就立志走“学而优则士”的路,他学
得优秀,考取了功名,成为士人。
第二,因疏忽,入狱,差点判死,万幸是因有情有义有能力的好友奋力相救,更难得的是最高统治者给予宽大并重用,才“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后来为三朝皇帝做事,发挥其所学,得高寿,享年八十一岁。这样的结果,不单是他个人的事,涉及到从精神上、物质上影响到家庭成员及很多人。这大起大落又大起的人生经历,应该对他的精神世界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方苞能长久留名,主要是靠他的美学思想。他喜爱对散文作系统的研究,认为散文源自儒六经,具体反映在《论语》、《孟子》等上面。他力主散文创作要以“义法”为主干,依义立法,法以义起,因义定法,作为写作散文的普遍规律。他认为散文作者的德、志、才、学、识等品质,在形成作品的义蕴、哲理、能言之有物中起决定作用。作文要以雅洁、澄清无滓为美。他被一些人认为是对中国古代的散文创作理论作了具有结构学、系统论意义的概括。他的美学观点对后代有重要影响的同时,又给后来者留下了一道难题,因为“义法”与“雅洁”常常是难以做到溶为一体而“自然而发其光精”。其实,散文也有只写情写景,不涉及“义法”的好文章。方苞的观点,有点狭隘。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相关报道:
- ·人生有素风——采访赵江华老师[2021-12-29]
- ·幽寂的温暖——陈斐鹏山水精神浅析[2021-12-27]
- ·西沐:丰富文艺发展内涵 提升新时代文艺感召力[2021-12-19]
- ·西沐:新时代文艺发展要努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2021-12-14]
- ·西沐: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架构与视野[2021-12-14]
- ·西沐:新时期中国艺术产业理论内核及其拓展维度[2021-12-10]
热点新闻
艺术家推荐
更多...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
最新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