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茂:从黑夜燃向黎明
时间:2010-08-09 | 来源:张振茂 |
当天地六合一派苍茫,当所有的人都迷入梦乡,当星子们一个个开始在静夜无涯的黑幕中闪烁运动时,有一管孤灯却在默默燃烧。在这管孤灯的光辉下,一支笔在舍命奔行:它在独自狂欢和舞蹈,它不停地舞着,如泣如诉,如歌如诗,最后仿佛化成一片仙鹤的羽翼,随着造化的风,逐着天命般的神秘舞姿,一直从黑夜舞向黎明,舞向那万物苏醒的白昼,直至迎来翌日高挂的太阳。
握笔的人,叫张振茂,这是一位不甘落俗和妥协的知识分子。他打算用一杆笔给自己构筑一片迷人的净土。他撼笔惊人的样子,有点像沙场上最后一名荷戟突围的勇士,冲锋陷阵,陶醉在自己决绝的悲怆和四面无援的壮美诗意里。
这无疑是一场英雄的举意。
那杆笔夜夜不息,在不停地狂舞和奔行。纸和笔,肉体和灵魂常常被那些书写着的文字击打得火花四溅,一直抵达蜃境。
三年就这样悄悄过去了,一部以欧体的蝇头小楷书写的一百六十米《古兰经》长卷诞生了。理想和精神的追索者,终于立在了自己用不灭的信念和一腔滚烫的血浆绘制的雄浑夺魄的风景面前。他登上了一座山峰,干成了一件人人梦想,却无力实现的事业。他在水一般浸满着的黑暗和孤寂中,在漠视和亏误中,坚定着自己的思想,以难以想象的劳作,实现和印证了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价值。
张振茂,一位已逾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在写这部长卷之前,已经得了脑血栓。时间对于他而言:紧迫、仓促,分秒必争。也许是为了一种知识分子的自尊,他必须开始自己的命运和劳动。一袭灯管的光芒辉映着他的一双硕目,在那张简陋的木桌前闪亮着希望的火花。从深夜的四点——每到这个时节,他就自然而然地醒来,就像是冥冥之中神在召唤,把他唤醒——然后一直劳作到第二日上午十点。尽管,有疾病缠身,但是他把一切都托付给自己的举意,托付给期待着的遥遥明天。
无疑,明天的光对他:闪亮了!
他那原本使之瘫痪的病情随着那夜夜不眠的书写,竟然一天天奇迹般好了起来。我们不能说,是因为他书写了这样一部经典的使然,但也不无揭示这部经典和他从事的功课所带给给人肉体和心灵的安宁、平静、祥和,并一路向着大善、大美的精神彼岸步步深进。
对于一切企求价值的心来说,震颤和激动不言而喻。
赏着他书写的那些字,生动和贵重缓缓淌入人的肺腑。奇迹就是如此。尽管那些字一个个都那么袖珍,然而却给人视野雄壮。放眼望去,那笔意冷峻的长卷如墨黑的山峦在影幢变移,向着克尔白(朝觐圣地),向着理想和信念不灭的方向,从右向左莽莽苍苍地延伸下去。谁也不会相信,在如此微型的字眼下,却潜隐着那么博大和包罗万象的一个世界!袖里乾坤。当我们用放大镜看那些字的笔触时,一个个线条均都布置得当、安排有序,那么清晰、隽永和惊人。凝视着那幅长卷,会觉得万物都如浮云,只有它的真实和存在。
这位老人,他为了掘开一条感人、自尊和念想的通道,不顾衰竭的生命,夜以继日,架起了一座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脉脉相通的桥梁,让一种快乐的功课反复驱赶肉体的痛苦,让激动人心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将自己的杂念涤净,使自身一天一天地清亮、通透和明悟。
这是一名剖心沥血之士在悲怆中独自领受的快乐和凄美!
真的,决没因信仰作祟,也并非因一位汉族同胞用毛笔书写了一部这样的经典而使笔者在此蛊惑人心和大肆宣扬。不是,而恰恰是为了摒除思想的狭隘和求知的规范及束缚,为着每个理想主义者能够真正寻找到自己精神的国度,才使我感慨和亢奋。所以,张振茂本身的劳动带着一种孤独和寂寞,他的胸中塞满冷峻、理性和凝重的力量,他的每一夜都带着寻真谛、求真知的执着和高洁,他的每一笔的情感都带着浓烈的诗性和神圣的美学色彩。
我的文字相对于他三年一日的劳作而言,确乎显得单薄和惭愧。我知道,谁也没有能力和水平用一席轻描淡写的话,抑或一篇短文就能把他那夜夜灯花的静修与苦熬概括得清楚的。
我想,也许每每当万象昏迷之际,在张振茂先生奋笔疾书的那一刻,唯独他却在孤寂的独醒之中,唯独他体味了人生的甘苦和五味,觉到了峨峨兮若高山、洋洋乎如江河的真理,觉到了汪洋恣肆的墨线在胸间漫过的壮美和快慰。
张振茂祖籍河北南皮,小时候受写一手好字的大哥的影响,钟情和酷爱于书法艺术。他从初入学堂的石笔书写,一路直到花甲之年依然临帖不止。学无止尽。他从未放弃过对书法这一艺术形式的钻研和探索。他一生主要学习二王及颜欧等书体。后因支援西北边地,就来到了宁夏。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人生最美的年华都已洒在这片求知与践行的黄土地上。几十年来,振茂先生始终有一愿望,就是想用一种纯粹的形式,回报这片热土。几年前,他写完了四书五经,写完了《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一批国学长卷。他在实践和感悟中慢慢行进。因对宁夏的特殊感情,因完成书写《古兰经》这一功课对他来说,已经完全变成一种责任和使命,于是就有了这一有着永恒意义的追寻和劳动。
一切都是为着一个不熄的信念。
一切都是为着人的高洁、贵重和尊严。
也许,这完全是一种天遂人愿的光亮的闪现。大家看到,一束从黑夜直燃向黎明的光辉,在照亮着为至睿的造物者奔行不息的诗行。这光芒也必将照亮那些在人间的版图上迷茫和绝望,并苦苦挣扎着企图挣脱精神羁绊的痛苦心灵。这魅力将经久不衰!
振茂先生与我,只是萍水相逢,看完他的《古兰经》长卷,不禁感慨系之,遂书此短文以引八方崇敬。
>相关报道:
- ·痴迷书法 甘之如饴——书法家王远之其人其书[2021-07-27]
- ·关于爱的美学随笔 罗国正[2019-06-19]
- ·用美学与公益结合的维度去看: 人类活动有四条重要规律 罗国正[2019-04-20]
- ·形神兼备 雅俗共赏——品读孟超花鸟画艺术[2019-01-30]
- ·中有风雷老将心:西沐先生艺术经济建构随想[2019-01-17]
- ·非遗传承人——唐卡世家 仁青当周[2018-11-14]
热点新闻
艺术家推荐
更多...曹辉 1952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特邀委员、成都中国画会副会长、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校外导师,成都惠民职工画院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连环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1999年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0~1998年连续在法国举办五次个人作品展。2011年获第一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2014年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5年作品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2016年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并由此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 曹辉1982——2002年发表作品: 《神奇的武夷山悬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2年4期 《给上帝的一封信》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3年3期 《神秘的大旋涡》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3年2期 《野人之谜新探索》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1期 《女子足球运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5期 《女子马拉松》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2期 《小酒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4年3期 《神秘的石室》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4年4期 《战神之墙》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9期 《笔录奇观》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5年11期 《古代美容》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6期 《一个女研究生的堕落》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2期 《一个投案者的自述》连环画广东《法制画报》 85年17期 《ET外星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85年4、5期 《孟卖大爆炸》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5期 《热爱生命》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驼峰上的爱》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青鱼》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3期 《珍珠》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3期 《菩萨的汇款》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5年9期 《小耗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86年10期 《水手长接替我》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6年10期 《征服死亡的人》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87年6期 《小酒桶》 连环画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再版 1985年11版 《给上帝的一封信》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 84年3期 《日本国技.相扑》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6年1期 《圣地亚哥刑场》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7年10期 《古诗意画》 国画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7年5版 《人蚊之战》 连环画 科学文艺 1988年1期 《跳水 》 连环画 《万花筒画报》 1988年2期 《他们与“森林野人”》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8年3期 《圣地亚哥刑场》 选刊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关于圣地亚哥刑场的通信》 论文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8年3版 《阿拉斯加的奇遇》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1期 《祭火》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艺术》 1989年6版 《辟古奇谭》 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6期 《玛丘皮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89年9期 《医生.夫人.闹钟》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期 《南.马特尔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0年10期 《泉神娶妻》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期 《中国民族民俗故事》 连环画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1版 《船儿水上飘》 国画 蓉城翰墨 1991年12版 《萨克奇野人的俘虏》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1年10期 《圣经的故事》 连环画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2年1版 《雪莲洞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2期 《艾科沟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2年5期 《印度河文明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1期 《干冰杀人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5期 《白色幽灵》 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 1993年4期 《悬棺之谜新解》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3年8期 《冤家变亲家》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3年10期 《一棵遗落在荒原的种子》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4年6期 《世界名人传记.艺术家卷 米勒篇 》 连环画浙江少儿社 94年一版 《巴仑克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4年10期 《辟古奇尼》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5年5期 《豹狼的日子》 上、下连环画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1992年10版 《冬之门 》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5年8,9期 《神农架野人今安在》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期 《寻觅玛雅古城》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7年10期 《白鹤梁探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8年1期 《尊严》连环画《中国连环画》 1998年2期 《神秘的南美大隧道》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2期 《名医入地彀》连环画《连环画报》 1999年6期 《神秘的英国巨石圈》连环画《奥秘》画报 1999年5期 《蜀王陵出土记》 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0年8期 《定数》连环画《连环画报》 2000年10期 《印山大墓揭秘》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5期 《冰封印加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1年8期 《“狼人”之谜》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1期 《扣开通往远古的大门》连环画《奥秘》画报 2002年4期 曹辉艺术年表: 2020年1月在成都举办“陌上谁人依旧 · 曹辉民国风人物画展” 2019年11月作品受邀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回望东坡•2019四川中国书画学术邀请展” 2019年8月中山(南区)云峰画苑于举办《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8年10月作品受邀参见“天府百年美术文献展” 2018年1月27日在香港云峰画苑总部举行“昔日情怀--曹辉艺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年夜饭》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水墨画大展 2017年5月作品《锦官城外》受邀参见“守墨鼎新”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受邀参加水墨四川 ——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6年12月作品受邀参加“回望东坡“2016四川中国书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6年6月 在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6年5月 作品《绣娘》参加成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篇之作——南方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 2015年11月 作品《故园旧梦》入选第二届“四川文华奖”美术书法展,并获三等奖 2015年11月 作品参加由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15四川中国画创作学术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西厢待月》参加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精神•民族魂——中国知名画派邀请展” 2015年10月 作品《故园旧梦》参加“从解放碑到宽巷子”2015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 2015年9月 作品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传神写照•2015水墨人物画邀请展” 2015年8月 特邀参加成都市推广天府画派办公室主办的“心里画儿•中国画邀请展” 2015年5月 特邀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联合主办的“四川省中国画人物画作品展” 2015年4月 参加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锦江花月夜》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三十年创作成果展•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7月 三幅作品参加“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创作展 2011年5月 在成都东方绘画艺术院(现在的二酉山房)举办“曹辉人物画作品展” 2011年3月 《曹家大院•家训》获首届四川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银奖 1999年 国画《川妹子出川图》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 连环画《名医入彀》获《连环画报》“十佳”优秀绘画奖 1998年8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五次个展 1996年 作品《寻找北斗》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95年7月 在法国圣雷米市BAYOL画廊举办第四次个展 1993年9月 在巴黎“中国之家”画廊举办第三次个展 1993年 连环画《白色幽灵》获《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 1991年5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0年3月 在巴黎亚洲民俗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个展 1990年 连环画《圣地亚哥刑场》获《奥秘》画报1985~1990年“十佳”优秀作品奖 1989年 连环画《圣经的故事》《青鱼》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1986年 连环画《罗瑞卿的青少年时代》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三等奖 1981年 国画《新户头》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详情>>
最新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