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朴德厚 艺臻化境——我读恩师邹文正
时间:2010-04-29 | 来源:陈沫吾 |
——我读恩师邹文正
作者:陈沫吾
恩师邹文正先生,男,1938年1月生,重庆忠县人,字思孟,号雪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退休前历任教师、美术编辑。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长期定居成都从事教育和美术编辑工作,后自学书画,并追随蜀中草书大家陈无垢先生,近悟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黄秋园、陈子庄等诸老先贤笔墨,上溯唐宋元明清风骨,下随当今时代,其山水、梅花、书法等,无所不精能,人过古稀,艺臻化境。二十余年来,我追随恩师,虽无时无处不在品读其人其艺,但终不敢着墨自己所思所想,惟恐文词害意,有碍恩师艺之境、人之德的表达。
恩师艺术创作成就显赫。早期创作的《母校回信》、《日记》、《甜》等版画作品,分别于1964、1965、1984年或赴保加利亚参加展览并被收藏,或参加全国美展,或赴朝鲜参加展出并被收藏;在1986、1987年,分别参加中日友好书法作品邀请展、中日名笔研究会著名书法家作品大赛;1991、1994年,在《解放军画报》和《 书法报》有专题介绍,传略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多本辞典中;四川美术出版社、天地出版社、中国工艺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发行了《邹文正画集》、《蜀派书法名家精品—— 邹文正》、《邹文正写梅》专辑、《邹文正写意山水》、《邹文正梅花小品系列》等。文正恩师在艺术创作和做人方面,是一以贯之的。不管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的今天,他都是秉承中国传统文人的思想境界,耐得清静寂寞,不为世俗喧嚣所动,追求一种旷古高远的大雅之美。
大家知道,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大的转折点。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积极投身于绘画实践,把儒、道、释三家思想精神引入到绘画之中,以绘画表现自我道德人格的追求与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画风格,由此改变了中国绘画的格局,文人画最终超越民间工匠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的主流。这是文人画家本身具备深厚的文学、哲学、宗教等诸多修养的结果。
恩师在艺术创作方面,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都是十分严谨而扎实的,其作品风骨介于作家画与文人画之间,有坚实的写实功底,气象文雅与禅意万千。这是在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和多方面的技法手段的观照下,借助于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以线和点的方式构成画面,并赋予画面灵动、透气和庄重、从容、和谐的视觉效果。他虽科班出身,但其书画艺术创作非其所学专业,自毕业参加工作后,他疲于奔命工作,早期还搞一些版画创作,后因兴趣发生转移,全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刻苦,自学书画艺术。真正着力于书画艺术的研究并取得如今之丰硕成果,还是得益于他当年把握好了机遇,选择了“艺途”而非“仕途”。特别是退休后,足迹遍于名山大川,写生不辍,笔耕不止,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品位。恩师之山水,构图精密饱满,骨体恢宏坚实,既有“北派”的雄浑健爽,又有“南派”的秀润华滋,线条遒劲有力,墨色张弛有度,理法与气势结合完美,格局近乎宋人,层峦叠嶂,气势磅礴,诗情禅意,墨法精微,在笔墨画面间流淌出一个画家的真挚情感。其大幅作品,表现出的千岩万壑中,笔墨变化远胜元人;尺幅小品之作,虽是逸笔草草,不为笔墨、形象、古法、我法所束缚,但抒发的是他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秀丽神奇的真情实感。他的国画创作是学古而知新,重传统重笔墨,重写生,造化入画,意境空灵。恩师性好寒雪,喜作雪景图,好以大写意涂写梅花,并有梅花专集问世,他笔下的梅花追求个性,承古而不泥古,走自己的路,极具强烈的个性风格。我读恩师的绘画作品,给我的启示是:对中国画的学习,基于传统功力、力于笔墨把握、富于胸有丘壑、理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层消化与领悟。
恩师之书法创作,其篆、隶、行、草,都以一种散漫天真、寓奇拙于平正、造型古朴的境界吸引欣赏者。康有为提出评论书法应以十美为准。即: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发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近代郭绍虞先生也提出六条标准:一是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是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是意态,要飞动;四是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是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是气象,浑朴安详。这两个标准,不管选择用那一个标准来衡量恩师的书法创作,我认为是八九不离十的。简而言之,自古以来对书法的一切评鉴标准都离不开 “形”与“神”二字。细读恩师书法“形”之笔画线条所构成,字构与布局,“神”之内在精神、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方面,都让人觉得美仑美涣,奕奕有神,形神兼备。
古往今来,不少画家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绘之以画,或寄之以情。恩师在山水画与书法创作之余,也性喜寒雪,钟情于梅花图的创作。从宋代大画家宋伯仁笃志画梅,为后来者留下了著名的《梅花谱》;元末王冕不仅为梅花作传,而且隐居九里山中,植梅千株,结草庐自题为“梅花屋” ;明代王谦画梅笔法苍古,雄劲超逸,与人合作《岁寒二雅图》,世称杰作;清代金农擅用浓淡墨随意写之,顿挫有如篆书,花瓣用意笔圈之,并在老干和花萼上点以重墨,独具风格,所画梅花既瘦且繁,繁枝密萼,生机勃发;李方膺性爱梅花,所作的大幅梅花,古干横空,苍老浑朴,墨气淋漓,体现出一种宁折不弯的倔性格;近代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早年亲植梅花三十余株,每当寒梅着花,徘徊园中,反复观赏,自谓“苦铁道人梅知己”,他谓画梅为“扫梅”,单一个“扫”字就体现出他画梅的特点,所作雪梅,墨华水韵,碎玉横空,使人不知是雪是梅,真可谓自辟蹊径,独立门户。恩师未困于这些历史上的大师们的经验范式之中,他认为前人的成果虽然可资借鉴,但决不能照抄照搬,必须大胆拿来唯我所用,也必须大胆舍弃唯我自立,故恩师采取以人品入画、以传统文化入画、以书法入画的方式,形于内而意于外,草率天真,涂写结合,画出的大幅梅花图,其枝干表现出的凝重线条极赋有金石味,点花喜用浓淡洋红,用焦墨、枯笔写老干,花朵笔墨有老嫩、枯润之不同,红黑对照,款题书法老辣,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恩师的独具匠心。
恩师为人、待人,都真诚高尚。他长大在长江边,骨子里有着重庆人的直率、纯朴、善良、勤奋的特性,更具备传统文人的儒雅内涵特点。他善良做人、纯朴做人、勤奋做人,待人亦十分善良、纯朴,在做人与待人之间,恩师处处想别人之善、待别人之善、帮别人之善。
恩师长大于乡间,学成于四川美术学院,他有着城里人的斯文、儒雅、智慧的特性。他斯文处事、儒雅处事、智慧处事,处世亦复斯文、亦复儒雅、亦复智慧。在处事与处世之间。恩师处处想人以礼、待人以礼、帮人以礼。 恩师气节骨硬、爱憎分明,从不把自己混同于社会上的世俗偏见之中,是皆是、非是非,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勤勤恳恳从艺;恩师心底亮堂,两袖清风,不迎合于社会上的市侩气息,是师之表率,他善为人师、善诲学人,共事于艺术家群体,敬老崇文,奖掖后学,口碑为人称颂,十分可敬可亲。古人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先生于我讲,亦师亦父,我为之骄傲。当然,对恩师而言,我与恩师非亲非故,但恩师于我是非亲更可敬,非故更可亲也。恩师指导我学习,引导我做人,他常讲:学艺首先学做人,人品决定艺品。我永远铭记恩师教诲,自己生性愚钝,常假公务缠身,荒废了学业,学无所成,总感觉无以为报,离恩师要求的距离还遥不可及。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恩师也正应运了这句话。一位艺术家的成功与否,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恩师首先熟通百家,博采众长,根据自己的风格,巧妙取舍,其书其画都已经形成了自家的风格。艺如人,人如艺。每当我读到恩师的书作或画作时,都会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与启迪。字里行间、画中气象,似乎有一种高古与清新的大雅之美。他的隶书,高古平朴,厚重雄浑,在具有浑厚的传统功力的同时,还追求一种“通”“厚”“圆”“润”、“拙”的审美格调。这是他严谨求学、勤奋朴实的内心写照,其中也不乏力透纸背、张扬大度的审美品格。
艺高独持偏见,胆大一意孤行。恩师在艺术学习与创作方面,是胆识过人,令我辈心生敬意。识,有学识与见识之分。学识即学问知识;见识是指明智而正确地做出判断的认识能力,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人的天性与心地。在我看来,学识强调的是知识的储备;而见识更多的强调的是能力,也就是一个人通过其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以及和他人交流辩论,最后形成的一种领悟力和判断力。有见识的人,往往是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做出正确决策的人,因为他有足够的阅历,他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恩师邹文正先生,在我的眼中,是不仅有学识,而且还是一个更有见识的老师。老师一词,在平常的日子里似乎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名词,但在特定的情形下,当你称呼某人为“老师”时,心中会涌现出许多尊重与神圣的感觉。这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人生的成就,取决于兴趣,大凡对要做的事有兴趣者,总能把别人不经意的细节当成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兴趣常常能自然激活学习的动力,以至成为成功的源泉。我就是因兴趣而走上业余书画学习创作之路的。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未经任何人的引荐,我独自大胆闯到成都军区《战旗报》编辑部,求拜邹文正先生为师,至今已越二十年了,当时我记得恩师在设计松潘地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他下班后把我带到他家吃饭,也见到师母文老师(师母当时在省群众艺术馆工作),如今想来,我与恩师是有机缘的,我十分感谢恩师的胆识与法眼。我因平时有工作缠身,艺术的学习与追求只能是工作之余和茶余饭后的事,所以我向来学习恩师就是采取识、读、品、悟的方式,识其理、读其人、品其艺、悟其法,以心印心,以心传心,非常人以技授技的方式,即:“授人与渔”而非“授人以鱼”的办法。恩师对我和后学,素来是褒奖鼓励有佳,自己从不张扬,与当今社会上动则是“大师”,到处鼓吹自己,拉拢炒作自己,肉麻的表白自己是极不相混合的,他始终是守住文人与书画家的斯文儒雅品格,坚守一个艺术家的尊严,保持了一个传统中国艺术大家的风度。
恩师对民族传统书画作品的深入推敲,对古人风格的高度把握与取舍,都是采取为我所用的原则,尽可能地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情感与思想风采,其书与画行笔流畅、劲健,构成了他书法与绘画语言的相互共鸣,强调了朴实感情的抒发。欣赏恩师的艺术作品,能帮助欣赏者达到“因境洗心”,使欣赏者得到思想、观念和精神心理的升华。恩师的书品、画品、人品,倍受书画界同仁的赞许和爱戴。艺道长久、书画广大,愿恩师在古稀之年,参悟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
>相关报道:
- ·痴迷书法 甘之如饴——书法家王远之其人其书[2021-07-27]
- ·关于爱的美学随笔 罗国正[2019-06-19]
- ·用美学与公益结合的维度去看: 人类活动有四条重要规律 罗国正[2019-04-20]
- ·形神兼备 雅俗共赏——品读孟超花鸟画艺术[2019-01-30]
- ·中有风雷老将心:西沐先生艺术经济建构随想[2019-01-17]
- ·非遗传承人——唐卡世家 仁青当周[2018-11-14]
热点新闻
艺术家推荐
更多...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
最新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