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联系办法

联系人:袁方

地址:

邮编:

电话:15829013355

传真:

手机:15829013355

E-Mail:http://blog.sina.com.cn/u/2462033825

QQ:

微博:镇原人

网址:http://blog.sina.com.cn/u/2462033825

博客:华夏诗书画馆

声明:以上联系办法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华夏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的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画廊简介

镇原,一个享誉大西北的传统文化县,以书画之乡、礼仪之乡、红杏之乡闻名全国。镇原人自古崇文尚武。历史厚重悠远,文化底蕴深厚,书画源远流长。文仕迭史,名人辈出。《二十四史》中古代就有三十余人立传。厚重的历史造就了镇原人憨厚质朴、勇于吃苦、做事踏实、积极向上、慎世慎行的人文风格,历朝各代英杰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篇章。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在陕甘宁三交界的庆阳市。境内有蒲河、交口河、茹河、洪河4条较大的河流,5条斜长源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最低点海拔1011米,相对高差756米。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境内山川塬兼有,总土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全县共辖19个乡镇,215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1991个村民小组,本土人口57万,分布全国和海内外的镇原籍人约15-20万。有回族、维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等七个少数民族。
历史源远流长。镇原为华夏故土,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唐虞属雍州,商属昆戎,周置大原州,汉置安定郡,唐置原州,元改镇原州,明降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1940年3月在马渠建立镇原县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迁至现在的县城。
镇原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古土。各代均在此在封署设置,委官牧民。西汉初年,北地郡分设安定郡,所辖21县,临泾县是其中之一。北魏时置原州(辖今镇原、平凉和宁夏的彭阳、固原一带)。唐时筑临泾城,为临泾县治,唐末和宋代原州治置此,后又成为镇原州的州治。明初镇原州改县,临泾县被废。民国初年(1912年),镇原县被划分为五区。1935年,县城设临泾镇。1983年,设临泾乡。行政区划编辑截至2012年,镇原县辖7镇(城关镇、屯字镇、太平镇、三岔镇、开边镇、平泉镇、孟坝镇),12乡(临泾乡、南川乡、上肖乡、新集乡、方山乡、殷家城乡、马渠乡、庙渠乡、武沟乡、郭原乡、中原乡、新城乡),共215个行政村、1991个自然村。
镇原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截至2008年,镇原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炭、石英砂等16种,其中石油储量可达2.5亿吨,年产原油40万吨。矿产资源在全县分布很不均匀,石油主要分布在新集、方山、三岔、屯字、城关等地;石英砂主要分布在茹河和蒲河两岸;建筑用砂主要分布在蒲河、交口河、茹河、洪河、杨涧河两岸;砖瓦用粘土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砖瓦用砂岩仅在城关路坡有出露;建筑用河砂主要分布在茹河流域开边、城关段。镇原县境内河流年均流量5.449亿立方米,地下水贮量1.1亿立方米,境内有三座天然池湫和两座人工水库,可利用面积3000多亩,库容474万立方米。
镇原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陇东黄土高原,区位偏僻,公路为唯一的交通运输形式。2008年,镇原县内公路1184公里/112条,其中国道(G309线)44公里/1条,省道(S303线43.8公里、S319线92公里)135.8公里/5条,县道1068公里/110条,乡道221.89公里/11条。乡村道路1551公里,其中农二级以上砂路611.5公里。按技术等级:3条179.8公里国、省道,均为新建的三级油路;21条462公里县乡公路中,三级油路100.75公里,四级油路15.76公里,三级砂路129.45公里,四级砂路151.31公里,等外路54.82公里。全县19个乡镇均通等级路,通公路率100%。13个乡镇通油路,通油路率为68.4%。45个行政村通油路,行政村通油路率21%。全县公路密度为18.34公里/百平方公里。
2011年,镇原县各类在校学生84857人,其中,职中招生1375人,在校学生3336人;高中招生4856人,在校学生15069人;初中招生7225人,在校学生25101人;小学在校学生4135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3—15岁儿童初等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学生巩固率达到100%。全县大专以上(含高职)高考进线人数1763人,其中,本科进线人数达到1373人,居全市前列。
婚嫁习俗,镇原县过去的婚嫁礼俗比较繁复,其基本伦理观点是儒家的“三纲五常”,突出“神权、父权、夫权”,夹杂着许多封建迷信的成份。以门当户对为基础的门阀制度,富贵贫贱论高低的等级制度,造成了生命价值的极大差别。形成了以金钱多少论身价,父母之命、煤妁之言成为神圣的信条,使千千万万个家庭说喜则喜,说忧亦忧。传统的婚嫁,虽被冲破,有的地方仍保留着遗俗。镇原县旧的婚嫁礼俗主要讲究“六礼告成”:纳采(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应允,男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送男方,看家道)、纳吉(男家卜得吉日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姻缘,挂锁)、纳征(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请期(择定婚期备礼通知女家,送二程)、迎亲(男方去女家迎娶)。上述六项议程的进行,都要选择吉利的日辰。在迎亲前男女请阴阳开嫁娶单子两份,男女双方各执一份,说明禁忌事宜。再备迎亲的工具和人员。接新媳的用具过去多是花轿,民国时期乘马、驴,建国初期用自行车、手扶拖拉机,现代多用大小汽车。娶亲时讲究男方去单回双,就是说迎亲时男方去五人或七人,回来时添上新娘便是双数,女方送人的大客为双数,同时双方都要有个女的,民间过去清规戒律颇多。丧葬习俗,镇原丧葬习俗全县大同小异。除非正常死亡者外,正常死亡者,五至七天葬埋。仪式按年龄划分,老者葬礼比较隆重,壮亡少殇者简葬。古称年逾五十为夭寿,凡五十以上死者称老丧,七十以上称高寿,未逾而立之年则称“殇”,幼婴死亡称“撂”’,用谷草卷之弃于荒郊不掩埋。未婚而亡者,不做棺木,用席卷埋于僻静之处,坟堆甚小。故有“老殁”、“壮亡”、“少殇”、“幼撂”之称。凡老丧者,其丧仪复杂,礼节繁冗,从死者寿终到孝子除服,须经下列各项程序:小殓(停床)择期(定发引日期)、出门告(讣告)、大殓、变服、发引、宴宾、家祭、归窀、点主、领羊、搭蘸、祀祭。
从寿终之日起,逢七致祭,子女、孙等须承服赴坟茔烧纸祭奠。七七四十九天为尽七,百日为“百期”。在家设灵位重祭,女婿、外甥等内亲都来祭奠。此后,三年内每逢死者寿终之日即为“周年”。头周年、二周年只设家祭不来客,三周年为?祭,即孝子哀思益哀,除服之意,此祭较为隆重,在家设灵位献供祭,有时还酬客,孝子赴坟茔烧纸,除去孝服。以后除逢年过节去坟茔烧纸扫祭外,在家不再设祭。
此外,民间丧葬还有许多禁忌:孝子在“三七”以内,不进别人家门;不论男女老幼,死在外者,不能入宅,须在户外搭棚停放。如需进宅、须破墙而入,未婚死或幼年死者,不做棺木,不设灵堂,用芦席卷埋。亡妇若身怀有孕,需破腹取婴,然后从简埋葬;厝柩寄埋,死者因犯忌日、重丧诸多原因而不能及时埋葬者,即在窑内用土坯封固灵柩,或在室外选地停放,少则几日,多至数年,然后卜筮吉日行礼安葬。
名优特产
镇原县特产有:烧鸡、烤烟、富贵飘香卷、西米丸子、骨头肉、糖油饼、荞面筋筋、臊子面、金针菜、老板面等。
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境内历史文化遗址留存较多,出土了国内稀有的周铜剑、秦诏版、陶水管等文物,石崆寺、玉山寺石窟久负盛名,有考证价值的古城古寨遗址25处,寺庙祠堂遗址69处,历史文化遗址36处,出土文物500多件。“后汉三贤”之一的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与王充《论衡》齐名。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询、皇甫规、胡奋、胡国珍、席阐文、席固、皇甫墉、向宝、胡顺之、杨政、曲端、张中孚、张中彦、仇钺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名医皇甫谧、慕元春治病救人,堪称杏林楷模;文仕胡方回、慕寿祺博史善文,领一代风骚;灵太后胡充华,两度垂帘听政,百官膺伏,一首《杨花词》,堪称北魏诗坛上的一朵奇葩。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如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张元三、邓博五、段思坎、张维、景维新、张旭、毛自诚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国书协誉为“中国书法之乡”;民间艺术古朴典雅,创作繁荣昌盛,风靡全县,尤其剪纸、刺绣引人注目。临径乡祁秀梅是享誉海内外的剪纸艺术大师,其作品被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收藏;镇原籍我国著名书法家张维教授多次受中央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进行书法交流,他的书法作品被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纪念馆、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以天士力国药知名的镇原籍民族医药领军人物闫希军,弘扬民族医药,是镇原人的典范人物;以获得“全国优秀模范教师”称号的殷家城乡残疾教师张学成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和陇剧《绿叶红花》先后在全国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工农业产品丰富。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饮料加工为主体,建筑建材、机械电器、印刷医药等产业为补充的工业格局,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现有各类中小企业137户。县内土地宽广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瓜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全县农业人口占94%,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592个国扶贫困县和甘肃中东部18个干旱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扁豆、黄豆、玉米、高粱、谷子、糜子、马铃薯、大麦、黄花菜、烤烟、胡麻、油菜、药材、瓜类等,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有“陇东粮仓”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全国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以杏果、瓜菜、草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杏子产量居全国第二,生产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杏产品远销海内外,优质苹果畅销大江南北;黄花菜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金针菜”;“五指塬绿宝”牌西瓜远销大江南北,畜牧业以羊畜养殖、肉、皮毛加工为主,皮张、羊毛、羊绒等畜产品比较驰名,羊绒已实现出口创汇。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约千余种,其中可入药130余种。在镇原县区域内石油煤炭藏量富集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煤炭、石英砂等16种,储量丰富。其中石油储量可达2.5亿吨,由中国石油企业开发,年产原油接近100万吨。煤炭资源正在勘探中,只是埋藏较深,有望近年进入到开发。
红色旅游潜力巨大。名胜古迹斑斓千秋,石窟寺、秦长城、汉长城追溯千年风霜;自然景观美丽迷人,境内的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池湫碧波辉映,堪称“陇东黄土高塬明珠”。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屯字“四八”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目前已形成以潜夫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为重点,其它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东与北石窟寺相接,西与平凉崆峒山毗邻的旅游圈。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恢复高考以来,全县共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4051人,其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达40人,再现了”教育大县“的光辉形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疾病防控网络健全。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边籍的张德宏于1990年代表我国参加了在比利时举办的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男子铁饼第四名的好成绩;太平籍长跑运动员陈慧荣,2007年分别取得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六城会10000米第三名的佳绩,达到了国际级运动健将标准,并于2008年取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成为庆阳有史以来第一人。
小吃、酒席是镇原饮食文化的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融民俗礼仪、饮食科学与一炉,以荤素相间,口味各异,五色俱全而闻名遐迩。风味小吃品种繁多,主要有羊羔肉、骨头肉、西米丸子、烧鸡、糖油饼、臊子面、荞面筋筋等;酒席有“九魁”、“十全”、“十出一”、“十二楼”、“十三花”等名称,茶、酒主要有罐罐茶和三岔黄酒等。镇原小吃及酒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品种风味蔚成大观,这是历代烹饪工作者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灿烂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为祖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天恩寺,天恩寺位于平泉镇八山沟,坐北向南, 占地20余亩,楼阁宫殿40余间,从沟底至山顶呈长方形,将佛掌圈入其中。拾级而上,顶端为镇山祖师无量殿,两侧飞檐阁楼对峙,垂柳翠柏掩映。东有王公殿,西为王母宫,左右护卫,相配成趣。其下平台之上,正中五间为三宫殿,塑有尧、舜、禹三杰坐像。两侧配殿,东为子孙宫,奉祀三霄娘娘,配以钟楼;西为药王殿,药王孙恩邈端坐殿中,配有鼓楼。钟鼓二楼,小巧玲珑,高屋建瓴。极顶平台上,钟磬鼓角,音韵悠悠,和着缕缕香烟,形成凝重的寺观古刹氛围。最下一层,高筑三孔拱形门洞,正中为千手菩萨,两边洞门供人出入,厢房、僧舍分列左右。寺外一片平坦广场,西筑戏楼,南建山门,门外独建灵官殿一楹。从此,天恩寺香火长盛不衰,信士络绎不绝。同治年间遭兵燹破坏,光绪时重修。
石崆寺,石崆寺位于县城东川2公里多茹河南岸的石佛湾,属金龙村所辖,凌空悬起30多米。据考证,石崆寺筹备于北魏,开凿于隋代,唐初开始造像,经明清两代改造重修,增建了土地寺、药王殿、灵官庙等,泥塑了金身,才形成了一处释、道、儒三教并存的石窟群。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因水灾冲毁而重修,有遗存碑文记载。全寺东西走向,凌空婉蜒,地势险峻。现存8个石窟,内有石雕佛像13尊,泥塑神偶25躯,壁画数十幅。这一石窟群,融释、道、儒三教于一体,集唐、宋、元、明、清五代文化艺术于一炉,是一处古艺术群。
原峰山,原峰山位于镇原县西南30公里处的中原乡原峰行政村南,古称陇山。原峰山古老悠久,历史上是西汉安定郡所在地高平县的著名古刹,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九月,武帝西巡原州,曾巡幸登临。还是驻军、执军、屯兵防守的关隘要塞,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自东汉将州治移置临泾后,此处才逐渐冷落,变为单纯的古刹寺观,仅有游人信士来山顶礼膜拜,加之屡遭战乱,原有建筑受到破坏。自2001年开始重建,并成为镇原游览观光的胜地之一。
潜夫山,镇原县城北的山上,寺观巍峨,苍柏参天,绿荫成林,古称七松亭。东汉末年著名思想家、政论家王符曾隐居在此,著书立说。书名其人,人名其地,王符号潜夫,此山因王符而出名,故又称之为潜夫山。并先后在山上建起了烈士陵园、杏花亭、潜夫亭、灵霄宝殿、三皇庙等大型建筑,同时重修潜夫祠、读书台、王符纪念馆、天宁寺、白衣庵等殿宇。
鸡头山,鸡头山悠久古老,史籍方志多有记载。最早的当首推太史公的《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西于空桐,登鸡头。”《镇原县志》记载:“秦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鸡头山腰后侧有一土丘,当地传说是秦始皇北巡长城时为祭祀黄帝而筑的坟茔。
白马池,白马池亦称白马泉,在镇原县东27.5公里、屯字镇东3公里的景家洼,因为当地有白马庙,故称白马池。据考证,清同治7年(公元1868年),此地两度山体滑坡,堵塞沟渠流水,形成此池。据测定,水深17米,水面面积15.3万平方米,总蓄水量为13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1.97平方公里。
太阴池,太阴池位于县东32.5公里、屯子镇东5公里左右的太阳高家,以新丰梁为界,东西两边各形成一座天然湫池,其地形如太极图状,故新丰梁以东,向阳之地的池湫称太阳池,以西背阴之地的池湫称太阴池。据考查,太阴池的形成早于白马池48年,为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池水面高程为1280米,长970米,平均宽250米,最深水位14.5米,水面面积24.25万平方米,约370多亩,总蓄水量为218万立方米,流域面积1.3平方公里。
翟池,翟池位于镇原县东35公里、眉肖公路西侧的上肖境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古十一月,沟北原头滑塌,堵塞沟渠,形成湫池。因此地聚居翟姓,故曰翟池,又因此池,该村也命名为翟池村。翟池水位最深处为13米,水面面积18万平方米,总蓄水量126万立方米,流域面积1.33平方公里。池上游南端有泉眼一孔,以每秒4公升的流量注入池中。水质甘甜纯净,是当地人畜饮用的唯一泉池。1977年8月,西岸一角堤坝滑坡,池水下降3.5米,后经几次维修加固,已恢复正常水位。
五指原,五指原地处关隘,古代是拱卫中原的西大门,是关中去西北诸郡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址,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相当发达,五指原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峰城隍庙杜家,是汉安定郡、唐宋原州与镇戎军的所在地,官道通畅,驿站连接,百里营寨直达域外,不仅是屯兵防守的要塞,更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镇原以后长期要把历史转化成可视的旅游项目建设,使历史可视,使风物可视,使民俗可视,使思想可视,使书画可视,使精神可视。能不能建设镇原民俗博物馆?能不能建设镇原的历史名人纪念馆?如王符、胡充华、黄甫规纪念馆?能不能建设红色镇原烈士纪念馆?能不能建设镇原碑林?叫人们可视。等等。开放开发中的镇原,以其厚重的历史文明积淀,独特的高原风姿,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富饶的特色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新老朋友来镇原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镇原古今名人:
王符:东汉著名思想家。“后汉三贤”之一,著有《潜夫论》蜚声中外,与王充《论衡》齐名。与马融、张衡友善。唐宋以来的魏征、杜甫、韩愈、苏轼、郭守敬、王守仁、黄宗羲、刘熙载、顾炎武、梁漱溟、冯友兰、郭沫若、范文澜、张岱年等对其推崇备至
胡太后:中国古代著名女词人。历史著名美女,执掌朝政几十年,两度垂帘听政13年,郭塬乡皇后湾人
北魏孝明皇帝:胡太后之子。在位时主张民族融合,建立大汉族,对后世执政影响较大
胡叟:北魏怪才,一生清贫,视富贵如浮云,满腹经纶好发奇谈怪论,一支妙笔写就天下文章
李恂:东汉著名廉吏。因不阿谀大将军窦宪罢官。李恂武艺高超斩杀北匈奴将领,阻止其南下,打通了西域道路,他的恩威并行于西域。时人称颂。自幼博闻强识,闻名乡里,初诏桓虞府司徒,又拜御史,后为兖州刺史,又升张掖太守。李恂勇于任事,刚正不阿,颇有政绩;虽为地方大员,却自奉简约,生活非常清苦,常以羊皮为铺盖,穿着粗布衣服,粗米淡饭,清贫朴实。但为奸党所不容,后改调为武威太守,不久遭人诬陷,被免官,在家乡结草庐隐居,直到去世,终年96岁
黄甫规:著名军事家。东汉度辽大将军。平定叔孙无忌,出征西羌。引贤自退,开设学馆教授门徒。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百姓是水、君主为船的一系列概念
黄甫节:雁门太守
胡方回:赫连屈丐执政时任中书侍郎。博览史籍,写有《统万城铭》、《蛇祠碑》等文。赫连昌被灭后,入北魏朝,不为朝廷所重视,后为北镇司马。“为镇修表,有所称庆”,为太武帝所赏识,召为中书博士,官至侍郎
胡遵守:曹魏车骑将军
黄甫嵩:汉光禄大夫,黄巾起义时期东汉末年名将
胡国珍:北魏政治家,光禄大夫、安定郡公。胡氏家族在中国古代盛极四百年,胡氏名人在历朝数十位
黄甫重:汉朝秦州刺史
胡盛:官左卫将军
武成皇后: 唐朝时期皇族,先为唐宪宗宫人、唐宣宗生母。光王太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胡奋:晋朝镇军大将军。司马炎、房玄龄等对其推崇备至
皇甫谧:镇原古代名医、著名文人。《晋书·皇甫谧传》,晋武帝曾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婉言辞绝。是我国继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之后又一位医学大家。近年国家有《针灸甲乙经·林亿序》出版
胡顺之:北齐尚书员外郎
胡长蘖:北齐尚书、左丞相
胡长仁:北魏曹操时任中书令,武成皇后之兄
胡义周:秦时任黄门侍郎
胡壹:凉州刺史
胡昱:执掌御刀宿卫司空公,封发阳候
黄甫筵:隋朝河南安抚大使
孝明皇后:唐朝唐宣宗之生母
皇甫镛: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古今经典,中进士及第。并先后担任宣歙、凤翔府从事、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河南县令、都官郎史、河南少尹等职,其清廉执政,素有贤名。后其兄获罪革职,因其勤政爱民,不受株连,朝廷遂加授国子祭酒,后又改为太子宾客、秘书监之职。其精通文史、工文善诗,计有文集18卷,诗赋14篇,作品广为流传。开成初年,皇甫镛被授予太子少保
黄甫枚:唐朝著名文学家
周嘉敏:南唐后主皇后以天下绝色美人在史上著称。大周后之妹。开宝立为国后,南唐亡国后,金陵失守随后主被俘入北宋京师,容貌神彩丽静动京师。创作《击蒙小叶子格》是叶子戏规则的早期记录
孺子婴:汉宣帝玄孙,公元6年立为皇太子,号曰孺子婴。孺子婴公元22年在镇原称帝
席阐文:汉武帝时期都官尚书、辅国将军,汉武帝重臣
席固:东晋建威将军,乃遣使拜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
向宝: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宋神宗称其勇以比薛仁贵
曲端 :南宋抗金名将,后任康州防御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官拜威武大将军,统率西军,后屈死
张中孚:宋朝太师,封庆国公,世代为北宋高官,以词为文流传于史
仇钺:明朝宁夏总兵,封世侯,善带兵用兵,拜平贼将军
许理:明兵科给事,进士,明朝当朝美男公
张中彦:北宋靖海军节度使,与金朝对峙中屡建奇功,是北宋重臣,爱好诗词流传后世
张继孔:康熙年间乐善好施名士
杨政:南宋太尉,抗金名将。宣和末年(1125年),应募从军,抵抗西夏。建炎初年(1127年),随吴蚧抗击金兵,因功升武显郎。绍兴元年(1131年),和尚原战役有功,被授恭州刺史。二年,因功升为陇州团练使,后任凤州知府。三年,饶凤关战役有功,改任明州观察使。四年,仙人关战役有功,授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绍兴五年,奉州战役大胜,改任泾原经略安抚使,并节制环、庆、利三镇军事。九年,其母亲受封感义郡夫人,其升武康军承宣使,兼任熙河兰巩路经略安抚使和熙州知府。十年,拜武当军节度使。十三年,加封检校少保,不久驻兴元府(共13年),后升太尉。二十七年,逝世军中,享年60岁。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毅”
焦国理:进步清末进士,刘伯承把他视为文友多有探讨
慕少堂:加入同盟会,民国著名文史专家,是民国以来西北历史研究的大成者。西北军总司令部高等顾问、甘肃督军署秘书长,后任省政府顾问等职。甘肃学政蔡燕生评价“甘之俊人”
张宸枢:光绪举人。著名书法家、社会活动家,创办平凉师范,与左宗棠友善
王子厚:镇原共产党组织创始人
张炳麟:民国镇原著名书画家,受清大将董福祥器重在固原办学授馆,门徒遍布陕甘宁青,多有建树
袁耀宸:国民党少将。陆军大学毕业。相继任武威县长、甘肃师管区少将司令、西安绥靖公署少将高参。杨虎城得力干将,解放前起义
李景晟:中国远征军团长,武艺高超,在缅甸远征军同日军作战中为国殉难
邹介民:“三民主义”县长。与刘伯承、李达、张浩、宋任穷、罗炳辉等过从甚密,援助红军
田维岚:民国《北京晨报》主笔,于右任称其“国之睿笔”
吴志渊:原湖南省人大副主任
赵生鹏:1937年长征老红军,镇原县武工队长,三岔高家湾人
贺廷荣:光绪贡生,姚川人
范玉山:清赐“孝廉方正”,张崖畔人
席智:民国镇原首富,时称“席半川”,解放沟人
田维大:1917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省参议员
祁尚诚:民国靖远县长,援助红军
慕文云:1930年人兰州女子求知学校校长,慕少堂之女
孙擞恩:陕甘宁边区镇原学校校长
贾秉机:国民党镇原县党部书记,援助红军,重教育重人才
张兆福:民国省政府政务视察,平凉、礼泉县长,力挺抗战
王永寿:镇原唐油饼传人,席沟圈人
安兆甲:陕甘宁边区政府劳动状元,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
张元三:镇原书画名人
慕元春:镇原名医。甘肃近代十大名医之首
陈仁麟:中将(早期在镇任职),后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任质斌: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抗战时期在镇任职)
李廷序:原南昌地委书记专员
徐少甫:原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
李具仓:和田军分区政委
孙久德:原甘南州第一书记
路克杰:少将,原东疆军区司令员。参加了保卫延安战役、解放兰州战役主攻团政委。
王文才:少将,原新疆军区副政委
李天生:少将,老八路,原宁夏军区副司令员
苟仲文: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关村管委会党工委书记
李建华:甘肃省委常委、秘书长、副省长
何西庆:海南省副省长
杜养富:在新疆见义勇为牺牲者
许国和:“许张”冤案当事人
张万寿:“许张”冤案当事人
鱼莲波:原平凉地委书记专员
赵连升:原庆阳行署专员
邓博五:镇原著名书法家
段思坎:镇原著名画家
杜西玲:原金昌市长
惠连杰:原固原地委书记
张廷柱:镇原著名书法家
张德源:甘肃水利专家。主要成果五十年代兰州城市规划、八家嘴水库、寺马水电站、西杨水库等。张含英、李赋都、黄万里、钱正英等均有很高评价。著名教育家兰州大学前校长林迪生对其评价题词“青年才俊、陇东骄子”
李峰:陇南行署专员
蒋玉书:镇原著名书法家
张学成:“教坛保尔”,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主人公原形
李芝琴:全国十二大代表
景维新:甘肃省画院党委书记
张 维:镇原籍书法名家
祁秀梅:中国当代剪纸艺术大师
闫希军:全球知名国药企业家。天士力集团董事长
张 华:甘肃中盛公司董事长
李继仁:在天津见义勇为牺牲者
梁希孔:庆阳师专教授
朱维阳:镇原名医
张生杰:镇原烧鸡品牌创立者
姚天佑:镇原著名书法家
朱世裕:台湾首届十大杰出医师
刘善修:兰州大学第一任党委书记
常文昌:兰州大学教授
段 毅: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博,
张 宁:诗人、作家。曾任河北日报、中国石油报记者、编辑,曾任党委书记、党政办公室主任,工会副主席等,受到温家宝、贾庆林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著有诗集《黄土地-大海》,约有10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土匠》即将问世出版。
陈晓龙:甘肃师范大学副校长
苏星:中科院冰川冻土研究所
薛亮云:原庆阳地区人大主任
白进平: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原副部长
王小平:中国林学会理事
佟红梅:秦腔演员,国家戏曲梅花奖
秦德玺:镇原公安战线老兵
杜安义:广东省知名人士,揭阳市政协主席
陈宗荣:现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西藏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
何 伟:甘肃武威市政协主席
李廷元:曾任东北野战军总部第四师长,林彪曾评价“军中悍将”,抗美援朝功臣
王泉清:甘肃省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窦兴文:庆阳第一中学校长
张 旭:陇东著名书法家
惠俊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张占英:《中国村官》作者
张德宏:1990年比利时举办的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铁饼第四名获得者。开边镇人
陈慧荣: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第三名。2008年参加奥运会,庆阳市有史以来第一人。太平镇人
杜永耀:少将。现任新疆军区副政委
康希善:新疆工程第三师参谋长
杨占文: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副主任秦汉新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袁宏俊:兰州军区作家
耿尚俊:张掖市原市长
李宏武:广东省政法委办公室主任、广东省综治办副主任
张 翀:甘肃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
王泉清:甘肃省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唐文廷:甘肃省1987年高考理工农医类第一名,孟坝中学毕业,清华大学录取
朱小康:甘肃省2011年文科高考第十名,镇原县高考文科状元
马晓敏:镇原县2011年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
张 琦 :甘肃省高考第十名、镇原中学毕业
张轩丞:甘肃省高考理科第五名、镇原县屯子中学毕业
张宇东:甘肃省高考理科第九名、镇原中学毕业
姚 神: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陈理行:甘肃省高考外兼文第一名、平泉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
武建安:庆阳市2008年高考第一名
郭 恒:甘肃省2014年高考理科状元、庆阳一中毕业
李辅子:镇原作家
李儒峰:镇原作家
贾录会:镇原在外打工作家
刘金玉:镇原作家
秦铭:镇原作家
申万仓:镇原诗人
赵亚东:镇原作家
张宏:镇原农民作家,屯子镇人
慕思恭:《庆阳地区志》副总编
王博艺:镇原农民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社火》
张元印:镇原农民作家
杨培彰:镇原著名作家,文联主席
张文智:镇原著名记者
张绪勇:镇原著名记者
王佐东:《寻根中国书法之乡镇原》作者
郭晓琦:镇原诗人
张创军:先后在甘肃省军区、武警北京总队、北京市文物局、徐悲鸿纪念馆进行专业书画研究和创作
杨建仁: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
朱芳民:环县政协主席
康新春:环县县委副书记
王晓斌:曾任庆阳、镇原、环县常务副县长、副书记,现庆阳市房管局长
张 强:合水县委副书记
吴炳儒: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博渊:甘肃省著名作家,《飞天》杂志专业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致力于短篇小说写作。短篇小说《喊会》获1987-1988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以散文为创作重心。
李建荣:陇东学院教授
席飞跃: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路登殿:镇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杨晓燕:镇原县人大副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景耀奇: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纪委书记
路 韬:庄浪县委常委、副县长
张 薇:庆阳市2015年高考理科状元,镇原中学毕业
张新望:庆阳市2015年高考文科状元,镇原平泉中学毕业

敬请社会各界公正性评价推荐登载 联系电话:13884179223


关怀支持镇原发展的社会各界友好人士:
沙孟海:当代书法大师,西冷印社社长
张 维:镇原著名书法家
林迪生:兰州大学校长,著名红色教育家。1929年春到上海搞工人识字运动,同年秋到日本留学。1931年秋,回老家浙江台州市三门县泗淋乡泗淋村创办泗淋小学。1936年至延安,先后任延安师范教师、中央苏维埃教育部社会教育科长、鲁迅师范校长、延安大学中学部主任等职,直至1949年。1950年3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1953年3月调任兰州大学校长,直至1979年。"反右"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8年得以平反昭雪。1979年调北京,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高举明:博士生导师
张世源:早年毕业于平凉柳湖书院,先后在平凉专署、镇原等地教育为生
铁木尔·达瓦买提:原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主席
戴延年:高级经济师,陕西长武枣园镇人。原吐哈油田新疆会战指挥部副指挥。
吴三大:著名书法家
安藤纪原:日本著名书法家
高琦华:教授
廖居仁:教授
路遥:著名作家。小说《人生》一举成名。《平凡的世界》获矛盾文学奖。
江 声:著名作家
张志浩:博士
贾平凹:创刊《美文》。小说《废都》《满月儿》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杨志和:中国文化主编
高朋军:著名书画评论家
严学涛:武汉大学博士
高海军:新加坡华侨总会理事
赵 辉:山东大学博士
高 慧:中国记者协会理事
方楷铭:书画鉴定副研究员
姜俊杰:文物鉴定研究员
陈忠实:《白鹿原》是其成名作,获茅盾文学奖。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初夏》《四妹子》散文集《告别白鸽》等,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郭荣荣: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张志淮: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姚国嵘:南京大学教授
乔高峰:文物研究员
张生田:已故镇原开明绅士
张世源:已故民国国学教师
刘富荣:爱心慈善老人
张德源:已故镇原水利专家
李富英:爱心慈善老人
张小强:科技专家
焦俊俊:高级书画鉴定师
吴耀飞:出版社高级编辑
郭松年:中国美协会员
张高辉: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杨文涛:西安工业大学博士
贾 兰:原自治区副主席
郭孝文:省退休原副省长
曹维建:解放军著名书法家
秦宁会:西安石油大学博士
赵国强:原西北工业学院副校长
照予法师:道教传承人
赵念祖:武汉红楼梦专家
吴文化:教授
张 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书法家
姜少华:中国竹编艺术大师
杨志年:中国电力书画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
许晶晶:美国华裔画家
许兆仁:美国华裔企业家书画家
高 鹏:西安电影制片厂高级美术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焦明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艾屹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魏招蓉:重走长征路全国副总策划
张 彪:重走长征路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连惠鸣:毛泽东研究会理事
高冉冉: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
方浩浩: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
朱 鸿:博士
王国芳:著名国画家
蒋禾仓:武汉大学
惠继东:宁夏大学教授
范锡明:欧美中国同学会
孙放晨:欧美中国同学会
萧魜华:著名秦腔编剧
张占英:镇原文联副主席《中国村官》作者
刘 镜: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
包建新: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王金宝: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范紫东:秦腔《三点血》编剧
袁自春:长篇小说《话梦金陵》作者,作家
高慧慧:言情小说作家
夏 志:南京青年作家
张绪勇:镇原著名记者
白建涛:西北师大副教授
曹建设:教授
王佐东:镇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寻根中国书法之乡镇原》作者
张高阳:教授
李国宏:博导
李 伟:国家体育总局教练
刘喜龙:镇原国土干部
席宝德:镇原农业干部
常广平:庆阳市金融高级工程师
曹占畅:上海大学教授
张 辉:《河南名人录》编委
傠志奎:《河南名人录》编委
杨生辉:镇原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镇原宾馆总经理
景生旭:镇原太平镇党委书记
马军锋:镇原山岔镇党委书记
冉振川:镇原县太平镇原党委书记
张新民:镇原中学副校长
张 谊:镇原县太平镇名医、书法师
张 淼:兰州军区篮球队队员、神投手。1966-1975年先后在5382部队、64分队、庆阳地区农机二厂,选入师、军、省、兰州军区篮球队,身高1.88米。多次参加全国运动会、全军运动会。曾受到朱德、林彪、张达志、皮定均、韩先楚等接见。镇原太平西庄籍人
李永明:镇原县太平镇柴庄康山村农民作家,《太平乡土情》作者
寇述锋:镇原太平康山人,镇原马南庄学校校长
贾举龙:镇原县太平镇劳动致富带头人
张志强:原镇原人民武装部政委,太平慕坪东庄
白俊兴:镇原县太平小学优秀教师
李春华:高级中学教师
李春潮:镇原县太平镇枣林嘴头村农民诗人
卢红艳:太平镇山边籍深圳创业人士
罗 锋:镇原县太平小学优秀教师
殷建军:太平镇老庄农民
何向奎:原镇原太平中学校长
樊展效:镇原太平镇已故老红军
樊 军:镇原太平镇西庄已故优秀青年
樊 丽:甘肃陇剧院著名演员,镇原太平西庄籍人
李克昌:镇原县兰庙小学高级教师
李柱子:镇原太平中学历史高级中教
李惠子:镇原县林业高级工程师、副局长
高 寰:著名学者、教授
贺萧萧:社会学研究专家
贺 强:《国画家》杂志编辑
张 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魏长寿:兰州军区大校、书法家
赵 渊:科技出版社高级编辑
郭 鹏:北京大宇物流集团董事长
李兴华:陇南市副市长
陈兰新:甘肃省人民政府驻厦门办事处主任
帮 迪:金融学博士、曾任中央领导秘书
赵宝玺:原镇原县人大主任
慕政重:全国十佳校长获得者
雷效礼:苏州名人、著名书法家
贾兰生:哲学博士
王文东:哲学博士
贺占军:新华社新疆分社经济采访部主任
申万仓: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袁利平: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朱智强: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
朱芳明:环县政协主席
王晓斌:环县常务副县长
胡继来:新疆铁道兵团政委
胡巧巧:绥德陕北著名剪纸艺术家
张朝杰:副教授、处长
边宏飞:教授
邵 威:西安书画经纪人
魏尚诚: 上海徐汇尚城艺术品推介收藏公司总裁
张 忠:上海徐汇尚城艺术品推介收藏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
李 蓉:上海徐汇尚诚“漂亮姐姐”幼稚园园长
秀 国:《长江文摘》编辑
段永平:合水县第二中学校长
高 斌:工人书法家
向 禄:重庆书法家协会理事
兲回军:西北大学博士
张 平:北京大通集团总裁
赵平海:北京大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
岳惠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张 松:汉语言研究员、篆刻家
李 敏:西安副文史研究馆员
席克效:著名篆刻家、副处长
张葆荣:著名石油书法家
张敬群:著名作家《世界沙漠第一路》作者
刘海江:中国作家协会青岛创作基地管委会办公室主任、作家
萧宇明:原汉中市副市长
兆 韵:汉中著名作家、书法家
李国锋:原南镇县县委书记、县长、书法家
张 坤:太平镇已故书法师
张天仕:庆阳公路干部
郝权权: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铁建魂》杂志主编
乔贵民:中国铁建书法家、作家
李彦朝:中国铁建画家
文 丽: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强钧剑:陕西农业退休老干部、书法师
赵 诚:《甘肃日报》特约记者、炼化厂科长
高娟娟:高级工程师、炼化厂检验师
赵好娃:兰州市退休工人书法家
魏小文:兰州七里河华宇建筑公司总经理
曹军杰:国家注册会计师、中沃合资企业部门总经理
李 逵:郑州市书法家、处长
张辉贤:四川攀枝花市书法家、高级工程师
廖国庆:渭南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县级退休老干部
秦帮前:渭南市医师、书法家、业余作家。
张星应: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高秀琴:延安医学院副教授
鱼新风:新疆哈密市著名书法家
张国辉:著名书法家
王国权:福建省宁化县原县长
万晓晓:民营企业家、书法家
万常俊:交通大学博士
路 泽:长宏中学校长
朱安平:镇原著名画家
祁恩福:镇原著名画家
王 鹏:镇原著名画家
罗 勇:镇原中学校长
张新民:镇原中学副校长
文嘉铭:上海社会科学研究员
文国庆:上海著名书法家
文国瑞:上海民营企业家
魏 源: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魏高强:上海15中高级教师
魏高俊:解放军西安著名书法家
贾治强:蒲城县老领导
高 炜:蒲城县老领导、书法家
高新杰:蒲城县作家
王进明: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深圳。
田继光:榆林军分区参谋长、 著名军旅书法家
颜 泉:北京颜泉科工贸工业集团董事长
高秀秀:博士。北京颜泉科工贸工业集团董事长助理、科研壊工公司总经理
毛莉莉:海尔集团中国区营销总裁助理,著名营销策划人
包闫君:合肥范胜国际高科技企业集团总经理
范 胜:范胜集团董事长、书法家、奇石鉴赏家
焦苗苗:剑桥大学博士
赵 凯:毛体著名书法家
赵大年:山东青岛著名书法家
郭全忠:济南文化学者
赵小淑:著名书画鉴赏家、济南长黎书画社艺术总监
冷 权:北京大学博士
李占圆:黑龙江龙江文化传播公司艺术总监、黑龙江著名书法家
包仁国:黑龙江省三宝集团
卢丽萍:哈尔滨著名木雕艺术家、政协委员
聂宝胜:扬州宝胜集团
惠贤民:宁夏师范学院教授
任广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
姬文海:镇原作家,开边镇中学
罗勇:镇原中学校长
王忠贤:镇原开边中学校长
徐来严:镇原孟坝中学校长
郭忠伟:镇原第二中学校长
俱长军:镇原县三岔中学校长
刘进平:镇原平泉中学校长
范学俭:镇原屯子中学校长
慕欣荣: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效仁:现任甘肃省庆阳市一级警司,优秀警察
常宁男:《中国石油画报》兰州石化记者站长。甘肃省青联委员、甘肃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张波:北京大学地学院构造地质博士,从事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
窦海明:水文第一勘查院纪委书记
刘永杰:副教授.研究方向耐火材料
王必达: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田养栋:青海国鑫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处长
高立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信号处理、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
慕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慕继丰: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
冉振川:镇原县太平镇党委书记
贾联慧:甘肃省收藏协会票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地震局
马振钧:庆阳市种子公司调研员,推广研究员
冉大川:水土保持研究所总工程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刘斌: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总工程师,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副站长。
唐志峰:夏河县委书记
李盛刚:甘肃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省委组织部副地级组织员
吴秉儒: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兴华:陇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柳席飞: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步鑫:甘肃省旅游局副巡视员
刘旻霞: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柳彪男:白银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刘国军:教授。兰州教育学院教务处长,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甘肃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
李生钰: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古浪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兰新: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
杨济彬:青海省成羊峡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子弟中学任教,英语一级教师
张德:铁道兵第十师驻青海刚察县,修青藏铁路,中铁二十局集团
刘登杰:庆阳市书协名誉主席
朱安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杨平刚:嘉峪关市委人才办主任
袁文库:嘉峪关市民宗委副调研员
刘哲:教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点硕士生导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水产养殖系主任。毕业于厦门水产学院淡水渔业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甘肃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点硕士学位,2009年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点博士学位
王生金:原镇原县委书记,原庆阳地区纪委书记
虎维岳:工学博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研究员
袁利平: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2013年9-12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习。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兼职工作
段彩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
张希岳:庆阳市委副秘书长
张卫国:镇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赵明:合水县县长
李儒峰:镇原县作家协会理事
马路:庆阳市大世界商业广场策划部一名普通女员工,策划平面设计。剪纸艺术家
祁学忠: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小楷书法家协会会员
刘润虎:镇原人,爱好文学、写作、体育、武术
赵君财:镇原县原芦小学
席宁会:镇原县蒲河小学
牛乾龙:镇原县马渠学区
贾志鸿:镇原县毛庄小学
慕三罡:镇原县王寨初中
白荆州:镇原县方山初中
张宏立:镇原县开边中学
耿勃:镇原职专
张鸿学:镇原县庙渠小学
杨怀洲:镇原县南坡小学
王建栋:镇原县平泉中学
安永谋:镇原县小岘中学
徐竑:镇原中学
王富才:镇原县平泉中学
贾彩梅: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庆城县庆华小学校长
惠志涛:正宁县苟仁初中校长二中校长,甘肃省“园丁奖”,全国优秀教师
龙学孝:华池一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吴福平:孟坝镇王湾小学校长,甘肃省特级教师
徐富平:庆阳林业学校高级讲师
张久善:甘肃庆阳第三中学校长
吴军亮;甘肃省宁县第一中学校长
赵学文:镇原东街小学校长
刘辉:镇原县新城初级中校长
安文颖:镇原县新城初中数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许镇: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科协主席
王文辉,新疆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城建规划办主任
张红丽:平凉市崆峒区政府副区长
孙世斌:平凉崆峒区实验小学校长
李树伟:泾川豹子沟煤矿工会主席
慕银: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财会审计处处长,省供销合作社副巡视员
邢博川:陇东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广告协会会员
刘永强:历史学博士。陇东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
张成:陇东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志霞:陇东学院副教授
刘德成:陇东学院副教授
许万银:陇东学院数学系教授
董广前:陇东学院副教授
张泽龙:镇原开边中学
朱永海:庆城县陇东中学
田巧荣:庆阳三中
赵宏前:镇原职专
朱宏刚:宁县一中
袁宏凤:环县南关小学
赵娟:庆城县庆城中学
王兴儒:庆阳一中
党永海:庆阳七中
曹瑞琴:陇东学院附属中学
卢宏林: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李小坚:镇原县上肖学区
任桂香:镇原县孟坝小学
王建秀:镇原县中原小学
王继龙:镇原县平泉初中
白成旭:镇原中学
李效清:镇原县平泉中学
祁全新:镇原县孟坝中学
祁润根:镇原县三岔中学
张雨梅:镇原县屯字镇田岭小学
安银社:镇原县平泉镇王储小学
刘统:镇原县马渠九年制学校
张军学:镇原县新城初中
焦社君:镇原中学
杨彦俊:镇原县开边中学
白仓金:镇原县三岔中学
田如锋:镇原县临泾乡学区主任
张来弟:镇原县孟坝学区教研员
张成桥:镇原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王治中:曙光初级中学副校长
夏栓子:镇原柳嘴人,1969年至1974年在榆林骑兵师任职,全军练兵大比武中骑射勇冠全师。中国骑兵的奠基人开国将军姚喆中将称其“勇夺三军”
张强能:镇原彭阳柳嘴人。自幼聪敏,爱学习爱劳动。但由于家贫,交不起六角钱学费辍学。一生宽厚待人,贤惠淑达,声望乡里。爱心呵护弟弟妹妹上学,从而荒废自己。30年间为家人和乡亲千针万线做土布鞋400双以上,为纳鞋底常常双手磨破流血,照料40年瘫痪在床的婆婆公公,爱护乡邻,传为佳话,爱护后辈,甘愿忍气吞声,终以积劳成疾,脑溢血突发英年早逝,以朴实的劳动赢得尊敬和爱戴,被尊为“爱心大使”“爱心姐姐”。著名作家霍达听了他的事迹后说“这才是中国女性最伟大的地方”。中国当代最具影响的著名女作家迟子建说“美在心灵”。黄土画派的创始人、著名国画大师刘文西题词:“甘为人梯”
夏忠诚:镇原县彭阳柳嘴籍河北唐山市创业人士,好书画,对机械汽车颇有研究
苟金勇:上肖初级中学副校长
王爱玉:泾川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馆长
卢旭辉:彭阳初级中学副校长
孙玉柱:太平初级中学副校长
赵立雅:平凉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督查室主任
李军林:孟坝初级中学副校长
唐治虎:平泉初级中学副校长
朱军:湫池初级中学副校长
何天金:方山初级中学校长
姚永福:孟坝寄宿制小学校长
刘希杰:孟坝寄宿制小学副校长
周吉祖;庄浪县政府副县长
王多利:平凉机电工程学校校长
彭雅宏:镇原县临泾镇镇长
翟自宏:甘肃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水利厅副巡视员
张怀仁:庆阳市水利局局长
刘建娥:2002年庆阳市评为“敬老好儿女”的镇原县郭原乡寺沟村农民
杨德祥:庆城县中医院,甘肃杨建春中医世家,第五代。甘肃中医世家
冯克勤:镇原县新集王寨村卫生所冯克勤的三代中医世家,一至三代分别为冯立品、冯润邦、冯克勤
安承芳:镇原县政协副主席
刘智聪:镇原县孟坝镇赵咀村村长
张贵宝:甘肃万泓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祁银学:庆阳市爱心慈善协会发起人
季正龙:1985-1990级镇原县太平中学同学会发起人,陕西壁嵘石材厂厂长
李世军:镇原县太平初级中学校长
任炳:镇原县太平初级中学副校长
马刚:镇原县新星中学校长
李世伟:镇原县马渠初级中学校长
路登殿:镇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陈世旭:镇原县殷家城初级中学校长
张学儒:镇原县人大副主任
张卫国:镇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正学:镇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白来学:镇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段国栋:镇原县政协副主席
张正雄:镇原县政协副主席
惠树人:甘肃省消费者协会会长
王国祥:棉花育种专家,甘肃省农科院
曹 钺:中国书画院副院长
祁天平:镇原县政协副主席
余树青: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副书记
窦凤霞:陇剧旦角。甘肃省陇剧院演员团副团长
段登权:镇原县政协副主席
王勤劳:镇原县政协副主席
宋尚有: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注册咨询工程师。甘肃省天水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张多勇:陇东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
潘应鹏:镇原县政协副主席
秦鑫:镇原县华文中学校长
张乾:镇原县世纪中学
郭晓龙:镇原县英才中学校长
兰焕才:镇原县已故镇原中学教师,镇原县首批十位教学名师
丁绍光:汉中籍名人。著名美籍华人画家。现定居美国加州洛杉矶。杰出的现代艺术家,11岁时就显示出不凡的创造力和才华,曾任教云南艺术学院,开创出闻名中国现代画坛的云南画派
李全兴:平凉市中级法院正县级审判员
畅 恒:镇原县图书馆馆长
王博文:镇原县博物馆馆长
黄选文:镇原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安卫民: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李 杰:2014年“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合水县陕西旭隆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张 勃: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张生桢: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
熊有堂: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周冠军,环县农民艺术家
白淑芳: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获得者,庆阳董志镇人
额尔登别力格:西北民族大学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院长
戚晓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教授
马东平: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教授
张广裕: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藏族)
封 尘:甘肃省省非遗保护中心
马亚萍:甘肃省社科院
杨志新:兰州城市学院讲师
闫 莉: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
白晓霞: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
闫新艳: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
刘秋芝:甘肃交通大学副教授
文 化: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蒙古族)
坚赞才让: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学院教授、院长
热汗古丽:西北民族大学预科学院副教授(维吾尔族)
满 珂: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马兆熙:西北民族大学预科学院副教授
马红艳: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马忠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马效佩: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王 雪: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哈德江: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刘 荣: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冯 岩:西北民族大学校报编辑部、校报主编
王瑞华: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
傲 东: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牧 仁: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
看本加: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教授(藏族)
李晓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安玉红:西北民族大学
王芙蓉: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马 青: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
乌 兰:西北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
多洛肯: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凯丽比努: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学院副教授
闫娟英:兰州商学院副教授
王贵生: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程 燕:西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彭金山: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阙 岳:兰州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徐治堂:陇东学院文学院教授、院长
胡春晓:陇东学院政法学院
齐社祥:陇东文化研究所 副教授
王 勇:甘肃黑格尔影视公司经理
谷凌云: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副教授、关陇民俗研究会副理事长
道金平:庆阳环县非遗保护中心
张旭强:旭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赵培军:已故镇原县县长
朱大可: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张闳: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葛红兵: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三坡:著名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
解玺璋:知名学者,曾任同心出版社副总编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白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建军: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唐晓渡:诗歌批评家,北大新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都伟:,环县人,酒泉市长
黄正林:环县人,黄河学者,历史学博士
苟红旗:中国农学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学术活动工作部主任
王佐圣:副主任医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刘正恩:镇原人,曾在原国营胜利机械厂,现在定居平凉,书画家
闫莲莲:庆阳市卫生局副局长
窦凤琴:秦腔名家
侯红琴:秦腔名家
张兰秦:秦腔名家
李小雄:秦腔名家
窦凤霞:秦腔名家
刘随社:秦腔名家
蒋小军:镇原县茆合村创业成功人士
曹段吉:镇原县人大代表,庆阳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张志权:镇原县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
刘 策: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美术评论家
陈正栋:镇原县太平镇
包含发:西安市房产管理局
陈龙:兰州市公安局
陈永红:镇原中学
崇贵民:庆阳市华晨建筑公司
崇祖强:兰州军区
崇福明:兰州生物药厂
段世虎:平凉市教育局
段小虎:镇原屯子镇小学
段志奇:甘肃省民政厅
段雅菲:镇原县宣传部
段永平:合水县第二中学校长
高海潮:陇东学院副教授
段宝明:兰州武警支队
高鹏翔:镇原县财政局
段小合:西峰运输公司
高海荣:北京市创业人士
段小平: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信用合作社
段小勇:镇原县工信局
段建华:镇原县太平镇
高小龙:镇原县太平镇
苟向峰:兰州理工大学
高东梅:庆阳市西峰区
何海龙:镇原县太平镇
何海军:庆城县
韩万前:陕西安康市彼嵘石材厂厂长
候新强:镇原县城关中学
候占军:镇原县城
寇彪:天水钢厂
金济民:镇原县彭阳柳嘴村金家沟沟人。原庆阳地区人民银行行长,石油支行行长
金万库:原镇原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镇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强三六:原庆阳地区公安处正处级侦查员、庆阳县公安局长
张贵虎:酒泉市审计局局长、酒泉市经济责任联系会议办公室主任
候洁峮:镇原县东街小学
寇小丽:内蒙古包头市
寇迎红:庆阳市设备安装公司
姜汉伟: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姜 涛:新疆库尔勒市塔里木油田
姜锐:庆阳市财政局
季丰春:镇原县城
季银存:镇原县城建局
焦克霞:庆阳市财险公司
贾志峰:镇原县城
李丰科:河北省唐山市电信公司董事长
李占宁:镇原县太平镇
刘广龙:金昌市
路永飞:兰州商学院
路小红:镇原县水务局
路小伟:镇原县粮食局
路金生:镇原县中医院
兰宝朝:镇原县三岔镇政府
兰雅萍:镇原县中医医院
兰正海:镇原县民政局
兰向飞:镇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兰文勇:庆阳市电力局
兰文立:镇原县孟坝医院
罗丰庆:武威市
罗希儒:镇原县新城农行
慕紫君:兰州电信公司
慕 儒:河北工业大学
慕 杰:宁县统战部部长
慕学琴:庆城县驿马收费站
慕雅婷:镇原县司法局
慕永忠:甘肃省建筑设计院
慕向荣:甘肃省人社厅
祁丽萍:庆阳市人民医院
强 军:镇原县公安局
慕云丽:兰州市
毛小梅:咸阳市
宋鼠埥:西峰区人大常委会
许 义:中石油庆阳分公司
许林乾:兰州铁路局
张国芳:庆阳陇东中学
张宏仓:庆阳市电信传输局
吴自升:永昌县人大主任



应聘告知
1、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突出贡献者。
2、当代各界精英。
3、学术方面有建树者。
4、海内外关注镇原发展的各界人士。
5、有志于关心支持中国书画事业的各阶层爱心人士。
(入选人士信息如有变更请随时联系)
联系电话:13884179223
(排名以聘任时间为序)

庆阳古今名人集
歧伯,北地(今庆阳市)人。约生活在公元前二十六世纪。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中医理论的奠基者,华夏民族人文始祖。歧伯生而神灵,长而博识,能洞察大地阴阳,四时运气之理,精通医术药理。曾与黄帝论医,黄帝以师事之。《汉书音义》曰:"歧伯,黄帝大医,属使主方药",黄帝使其尝味草木,并与其论医,黄帝问,吱伯答,两年间,歧伯回答了黄帝提出的1080个问题,黄帝遂尊他为"天师"。战国时期,医学家们将黄帝与歧伯的医论谈话整理成《黄帝内经》流传至今,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史称"医 书之祖"或"歧黄要术"。

不窋,古代周族部落首领,夏代,不窑先祖世代为农官,时称后稷。不窑袭父职,继任农官,时夏孔甲帝"好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叛之",致使朝纲大乱。不窑失官,遂率部族奔庆阳一带。到此后,不窋以庆阳一带为根据地,开始了先周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活动。不窋教民改地穴式居住为窑洞,重农耕,种庄稼,还倡养猪、养牛、养鹅,植树种花,为庆阳早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保证部落安全,不窑经详细勘察,修建了不宙城(今庆城县城)。不窋故城遗址在今庆城县城东南3里处。县城东山为不亩当年居住地。不窑死后,葬于庆城县帽盒山巅。后历代立有碑。

鞠陶不窋之子。夏孔甲年间,随父奔狄戎之间(今庆阳一带)。在不窑执政时,鞠陶负责挖陶窑,大力改善人民居住条件,被后人称为鞠陶(鞠者,盈多也;陶者,窑也),后人称周老五。不窑死后,鞠陶主政,他继承先祖遗风,大力发展农牧业,亲自下地劳动,牧羊,养鹅。相传今庆城县城的鹅池洞就是他当年养鹅的地方。

公刘,北幽(今庆城县)人,古代周部落首领,为周先祖不宙孙,鞠陶子,周文王的祖先。鞠陶死后,公刘继其位。他"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带领族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制造农具,整修田园,种植五谷,发展畜牧,传播农耕文化,对庆阳川原地带农业区域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尔后,公刘将其活动扩展到宁县。合水、正宁,镇原一带,并移居温泉附近居住。22岁时,将首府迁移至南岗(今宁县城西庙嘴坪),史称"公刘迁囱",大大地开拓了周的基业,其势力范围包括今庆阳市和陕西省的旬邑、彬县。长武、淳化、耀县、宜君。黄陵及径川、灵台等16个县城。公刘造福后代,惠及子孙,后人修邑建庙,尊为神圣。每年古三月十八,庆阳人及长武、彬县四方百姓赴公刘庙拜谒祭奠,缅怀这位华夏农耕文化的开拓者。

王符,字节信,东汉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他"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玻等极为友好"。符生母为人妾,出身低微。常受乡人鄙视。王符生性耿直,看不惯官场恶习,虽博学广闻,独具慧眼,但一直没有开官晋爵。他心藏愤意,隐居乡里著书立说,抨击时政,论说治国安民之道。他自号潜夫,著《潜夫论》36篇,揭露黑暗,控诉不公,讲述哲学,为后世留下了一部难得的文献典籍。王符虽然一生不曾出仕,但其人格品德和才华颇受历代仁人推崇。范晔撰《后汉书》将他与王充,仲长统合传,备颂其风范。韩愈作《后汉三贤赞》将其与王充、仲长统并列为三贤。杜甫在其诗中也对他大加赞赏。今镇原县有:"潜夫祠"、"思潜亭",还建有纪念碑。

傅玄,北地泥阳(今宁县)人。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7年)至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在世。祖父,汉灵帝时任太守,因战败殉职,父傅干,三国时为扶凤太守。傅玄幼年家道衰落,避难于河内,生活艰苦。但他资质聪明,发愤苦读,学识广博,善著文章,熟音律,才名远播。曾参与编撰《魏书》,步人儒林。后参安东将军军事,转任温令,又升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他为官清正,上书谏事,多所匡正。傅玄著作颇多,主要有《傅玄集》等其他文集百余卷,在晋代文学。哲学,政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傅玄之子,任太子洗马,袭父爵为清泉侯,继升尚书右丞,任冀州刺史。政事之余,勤于诗文,有《傅中丞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北魏宣武帝皇后,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曾临朝听政13年,崇尚佛事,广凿石窟,为历代第一。《中国文艺词典》将其列为中国女词人,代表作《杨白花歌》,中国文学史作为北朝的代表作介绍。胡充华, 北魏宣武帝皇后,《北史演义》称胡仙真,幼年时受到良好教育,成年时入佛寺为尼。她在佛寺精研佛法,深通佛经义理。宣武帝元恪即位初年,经他人举荐,她被宣召入宫讲道。其秀丽优美的姿容,清纯伶俐的口才,深深打动了宣武帝,于是宣武帝破例下诏封其为世妇,随侍左右。崇尚佛事,广凿石窟,为历代第一。《中国文艺词典》将其 列为中国女词人,代表作《杨白花歌》,中国文学史作为北朝的代表作介绍。宁死得皇子,按北魏王朝惯例,为防止妇人干政,立太子时必杀其母。因而皇后、嫔妃无人愿生太子,但胡充华宁愿一死也要为宣武帝生一嫡子以继承王位。后胡充华得宠怀孕,分娩时果得皇子,一时传为佳话。宣武帝废法,延昌四年(515年),胡充华所生之子元诩被立为太子,为肃宗,依皇家旧制胡充华应被处死,当时皇后高氏及其兄为主,要求处死胡充华的一股势力,在武帝死后被胡充华秘密处死,这是后话。但宣武帝深念充华之情,断然废止了这一野蛮成法。垂帘听政,北魏最高政治权力
熙平元年(516年),宣武帝去世,年仅6岁的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胡充华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实际掌握了北魏最高政治权力。胡太后临朝听政之初,颇有一番作为。她每日临朝批阅朝臣奏章,对重大案件亲自决断,亲自考核地方官员,一时之间,朝纲肃整,百官膺伏。然胡太后一旦拥有不受约束的最大权力,其天性中追求奢靡的阴暗面很快就暴露无遗。大肆崇佛,胡太后大肆崇佛,深信佛法能减轻罪孽。临朝后,她佛事口炽,耗资巨万广建寺院,开凿石窟,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实属历代之最。如在洛阳龙门山、伊阙山建造石窟寺,前后用工达80多万个;她在皇宫旁修建永宁寺,其中一所浮图塔高90丈,塔上立柱高10丈,离开京城百里之遥犹能见之。寺内僧房多达千间,其中铸丈八金佛像一尊,中等金佛像10尊,玉佛像2尊。佛刹上有金宝瓶,瓶下有容露盘30重,周围皆垂以金铎。浮图塔四面窗扉上缀满金钉。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音,声闻10余里。当时,全国庙院激增至3万余所,僧尼多达200余万人。仅洛阳一地,寺院竟有1367所,自佛法传人中原,塔庙之盛,未之有也。鉴于崇佛造成大量社会财富流失,大臣李崇、张普惠等人多次上疏谏净,然胡太后固执如常。喜好饮宴游乐,胡太后又极爱饮宴游乐,高兴之余,常常赏赐亲信大量财物。一次,她驾幸嵩上山,随从多达数百人,为了取乐,传令·手下大开府库,命王公、嫔妃、公主们随意攫取,结果,大量绢帛散入私家。胡太后豪奢无度,流风所及,达官贵人竞奢夸富。高阳王元雍有男仆6000人,妓女500个,一餐饭花费数万钱。河间王元琛与元雍比富,用银槽喂马,用西域所产玛瑙碗、水晶盅、赤玉壶宴饮宾客。章武王元融看见气恼不堪,卧床三百日不能起。荒淫无节制,此外,胡太后个人私生活也荒淫无节制。清河王元怿容貌俊美,胡太后借故将其召入后宫,不但与其私通,且将朝政大权委托于他。她又私蓄面首,深恋一男子杨白华,与之宴饮玩乐不休。囚禁,胡太后所作所为激起朝野内外的不满。领军元乂借故发动政变,杀掉元怿,囚禁胡太后。而胡太后又伺机发动反击,将元叉杀掉,重执权柄。此时的北魏朝政一片污浊。吏部尚书元晖卖官鬻爵,皆有定价,大郡2000匹,次郡1000匹,下郡500匹,其余授职亦有价。咸阳王元禧掠夺的土地遍布远近。胡太后不顾当时全国连年发生自然灾害,竞强迫预征6年赋税。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抗。公元520年至529年,北方6镇和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北魏王朝前往镇压的军队多次遭到惨败,北魏的统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河阴之变,此时,北魏孝明帝元诩逐渐年长知事,深感胡太后所为势必将王朝带上毁灭之路,因而决心自己执掌国政。但胡太后却继续宠用私党,常借故诛杀孝明帝的近臣。公元528年,孝明帝的潘嫔生了一个女儿,胡太后却对外宣称生了—个皇子,并大赦天下,以示庆祝。孝明帝忍无可忍,乃发密诏命镇守晋阳的大将尔朱荣,率兵南下进兵洛阳,以胁迫胡太后交权。不料消息泄漏,胡太后竟与亲信将孝明帝毒死,先向天下宣布由之前潘嫔诞下的“皇子”继位,又由于被人识破,又向天下宣布由年仅三岁的临洮王子元钊继位。消息传出,天下震惊,朝野愤慨。仪同三司、大都督尔朱荣乘机兴兵作乱,南下攻陷洛阳。胡太后见大势已去,便自行削发为尼,再入佛寺。武泰元年四月,尔朱荣兵入洛阳,将胡太后和幼主皇帝沉入黄河溺死,又将文武大臣2000余人尽数杀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事变过后不久,北魏王朝便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胡太后死后被埋于双灵寺。孝武帝时,以皇后之礼重新殡葬,追谥号曰灵。文学才华,值得一提的是胡太后还有很高的文学才华,《中国文艺词典》把她列为中国女词人,其代表作品是《杨白华》词: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飞,原衔杨花入窠里。这首诗貌似淡水而实为醇酒,在中国文学史上常被作为北朝的代表作品加以介绍。史料记载,附《北史列传第一 后妃上》宣武灵皇后胡氏,安定临泾人,司徒国珍女也。母皇甫氏,产后之日,赤光四照。京兆山北县有赵胡者,善于卜相,国珍问之,胡云:“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过三人知也。”后姑为尼,颇能讲道。宣武初,入讲禁中。积岁,讽左右称后有姿行。帝闻之,乃召入掖庭,为充华世妇。而椒庭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唯后每称:“夫人等言,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也?”明帝在孕,同列犹以故事相恐,劝为诸计。后固意确然,幽夜独誓,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不辞。既诞明帝,进为充华嫔。先是,宣武频丧皇子,自以年长,深加慎护,为择乳保,皆取良家宜子者,养于别宫,皇后及充华皆莫得而抚视焉。

及明帝践阼,尊后为皇太妃,后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犹曰殿下,下令行事。后改令称诏,群臣上书曰陛下,自称曰朕。太后以明帝冲幼,未堪亲祭,欲傍《周礼》夫人与君交献之义,代行祭礼。礼官博议以为不可,而太后欲以帏幔自鄣,观三公行事。重问侍中崔光,光便据汉和熹邓后荐祭故事。太后大悦,遂摄行初祀。太后性聪悟,多才艺,姑既为尼,幼相依托,略得佛经大义。亲览万机,手笔断决。幸西林园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罚之。又自射针孔,中之,大悦,赐左右布帛有差。先是,太后敕造申讼车,时御焉。出自云龙大司马门,从宫西北,入自千秋门,以纳冤讼。又亲策孝、秀、州郡计吏于朝堂。太后与明帝幸华林园,宴群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以下赋七言诗。太后诗曰:“化光造物含气贞。”明帝诗曰:“恭己无为赖慈英。”王公以下赐帛有差。太后父薨,百僚表请公除,太后不许。寻幸永宁寺,观建刹于九级之基,僧尼士女赴者数万人。及改葬文昭高后,太后不欲令明帝主事,乃自为丧主。出至终宁陵,亲奠遣事,还哭于太极殿,至于讫事,皆自主焉。后幸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以下从者数百人,升于顶中。废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例。寻幸阙口温水,登鸡头山,自射象牙簪,一发中之,敕示文武。

时太后逼幸清河王怿,淫乱肆情,为天下所恶。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等奉明帝于显阳殿,幽太后于北宫,于禁中杀怿。其后太后从子都统僧敬与备身左右张车渠等数十人谋杀叉,复奉太后临朝。事不克,僧敬坐徙边,车渠等死,胡氏多免黜。后明帝朝太后于西林园,宴文武侍臣,饮至日夕,叉乃起至太后前自陈,外云太后欲害己及腾。太后答云:“无此语。”遂至于极昏。太后乃起执明帝手下堂,言:“母子不聚久,今暮共一宿,诸大臣送我入。”太后与帝向东北小阁,左卫将军奚康生谋杀叉不果。

自刘腾死,叉又宽怠,太后与明帝及高阳王雍为计,解叉领军。太后复临朝,大赦改元。自是朝政疏缓,威恩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婪。郑俨污乱宫掖,势倾海内;李神轨、徐纥并见亲侍,一二年中,位总禁要。手握王爵,轻重在心,宣淫于朝,为四方之所秽。文武解体,所在乱逆,土崩鱼烂,由于此矣。僧敬又因聚集亲族,遂涕泣谏曰:“陛下母仪海内,岂宜轻脱如此!”太后大怒,自是不召僧敬。内为朋党,防弊耳目,明帝所亲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有蜜多道人,能胡语,帝置于左右。太后虑其传致消息,三月三日,于城南大巷中杀之,方悬赏募贼。又于禁中杀领左右、鸿胪少卿谷会、绍达,并帝所亲也。母子之间,嫌隙屡起。郑俨虑祸,乃与太后计,因潘嫔生女,妄言皇子,便大赦,为武泰元年,复阴行鸩毒。其年二月,明帝暴崩,乃奉潘嫔女,言太子即位。经数日,见人心已安,始言潘嫔本实生女,今宜更择嗣君,遂立临洮王子钊为主,年始二、三岁,天下愕然。

及尔朱荣称兵度河,太后尽召明帝六宫,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发。荣遣骑拘送太后及幼主于河阴。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太后及幼主并沈于河。太后妹冯翊君收瘗于双灵寺。武帝时,始葬以后礼,而追加谥曰灵。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名将。灵帝时为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时,任左中郎将,与朱儁率军镇压起义军,后官至太尉,封槐里侯。 皇甫嵩是名将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儿。父亲名叫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皇甫嵩少年时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被察举为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聘他为官,他都没有应召。灵帝公车召他为侍郎,升任北地太守。 钜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号“太平道”。他畜养弟子,为徒众画符治病;并分遣弟子八人,周行四方,以其道教化天下,深得农民信任。十多年时间,收聚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于是,他便部署徒众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并传播流言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皇甫嵩列传》)。还派人在京城寺门和州郡官府等处都用白土写上“甲子”字样。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大方马元义等先聚集荆扬徒众几万人,以中常侍封谓、徐奉为内应,约定在三月五日内外一起起事。不料张角弟子唐周背叛,-朝廷告密。汉廷收捕马元义,在洛阳车裂,并命令冀州刺史逐捕张角等人。张角见事已败露,便星夜传檄四方,于是“八州并发”。起义者都头裹黄巾为记,史称“黄巾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黄巾义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劫略乡邑,一时,州郡失守,长吏逃亡,天下响应,京师为之震动。 东汉朝廷惶恐不安,马上采取镇压措施,首先,汉灵帝命各州郡在洛阳外围的八个关隘——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津设置都尉,布防护卫;接着,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屯驻都亭;朝廷还采纳了皇甫嵩的建议,解除-,赦免天下党人,拿出中藏钱和西园厩马赐给将士;另外,汉灵帝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俊为右中郎将,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义军。 皇甫嵩与朱俊调发五校(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将宿卫兵)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同时招募精壮之士,共计四万多人。二人各率一部,共同镇压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义军。 朱俊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皇甫嵩退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波才率大兵包围城。

李梦阳,庆阳人。他出身寒微,祖父曾遭人陷害,死于狱中,父亲李正,早年穷困,冬着单衣,炕无芦席。梦阳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童年,11岁读书,参加乡试不中,后加倍攻读,弘治二年参加陕西乡试名列第一,次年中进士,后拜户部主事。他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疾恶如仇,在官场屡遭人陷害,先后五次人狱。李梦阳一生政治上无所畏惧,刚直不阿,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巨大成就,为明代誉满天下的文学家和诗人,为当时"前七子"的领袖人物。主要著作有《空同集》66卷,流传于世。

米万钟,明代著名书画家,祖籍安化县(今庆城县)人。曾授江宁令尹,江西按察使,山东参政等职。为政清廉,关心民苦,注重文教,所到之处,颇受人民称颂。米万钟最突出的是才气出众,尤善书画,其作品风雅绝伦,气势浩瀚,烟云流畅。与当时华亭董其昌,临府刑侗,晋江张瑞图为齐名四家,时称"南董北米"。今故宫博物馆珍藏有米万钟书画多幅。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中宗时“举明经一科”出任汴州司法参军,继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大理丞、宁州刺史、工部侍郎、豫州刺史、侍御史等职,后被武则天重用,提为宰相。睿宗时追封梁国公。狄仁杰的政治生涯,大部分是在武后专权和称帝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度过的。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顺应潮流,注重革新,奖励农业,知人善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过积极贡献。但她为了巩固其大周统治,大兴告密之风,任用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对有嫌疑和不喜欢的人多方罗织罪名,严刑逼供,大臣和唐宗室被杀害者不计其数,往往也殃及平民,致使法制破坏,冤狱四起。在这种政治气候下,狄仁杰秉公执法,刚直不阿,随机应变,果断处事,确实显示了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惊人胆魄和足智多谋。唐中宗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宁州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川原兼有,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为了防御北方突厥贵族铁骑的南下,宁州在唐初一直是“屏蔽京畿”的军事要地。唐高祖武德年间,唐军与西秦军、突厥军在宁州境内多次交锋,战事频仍。因此,在狄仁杰到任之前,宁州的历任地方官吏都以强调军事为由而“调发烦重,伤破家产,剔屋卖田,”加之“官吏侵渔,州县科役,督趣鞭笞”,真是“苛政猛于虎,杂捐多如毛”,致使宁州各族人民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狄仁杰到任后,严惩地方贪官污吏。后来,被宁州人民世代相传的狄梁公除母龙、斩孽种的神话,其实质就是对当时腐败朝政和贪官的一种暗喻,也是对狄仁杰正气凛然、为民除害的高度赞扬。狄仁杰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积极治理壅塞的河道,劝农植桑,使当地周兴以来形成的“好稼穑、植五谷”的风气再度兴起。他推行积极的民族政策,“抚和戎汉”,使杂居一起的各族百姓“相安无争”。因此,宁州各族人民都对狄仁杰十分爱戴。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右台监察御史晋陵郭翰巡察陇右诸地,所到之处“多所按劾”,而一入宁州境内,一路上父老无不颂扬刺史的德政。郭翰为之感动,到官邸后,谓僚属曰:“入其境其政可知,愿荐使君美于朝”,即命驾去,荐狄于朝。垂拱四年(688年)春季,狄仁杰“擢为冬官(工部)侍郎”。消息传来,宁州百姓喜形于色,奔走相告。狄仁杰离任进京,州民依依不舍,失声痛泣。狄仁杰虽然离开宁州,但宁州人民世世代代怀念他。在他走后不久,州民就在城西庙嘴坪为他立了一块“狄公德政碑”。垂拱四年(688年)秋季,狄仁杰从朝廷转为豫州刺史,当时因越王贞在汝南称兵而败时,地方司刑官吏多方罗织“叛乱罪”,大兴囚狱,逼促行刑,弄得人人惶恐,民心骚动。狄仁杰看到这种情形,坐卧不宁,急忙密表上奏武则天,恳求“哀其诖误”,方才使六、七百名即将处死的“叛乱者”得以赦免,改为流放丰州(今内蒙古五原南)。当这些九死一生的流徒路过宁州时,宁州父老告诉他们:“是我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呀!”流徒们感激的五体投地,“遂相携哭于州民所立狄公德政碑下。”押解和州衙官吏也十分感动,允许宁州父老的请求,“设斋三日,”招待流徒。因此,后世将“狄公德政碑”又称为“梁公坠泪碑。”并在立碑处建“狄梁公庙”。狄仁杰也被后来的历代官吏所尊崇,凡来宁州做官者,无一不去“狄梁公庙”前祭祀。宋范仲淹知庆州时亲自撰文,立“唐狄梁公之碑”。碑铭:“天地闭,孰将辟焉?日月蚀,孰将廓焉?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严严乎克当其任者,唯梁公之伟欤。”范公对狄公的一生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清顺治五年(1648年),知府赵鸣乔重修“狄梁公庙”,“凡一木一瓦皆出己购”。后世,还在宁州立有“狄公祠”,其“背据苍崖,面绕清溪,古桧寒松,郁然森列灵爽……”。狄公祠的“梁台雪霁”被誉为庆阳府八大胜景之一,骚人逸士无不题咏,象“日映冰消复旧象,乾坤旋转想怀英”,就是清知州姚宏烈的佳句。

赵邦清,清代真宁(今正宁永和乡于家庄)人。曾任山东腾县令,吏部稽勋司郎中等职。邦清任县令时,勤政爱民,惩治腐败,惩办地方豪绅,救民于水火之中,赈济穷人五六万人,安置流亡人口七千户,赎回被卖妻子儿女者不计其数。邦清仕途十年,清名播天下。一些奸佞之臣为其捏造罪名,被削职。归家后,负债累累,躬耕田亩,奉养老母。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奉诏出任四川监军参议,率军征讨反叛,病逝军中。赵邦清墓在永和乡于家庄老坟畔村大坊北侧原面上,东距乡政府3公里。这里原有3个大冢,系赵邦清及其眷属墓地。墓前原有墓志碑和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1对,均被毁,只有1对石豹幸存。1987年当地群众集资,重建墓泵,树立墓碑。

董福祥,环县毛井人,晚清名将。字星五,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福祥出身农家,父董世猷,天性开朗坦荡,好赈人急,为当地哥老会会首,兄弟三人,福祥排行第二。福祥幼年家道中落,读书未成。青年时,放浪不羁,骠悍好斗,常流连于赌场,往来于帮会,喜谈兵习武,结交豪侠。同治初,西北回、汉群众掀起大规模反清斗争,清军一时难以平息,各地皆组织团练自保。董福祥利用父亲哥老会的社会关系和自己的交往,与张俊等组织汉民民团,以卫桑梓。福祥乘机自立山堂,发展“哥弟”, 追随者日益众多。因不满地方官府苛政,愤而起事,被安化县(今甘肃庆阳)把总王霭臣捕获,拘于囚笼,施以开水灌顶的酷刑。禁卒见状不忍,谎报福祥已死,弃于荒野,被一老妪救回家中,供给饭食,疗治创伤。愈后,号召四方,重振团勇。同治二年(1863),陕西白彦虎回民义军占领董志塬,福祥率团与回军和官军作战。同治三年(1864)二月,为解决所部给养,接受环县知县翁健之邀,防守环县城。同治三年五月,翁建离环,董团粮草无望,福祥遂统众自树,倒戈反清。陇东地区各股民团推举董福祥为团总,李双良、杜乃子为团副,拥众数万,以安化一带作为根据地,提出“反清抗暴,保卫家乡,有饭同吃,有难同受,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的口号,与白彦虎军达成协议,互相配合,共同与清军作战,成为陕甘交界地区一支势力强大的汉族反清武装。七月,率部在强家沙窝阻击清雷正绾部,以增援回民义军。同治四年(1865)六月,清军进攻金积堡,福祥率部配合作战,大败清军,缴获甚众。同治五年(1866)十月,张宗禹率领西捻军打进陕西后,董军又与捻军联合作战。同治六年(1867年),董军相继攻占甘泉、安塞、延长等县城,实力波及陕甘十余州县,队伍扩大到20万之众。福祥将大本营迁至靖边县镇靖堡,以陕北“三边”一带为根据地,自封“陕甘自卫总团元帅”。西捻军失败后,董福祥部便成了清军进攻的重要目标。同治七年(1868)十一月,陕甘总督左宗棠筹划分南、北、中三路进剿陕甘回民军,以刘松山湘军为北路,由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渡河进驻绥德,开始先平“土匪”(指董军等部汉民团),后剿“回匪”的军事行动。十二月,打败董军主力李双良、张俊部。刘松山亲督马步主力直逼镇靖堡,董福祥父亲董世猷和哥哥董福禄无力抵抗,开城投降,并传信严饬福祥归顺朝廷。十二月二十四日,董福祥率张俊、李双良各部约十万众向清军投降。经左宗棠批准,刘松山择董部精壮者,按湘军编制改编为三个营,授董、张、李三人均为五品军功,董福祥领中营,张俊领左营,李双良领右营,号称“董字三营”。董福祥部降清,为湘军扫清了进攻宁灵的通道,使马化龙领导的回民义军失去了一支强有力的盟军,反过来,骁勇善战,熟谙地情的“董字三营”,成为回民义军的劲敌。同治八年(1869)八月,刘松山开始征讨宁夏的战役。在灵州外围与陕西回军的战斗中,董部打仗十分卖力。刘松山通过实际考察,看到福祥的忠勇可靠,在攻打吴忠堡一带的战斗中,改让董部担当正面主攻的任务。十一月,在波浪湖大战中,董部冒死绕至长墙卡后偷袭回军,为夺取胜利起到关键作用。福祥在肉搏战中,虽然右肘被枪弹洞穿,仍然指挥若定。九年(1870年)二月,刘松山战死,侄儿刘锦棠接统湘军,福祥辅佐。攻克金积堡后,福祥由五品军功超授都司,赏戴花翎、加副将衔。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至光绪元年(1875)一月,董福祥随刘锦棠,参加对河州、西宁、肃州等地回民义军的征剿。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至河州,驻康家崖。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至碾伯。八月,战峡口,苦战五十余日,大败陕西回民义禹得彦、崔伟部,解西宁围,白彦虎败走大通。福祥迁游击将军。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围攻向阳堡,福祥冒弹雨礌石先登,破其一堡。九月,克肃州。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率马步九营至河州,攻闵殿臣义军,战毕,擢升为参将并被“保荐提督”。同治年间,安集延帕夏阿古柏勾结英、俄占据喀什及南疆诸城,成立“哲德沙尔汗国”,随后继续北侵,占据乌鲁木齐等地,沙俄出兵占领伊犁,白彦虎败入新疆后,投靠阿古柏,新疆领土有沦陷之危。此时,清廷出现“海防”与“塞防”的争议,左宗棠力主武力收复新疆,得到采纳。光绪元年(1875),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部署西征。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光绪二年(1876)正月,福祥率军为先锋,随刘锦棠西征。首战天山,值大风骤起,飞沙蔽日,白昼如夜,南来的湘军胆怯不敢进击,福祥统军风沙无阻,冲锋在前,一鼓歼敌。首战告捷后,连破木垒河、古牧地,克复乌鲁木齐,攻战玛纳斯城。新疆北路略定,福祥“赏记名总兵,并授阿尔杭阿巴图鲁勇号”。因左宗棠奏请,加福祥提督衔。光绪三年(1877)三月,福祥率马步九营攻破达坂城,擒安集延大通哈(大总管)爱意德尔呼里,斩首两千余级。三月十一日,抵白杨河,直捣阿古柏老巢托克逊。三月十八日,阿古柏自尽于库尔勒。八月,率步兵三营,自阿哈布拉、榆树沟进至曲惠。九月,先后收复喀喇沙尔、库尔勒、库车、拜城、阿克苏、乌什,因功赏穿黄马褂,授提督衔。十一月,随刘锦棠攻取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十一月二十四日,自率部南渡戈壁沙漠,略定和田。二十九日,抵和田,安集延部四处奔窜,福祥命分道追捕,斩获甚众。至此,除伊犁仍为沙俄占领之外,全疆收复。福祥在整个西征中,“战无坚阵,攻无完城,和田之复,专军攻取,厥功尤伟”“由是董军名震西域”,加封云骑尉世职。光绪四年(1878)一月,董福祥率部由和田移驻喀什噶尔,总统南疆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各军,开始长达16年的戍边生涯。当时,沙俄支持阿古柏、白彦虎残部侵扰不断,福祥多次组织反击,布伦可追歼战斩首两千余,因功赏头品顶戴。光绪十二年(1886),新疆建立行省,于阿克苏设立军镇,任命福祥为镇守总兵官。光绪十六年(1890),升任喀什噶尔提督。光绪十八年(1892),迁乌鲁木齐提督驻节喀什噶尔。驻疆期间,福祥在治军御边的同时,率众治理喀什噶尔河、葱岭南河、叶尔羌河,疏浚渠道,兴修水利,开垦屯田,发展养蚕缫丝,恢复生产,并对南疆诸城进行修整、扩建、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清廷为慈禧大办六十寿典,光绪皇帝颁谕旨,钦点各省文武大员进京,赏加福祥尚书衔。九月,抵京。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青海回族、撒拉族起事,河州、西宁、碾伯、大通、丹噶尔厅等地回民纷起响应。五月,陕甘总督杨昌濬电奏朝廷:“请饬董福祥率全部星夜回甘”。清廷命福祥督办甘肃军务。七月,离京赴甘肃。八月二十一日,离平凉,冒雨西进。月底,至安定,聚集各路兵马。九月十二日,至狄道。十月,渡洮河,攻克河州,并遣将开往西宁。十一月,由乌鲁木齐提督迁甘肃提督。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月,自请解西宁围,克上、下五庄,收复大通、多巴。十月,加太子少保衔,赏都骑尉世职。年底,移节兰山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廷再次调董福祥甘军移防京都近畿。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复出“训政”,由荣禄领导组建武卫新军,武卫新军共编五军:甘军列为武卫后军,董福祥任统领,驻蓟州,兼顾通州,拱卫京师。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起,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京津一带爆发义和团运动,各地焚教堂、驱洋人事件迭出,各国驻京使节纷纷提出抗议。慈禧采取骑墙政策,企图利用义和团驱逐洋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降旨命载勋为义和团总统领,大学士刚毅为协办,并命董福祥与义和团联合。京城的义和团和董军到处焚教堂、杀教民、拆电线、烧学堂、捣洋楼、毁洋商,事态愈演愈烈,各国驻京使节要求派兵前来保护使馆和侨民。五月十五日,日本派卫兵到京,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出城迎接,在永定门外为董部杀死。端王载漪闻报后,特召见他,并伸拇指称他“真是好汉”。十六日,自请率25000余武卫后军向天津进发,以阻止联军入京。二十二日,败西摩尔联军于廊坊车站。二十四日,武卫后军与义和团开始向各国使馆聚居的东交民巷进攻,历时20多天,死伤甚众,未攻下。六月十六日,八国联军开始进攻大沽口,随即攻占大沽炮台,天津陷落。清廷乃急调董福祥甘军自京驰赴北仓(天津西北)抵御,甘军和义和团在火器劣势的情况下,犹奋战20天,曾多次出击歼敌,予联军以打击。终因侧背受敌,于七月撤退北京,重整队势,固守广渠门、东便门、朝阳门一线。七月十九日,八国联军抵北京城下,攻打京城各门。防守朝阳门的董部马福禄奋力死战,终被联军炮火集中轰击,死伤惨重,马福禄被炸死,该门遂陷敌手。继之东便门、广渠门,均为联军攻破。慈禧和一些王公大臣看援兵不至,宫廷不保,遂决定挈光绪帝出奔。光绪、慈禧混于败兵中出彰仪门,留庆亲王奕劻在京议和。慈禧命福祥为随扈大臣,节制全部满、汉马步残军,护驾西行,经宣化、大同、太原、蒲州,于九月四日抵西安。清廷与联军议和后,董福祥被联军控为“首凶”,坚欲诛杀。李鸿章以其久居西北,恐激起事变为由搪塞,联军不允。光绪二十七年(1901)2月,清廷决定对董“革职永不叙用”。光绪二十八年(1902)造府邸,定居金积堡。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初九日,病逝于金积堡府邸。遗嘱上缴白银40万两、洋枪1600支。是年秋,葬于固原南乡十里墩。

田炯锦(1899--1977)字云青,甘肃庆阳人,中国国民党籍。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曾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北京发生了“元宵节惨案”。3月2日,北京学界与各界联合会为促进“废督裁兵”,联合举行“提灯游行大会”,竟遭军警镇压,酿成流血惨案。是日午后二时,前往东安市场演讲“提灯会之意义”的几名学生,被“流氓数人”、“抢夺传单”、衣服撕破,并抢去银元二元。接着,聚集于高等师范的数百名学生喊道”打倒军阀”、“还我自由!”的口号,突然几百名警察蜂拥而前,包围学生,进行屠杀, 北京大学田炯锦肩背受刀伤,黄鹏基右眼受伤,眼珠突出,周梅羹肺伤,吐血不止,头盖被刺破,李兰昌肩背被刀伤,胸部被枪柄伤,死伤无数造成了震惊中国的“元宵节惨案”。第二天,北京学生联合会就二日“提灯会惨案”通电全国,否认国会,反对北京政府;同时北京各团体联合会亦召开紧急会议,议决反对北京政府各案。4日,电请孙中山速整义师,克日北伐。1930年,田炯锦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1931年,田炯锦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36年,转任甘肃省政府教育厅厅长。1938年,任监察委员。1947年,任陕甘监察使,国民政府“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继任国民政府考选部部长。1949年赴台,初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后改任“内政部长”。1960年再度主持“蒙藏委员会”。1963年专任“政务委员”,曾主持台北市改制专案小组、法规整理委员会。1971年调任“司法院”大法官,旋擢“司法院”院长。同年6月19日,蒋介石提名田炯锦、戴炎辉两人补第三届大法官遗缺,经“监察院”7月15日第一二一五次“院会”同意。之后,田炯锦在7月19日就职。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阳明山官邸病逝,终年89岁。蒋介石在第一次被医生紧急抢救过来时,宋美龄知道丈夫难留人世了,就要侍卫通知“总统府”党政要员严家淦、田炯锦、倪文亚等人赶到阳明山官邸。举行了在蒋介石遗嘱上签字仪式。在遗嘱上签字的除了宋美龄、严家淦、蒋经国、倪文亚、杨亮功、余俊贤外,还有田炯锦。1976年当选国民党中央议评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兼任“行政院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并执教于私立昆山工专及昆山中学,任董事长。1977年病逝台北。终年79岁。著有《五权宪法与三权宪法》、《宪法论集》等。

郭学礼,甘肃省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村人,生于190 5年10月1日(农历九月初七),出身于一个农商并营的富绅之家,国民党高级官员。12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他天资聪颖,好学不倦,敏于思考,开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口授两三遍即能成诵,老师爱其好学上进,学品并优,常抚其头赞日:“此儿将来必成大器也”15岁,老师开讲《史记》、《四书》,他的敏捷领悟在同级同学中无人能比。竟尤对《论语》、《孟子》颇感兴趣,歹喜读《史记》中之《游侠列传》,竞至爱不释手。对于那些布衣之雄,仰慕不已,自幼即蒙发了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因而在读中学期问就加入了国民党组织。1926年,郭学礼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甘肃省立平凉第一中学。适北伐军节节胜利,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其受民主革命风暴的影响,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革命主张,立志从政报国,决然赴南京船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国立政治大学前身)深造。翌年,毕业从改,奉派甘肃省党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青海省暂编第九师特别党部、青海省党部任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转任青海省政府委只兼民政厅午,1945年唐选制究国民大会代表。1946年11月,出席南京制宪国民代表大会,任主席团成员。1947年国民政府实行行宪体制,郭学礼由青海省参议会选举为国民党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1948年5月15日,出席行宪第一届监察院全委会议。当选为中央监警院专职监委。晚年经历,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郭学礼随国民党逃亡台湾,在任台湾专监委40余年,曾获国民政府三等景星勋章。还兼任国民政府内政委员和国防委员会招集人。他在台从改期间尚能察他民情,勤求民痪c如六十年代中期,台东白守莲地区水利管理部门压迫高山族同胞,不给放水浇田,反要限期交纳水费。郭学礼接到控诉后,懒山涉水,深入山区查访,澄清事实真象,惩办了肇事人,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赞誉和敬重。1981年3月29日,郭学礼当选为台湾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年8月赴秘鲁出席互大地区联谊会议。是年12月赴日本东京出席亚大联谊会议第二十二届大会。返台后卧病不起,诊断为心肌衰竭。于1988年12月5日病放于台北县新店市,终年83岁。

西晋学者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宁县)人,傅玄之子。初任太子洗马,袭父爵为清泉侯,继升尚书右丞,任冀州刺史。政事之余,勤于诗文,有《傅中丞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唐朝皇甫镛(759年—836年),字和卿,临泾(今镇原县)人。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古今经典,中进士及第。并先后担任宣歙、凤翔府从事、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河南县令、都官郎史、河南少尹等职,其清廉执政,素有贤名。后其兄获罪革职,因其勤政爱民,不受株连,朝廷遂加授国子祭酒,后又改为太子宾客、秘书监之职。其精通文史、工文善诗,计有文集18卷,诗赋14篇,作品广为流传。开成初年,皇甫镛被授予太子少保,卒年49岁。

五代时期的三朝平章王饶(?—957年),庆州华池(今华池县)人。素有才名,后晋时期依附石敬塘,任控鹤军使,后为奉国军校,因功被加封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天福六年,参加平定安重荣叛乱有功,封为检校司空,不久晋升为本军都校,兼任连州刺史。是年,平定安重进叛乱,任深州刺史。次年,任奉国军校,加封检校司徒,兼任钦州刺史,后又改任本军右厢都指使,并任阆州团练使。后汉初期,消灭契丹党羽,收复常山失地,加封光禄大夫,赐爵开国侯,不久又改任镇国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傅。后周初期,以“三朝元老”加封同平章事,授赐为“推诚奉义翊戴”功臣。周太祖末年,加封检校太尉,改镇贝州。周世宗时,封其侍中,改任彰德军节度使。957年,病逝于东京家中,终年59岁。后追封“荣国公”。

南宋兵部尚书王庶,字子尚,庆阳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讲士,任泾州保定知县,后改任怀德军通判。南宋高宗时任集英殿修撰,升龙图阁待制,节制陕西六路兵马,后任陕西制置使。绍兴五年,调任兴元知府,兼任利夔路制置使,因招训“义士”有功升征猷阁学士。绍兴六年,任湖北安抚使,镇守鄂州。后升显谟阁待制,兼荆南府知府、湖北经略安抚使,复任直学士。绍兴七年,任兵部尚书,拜枢密副使。后因坚决抗金受陷害罢官,安置于道州,后忧愤而死。宋孝宗时,追复其官职,谥号“敏节”。

南宋抗金名将李彦仙(1095—1130年),初名孝忠,字少严,宁州彭原(今西峰区彭原乡)人。小有大志,精于骑射,喜欢谈论兵法,善交豪杰之士。曾随种师中抗金有功,补为校尉。靖康元年(1126年),募兵马勤王,被授予承节郎。后得罪秦桧,易名逃匿,不久再度从军。建炎元年(1127年)四月,以石壕尉身份坚守三嘴山,一战成名。二年,因抗金有功授陕州知州兼安抚使,升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三年,授右武大夫,宁州观察使兼同、虢二州制置。三年腊月,陕州城破被擒,逃脱后闻陕州屠城,投河而死,年仅36岁。死后追赠彰武节度使,建庙于高州,谥号“忠烈”;绍兴九年,又立庙于陕州,谥号“义烈”;乾道八年,赐谥号“忠威”。

南宋太尉杨政(1097—1157年),字直夫,原州临泾(今镇原县)人。宣和末年(1125年),应募从军,抵抗西夏。建炎初年(1127年),随吴蚧抗击金兵,因功升武显郎。绍兴元年(1131年),和尚原战役有功,被授恭州刺史。二年,因功升为陇州团练使,后任凤州知府。三年,饶凤关战役有功,改任明州观察使。四年,仙人关战役有功,授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绍兴五年,奉州战役大胜,改任泾原经略安抚使,并节制环、庆、利三镇军事。九年,其母亲受封感义郡夫人,其升武康军承宣使,兼任熙河兰巩路经略安抚使和熙州知府。十年,拜武当军节度使。十三年,加封检校少保,不久驻兴元府(共13年),后升太尉。二十七年,逝世军中,享年60岁。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毅”。

元朝开国元帅孟懿,今合水县人。初为士兵,英勇善战。至元四年(1267年),智取卢州有功,受赐金袄12领,宝剑一把。九年三月,缅甸数十万大军入侵云贵川一带,其率军征讨大胜,迫使缅国君主向元朝纳贡称臣,后获赐一裘锦袄,宝钞50个。十九年,封副都元帅,掌管边陲军旅事务。晚年回乡定居,享年72岁。庆阳民间俗称他为金牌孟元帅。

明初御史大夫景清(?—1402年),一说耿原姓,真宁县 (今正宁县山河镇寨子村)人。少年聪慧异常,过目成诵,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高中榜眼授编修之职,后升任御史。三十年春,召为兼左佥都御史。不久因奏疏中出现字误被弹劾下狱。释放后,奉诏前往川、陕,巡察私茶贩卖情况,升为金华知府。惠帝即位初,任北平参议,后升御史大夫。明成祖即位后,仍复御史大夫。后因刺杀成祖灭其九族。宣宗时追谥“忠烈”。其墓在正宁县山河城东约1华里处,遗址尚在。

明朝按察使韩鼎,字延器,号斗庵,乐蟠(今合水县)人。幼时家贫,但苦学不辍。成化十八年(1482年)考中进士,授予礼部给事中。孝宗时深受赏识,先任右给事中,不久升左给事中,后升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在江西政绩卓著,升兵部右侍郎,授光禄太常卿。武宗正德年间,统制全陕兵马讨伐宁汉王叛乱有功,获赐大量金币。不久,称病卸职归里,77岁去世。 著有《延庵集》和《庆阳府志》10卷(为庆阳最早的一部府志,后来大量散佚)。今庆城南十里坪有韩鼎父子墓和谕祭文碑,曾有韩鼎“银台司谏坊”、韩守愚“青云接武坊”,现已废弃。

明朝清赵邦清(1558—1622年),字仲一,号乾所,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少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土,授山东滕县知县。二十六年,因政绩卓著任吏部验封司主事。二十七年,升任吏部稽勋司郎中。三十年,遭陷害贬官三级。四十五年,因南北党争,被削职归里。天启二年(1622年),奉诏出任遵义监军参议,率军征讨反叛,病逝军中,终年64岁。去世后,赐谥号“光禄侍卿”。其一生著述颇丰,有《鹤唳草》、《瞑眩录》、《梦遇仙汜》、《游艺海纳集》等,大多已散佚,仅存《神柏记》一篇。

清朝太子专师范锡篆,字金章,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丰集)人。幼时聪颖过人,品德卓越。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举人。八年,考中明通,授国子监学正。乾隆二年,授文林郎,国子监助教加一级,并封其妻为孺人。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第十五子顒琰(嘉庆帝)被立为太子,范锡篆被聘为太子专师。他坚持师道,严教不怠,除在国子监教读外,还领着太子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后辞官回乡,在家病世后,嘉庆皇帝为其亲笔题写碑文。

清朝翰林院编修刘奕煜(1782—?年),字黎轩,宁县早胜镇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六年(1801年)中恩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堂馆吉士。九年,升翰林院编修。后赐升皇太子旻宁(道光帝)侍读。旻宁即位后,任河南、江西道监察御史,后升任户科掌印给事中,兵科给事中。后因弹劾庆阳各州县赈灾费用被克扣一事被诬陷,并中毒身亡。死后道光帝为表彰其功德,下旨大祭厚葬,并在其故居宁县早胜镇修府、造祠。其府、祠修建十分豪华壮丽,成为近代宁县建筑群之冠。安葬后,道光帝免除了宁州自嘉庆末年至道光五年所欠全部钱粮税款。

晚清张俊(1844—1901年),字杰三,环县人。少时务农,性格刚正不阿。同治元年(1862年),回民起义占据陇东,成立乡民自卫军保卫家乡。后归附董福祥,转战于陇东、陕北一带。 六年,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军,任“董字三营”左营统领,出花马池,克灵州,攻克金积堡,捕杀马化龙。十一年,随董福祥进军西宁,围剿白彦虎。光绪二年(1876年),随董福祥西征新疆,因功授西宁镇总兵,后凋任伊犁镇总兵。二十二年,因镇压河湟地区回族和撒拉族起义有功,接替董福祥升任喀什噶尔提督。二十四年,转任甘肃提督。次年,经荣禄推荐,进京充任北洋武卫全军翼长兼统中军,屯守北京市东部。二十六年,病逝于北京,终年57岁。死后赐谥号“壮勤”。

农民起义领袖张九才(1865—1927年),字玉山,环县环城镇文旗寨人。身材魁梧,勇力过人。清末民初,被推举为木钵忠义坛坛主。民国三年(1914年),组织南乡民团打退滋扰环县的青红帮头子吴登云,名震全县。四年,陇东大旱,宁县、泾川相继爆发农民抗税斗争,率环县聚众响应。八月,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举旗起义,自任义军总司令,活动与庆阳一带,庆阳、镇原、合水及陕西保安等地民团纷纷响应,队伍扩至万人,遂率众南下,火烧庆阳中寨和三十里铺教堂。后受到大力围剿,退向子午岭,活动与陕北定边一带。五年四月,归附绥远护国军卢占魁部。后投奔陕军田玉浩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先后驻防咸阳、泾阳。十六年十月病亡,终年65岁。

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赵元贞(1879—1974年),字正卿,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7岁入私熟读书,19岁中秀才。1903年,考入甘肃文科高等学堂,1908年,选送京师大学堂,学习地质专业,1913年夏,选派美国公费留学,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柯州高尔登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匹兹堡大学深造。1921年获冶金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甘肃教育厅长,并创办《甘肃教育月刊》杂志,建立矿师养成所。1924年,任矿务调查局总办,兼任矿师养成所所长。1925年后,先后在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甘肃农业学校授课。1939年,他创办兰州志果中学,并任校长。建国后,志果中学改名为兰州二中,继续担任校长。1950年,被任命为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1960年,任省政协副主席,兼任《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编委会主任。“文革”期间,受到冲击,被关入“牛棚”。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询问其近况,后来在周恩来的关心过问下,恢复其工资待遇和甘肃省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等职务。1974年,在兰州病逝,享年96岁。

农民诗人孙万福(1883—1944年),环县曲子镇刘旗村人。出身农民,生活困苦。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环县后,带头组织变工队,开荒种地,支援前线。1943年,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诵读了他创作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歌词,轰动了延安文艺界,人们称他“劳动诗人”、“一字不识的作家”。其后又创作了《歌唱毛主席》、《边区人民要一心》、《我们边区象清泉》、《我们边区团结得象铁桶》、《马专员》、《王旅长》、《赵县长》、《自卫军》、《二流子要转变》、《抗战剧团》等。他的诗歌在延安《解放日报》、《陇东报》等报刊发表后,引起了延安文艺界的关注。时任延安鲁艺学院院长的周扬同志亲自访问了他,并写下了《一位不识字的劳动诗人——孙万福》的文章(发表于1943年12月26日的《解放日报》)。其一生口头创作很多,今收集到的发表在报刊上的仅20多首。1944年7月,逝世于洪水。

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柯与参(1903—1978年),宁县九岘乡岳木川村人。少失父母,家境贫苦。1920年,入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留校任教,不久调任兰州陇右学校校长。因爱妻夭亡,立志学医。1931年3月,在平凉任国民军陆军新编十三师军医。1932年3月,任甘肃省图书馆主任。1933年,被推选为甘肃省国医馆馆长和中央医馆理事,并发起创办了甘肃第一个中医学术刊物《国医月刊》。1945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先后担任兰州市中医协会会长、甘肃中医学会理事长等职,并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三、四届常委、民革甘肃省委员。晚年,为甘肃省新医药学研究所研究员、甘肃中医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9月,在兰州逝世,终年75岁。其尤擅治疗妇科、儿科(著名儿科良药“健儿素”就出自他的处方)及消化系统疾病,有《中国当代医疗经验荟萃》一书出版。另外,他博学多才,精于古典诗律,擅于书法,欧体楷书苍劲有力;并收藏有文史、医书和历代碑贴一万余册,堪称收藏家。

汪锋(1910—1998)原名王钧治。陕西蓝田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蓝田县学联主席、团委书记。1928年5月参加渭华起义。后任中共蓝田县委书记。1931年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组织部长、军委书记。1932年起,任中共渭北特委书记,红二十六军第二团代政治委员,中共汉中特委书记。1934年冬,到上海中共临时中央局做敌军工作。1936年春,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军特派员。1938年任中共陕西省委军事部部长。1941年后,任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中共关中地委副书记。1945年后,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中共鄂豫陕边区党委书记、边区政府主席兼鄂豫陕军区政治委员,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政治委员。1948年后,任中共陕南区委书记,陕南军区兼第十九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副部长、部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任中共西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甘肃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77年后,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委会主任,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主席,乌鲁木齐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兼党委第一书记。1987年3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陇东早期共产党人王孝锡(1903—1928年),又名存身,字遂伍,宁县太昌镇西壕村人。8岁读书,1918年考入平凉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4月,考入西安国立西北大学,接触并开始学习共产主义学说。 1925年5月,发动西北大学同学进行反对北洋军阀、陕西督军吴新田的“驱吴运动”。“五卅”惨案后,参与组织“反对英日屠杀同胞雪耻会”、“沪案援红委员会”等反帝爱国组织,声援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同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是年夏天,在太昌镇成立了甘肃第一个“青年社”。冬天,在西北大学发起组织了甘、宁、青同学参加的“旅陕青年会”。1926年,在陕西参与筹建中山学院,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前往冯玉祥部队开展工作。1927年3月,被派往兰州,整顿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任省党部青年部长,并秘密建立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还兼任了甘肃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等职。1927年4月,成立兰州青年社,被选为会长。1927年6月,任西北特派员,坚持在陕甘斗争。8月,回到宁县太昌镇成立中共宁县支部,任支部书记。后又成立太昌青年社。1928年5月6日,参与组织领导了旬邑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路军,后因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反扑而失败。1928年10月15日,王孝锡在家中被逮捕。1928年12月30日晨,在兰州安定门外萧家坪城隍行宫前英勇就义,年仅26岁。

陇东早期共产党人任鼎昌(1899—1929年),字宜之,宁县太昌镇任家胡同村人。10岁入太昌镇小学读书,1917年考人平凉省立第二中学。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1924年初,转人西北大学读书。1925年,参加 “驱吴运动”,不久又参加大规模示威游行,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是年夏天组织成立“青年社”。1926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随杨虎城东出潼关,参加北伐。7月中旬,冯玉祥下令“清党”,被迫离开皖北,返回西安。8月,在宁县太昌镇成立中共宁县支部。11月,受王孝锡委派,前往平凉恢复和开展党的工作,并担任中共平凉特支书记。1928年4月1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解往兰州。1929年10月病逝于狱中,时年30岁。

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财(1904—1988年),华池县城壕乡城壕村人。出身贫苦,3岁丧母,读过4年私塾。1934年秋,参加革命工作,为南梁游击队搜集情报。年底,城壕村建立了党支部、乡政府,做通讯联络工作。1937年被捕,后被营救出狱。1939年起,拼命劳作,后成开荒英雄。1943年3月,推选为城壕村变工队队长。1943年3月,被评为县劳动英雄;11月初,又被评为陇东分区劳动英雄,不久又被推选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并出席了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和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与宴请。1944年,又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城壕区四乡副支书。1954年任城壕村高级农业社社长,1963年任城壕大队党支部书记。1976年开始受到错误批斗。1977年,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88年逝世。

书画名家张孝友(1905—1961年),字师仲,西峰区肖金镇李城村人。出身贫寒,好读书习字。肖金镇金城寺小学毕业时就能通晓诗文,能书善画。平凉柳湖师范毕业后投笔从戎,任冯玉祥部政治处工作委员会科员。1931年任陇东绥靖司令部少校参谋主任。1933年,任庆阳五属(辖庆阳、宁县、正宁、合水、环县)保卫团团总。抗战爆发后,庆阳五属保卫团改编为保安第四团,任第三团团长,驻防静宁。后调任陇东第一警备大队副大队长,继而调甘肃省政府任视察之职。1940年任合水县县长。1945年前后,秘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任甘谷县长、西和县长。1949年秋,率西和县政府和保安队全体人员随蒋云台部起义,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三军二十七团,任团长。1951年,入西北人民革命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在民盟甘肃工委工作。1955年后,先后在庆阳地区建设科、平凉地区林业局等单位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以“历史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狱。1961年5月8日病故狱中。1981年昭雪平反。工篆隶,善画虎,有《张孝友书法选》一书行世。

原全国政协郭廷藩(1905—1993年),宁县五顷原乡岘子村人。出身富农,幼读私塾,16岁正宁县中心小学毕业在村学任教。1932年起,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并为红军游击队收集情报。后策反宜君县马栏民团沙秉彦部起义,投身革命。1933年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正宁县支部委员会成立,任支部统战委员兼农会会长。1933年秋,组建龙嘴子回民游击队。1935年5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正宁办事处成立,任办事处主任。8月,中共新正县委和县革委会成立,任县委统战部长、县革委会主席。1936年2月,任新正县独立二营政委。4月,任中共新正县委书记兼独一营政委。抗战爆发后,调任中共新正县委书记。1941年任县参议会副议长。1943年10月,当选为新正县县长,兼保安大队队长。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副议长。1947年2月,任新正县县长、代理新正县委书记。10月调任淳耀县委书记。1949年2月,任中共陕西省路东工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副政委兼路东总队政委,4月调任三原军分区副政委,9月任三原分区专员。1950年3月,调任宝鸡专区专员。1952年4月起,先后担任青海省黄南州委书记、省监察厅厅长。1960年任青海省监委第一副书记、省委委员。1977年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离休返乡后,亲自撰写革命回忆录,审定《县志》和组织史。1993年9月,逝世于正宁县湫头乡,终年88岁。

原省政协副主席李培福(1912—1983年),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人。出身贫农,9岁进私塾读书。1933年加入游击队。193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龙木庄支部书记。6月成立庆北办事处,任办事处土地委员。1943年9月,成立田河区苏维埃政府,任主席。12月庆北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任县政府土地委员。1935年9月,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庆北办事处,任主席。1936年2月,任庆北游击队总指挥。6月曲子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任政府主席。1937年11月,任华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6年11月,升任陇东分区副专员。1948年2月,任陇东分区专员。1949年10月,任中共甘肃工委委员。建国后,先后担任甘肃省民政厅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副省长、省景泰电灌工程总指挥兼党组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四届政协副主席、省五届人大副主任等职。曾被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中共"八大”、“九大”、“十大”代表。1983年在兰州病逝,终年70岁。

甘肃文联创始人李秀峰(1915—?年),宁县政平镇人。幼年丧父,11岁读私塾。1930年,考入西安民兴小学,后入民主中学读书。1931年,考入国民党宁夏十五路军教导团当学兵,并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42年回平凉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43年,任政平小学校长。1944年,任甘肃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教员。1948年8月,任兰州大学中文系讲师。1949年,发起成立兰州文协,任副主任。1950年在兰州文协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文联筹委会,任筹委会副主任。1954年12月,甘肃文联成立,任副主席。先后兼任《甘肃文艺》、《陇花》、《甘肃日报》副刊的总编职务。并写出了《黑金运输队》、《英雄会师在石油城》、《石油工人的旗——郭孟和》等文学作品。1958年,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成立,任分会副主席。并创作了《别情依依》、《白衣相芬芳》、《鳞光闪闪》等诗歌、散文和长篇小说《在祖国的土地上》。 “文革”开始后,受到严重冲击,含冤而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著有论文、诗歌、散文、小说,且以散文见长,有散文集《春天的声音》。

全国政协常委王秉祥(1916—1993年),原名王东平,宁县金村庙人。出身贫农,1925年入肖家台小学读书,后到正宁王家峁小学堂读书。1930年被迫当兵。1933年4月,逃回家乡,投身革命。1935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新宁县一区四乡党支部书记兼赤卫军大队长。9月任关中苏区中共新宁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36年4月,任陕甘边红军三路指挥部一支队队长。“西安事变”后,红一支队编为贺龙部红二军团独立团,任团长。1937年3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后,任中共新宁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保安科长等职。1943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1945年5月后,任中共关中地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兼任关中分区党校副校长。1946年,任关中西线指挥部政委、警备一旅一团政委,兼任中共新宁县委书记。1947年,任中心县委书记。1949年3月,调任陇东地委书记。1950年6月,改任中共庆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1年2月,调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人事厅厅长、省劳动就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行政区监察委员会委员、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文史馆主任、妇女委员会书记等职。1954年,任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和省行政干校校长、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1956年,任中共甘肃省委专职常委,7月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9年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 12月当选为甘肃省常务副省长和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省政府党组书记。1960年6月,任甘肃省农垦委员会主任。1962年,在纠正“左倾蛮干”错误中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被撤职。 “文革”中遭受错误批判和迫害。1979年初,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1981年,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兼省政法委书记、省保密委书记。1982年,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3年,任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1月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主席兼党组书记,同时兼任甘肃省地方吏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共甘肃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1985年,当选为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年3月,当选七届全国政协委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1993年8月,在兰州逝世,终年77岁。

新秧歌运动的旗帜刘志仁(1918—1970年),宁县湘乐镇南仓村人。出身农民,读过4年私塾。1931年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7年7月,被推选为南仓村第一任村长,并开始创作全新的秧歌剧,他自编自演的第一首新秧歌是《张九才造反》。1939年后,组织编演的新秧歌有《九一八》、《新三恨》、《反特务》、《保卫边区》、《新开荒》、《大生产》、《桂姐纺线》、《改造二流子》、《送郎参军》、《边区政府好》、《放脚》、《读书识字》等10多台剧(节)目。194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先后创作出《百团大战》、《反对摩擦》、《织手巾》、《劳军歌》、《十二月忙》等剧(节)目,其秧歌剧开始走向成熟。1944年11月,出席陕甘宁边区文教英雄大会,荣获特等艺术英雄称号,被誉为“新秧歌运动的旗帜”,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45年,再次被选为边区英雄。全国解放后,长期担任乡、村基层干部,多次当选为县、省党代表和人民代表。1966年,“四清”运动中,被错误定为富农分子,并开除了党籍。“文革”中,受到不公正批判,于1970年11月20日含冤去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

卢柯,1965年5月出生,甘肃华池人。1993年加入九三学社。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1981年至1985年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至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攻读研究生,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7年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至2001年任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至今任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2001年至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2005年至2006年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张满俊,博士生导师,教授。2000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填补了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一个空白,是当代学术成果中的一座里程碑。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书法上也有建树,主要学习柳公权,当代主要参照学习著名书法家张维书法作品,是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研究院的得力支持者,在学术上为了解读张维书法的内涵,多次深入到甘肃镇原县、陕西甘泉县、礼泉县、克拉玛依、西安等地了解张维教授的青少年学习书法情况进行调研,是当代解读镇原籍著名书法家张维作品的第一人。

高举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授。1992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在四川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9月-2003年8月,在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日本语言文化博士生导师。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考改,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他以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善于利用新发现及海外的考古材料、国外汉学研究成果和多学科结合治学而著称。他是综合研究唐宋文字的第一人。所提出的殷墟甲骨分期“非卦辞说”与“两系说”,虽然曾经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渐成定论。

闫希军,汉族,中共党员,主任药师,博士研究生、国务院特贴专家,现任天津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天津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渤海企业合作促进会会长、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习仲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今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同志诞辰95周年。缅怀他老人家在庆阳的光辉业绩,重温习仲勋同志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历史功绩,对于我们坚定信念,建设好庆阳老区具有重要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这个人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西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习仲勋能够驾驭各种复杂斗争局面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毛泽东曾评价他“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习仲勋早年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年仅15岁的习仲勋积极投入爱国学生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狱中他毫不畏惧,团结狱友,坚持斗争,被狱中党组织接收为中共党员。出狱后,他接受组织委派,打入国民党西北军从事兵运工作,成功组织发动了“两当起义”,从此开始了他在陕甘地区革命斗争的生涯。1933年3月,习仲勋来到照金,担任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参与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5月,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1933年6月,红二十六军南下渭华失败,7月,中共陕西省委遭到破坏,革命陷入低潮。8月,在习仲勋主持下,陕甘边特委召开陈家坡会议,确定统一领导陕甘边红军,坚持陕甘边区斗争的方针。同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向照金发动进攻,照金苏区陷落。此后他与南下失败、辗转返回照金的刘志丹和陕甘边特委、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决定把重心转移到陇东南梁地区,并于同年11月在合水县包家寨子召开联席会议,认真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陕甘边根据地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方针,决定恢复红二十六军,成立四十二师,划分三个战略区,组建三路游击队总指挥部,向南北发展,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方略。包家寨子会议之后,习仲勋为创建革命根据地,在南梁地区开展了艰苦细致的建党建政工作。习仲勋认为,革命是千百万民众的事业,只有深入群众、组织动员群众,才能争取革命的胜利。为此,习仲勋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运用于南梁根据地的创建之中。他访贫问苦,发动群众,夜以继日地工作,先后在华池、合水等地建立农民联合会、贫农团等群众组织;组建了南梁、小河沟、荔园堡、豹子川、东华池5个赤卫队1000余人,保卫根据地,保护群众,积极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发展壮大南梁根据地。1934年2月25日,四十二师党委在小河沟四合台村召开群众大会,恢复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此后,南梁这块红色根据地在中共陕甘边特委、军委和革命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先后解放了边区十多个县的广大农村,拔掉了敌人成百个据点,摧毁了敌人保甲组织,建立了工农政权。1934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习仲勋当选为主席。同时,成立陕甘边区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主席。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在南梁荔园堡隆重举行,红军、游击队、赤卫军大队和周围群众3000多人参加,刘志丹、习仲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隆重的阅兵典礼上,刘志丹、习仲勋频频挥手,受到红军、游击队和群众的热烈拥戴。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确立,而且标志着陕甘边党和红军的成熟与壮大。自此以后,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习仲勋主席的组织领导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制定了“十大政策”,组织群众加紧生产,支援前线;发行货币,活跃边区商贸市场;开放集市,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培养军政干部,保证红军和地方工作的急需;发展教育,扫除文盲,提高边区人民文化素质。政府的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使边区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陕甘边区军民在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的领导下,与陕北红军密切配合,胜利地粉碎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很快使陕甘边、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成为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的出发地和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大本营。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时,习仲勋只有21岁,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娃娃主席”。他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能时时处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永远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主席曾赞扬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初期,军队和政府机关的经费相当困难,人民群众负担很重。为渡过难关,习仲勋在领导群众打土豪,没收其财产的同时,发动群众,分田分地,努力发展生产。他曾亲自带领庆阳游击队,抓获了紫坊畔拓儿掌一个姓胡的恶霸地主,没收银元1000多块、粮食500余石、羊2000余只、牛100头,除给政府留一部分外,其余全部分配给了贫苦农民。为了活跃边区经济,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边区政府在荔园堡设立了集市,发行了“苏币”,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市场。每逢集日,习仲勋都要到集市上去看看交易情况,探讨活跃市场的办法,深受群众欢迎。为了提高边区政府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习仲勋一有空就教他们识字,学文化,帮助他们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他每次召集开会,总要与会人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他还十分关心群众教育工作,他与文化委员长蔡子伟亲自深入农户,发动群众办学。经过积极努力,首先在荔园堡的转咀子办起了陕甘边区第一所学校——列宁小学。当时校舍简陋,他发动师生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没有校舍,自己建;没有教材,自己编。以后,又在太白、荔园堡川口等地陆续办起了几所列宁小学。同时还在一些村庄办起了群众扫盲识字班。为了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团结教育人民,他组织政府工作人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红色西北》,中共陕甘边特委也创办了党内刊物《布尔什维克的生活》。在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期间,他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有空就帮群众种地、推碾子,战时带头抬担架。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老人病倒在路上,就背起来送到医疗所治疗。 1936年1月,习仲勋同志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足迹踏遍了正宁、宁县的沟沟洼洼。同年6月,他随红军西征,负责地方建党建政工作,先后成立并担任中共曲环工委书记、环县县委书记。当时,红军一开拔,国民党军和当地土匪就伺机袭击和抓捕我工作人员,县委和苏维埃政府不得不随时迁移,因此,在环县曾被用作县委、县政府办公的地方就有洪德街、河连湾杏儿铺和南街等多处。一次,习仲勋连夜赶往魏前掌,九、十月的天气己很冷了,加上夜黑路陡,习仲勋在途中跑丢了鞋,到魏前掌时,已是鸡叫时分,冻坏了双脚,房东魏老汉用被子包住习仲勋的双腿,经过一个多时辰,才使双脚恢复知觉。在洪德期间,他以强烈的革命热情,感召着周围每一个人,使他们从具体的革命实践中认识革命、支持革命、投身革命,先后发展耿荣昌、耿荣华、杨满川、杨富川等8位进步农民成为环县的第一批农民党员,并建立了6个区党委,39个乡党委。1936年10月,受中共中央委派,习仲勋再赴关中,领导关中军民开展反“围剿”斗争,在很短时间内收复了大片失地,扭转了危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习仲勋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和惊心动魄的斗争,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他都能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维护团结,顾全大局,对党忠心耿耿,毫不动摇。1943年10月,毛泽东主席为他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习仲勋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党性,不顾个人荣辱得失,正确对待干部,对待同志,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1935年9月,陕北错误肃反中,他和刘志丹等一大批领导干部被关押。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到达陕北后,立即为他们平反,恢复工作。对此莫大的冤屈和无端的迫害,他冷静对待,始终顾全大局。多次告诫受冤屈的同志和红军指战员: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要识大体,顾大局,绝对服从中央的领导,听从中央的调遣。针对个别人关于“陕北救了中央”的错误言论,习仲勋严正指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是“中央救了陕北”。他列举了毛泽东和党中央长征尚未到达陕北前,陕北根据地外受国民党重兵“围剿”;内遭“左”倾路线的危害,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下级军事指挥员被枪杀、被活埋。毛主席不到陕北,陕北根据地就完了;毛主席晚到四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要不是毛主席“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了。习仲勋认为,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才能实现党的最高利益。1934年夏,刘志丹、习仲勋派人上黄龙山做郭宝珊的工作,派人送去慰问信和马匹等慰问品。郭宝珊被刘志丹、习仲勋的诚意所感动,毅然于10月20日在新堡宣布起义,率部120余人进入庆北苏区。习仲勋等接到报告后,与红四十二师师长杨森率红三团、骑兵团前往柔远城南一带接应。11月10日,陕甘边党政军机关在荔园堡敲锣打鼓召开欢迎大会,并将郭部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之后,一些占山为王的群众武装也因此接受红军改编,壮大了红军。抗战爆发后,党中央派习仲勋担任关中分委书记、关中分区专员、关中警备司令部政委,先后住新正县马家堡和马栏等地。当时,关中分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形成插入国统区的“囊形地带”,斗争形势极为复杂,国民党先后在关中地区多次发动反共摩擦,习仲勋领导边区人民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团结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瓦解反共顽固势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向边区的多次进攻,保卫了边区。1945年8月,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形势下,国民党调集3个师的兵力,向关中分区发动进攻,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习仲勋同志受党中央派遣,再次来到新正县马栏,担任关中前线指挥部政委,指挥部队发起爷台山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向边区的进攻。毛主席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对习仲勋在关中指挥的爷台山反击战和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给予很高的评价。 习老心中总装着庆阳老区 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工作非常繁忙,但他时刻惦记着庆阳老区的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20世纪60年代,习仲勋多次把曾经给他担任过警卫员的华池县林镇乡王殿斌邀请到北京,了解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和经济建设情况。老区人民说:“几十年过去了,习老心中总装着庆阳老区”。1986年,庆阳地委、行署筹建“南梁革命纪念馆”,甘肃省委、庆阳地委的领导向他汇报请示时,他对建筑方案、建筑风格等方面都给予热情的指导,并嘱咐要坚持简朴、节约的建馆原则,还亲笔题写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的匾牌。2000年6月,习仲勋委托夫人齐心带领子女来庆阳看望老区人民,捐资15万元,为南梁列宁小学兴建教学楼1幢,并以当年列宁小学教员张景文的名字命名为“景文楼”。习仲勋还嘱咐家人,要关心支持庆阳老区的建设和发展。2004年,庆阳市委、市政府在华池县南梁荔园堡隆重纪念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70周年,习仲勋的女儿桥桥代表父亲,对庆阳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给予高度赞扬和评价,使当地群众深受感动。今天,我们深切缅怀习仲勋同志,就是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发扬他们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敢于胜利的优良品质和光荣传统,艰苦奋斗,开创创新,把庆阳的各项建设事业推向前进。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庆阳和建设西部油城、陇上煤都、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的目标,大力开发“黑、绿、文、红”四大优势资源,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战略,把庆阳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开创庆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张宁,甘肃省庆阳市人,1966年生,大学文化程度。1989年毕业分配从黄土高原来到了渤海之滨,从事记者、编辑和党政工作,河北日报、中国石油报记者。先后任南堡油田办公室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先导实验站书记、工会副主席。2007年,位于冀东渤海湾的南堡发现了储量10亿吨的大油田,2007年5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冀东南堡油田后,正式对外公布,引起世界震惊。张宁积极投入到南堡现代化大油田的建设中来,开始了他人生最为光荣的历程。曾受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原国务委员彭佩云、中纪委书记马駇、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参与和亲身经历南堡大油田建设是他一生的光荣,同时为他的人生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先后在中央、省、部、市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小说、新闻、通讯、长篇报告文学等100余万字。长篇小说《土匠》即将出版发行。

刘懋功,甘肃华池人,1934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经济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慕家塬、劳山、直罗镇、东征和西征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事部长、大队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了剿匪、关中分区西线和南线防务作战、爷台山反击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参谋长、西府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旅长、副旅长兼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参加了关中、榆林、宜川、扶眉、兰州、玉门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刘懋功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享年93岁。

刘巧儿,提起刘巧儿,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十年代,评剧《刘巧儿 》 的生活原型就发生在我们庆阳这块黄土地上,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的女子封芝琴,冲破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羁绊,追求婚姻自 主的动人故事,成为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时光悠悠,岁月流逝。 前几天我们路过巧儿新居时看见封芝琴老大娘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在屋檐下晒太阳休息,在她80年人生中到底发生了多大的戏剧故事,她和她的儿女们如今生活的怎么样?日前,我们从老人和子女口中对老人的人生及其家庭生活有所了解。封芝琴与《刘巧儿》封芝琴4岁时,在老人的包办下,与张柏结为娃娃亲。在后来的劳动和生活中,他们相识以后,情投意合,建立了纯真的爱情。然而,她的父亲封彦贵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出落得像花儿一样惹人喜爱,便嫌张家贫穷,产生了退婚的念头。1942年,甘陕边区政府颁《婚姻法》,提倡男女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封彦贵便借口,拉着张柏的父亲张金才,到华池县人民政府为女儿解除了婚约。 之后,封彦贵便将女儿封芝琴卖给了城壕南塬的张跛子。封芝琴知道后死也不从,在家里大闹几天。张金才了解到这一情况,跑到县法院状告封彦贵买卖婚姻,出卖女儿。县长亲自审理案件,撤消了这桩婚事。 当年4月,封彦贵又以20块大样、8000法币、4匹哔叽布,把女儿卖给了新堡的朱寿昌为妻。朱寿昌是死了老婆的中年男子,封芝琴坚决反对,并捎话到张柏家:“除了张柏,不嫁任何人”张金才正为儿子的婚姻大事发愁,见此情景,便采取了当地流传的一种办法——抢婚。4月13日,张金才伙同本族人,深夜闯入封彦贵家,抢走了封芝琴。第二天,封彦贵跑到县法院告张金才“强抢民女”县法院没有做深入调查,就判决张金才6个月徒刑,并宣布封芝琴与张柏的婚姻无效 。 对于这一判决,封芝琴坚决不服,随机只身前往庆阳县找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告状。马锡五接案后,亲自深入群众调查了解。一周后,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审理此案,并当众宣判封芝琴与张柏婚姻有效;对贪财卖女的封彦贵判以苦役以示警告;对张金才纠众抢亲,沿用陈年陋习,违犯人民政府法令,判处有期徒刑3个月。封芝琴经过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美满婚姻 。封芝琴、张柏婚姻案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1944年3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了巧儿、柏儿争取婚姻自主和马专员明断此案经过。后来,陕西民间艺人韩起祥将其编成长篇鼓词《刘巧儿告状》,延安文艺工作队也以《刘巧儿告状》编成眉户剧、秦剧等巡回各地演出宣传。接着,北京评剧院将封芝琴和张柏的故事改编为评剧《刘巧儿》,由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主演。1950年,《婚姻法》颁布实施,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评剧《刘巧儿》拍成电影,更让“刘巧儿”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为宣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封芝琴于与新风霞 评剧电影《刘巧儿》在全国各地上映以后,很快引起强烈轰动。新风霞出名了,“刘巧儿”出名了,刘巧儿的原型封芝琴也再次出名了。但这时候的封芝琴和新风霞远隔千山万水,还从来没有见过一面。机会终于来了 。在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和庆阳地委宣传部的帮助下,1986年3月7日,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体育馆东路八楼七号的女主人新风霞欣喜的接待了两位来自大西北的客人。这就是评剧《刘巧儿》的刘巧儿、赵振华的原型封芝琴和丈夫张柏。两个“巧儿”喜相逢,千言万语诉不尽相思情。姐妹俩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欢乐之中。想当年,一曲“巧儿我......”不绝于耳,今天见面,知心话儿拉不够。封芝琴向新风霞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巨大变化和老区新面貌,特别是华池县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给新风霞带来了陇东出产的红枣、黄花、黑木耳、小米、白瓜子等土特产品,让已经因病瘫痪在床的新风霞补补身子、尝尝鲜。新风霞拿出她托天津“泥人张”后代特意制作的一件精美泥塑“刘巧儿”,双手赠给封芝琴老两口说:“这是你十七八岁的形象,留个纪念吧。”封芝琴接过泥塑说:“这都是你演得好,我哪儿有这么强(漂亮)。”与新风霞的第二次相聚,是1995年春节前夕。当时,全国妇联和北京电视台组织全国百名健康老人逛京城活动。甘肃去的是封芝琴。封芝琴同去的其他老人一道游长城、登天安门、参观故宫、进世界公园,整整一周时间腊月13晚上,封芝琴和新风霞在北京电视台演播厅见面(实际上是电视台专门为百位老人举办的专题晚会)。一见面,坐在轮椅上的新风霞就拉住封芝琴的手问长问短,互相倾诉思念之情。当新风霞听说的爱人1991年就去世时,泪流满面。她向大家介绍了封芝琴老两口上次来北京看望她的情形。说话间,两位老人一会儿 哭一会儿笑,双手一直拉住不放。晚会上,节目主持人向观众详细介绍了封芝琴反抗封建买卖婚姻,争取婚姻自主的典型事迹和她近年的生活情况。新风霞当场清唱了她主演的评剧电影《刘巧儿》选段,将整个晚会推向高潮。晚会上,演职人员和观众自觉发起了给封芝琴的募捐活动,捐款捐物达三千多元。 刘巧儿和她的儿女们 封芝琴膝下共有3个儿女。大女儿张水平,女婿盖登举,在庆阳县玄马乡桑塬村仍任民办教师。封芝琴对女儿要求很严,不但在家里孝敬老人,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新文化,提高自己素质,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盖登举每日忙着往返几里路教书,家务活繁重。面对这种情况,封芝琴把外孙从不满周岁就领到自己家里抚养,直到7周岁时,才送回到他父母身边。封芝琴教育女儿以后要多支持丈夫工作,日子过得红火富裕。二女儿张玉萍和女婿都在长庆油田工作,家庭和睦融洽。 封芝琴和儿子张文平、儿媳李永莲生活在一起。他给儿子张文平专门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为本村农民打碾麦子拉运肥料货物,直适当地收点油钱。自家购买喷灌机,每年免费为本村村民浇地。那年大旱,她让儿子张文平黑天半夜给村民浇地,整整几天几夜没睡一个囫囵觉。秋天丰收时,他们感激地不知对封芝琴说啥好。封芝琴和儿媳李永莲关系非常和睦,她把儿媳当作亲闺女一样看待,从没有红过脸 。她每次外出开会 或参加活动回来,都要为二媳购买款式新颖的衣服。永莲对婆婆夜很孝顺,每每有啥事,全家聚在一起商量,从不自作主张独断专行。封芝琴常兴奋的对别人说:永莲是她培养起来的新一代当家人。相濡以沫伴终生,提起丈夫张柏,封芝琴显得格外悲伤。封芝琴和张柏恩恩爱爱,相濡以沫,共同生活50多个春秋。1988年,张柏身患半身不遂,整天卧床不起。封芝琴便四处求医问药 ,千方百计为张柏治病。每天将张柏扶进搀出,煮汤熬药,一勺勺地给他喂。炕上给他铺着厚厚的被褥,就连外面坐的小板也要铺上厚棉垫。春天陪着他到地头看播种,夏天陪着他去纳凉,秋天陪着他去场里看收成,冬天又陪着他去晒太阳。就这样,整整4年多时间,封芝琴为丈夫看好病呕心沥血,化去了大量的精力和积蓄,但她没有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她变卖了自家的牲畜和羊只,直到最后,她到银行贷款为丈夫治病。但无情的病魔终于没有放过和封芝琴相依为命的丈夫张柏。张柏在临终之前,双手拉着封芝琴,千叮咛万嘱咐,他死后,一定要埋在庄前的山窝里,这样离家近,好让他每天照看孙子和她。封芝琴泪如泉涌,默默承诺。张柏咽气之后,还紧紧地拉着封芝琴的手,不肯放松,不愿辞去,不愿离开他的捧儿(封芝琴的乳名)。 当地风俗,人死了以后,有给坟头点7天油灯的习俗。而张柏去世之后,封芝琴每天都要到坟头去守候,给丈夫做伴,坚持点油灯49天,以表达对丈夫的怀念之情。 今日“刘巧儿” 来到封芝琴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华池县委书记王憨群为其提写的“巧儿新居”大门楼牌匾。县上1996年筹为封芝琴资建起了5间大瓦房。陈列室里陈列着封芝琴手中正在创作剪纸的大幅照片和民间刺绣、巧夺天工的剪纸。令人注目的是“刘巧儿事迹陈列室”墙上挂着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亲手创作并赠送给封芝琴的“老来红”字画,使整个屋子显得格外生辉。一幅幅生活照片生动感人,她夫妻俩“爱得深”、“笑得甜”等,沉浸在喜悦欢乐之中的生活照片令人羡慕。尤其是生活中的“刘巧儿”和新风霞相聚的照片更是光彩夺目。现在的封芝琴生活幸福,家庭和睦。几乎每天都有来参观和看望的各界人士,也有很多社交活动需要她参加。全家6口人,有22亩耕地,正常年份可以收获粮食2000公斤左右。还有3亩果园,收获颇丰。封芝琴微微发胖,短发,面色红润,有点像城市里的老年人,可以想象得出她年轻时的俊俏和英姿。只是头发花白,耳朵有些失聪,眼神也有些呆滞。她已经是连续5届的华池县政协委员,去年又当选为庆阳市政协委员,县上和庆阳市每次有重大活动,封芝琴都如约出席。 1995年9月,当参训部队经过庆阳时,封芝琴冒雨从百里之外的华池县专门赶到庆城县,为子弟兵送来了鸡蛋等慰问品。她握着被誉为“战地百灵”的解放军某部干部徐良的手,亲切地说:“部队拉练非常辛苦,祝愿你们参训成功!”徐良高兴地回答到:“谢谢老妈妈,我们决不辜负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保证参训成功。”同年年底,封芝琴来到了北京,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兴致勃勃地登上天安门,在京城领略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006年6月,庆阳市举办首届“中国*庆阳香包节”,华池县文艺节目在西峰剧院演出,当眉户剧《巧儿你好》将晚会推向高潮时,身穿红底紫花上衣,淡灰色裤子的封芝琴健步走上舞台,对着麦克风热情地向观众问好,祝贺香包节成功,并祝愿青年人家庭幸福,婚姻美满,爱情甜蜜。她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包抛撒向观众。顿时,舞台上五彩条纷落,舞台下掌声迭起,群情振奋。摄象机、照相机灯光闪烁,一片欢腾。2009年夏天,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庆阳视察工作,专程到刘巧儿家看望了老人。习副主席拉着老人的手久久不能松开......封芝琴非常重视接受新鲜事物和新信息。从1996年开始,她和儿子、儿媳妇联合起来学习种科技田。县上推广种植地膜玉米,她把技术员请到家里,管吃管住,自筹资金购买地膜、化肥,领着儿子、儿媳妇种植地膜玉米5亩。由于他们苦心经营,当年取得了大丰收,收获玉米达3000多斤,封芝琴心里乐开了花。同时,封芝琴酸枣嫁接大枣400多株,每年果实累累。家里还有砂轮磨浆机、洋芋粉碎机、畜力两行播种机,这些都为家里增加了收入。她还种植白瓜子、黄豆等多种经济作物,收入上千元。
封芝琴出色表现赢得了当地群众、邻里和政府的赞誉,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她先后多次被县委、镇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如今,封芝琴虽然还不十分富裕,但是她的顽强精神和开放的思想影响着当地青年人。在她的引导下,千千万万个“刘巧儿”式的农村女性不再为着锅台转,而是走出家门,阔步走向市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马锡五(1898—1962),陕西志丹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甘宁苏维埃主席,陕甘宁边区庆阳专区专员、陇东专区专员,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兼西北军政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人民司法工作,在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时,经常携案卷下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实行审判和调解相结合,反对主观主义的审判作风,坚持法律原则,忠于事实真相。他的审判方式被称为马锡伍审判方式,曾在解放区大力推广。“西安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边区政治制度由苏维埃工农民主制度转变为抗日民主制度,实行民主普选。1937年至1946年,分区进行了三次普选,环县、曲子、华池、镇原、庆阳、合水、新宁、新正等县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马锡五是在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时创造的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司法审判工作。其特点是简化诉讼手续,实行巡回审判、就地审判,实行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审判方式。实践证明在司法工作中解决、纠正了一些疑难错案,至今还得到普遍应用和推广。

李玉莲,画家。祖籍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从小染指国画,从事国画创作20余年。1968年8月出生于四川油田,1970年随父亲李光文到甘肃庆阳,1989年9月学校毕业后到陕西省安塞县、延安市甘泉县、咸阳市礼泉工作。后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研修班学习两年,师从刘文西教授。2005年以来在西安专门从事国画创作。系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美术家协会会员、延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其作品1999年国画《情暖》入选江西省第一届书画节铜奖,2000年国画《情暖高原》入选第二届情洒人间全国青年女书画家作品展,2002年国画《金鸡报晓》入选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全国美展,2003年国画《高原明珠》获全国女青年美展优秀奖,2004年国画《金鸡》入选《中国职工书法美术作品选集》,2005年国画〈〈陇东高原之春〉〉获得中国著名画家“爱我家乡”书画大展,2005年国画获得南京全国著名画家书画展优秀奖。出版情况:国画《锦鸡》入选《艺苑书画集》,国画《葡萄》入选《书画集》。

沙孟海(1900-1993)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浙江鄞县沙村人。他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幼承庭训,早习篆刻,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20岁前后,他的书法已有很大名声了。1922年,沙孟海到上海担任家庭教师期间,有幸接触令他十分仰慕的康有为、吴昌硕等大师,对以后沙孟海的书法和篆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年他任教商务印书馆图文函授社,其间,从冯君木,陈屺怀学古文学,使他学艺大进。章太炎主办的《华国月刊》,多次刊载他的金石文字1927年,沙孟海的四个从事革命工作的弟弟都被国民党通缉,老家被洗劫一空。他毅然返乡,带着母亲和全家人到上海,以卖字和借贷度日。由于在卖字谋生中,刻苦的实践和钻研,又进一步造就了他书法上的卓越成就。1929年,年仅29岁的沙孟海,被聘任为广州中山大学预科教授,1931年起历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部、交通部秘书。1941年经陈布雷推荐,在蒋介石侍从室任职。1949年他拒绝去台湾。新中国建立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1963年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科教授。1979年出任西冷印社社长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沈鹏,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1950年起在《人民画报》社工作,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并兼任编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代主席、主席、荣誉主席及艺术品中国荣誉艺术顾问。作品参加2011年8月23日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的“光荣的使命——全国新闻出版行业书画展”。

李应魁,剧作家。生于1937年,镇原县孟坝镇人,1952年参加工作,开始学习戏剧创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李应魁先后调入庆阳专区剧团创作组,庆阳地区文工团,西峰市秦剧团。几十年来,他潜心创作,不断有新作问世。1960年7月,李应魁以解放战争时期陇东游击区我军侦察员杨萱陷入敌人追击危境,在当地群众掩护下机智勇敢地解除敌人武装的为内容,创作了秦剧《河湾里的枪声》,该剧在西北各地广泛流传上演。这可谓是他的成名作。随后在1963年,李应魁去肖金后川刘队深入生活,三个多月间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围绕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以一束谷穗、一面铜锣、一个草人、一担水桶,通过队干部梁德贵与老伴梁大婶、孙女小玲展开冲突,创作出陇剧《绝不是小事》,全剧通过揭示小事是大事的根源,启迪人们要建立热爱集体的美德。该剧在参加1964年省上现代戏会演时引起轰动,次年参加了西北五省区会演,随后被移植成歌剧赴京城演出,受到观众好评。此剧堪称他的代表作。1986年,李应魁以反映昔日王、赵两姓因与刘巧儿结怨事到今日晚辈们联营联姻为纠葛,创作了大型现代陇剧《今日刘巧儿》。发表于《剧本》增刊1987年第3期。剧本写出了“山难撼、志难酬,巧儿难将柱儿留;桥前树下路依旧,何时走到头”的真情实感和戏韵,这是他在创作生涯中经过20多年的艰难跋涉,与合作者三次下乡体验生活,两易主题,七次大修改而成的力作。此剧是继《绝》剧后迈上的又一新的台阶,其主旨正如《剧本》杂志社在《编者絮语》中所言:“陇东出了一位‘刘巧儿’,写续篇本是一件难事,《今日刘巧儿》写来比当日《刘巧儿》更费斟酌。但作家不愿失去这份天赋,意在表现一种延续和变化,从而反映出西北边区的今日风貌。”李应魁出身农家,他热爱农村,熟悉农民,对农村有着真挚的眷恋之情。几十年来,他跑遍了庆阳的山山水水。因而他的剧作乡土气息浓郁,感情真挚而抓人;语言个性化强,鲜活生动,凝炼多姿而流畅;结构多变而缜密,情节富有传奇,出人意料而留有余味。李应魁1997年创作了以反映禁毒斗争为内容的大型现代眉户剧《隐形的战线》该剧从1997年至1999年全省一些地市和庆阳市内先后演出114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创当时全省新创剧目演出场次最高纪录。后该剧本经过重大修改,更名为《总盼月儿圆》,参加了甘肃省新创剧目调演,获编剧、作曲一等奖,省政府敦煌文艺奖,国家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广厦杯戏曲三等奖等。

张德源,甘肃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镇原人。1936年春入镇原太平镇慕坪村西坡村学读书,1938年在太平高小读书,1945年在镇原中学读书,1948年考入甘肃省庆阳一中读高中,1953年9月考入兰州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1957年毕业后分配先后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陇东黄土高原规划办、环县水土保持科学实验站、庆阳地区水土保持试验站、甘肃省黄土高原规划办、庆阳地区水利处、环县、镇原、西峰等地从事水利设计工作。他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兰州大学毕业后主持、设计、参与、实践的国家地理信息库平(凉)庆(阳)地区地理曲线及地貌地质调查,1954年至1956年在兰州大学校长林迪生的指导下完成的兰州市地质地貌调查报告,对兰州城市布局、大工厂的厂址选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受到当时甘肃省省委书记汪锋和兰州市的表彰,甘肃省水利厅新农业耕具调查改进推广应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甘肃省水土保持局黄河流域红土泻流推广与研究,庆阳地区行政公署八家嘴水库,镇原县吴家沟水库、寺马水电站、西杨水库、岱马渠道,环县水土保持科学实验,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与世界银行合作,宁县老虎沟、庆阳南小河流域治理,蒲河流域调查,庆(阳)平(凉)天(水)地区黄土高原规划,泾河流域调查治理,正宁县宫河公社甘肃省政府万亩样板田试验,华池县合水县林地改造等项目。翻开甘肃省的地图,星星点点的水利水电库站,大多包含着他的心血和智慧,而他在文革中受到不公,他的这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成为镇原人的传家宝。在未来,将会惠及照耀桑梓。主要业绩:一、1954年至1956年底,在兰州大学校长林迪生的领导下,与刘诗惠历时两年共同完成《兰州市现代地质地貌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对解放初期的兰州市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对城市布局以及石油、炼化、钢铁、铁路等具有指导意见,报告对兰州石化、兰炼等大工厂厂址的选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得到甘肃省省长和兰州市市长杨峰的充分肯定。二、1957年7月到庆阳地区行政公署工作。主要从事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实验站水土保持工作,组织对庆阳地区进行了第一次地质地貌的科学考察,确定庆阳地区大多数范围被圈定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对庆阳地区地理、地形、地貌调查进入国家地理库作出了贡献。调查报告填补了庆阳地区没有水保、地质、地貌调查资料的历史空白。三、1958年他指导宁县人民政府完成了太昌万亩样板田试验、宁县老虎沟规划林带的试验、华池林地改造、镇宁县宫河农田改造试验等项目做出了突出贡献,为陇东农田改造、水土保持、林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四、1957-1968年他研究指出庆阳地区是一个“丰水周期”,降水过程较多,容易出现大的洪涝灾害。果然,在他到庆阳不到两个月,庆阳地区环江河流域就出现了528立方米/秒的超标准洪峰流量,这次抗洪抢险也是对他的水利人生史上第一次考验。五、指导1981年黑河、马莲河流域、西峰、董志塬抗洪抢险。他立即向省上做了汇报,研究制定堤防加固方案,方案制定后,他抽调了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分赴各险情工段,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固,为堤防加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防止了暴雨的袭击。六、在他从甘肃省水利厅被下放的镇原县水电局工作的1972年至1973年在岱马渠道进行勘测设计与施工,改革坝型设计,(坝长120米坝高5.4米两条渠道灌地1900余亩)。溢流坝外坡由弧形改为阶梯形,便利了施工,缩短了工期,坚固耐用,节约了投资。砌石完成后,混凝土护面,多年使用,效果良好。开工前,重力滚水坝有三个对比坝址方案,经地质调查,钢钻钻探证明,上坝址(杨庄科)有断层,不宜筑坝,绘有地质剖面图和断层图,交给庆阳地区专员和镇原县委,这些不懂水利水电知识的领导,共同予以否定。中坝址(柳树河湾),河床坡陡流急,坝基及护坦不稳固,也予以否定。下坝址(岱马),冲积层薄,坝基稳固,最后确定为坝址,立即组织力量施工。七、就在他人生低谷的1977年在镇原县平泉镇搞路线教育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主动投入洪河流域治理,在洪河大队郑沟、大沟搞了两座拱坝的设计与施工。完工后,拦泥、过水,便利交通。1978年在开边从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在此期间,进行了陈沟拱坝(高7米)勘测、设计。竣工后,长年蓄水,灌地1700余亩,使用效果良好。深受群众的欢迎。八、五十年代后期他根据庆阳地区地理地貌地质研究指出,庆阳环江流域的合水、镇原大小方山、环江北部洪德至吴旗一线、董志原北部沟壑区均有石油矿藏,20多年后被勘探证实。六十年代中期他提出,庆阳地区范围内有大煤田的推测,在三十多年后被勘探确认,地质勘查到砂井子、甜水堡、核桃峪、罗川、宁县南部等煤田,他的预测得到了证实,显示了高远的知识和他的科学目光。六十年代初期,他预测庆阳地区、镇原县的煤炭勘探时说,镇原的太平、孟坝、方山、三岔一线有一个大煤田,埋藏较深,可开采难度较大,这些都被近两年的勘探证明。而这些真正被提到勘探议事日程,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了。他的好多关于甘肃、特别是庆阳地区的一些地理、地质、地貌、水利、水保的一些独到见解和推测都在不断的证实。其主要著作:完成了《论马莲河流域的治理方略》、《对黑河流域百年水利水保治理的研究》《论泾河流域的治理方略研究》《黄河流域推广红土泻溜面应用研究》等许多重要科学论文,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资料、经验和探索。我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张含英,著名黄河问题专家水利工程学教授李赋都,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之子黄万里,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水电专家钱正英等均对张德源的水利成果探索研究有很高的评价。著名红色教育家、兰州大学前校长林迪生对其评价题词“青年才俊、陇东骄子”

赵兰香,甘肃庆阳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工作,后为外交部调干,派驻瑞典、芬兰、丹麦、巴勒斯坦、缅甸、阿尔巴尼亚大使馆职员、随员、三等秘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同志办公室秘书,中央军委办公厅正师职秘书。

陈平运,1962生人,正宁五顷塬乡人。1982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稀土专业;秋,先后通过兰州大学化学系和教育部留美化学研究生考试。次年秋,进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底,获化学博士学位。此间,在美国和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1990年,先后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杜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激光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及教学工作。1998年,加入世界最大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仪器制造和销售商尼克勒仪公司的市场开发部。从事高级红外和拉曼光谱仪研制和应用的开发,高级仪器的销售及高级用户服务。在1年内代表公司15次出席美国及国际会议并发表演讲,先后访问日本、英国、美国、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多家高级用户,帮其解决应用难题。1999至2006年,先后在全球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医药公司美国礼来公司、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从事药品研究和开发,主要成果有10项专利和4l篇研究论文。

张旭,甘肃镇原人,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学文化程度。现为中华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岐黄书画院院士、甘肃书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庆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镇原书法家协会理事,《星星》诗刊特邀记者。1990年11月至1993年1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84803部队司令部任职期间,其书法作品《一笔虎》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全军书法、篆刻、美术、摄影大展中荣获一等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艺术作品展上获得一等奖。2001年6月在中共庆阳地委宣传部、庆阳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庆阳地区群众艺术馆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全区美术书法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2004年8月在第七届全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中荣获成年组优秀奖等奖项;2004年10月在陕西书法家协会首届正书展获优秀奖,2007年入展陕西书法家协会二届行草展。参加市县书法大展数十次获奖入展,2009年4月作品收录于镇原籍书画名家作品集,2010年作品入围全国首届手绢作品展,2011年被县委宣传部和文联评为全县先进文艺工作者。2011年7月在纪念建党90周年中国当代名人名家书画作品展中入展并入编作品集,2011年7月书法作品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庆阳市委员会文史馆永久收藏,2012年作品获镇原县“联村联户”书画展一等奖,2012年十八大期间作品参加镇原名家‘潜山书韵’30人提名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表小说、诗歌、新闻作品30余万字,书法作品200余副,采写的5万余字报告文学《书法情怀》在《中国名书画家网》发表,作品先后收录于《庆阳书法》、《寻根书法之乡镇原》、《镇原书法》、《潜夫山》、《北斗》、《陇东报》、《镇原时讯》等书刊。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张华,男,汉族,生于1966年,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84年入伍服役,现任甘肃中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省、市政协委员。张华经营的企业涉及能源开发、铁路运输、农业、医药、酒店服务等众多领域,并分布在陕、甘、宁、浙和江西等省、市。资产总值达150亿元,每年纳税16亿元。他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始终不忘家乡父老,秉承着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积极履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先后为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捐赠1.36亿元,2010被评为“感动庆阳十佳人物”。为了支持镇原县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脱贫致富,2011年张华成立了庆阳市中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新建20万吨玉米加工项目,征地500亩,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建设,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安排就业1500余人,利税费7.5亿元。“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向甘肃陇南灾区捐款122万元,组织下属企业向灾区捐款和缴纳特殊党费40余万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后,向灾区捐款300万元,用于灾区19所小学的电教化改造工程。2008年,向镇原县唐原村贫困学生卢海南资助了1.25万元,并帮助他完成了学业;2009年,向镇原县赵渠村困难学生何国清资助了6000元帮助上学。2010年赵渠村的王向东被湖北师范大学录取,家庭贫困,张华资助了8000元学费,使王向东同学圆了大学梦。几年来,张华先后资助贫困大学生15名,帮扶贫困群众30余人,累计资助资金140多万元。2004年出资35万元,帮助镇原县庙渠乡政府修建了一栋综合楼;2006年为马渠乡中学资助110万元;2008年投资300万元为镇原县一中、三岔镇中学和孟坝高级中学建成了水冲式校厕;2010年捐资修建了马渠乡一条通村公路,为太平等4个乡镇修建了办公楼和文化广场;为14个乡镇和县公安局配赠了工作车16台。为庆阳革命老区134所学校捐赠442万元安装饮水机,解决了21万名学生、1.2万名教职员工的饮水问题。为甘肃省25所学校捐资安全饮水机76台价值441万元;为兰州电子工业学校捐资33.72万元资助60名贫困学生;捐资480万元,在镇原县赵渠村修建村委会、养老院、小学、幼儿园和文化广场。2012年,为省光彩事业捐款50多万,为甘南光彩事业捐款10万元,为镇原县方山、太平、马渠等乡镇的道路、学校捐款180多万元,为农民发展养殖业捐款400多万元。

周青平,1962年生,甘肃庆阳人。现任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站长,青海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青海省首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海大学草业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农业部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部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专家。现已调入西南民族大学工作。2003 获得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博士学位。2004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博士后。2006.1-2006.6 在Mucosal Immunology Laboratory,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做访问学者。1984 -至今 在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助研、副研、研究员。学术兼职:青海省优秀专家。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专家组专家。国家科技奖励咨询专家组专家。青海省规划咨询委员会专家。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专家库专家。中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张海,1941年9月生于河南省偃师市。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艺术品中国资深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1960年7月就读于河南省新乡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10月参加工作,毕业于河南省新乡师专理化系,大专学历。1962年10月任河南省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教师。1964年3月任河南省安阳市总工会职工学校教师、工人文化宫干事。1975年10月任河南省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副股长、股长、副馆长。1981年入党。1982年3月任河南省书协干事、副秘书长。1985年6月任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1986年7月任河南省文联副秘书长、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1991年11月任河南省书协主席。1994年1月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省书协主任兼书画院院长。1998年8月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省书协主席。2000年5月任河南省文联主席、党组成员、省书协主席。2000年12月任河南省文联主席、党组成员、省书协主席、中国书协第四届副主席。2001年至今任河南省文联主席、党组副书记、省书协主席、中国书协第五届主席。2010年12月29日再次当选中国书协第六届主席。

马西林,1945年生人,甘肃庆阳西峰显胜乡人。1967年毕业于甘肃省教育学院,同年参加工作。1967年-1975年历任甘肃省庆阳2中、西峰中学、董志中学教员、教导主任、副校长。1975年-1979年任甘肃省庆阳地委党校理论教员。1979年-1980年任甘肃省庆阳地委秘书处秘书。1980年-1983年任共青团甘肃省庆阳地委副书记。1983年5月-1993年8月任中共甘肃省庆阳地委副书记。1993年8月-1998年11月任甘肃省张掖地委书记。1998年11月-1999年2月任甘肃省委常委、张掖地委书记。1999年2月-2002年4月任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2002年4月后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文明委主任、省文联主席、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长。

高 峰,1966生人, 正宁榆林子镇石家村人。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分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统计室工作。1993年获硕士学位。1998年赴美国亚特兰大某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毕业后,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任教。

刘勇,生于1971年4月12日,大专文化,镇原县平泉镇上刘行政村上刘自然村人。原为镇原县商业局下岗职工。1992年至2000年先后在镇原县农副公司商业公司工作,2000年下岗后创办庆阳市澳恺食品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至今。2008年联合筹办镇原县民生担保公司兼任总经理职务。2006年当选为庆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现为庆阳市民营企业家,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庆阳市澳恺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2001年,是一家集生物降解制品生产脱水蔬菜加工为一体的民营食品加工省级龙头企业,现有总资产680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211万元、流动资产2597万元、从业人员255名、其中下岗职工35名,贫困职工68名,特困职工15名。公司自投产以来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实现利税2450万元,发放职工工资1045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15.2万元,救助贫困户子女上学5人。2007年公司先后投资3200万元,在镇原县金龙工业区新建年产加工4000吨淀粉基生物降解制品生产线,年加工500吨脱水蔬菜生产线,带动了周边经济的迅速发展。

赵玉瑞,1963生人,正宁永和镇于家庄村人。1986年7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留校任教。1989—1992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攻读研究生。1992—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博士论文。1995—1996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副教授。1997—1998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工作,副教授,研究生指导老师。1999—2002年,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学习。2003—2005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研究中心工作。2006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研究中心工作。

窦凤霞,陇剧旦角。1968年3月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一个梨园世家。现为甘肃省陇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届甘肃省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甘肃省青联常务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陇剧院演员团副团长。 窦凤霞精湛的演唱艺术,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中国文化艺术部门的褒扬。2000年10月,她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荣获演唱一等奖;2001年 10月在首届甘肃红梅奖大赛中又获演唱一等奖。在父亲和姐姐的帮带和熏陶下,她大胆创造,用细腻真切的唱腔和整齐清楚的推字道白博得了观众的好评。许多场合,她与姐姐同台演出,既同出一家,共出一师,又风格各异,特色不同,可谓是珠联璧合。窦凤霞主演的《断桥》、《表花》、《石龙湾》等剧目先后多次在全省获奖,《断桥》还在西安主办的首届秦腔艺术节上荣获清唱一等奖。《死水微澜》获2005秦腔艺术节 优秀剧目奖 她也凭借邓巧姑一角获得优秀表演奖 。2009年 窦凤霞领衔主演的大型防艾题材现代秦剧《百合花开》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杨改民(1990—一1952),庆阳梨园四杰之一,又名杨如林,人称杨大班长,泾川县窑店西阳村人,祖辈七代从事戏曲艺术,是地道的“梨园世家”出身。“北塬的白(白忠孝祖父),南塬的杨(杨改民父亲),顶起台卜半架梁”。可见白、杨两家的影响之大。杨幼时随父在常腾甲戏班学艺,受教于名家梁喜娃子,主工须生兼大花脸。长期活动于平凉、庆阳及关中西部。20岁时出名,戏路宽广,有“十二道网子不挡”的称谓。其功底扎实,表演浑厚大方,尤以架子功见长,嗓音宏亮刚劲,吐字清晰。观众赞扬说:“看厂杨大戏,三天不想睡”,“站在街上唱乱弹,东坡村里能听见。”他一生塑造了《金沙滩》中杨继业、《玉凤钗》中王连、《烙碗计》中刘志明、《反徐州》中康茂才、《淤泥河》中盖苏文、《葫芦峪》中诸葛亮、《白帝城》中刘备、《八件衣》中杨连、《虎头桥》中魏延等众多的黑、白、红须生人物形象。晚年时演技更显成熟老练,能准确地把握各种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感情变化和内心活动。他在表演诸葛亮临终气绝的形态时,能从鼻孔中慢慢流出两股鼻涕,堪称一绝。晚年牙齿脱落,但在表现魏延怀有反叛之心时,牙齿照样咬得咯吧咯吧响,原来是用剑柄摩擦发出的声音。他根据剧情和人物需要表演的口含两只假牙耍牙,口噙两个纸筒吹火,判官跳判子等技巧,使观众赞不绝口。杨一生为人正直,艺德高尚。在5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他不仅塑造了许多艺术形象,也培养了一批戏曲优秀人才,白忠孝、常俊德、任国栋三大弟子,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他被冠以庆阳“梨园四杰”之首和“四大班长”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白忠孝(1909—1975),庆阳梨园四杰之一。又名书来,镇原县上肖乡梧桐白村人。白家父子皆为梨园弟子,并颇有名气。父亲白聪聪是清末时老艺人。白氏兄弟中,老大主工丑行,老四白忠信以须生为主,老五白忠义擅长旦角。白忠孝排行老二,人称白二班长、白二老师,以须、净见长,在弟兄中首屈一指。他13岁学艺,拜杨改民为师,主工须生兼大花脸。20多岁出名,后被推举为庆城任兴社副社长,也是该社的台柱子。他戏路宽广,能出演』‘—百部剧目,文武各行亦能应工。他汲取汉调二黄的表演特点,并大胆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他个头高大,架子功扎实,音域宽,音色准』吕腔激扬豪放,表演庄重大方,自成一家。代表剧目有《白帝城》、《火烧连营寨》、《春秋笔》、《金沙滩》、《苏武庙》、《烙碗计》、《醉写吓蛮》、《击鼓骂曹》、《鸿门宴》、《白逼宫》、《血诏带》等,尤以塑造的项羽、曹操等人物形象著称。观众赞扬说:“宁看白书来的《白帝城》《白逼宫》,不吃鱿鱼和海参。”他在武生的基础上,借鉴花脸的表演特点,在唱做念及化妆上均有所创作,表演独具特色,被观众称为“活霸王”、“活曹操”。在《血诏带》一剧中,他通过“三考吉平”等重场戏的表演,塑造了一个狡诈阴险、专横跋扈的曹操。《火烧连营寨》中他饰演的刘备,运用“骂山”的大段道白和动作表演,形象地刻画出刘备疾恶如仇、与敌势不两立的心态。他塑造的众多舞台艺术形象长期为观众津津乐道。建国前,他主要在西峰、宁县、镇原及平凉等地搭班。建国后人镇原县剧团,为首批主要演员。那年,剧团在肖金演出,有群众称他们是“戏子”,青年演员听了很反感,白忠孝却笑着说:“这没啥,叫啥都一样。咱这一行是唐朝天宝年间,玄宗皇帝在皇宫梨树园养了一班唱戏的,任宫廷大臣闲时观赏。后来唐明皇有了皇子,皇子小时爱哭闹,只要带他到梨园看戏,他就不哭了。所以才有了‘梨园’和‘戏子’的称呼。”白忠孝的一番话,说得大家情绪释然,嘻笑起来。他从艺40余年,艺德高尚,技艺精湛,在同行和观众中有很好的声誉,平时演员们在谈论继承前辈艺术传统时,对白二老师的艺术造诣和良好为人都赞叹不已,并把他当作自己从艺和做人的一面镜子。

常俊德(1897—1970),庆阳梨园四杰之一,又名喜娃子,陕西凤翔县人。梨园世家出身,兄弟二人,排行老大。弟常崇德亦为本地知名秦腔演员。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俊德随母由家乡逃荒到西峰。幼年即跟父学艺,后又拜杨改民、畅金山为师,主工须生,且擅长武须生。常聪慧好学,勤奋刻苦,14岁时以——出折子戏《贼打鬼》而扬名。先后在大顺舞台、振风社、何家班、田家班、朱绶班任领班长和主要演员,活动于庆阳、平凉两地。在表演手法上,他深受汉调二黄的影响,又广采塬上庙宇壁画人物和雕塑的威武气度,结合自己的表演经验,大胆创新立异,形成了自己粗犷质朴、姿态优美、做功细腻、步伐刚健的画廊式表演风格。他功底厚实,在《回西岐》中饰文王,拉一声过腔,跑三个圆场不换气,赢得观众喝采叫绝。他饰演的《敬德洗马》中敬德,《太湖城》中孙武子,〈村头会》中王莽等人物及折子戏《斩韩信》、《逃国》等,无人能及,非他莫属,具有典型的董志塬表演特色。观众这样赞叹他:“看了常俊德的《敬德洗马》,干起活来不知太阳偏。”建国后,他进入庆阳专区剧团。1956年调入甘肃省剧目编审委员会工作,后又到甘肃省戏剧学校任教。在他从事戏曲事业的50多年中,勤恳致艺,任劳任怨,与同道友好相处,精心培养新人,其高尚品德,突出贡献,受到戏剧界人士的赞誉。

任国栋(1898—1966) 庆阳梨园四杰之一,小名月月,西峰肖金镇人,祖孙三代皆为戏曲艺人,地道的梨园世家。任生前系庆阳地区剧团演员。民国初年,随父任争(主演旦行)学艺,工旦行,后拜杨改民为师,主工须行。先在任义杰、任争联办的庆城任兴社跟班学艺。由于勤奋好学,18岁就一举成名,成为任兴社的台柱子。出师后在镇原张家班、何家班、西峰振风社、任家班等班社主演黑、白须生。任艺术功底扎实,造诣颇深,不仅继承了杨福升世家、白聪聪世家、任争世家的传统表演技巧,而且借鉴了汉调二黄做功细腻、表演大派深厚的优长,巧妙地融合在自己的舞台表演中,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表演风格。他革除了秦腔古老唱腔中生、硬、板的拖腔,创造出许多婉转动听、技巧别致的唱段,加之本身音质条件好,剧中百句以上的唱段,听起来自始至终悠扬悦耳,从不塌调。戏曲行有句“七分道白三分唱”的谚语,是说道白要有比唱更深厚的功力。而任唱念俱佳,白口干脆利落,推字清晰准确,无论快慢都能听得真切,并根据剧中人物的不同身份、性格,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掌握得恰到好处。这种过硬的唱念功夫,到晚年更显炉火纯青,受到同行和观众的赞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赞语:“四牛(郭孝义)的鼓,月月(任国栋)的唱,仓升(张清芳)的笛子五里亮。”他一生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舞台上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他从艺50多年,很少在舞台上滥词。他曾与同行艺人张占山打赌,谁如果在一年里滥一次词,全年不得账分。其严谨的艺术作风,实为难能可贵。他一生成功地塑造了《醉写吓蛮》中李白、《庄子三探妻》中庄周、《游龟山》中田云山、《击鼓骂曹》中弥衡、《三换衣》中杨延晋、《白帝城》中刘备等众多艺术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人们把他列入庆阳“梨园四杰”和“四大班长”之中,是对其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

丁彦辉,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董事长。首届深圳新生代创业风云人物。庆阳籍富商之一。当过服务员,卖过小笼包,创业路上怀揣500元只身南下,在深圳十余年打拼,他从一个无人知晓的西北农村小伙,成长为在LED行业大洗牌中稳坐钓鱼台的商界翘楚。8月1日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600184,股吧)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后,这家企业的掌门人—甘肃庆阳小伙丁彦辉因在公司上市答谢酒会上一番情真意切的讲话而走红网络。有人说,他是从屌丝到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成功逆袭。面对种种评论,丁彦辉却淡定地说:“艾比森(300389,股吧)的业绩有目共睹,我们对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不屑一顾。”怀揣500元只身南下。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唱响大江南北时,深圳这个带给人无限想象的城市,也成为很多人南下奋斗的首站。此时的庆阳农村小伙丁彦辉还只是个19岁的毛头小子,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深圳这个词深深扎进了他的脑海。1996年,24岁的丁彦辉走出了陇东学院(前身为庆阳师专)的校门,中文系毕业,当时很多人眼中回家当老师无疑是他最好的归宿。在西北农村教师是最受欢迎的“香饽饽”,体面、稳定、铁饭碗,运气好的能分配到一所不错的学校,从此衣食无忧,而年轻气盛的丁彦辉对于这样的安排却不甘心。这个上学时就经常有一些稀奇古怪想法的年轻人,觉得不四处折腾一番,他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就无法实现,于是那一年,丁彦辉怀揣从同学处所借的500元钱,带着一口浓浓的庆阳方言只身南下。临走时,很多人问丁彦辉,你是不是抱着很大的一个梦想出来的?其实对于丁彦辉来说,深圳到底意味着什么,那时他并不清楚,而他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挣钱,因为被逼得没办法了。说起那时的选择,如今的丁彦辉颇为淡定,“那时候太穷了,上学已经欠了很多债,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必须去挣钱。”过去,丁彦辉家里非常穷,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读过几天书。儿时的丁彦辉常听母亲说起,他刚出生时母亲为了挣工分,把年幼的他锁在窑洞里,出门时是放在坑上的他,回来时常常在地上爬。由于生活环境,他9岁才上小学,二十岁之前没洗过澡。所以大学毕业后他四处折腾,先是到兰州三个月,然后在本村一个叔叔的介绍下决定去深圳。丁彦辉一路南下,看到了沉浸在国庆欢乐中的深圳,看到了被五彩缤纷灯装饰得很漂亮的深圳,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在深圳要混出个名堂来。”刚到深圳的丁彦辉操着一口庆阳方言,在一家只有十几个人的小电子厂做苦工。工作一个月能拿600元工资,当时他还是很兴奋,还曾跑到楼顶数了数,“好家伙,600元呢。”可满足只是瞬间的,此后丁彦辉边上班边思考,难道就这样下去?于是,丁彦辉决定学习普通话。深圳,这个东南西北方言混杂在一起的淘金圣地,言语的沟通无疑是最大的障碍。从出生到上学,一直说着一口庆阳方言的丁彦辉,来深圳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花了近半年时间学会了普通话。而在这半年,丁彦辉还清了上大学时所欠别人的3300元债,包括去深圳时向同学所借的500元路费。一如所有南下的“淘金者”,丁彦辉也历经了诸多波折,在兰州时他当过服务员,卖过包子,而初到深圳时他甚至还干过口红促销员。刚到深圳打拼的时候,丁彦辉曾给母亲写信说,“如果我混不下来,以后我就回去种那二亩地。”谁知,母亲的回信让他断了后路,母亲在托人写的回信中称,你那二亩地被村上收了,因为你已是国家干部,户口不在村里了。日复一日的磨砺,对于丁彦辉来说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1997年,丁彦辉在一家小电子厂,逐步学会了LED屏的制造、组装和安装技术,成长为一名工程师。打了5年工后的2001年,对于丁彦辉来说是一个转机,已经成长为LED工程师的他好像看到了一片阳光,虽然当时在深圳LED还不过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舶来词,它的未来将如何谁都不敢打包票,但丁彦辉还是决定一试,并于2001年8月,和任永红和邓江波二人凑了10万元钱创办了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为飞机有站票。那一年,丁彦辉和他的合伙人,在深圳梅林青年学院旁边的楼上租了20平方米的小屋子,在华强北通宝旧货市场买了一部旧电话和一台传真机,还有几个缺胳膊少腿的桌子和椅子,公司就这样开张了。对于创业之初的艰辛,丁彦辉仍然记忆犹新。公司刚开张一个多月,碰巧庆阳电视台到深圳采访。对着记者的镜头,丁彦辉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有人现在给他投资100万元,他可以像变魔术一样地让它变成1000万元,那几个记者笑了笑,没说什么。丁彦辉从那几个记者的眼中读到这样的意思:说得很认真,但只是说说而已。像所有公司创业之初一样,艾比森公司的创始者们也经过了无数次的煎熬、痛苦和折磨,但挫折也许是创业路上的最好动力。2005年,艾比森公司第一次把自己的产品卖到了国外。说起那次出国经历,丁彦辉像在说故事:“当时我准备要出国门的时候,我却不知道什么是护照,什么是签证。当我千里迢迢返回兰州费尽周折办到护照时,却不知道出国还需要办签证,我买好了机票怀揣着客户的邀请函就准备出国。其实,订机票的事情更有趣,公司帮我订票的小姑娘和我开玩笑,说飞机没有座位了,只有站票。我当时感到很惊讶,但差点信以为真。”面对质疑淡定开口。经过多年打拼,如今的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把产品卖到了全球110多个国家,而且每年的出口量以很高的速度增长,已经有美国公司、德国公司,并且在紧锣密鼓地筹建艾比森巴西公司、墨西哥公司、迪拜公司、俄罗斯公司等。8月1日,艾比森经过了8年“奋战”终于上市。

王子厚(1911—1981),镇原县平泉镇阴坡村人。他仗义疏财,抱打不平,主持正义。1930年夏,被群众推选为本村村长。1934年夏为了抗拒国民党政府浮收捐款,反对地主豪绅、贪官污吏敲诈勒索,他发动南三镇400多名群众同国民党镇原县政府进行了抗捐、税斗争。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镇原时,他萌生了投身革命的念头,帮助红军采买补给,并向群众宣传红军的性质和主张。1936年12月,在陕甘宁省地方工作团的帮助下,他与张元龙、朱良汉等在南三镇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担任该会生活部长,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4月王子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新城镇救国会主任、南三镇中心区委组织科长。1938年1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6月,任镇原南三镇中心区委组织科长;12月,调庆阳县委任武装部干事;1939年2月,调庆环分区机关任管理员。1940年3月,任边区镇原县政府四科科长。在大生产运动中,王子厚被评为劳动模范,受到陇东地委和专署的表彰。1943年3月,任镇原县人民民主政府保安科长。1946年2月当选为镇原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在此期间,他积极领导解放区人民加强生产,恢复和发展经济。8月,在“迎王”战役中,他与县委书记刘文山、保安科长陶继尧带领县警卫队、游击队配合警三旅攻下太平镇,打通了太平至屯字镇的通路。12月,国民党军队全面包围陕甘宁边区,王子厚兼任边区镇原县战争动员委员会主任。1947年2月,胡宗南部一个团进攻孟坝镇,他根据上级指示,带领中共镇原县委、县政府机关人员及警卫队、游击队、各区乡干部撤退到县北大、小方山一带与敌周旋。3月,中共镇原县委、县政府将全县武装力量整编为一个游击大队,他兼任大队长,与政委刘文山带领游击队在镇原、环县、庆阳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敌人。4月,他因战绩突出,陇东专署给他记大功一次。7月,中共镇原县委、县政府组织4个武装工作队,深入各区开展斗争。在他的领导下,一年内,镇原游击队、武工队与国民党胡宗南、马步芳部队及地方保安团队作战55次,毙敌近百名,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和物资。1948年2月,调任平东游击队大队长,领导游击队多次袭击国民党乡(镇)公所、保安队,收缴了大批枪支弹药。先后在平凉花所、崇信黄寨原和镇原新城、马渠等地,处决了与人民为敌、作恶多端的反动乡、镇长。在斗争中,平东游击队由几十人发展到100多人。1949年,他带领平东游击队积极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为平凉分区各县的解放做出了贡献。1950年8月,王子厚任平凉地区专员、武都地区专员。1955年9月,到中共中央第二中级党校学习。1957年7月,王子厚重新回到武都任专员。1962年11月,任甘肃省民政厅副厅长。“文革”期间被错误审查、批斗。1978年,他再次担任甘肃民政厅副厅长。1979年12月,当选为甘肃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1年1月18日,王子厚因病在兰州去世,终年71岁。

贾联瑞(1908—1968),镇原县孟坝镇西壕村人。1936年12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孟坝抗日救国会主任,在当地配合党组织秘密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1937年3月,红军援西军击溃了孟坝镇破坏抗日的反动民团。为了彻底肃清这股反动势力,他带领20余人,逐村清查逃散的反动民团人员,查缴步枪31支,马刀21把。5月,他任镇原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为援西军积极筹粮集款,并查处了一些地主、豪绅欺压百姓的案件。1937年8月18日,贾联瑞被国民党镇原县政府逮捕,后被营救出狱。1946年5月,担任中共镇原县委组织部部长。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他随中共镇原县委、县政府一起转移作战。1948年,任边区镇原县县长兼县游击大队队长后,多次率领游击队深入到敌占区开展工作,同时还组织敌占区群众抗粮抗款。1949年,贾联瑞兼任县支前运输大队队长。这一年,他配合中共镇原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为解放宁夏组织担架544副,驮畜2068头,民工3030人,送军粮97.65万公斤,饲料8.2万公斤,送军鞋19.3万双,获得了上级的表扬和奖励。1950年5月至1951年8月,贾联瑞任庆阳专署民政科长。1956年,任国家石油部供应制造局副处长。1958年9月,贾联瑞任宁夏回族自治区轻工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1960年,被错误地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一年后,组织派他到银川制药厂协助工作。两年后,他被任命为该厂副厂长。“文革”期间,贾联瑞遭到错误批判,1968年5月2日在银川含冤逝世。终年60岁。1981年11月被彻底平反昭雪。

李义祥(1908—1976),镇原县新城乡惠沟村人。1936年5月,他与本村农民惠玉民、惠新民等人参加抗日救国会活动,并任抗日救国会的组织委员。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惠沟村党支部书记,在庞家村阎家湾建立了两个党支部,有党员30多人,不久成立了中心支部,李义祥又担任中心支部书记。在此期间,曾被国民党保安局逮捕,经中共镇原中心县委救出,送边区党校学习,后分配中共曲子县委担任巡视员。1937年秋,李义祥调镇原中心县委工作。此后,又以中心县委特派员身份,到华亭县安口开展工作。1938年,他以行医为掩护,到关山一带的高山、龙眼农村发展中共党的组织,很快建立了中共华亭秘密党支部。1940年春,李义祥根据中共平东工委指示,继续在平凉、华亭、崇信一带坚持开展地下工作,并以开药铺为名,建立了秘密联络点,后来一直把党的地下组织发展到了陇县一带。1943年,李义祥任中共平东工委委员。这一时期,他仍负责以华亭为中心的平凉、华亭、崇信、陇县一带中共地下党的工作。1945年夏,他被中共甘工委任命为特派员,回到镇原新城一带整顿和恢复党组织。1946年初,他以中共高山塄坎支部为基础,建立了中共高山区委,并秘密建立武装,在境内西兰公路干线开展工作。1946年6月,李义祥任中共华平工委副书记,协助工委书记兼华平武装大队政委张可夫到华亭关山一带开展武装活动。1946年10月,李义祥任平东工委副书记,在平凉以东、华亭、泾川、崇信、灵台和镇原西南、固原东南一带活动,并建立秘密联系点,以马车站为掩护开展工作。1947年6月,李义祥任中共华亭工委书记。后来,他协助张可夫组建了平东游击队。1948年,李义祥派地下党员杨占奎打入镇原麻子沟圈郭继永的土匪队伍搞策反工作,拉出一批武装,参加了游击队。5月,他与张可夫带游击队在崇信一带活动,一次在罗寺湾,他们仅5人就收缴了保安队31支枪,千余发子弹,将游击队扩编为一个连,并进入平凉、镇原、固原三角地带开展活动。1949年2月,中共甘工委指示平东工委加快组建各地的武装力量,为配合解放平凉地区做准备。李义祥协助张可夫先后成功地指挥收缴了平凉眉岘、崇信赤城、灵台梁原等地国民党乡、镇公所的枪支弹药。同时,指派杨希江、孙克录等人带领游击队与当地党组织和游击队小组配合,处决了与人民为敌的恶霸特务,为平凉地区的解放扫清了障碍。1949年7月,平凉地区各县相继解放,李义祥被任命为华亭县县长。1950年,李义祥任甘肃省农会副主席。1952年赴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5年后季,任武都地区副专员。1956年10月,任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1962年后季,李义祥因患病离职,回平凉四十里铺家中休养治疗。“文革”期间,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写信、出证明,保护了很多和自己一块搞地下工作的老同志。1976年10月1日,李义祥在平凉去世,终年68岁。

贾其昌(1902—1976),镇原县县城西街人。1943年开始在镇原县孟坝区四乡西坳初级小学担任教师。他贯彻陕甘宁边区颁发的新教育方针,提倡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制订了新的教学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学校和教学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教学上,他采用口语授课的方法,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上,他严禁打、骂、体罚学生,运用表扬、奖励、批评和自我批评、竞赛等办法来教育、管理学生。在各班各年级中,提倡由学生民主选举班干部。在学校活动上,他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政府算公粮账,给变工队记账、算账,替群众写信,宣传医药卫生、防疫、新法接生等知识。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教育学生农忙放假和放学回家帮家里干零活。由于他教学管理有方,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越来越多,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称赞。他曾获边区镇原县及陇东分区授予的“模范私学”、“模范教员”等荣誉称号。1944年10月,贾其昌被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评为特等模范,获得特等奖,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陇东报》、《解放日报》、《边区教育通讯》等报纸和杂志多次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1950年初,他来到条件极其艰苦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的豫旺、何家渠等小学任教,1973年从同心县退休,1976年1月病逝,终年74岁。

郑八娃(1918—1943),镇原县方山乡蒲河村人。1936年6月参加红军。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他随部队赴山西抗日前线,在一二九师十团四连先后任班长、排长职务。1942年11月,他被提升为四连连长。1943年10月,在山西省中条山与日军作战时牺牲,终年25岁。

樊富银(1916—1940),镇原县殷家城乡白沟圈村人。自幼父母双亡,靠亲戚抚养。12岁就给地主扛长工。1936年8月参加了农民自卫军。1939年8月任三岔区自卫军副营长。他除了带兵打仗、执行任务外,还利用工作之余教自卫军战士识字、读报和学习进步书籍、刊物;抽空给战友们缝补衣服、打草鞋,帮助群众割麦、送粪、挑水等,深得军民敬慕。1940年1月20日,樊富银在殷家城执行征兵任务时,被叛徒出卖,遭国民党杀害,终年24岁。

胡正明(1910—1948),镇原县马渠乡张湾村人,1936年10月参加革命,1937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胡正明任马渠后援会主任时,被国民党逮捕,国民党对他进行百般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吐露党的机密。之后,在驻镇原县城民运科的交涉下,胡正明被释放。1940年,任中共马渠区区委书记。在大生产运动中,他带领干部开荒种粮,减轻群众负担,还经常带领游击队、武工队打击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1948年5月,胡正明带领支前队支援屯字镇战斗,不幸身负重伤,在平凉医院治疗时,因伤口感染而牺牲,终年38岁。

李义海(1898—1947),镇原县小岘乡惠沟村人。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镇原县党组织与平凉、固原地下党组织之间的联络工作,经常往来于平凉、华亭、固原、镇原之间,传达党的指示,传递情报,护送党的工作人员。解放战争开始后,李义海担任平东游击队中队长,坚持在平凉、固原、镇原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夺取国民党的军用物资,保护人民群众和党的地下工作者。1947年2月,李义海在马渠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镇原县保安队抓捕,杀害于三岔杏家山,终年49岁。

张占明(1902—1972),镇原县马渠乡花儿岔村人。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乡党支部宣传委员,积极宣传党的团结抗日政策,发动群众参加自卫军,组织抗日团体,使马渠乡的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1942年,为了粉碎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他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努力生产,踊跃上交公粮,支援抗日战争。1943年秋被评为陕甘宁边区镇原县劳动英雄。11月初,张占明出席了陇东分区劳动英雄大会,被评为分区乙等劳动英雄。11月底,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45年10月,张占明任马渠乡党支部书记,积极开展减租减息、查田定产工作,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开展“三查整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成绩优异。1947年春,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镇原县委、县政府北撤,张占明因为保存武器有功,受到中共镇原县委的奖励。新中国建立后,张占明先后担任三岔区孟原乡乡长、马渠区副区长。1950年,张占明出席了全国劳模代表大会,并被特邀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59年,他响应党的精减整编号召,退职回家务农。1972年因病去世,终年70岁。

王天林 徐万恩 陈三星 康希业
王天林(1920—1940),镇原县平泉镇阴坡村人;徐万恩(1910—1940),镇原县平泉镇南徐村人;陈三星(1910—1940),镇原县中原乡高胜村人;康希业(1911—1940),镇原县南川乡罗湾村人。4人均出身农民,除王天林家有田产外,其余3人家庭都很贫寒,且处于穷乡僻壤。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转战北上,途经镇原南三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他们4人受到影响,开始萌发革命意识。1937年红军援西军驻防镇原县,所属三十一军驻扎南三镇并在这一带宣传抗日,开展民运工作,建立党的秘密组织,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都走上革命道路,并先后入了党,成为当地农村第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王天林任村党支部书记、农民自卫军中队长,徐万恩任村农会委员,陈三星任村党支部书记,康希业任村农民自卫队队长。1939年后季,为了制止国民党制造磨擦、破坏抗日的行径,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南三镇的地下党员和群众2000余人,于11月19日开进县城,向国民党镇原县政府请愿,要求当局立即停止在南三镇的特务活动,恢复南三镇的各抗日群众组织及其活动自由。县长孙宗濂提出让请愿群众选出代表进行谈判。群众公推王天林、徐万恩、陈三星、康希业等人为代表与之谈判。孙宗濂迫于群众压力,当场不得不签名全部答应群众的合理要求,但请愿群众散去后,孙宗濂却自食其言,开始在南三镇搜捕中共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王天林等4人先后被捕,押于西峰国民党第三行政公署监狱,遭到惨绝人寰的刑讯逼供。他们或据理驳斥,或缄口不言,坚不吐实。1940年6月13日,国民党将他们活埋于西峰镇西门外。

阎生甲(1922—1949),镇原县新城乡南坡村人。他自幼性情耿直,立志长大后,打富济贫,为民除害。1937年,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经常在平凉、镇原、固原三交界地带活动,对他的影响很大,他积极靠拢党组织,帮助地下党搞秘密通讯联络。1945年,他在中共平凉工委领导下,以商贩身份作掩护,来往于平凉和镇原解放区之间,传递情报,进行联络,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46年11月,他奉中共平东游击队指示,除掉了经常抢劫群众财物、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平凉县梨花乡乡长。1948年春天,阎生甲到华池参加了中共甘肃工委教导队举办的学习班,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在固原、镇原边境组建了一支游击队,并担任指导员。10月,经中共甘肃工委批准,他处决了坚决反共的国民党新城镇镇长。1949年1月,中共平东工委书记张可夫、副书记李义祥、委员张友三和阎生甲在土谷堆开会,商量对国民党作分化瓦解工作。阎生甲自告奋勇去做平凉县国民党自卫队队长段祥麟的工作,被国民党抓捕,关进监狱,严刑拷打,但他坚强不屈、守口如瓶,被国民党杀害,终年27岁。

李玉清(1920—1949),镇原县新城乡惠沟村人。1937年参加了抗日救国会,曾任中共平东工委秘密交通员,经常来往于镇原、平凉、华亭、庆阳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2月,国民党抄了他的家,他和几个弟弟、侄儿被抓去受尽了残酷折磨,但他始终守口如瓶,没有透露党的秘密。出狱后,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他被国民党平凉保安大队再次逮捕。后来经中共党组织营救获释。同年4月,他奉上级指示赴中共甘肃工委教导队学习。10月,在延安西北党校继续深造。学习结束后任平凉高平区副区长,1949年在平凉剿匪时不幸牺牲,终年29岁。

孙应邦(1917—1978),镇原县庙渠乡孙寨村人, 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党支部书记、自卫军队长、中共镇原县孟坝区区委书记、平东工委游击队政委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发展壮大党的队伍,坚持训练自卫军。担任孟坝区委书记期间,组织游击队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和地方安全。任平东游击队政委时,经常带领游击队,与国民党军队周旋,打击和消耗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甘肃省工业厅、交通厅人事科副科长、国家劳动部保卫科科长、中共辽宁北票矿务局自营公司委员会书记、中共辽宁南票矿务局委员会副书记、代理书记、局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8年病逝于沈阳市,终年61岁。

张彦儒(1910—1984),镇原县武沟乡张岘子村人。1934年镇原县第一高小毕业后在环县、镇原、平凉等地任教。1937年参加革命。帮助和参加地方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初,张彦儒任陕甘宁边区镇原县马渠区小学校长。1941年10月,被选为镇原县参议会参议员。同时,被任命为镇原县政府三科科长兼完小校长。在此期间,他改革私学,实施国防教育;大办夜校、冬学,开展扫盲活动。《解放日报》曾以“镇原县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为题,介绍了他的办学事迹。1943年,张彦儒调任陇东专署建设科副科长。1947年10月,他在延安大学行政班学习;1948年7月,任陇东后勤运输第四兵站办事处副处长。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张彦儒任镇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为了支援前线,配合解放军西进,他积极发动群众做军鞋、抬担架,带领慰问团到前线进行慰问。1949年8月,张彦儒任镇原县人民政府县长。解放后,历任渭源县人民政府县长、定西县人民政府县长、甘肃省饲料公司经理、甘肃省粮食厅监察室主任、山丹粮食学校校长、省粮食厅直属仓库主任。1984年8月28日,因病去世。终年74岁。

路克杰(1921—),镇原县郭原乡景原村人。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担任联保抗日自卫军中队长。1940年1月后历任庙渠区自卫军营长、八路军三八五旅四团二营五连排长、指导员。解放战争开始后任西北野战军四纵队三旅五团一营二连指导员。1946年后参加了“迎王”战斗、保卫延安战役、白马铺阻击战和西华池围歼战,在奔袭耀县战斗中荣立三等功。1947年9月任五团一营副教导员,不久任教导员,率部转入内线反攻,开辟黄龙山新区。10月9日后参加了奔袭芝川镇、攻打赵家寨战斗。1948年2月参加了宜瓦战役,配合主力全歼胡宗南二十九军。4月在西府陇东战役中,参加了屯字镇战斗、宁县战斗和良平阻击战。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参加荔北战役。11月,在西北野战军发起的冬季战役中,担任团政治处副主任,率领部队协同兄弟部队全歼康庄守敌。1949年2月,部队改编后任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政治部副主任,先后参加了攻克铜川、夺取淳化、攻占口头镇的战斗和关头、义井等地阻击战。7月参加了扶眉战役。解放兰州战役中,他指挥部队英勇作战,战后三十一团获“长攻善守”英雄团称号,他荣立大功一次,被任命为十一师三十二团副政委。9月5日,率部进军河西走廊,沿途接收国民党一二O军一九一师起义部队3000余人,编为一个独立团,他担任团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十一师三十二团政委、解放军骑兵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师长、新疆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东疆军区政委、党委书记、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正军职顾问、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曾于1982年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1956年被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曾两次当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孟致才(1910 —1987),镇原县新城乡孟寨村人。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新城、孟坝区委组织科长。1942年8月毕业于延安西北党校,9月任中共镇原县委组织部干事、巡视员、事务秘书等职。1943年8月后历任中共新集、柳州、孟坝区委书记。1948年5月在新城、开边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8月任中共镇原县委组织部部长。解放后历任中共镇原县委代理书记、县委副书记、镇原人民政府县长、庆阳专员公署民政科长、平凉地委监委副书记、子午岭农垦分局副书记兼局长、庆阳专区贸易公司革委会主任、庆阳地区商业局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贫协主任。1979年10月离休。1987年病故于西峰市。

虎殿元(1917—1947),镇原县殷家城乡白家川村人。1939年11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历任陕甘宁边区镇原县孟坝区委组织科员、柳州区区长,县政府建设科会计、科长等职。1947年12月,他在侦察敌情时,不幸被捕,英勇不屈,壮烈牺牲。终年30岁。

周玉琢(1922—1948),镇原县孟坝镇何范村人。1939年11月参加革命,在镇原县保安科警卫队当战士,后被整编到八路军三八五旅。他入伍后苦练杀敌本领,作战勇敢,被提拔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连副连长。1948年5月在陕西省乾县瓦坡陵战斗中牺牲。终年26岁。

姚呈琪(1918—1947),镇原县孟坝镇冉洼村人。1939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4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起历任陕甘宁边区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五团三营班长、连长等职务。1947年2月,警三旅在庆阳驿马关与国民党部队作战。他所在连队担负了攻克驿马关敌碉堡的艰巨任务。战斗打响后,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战斗即将结束时,不幸牺牲。终年28岁。

李宪章(1914—1980),镇原县三岔镇米家川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曲子县苦水掌土产公司、镇原县三岔土产公司经理,陇东贸易公司副经理,庆阳土产公司经理等职,为边区的财经建设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历任中共岷县县委书记,国家粮食部西北粮食公司副经理,甘肃省粮食厅副厅长,中共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委副书记兼专员公署副专员等职。1980年10月,李宪章因病去世。终年66岁。

焦树池(1918—1948),镇原县三岔镇榆杨湾村人。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为三八五旅四团战士,后任班长、排长等职。留守陇东期间,他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努力学习军事技术,出色完成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各项战斗任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3月,为了响应国共谈判签订的停战协定,驻守边区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三八五旅警备四团、七团并入警备第三旅,合编为警三旅五团,焦树池任该团二营五连连长。1948年8月,五团在合水与国民党八十二师骑兵团的战斗中,他率领五连英勇作战,不幸牺牲。终年30岁。

白如贵(1916—1947),镇原县开边乡白马寺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曾任陕甘宁边区镇原县警卫队分队长,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后任陇东军分区独立营一连排长、陇东分区独立团一营一连副连长。1947年2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攻陇东解放区,陇东分区独立团在镇原县游击队的配合下,掩护中共镇原县委、县政府机关向大、小方山转移。3月初,在参加方山三台崾岘阻击敌人的战斗中牺牲。终年31岁。

段志富(1916—1948),镇原县三岔镇安岔村人。1940年进入陇东中学读书,1942年3月毕业后,分配到孟坝完小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他带头在孟坝办“冬学”,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便深入村里开展扫盲活动,曾被评为扫盲积极分子,受到陕甘宁边区镇原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后来又被组织推荐到延安大学行政学院学习。结业后回镇原工作,任边区镇原县政府二科副科长。1947年3月,胡宗南部队进攻陇东解放区,他随中共镇原县委、县政府转移到环县、大、小方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1948年2月在方山岔口崾岘执行侦察任务时被捕,后被杀害于西峰。终年32岁。

安兆甲(1897—1949),镇原县孟坝镇刘俭村人。边区镇原县政府建立后,他积极投入除奸反霸、减租减息和抗日支前活动。1942年4月20日,被“集伙庄”大会推举为带头人,帮助村户制定生产计划,大搞垦荒增种,倡导纺线织布,实行变工互助,安置移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孟坝区刘俭乡党支部书记。在这期间,他改进生产技术,引进优良品种,精耕细作,注重施肥,庄稼长势好,产量高。他栽植的大葱和胡萝被评为陇东分区和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优良展品,发挥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他热心为移难民解决居住、口粮、农具、土地等问题,带领变工组上门帮耕帮种,深受移难民的赞扬。他办事公道,乐为公仆,主动调解民间纠纷。仅1943年半年中,调解土地纠纷10余件。在大生产运动中被评为劳动模范。1943年10月12日出席陇东分区万人盛会,荣获分区甲等劳动模范称号。11月26日在延安出席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会和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边区政府授予安兆甲劳动状元奖,大会奖给他一把铁犁辕。11月29日,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接见和宴请。12月9日,毛泽东专门找他和冯永鹏座谈移民问题。离开延安时,毛泽东给他赠送了礼品。边区美术社还出版了“劳动状元”安兆甲肖像版画,广为发行。1949年因病逝世,终年53岁。

许守仁(1920—1948),镇原县城关镇五里沟村人。1942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入伍,曾任八路军战士、陇东分区独立团排长、十三团二营三连副连长等职。1948年4月,陇东地方部队集结于环县合道川一带进行休整,遭到国民党部队骑兵第八旅、一OO旅和地方两个保安团的袭击。为掩护部队转移,在环县胶泥崾岘战斗中,许守仁率领三连担负正面阻击敌人的任务,在战斗中牺牲。终年28岁。

陈耀祖 张三成
陈耀祖(1907—1946),镇原县武沟乡渠口村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任太平区游击队队长;张三成(1908—1946),甘肃省镇原县孟坝镇王湾村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任太平区游击队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他俩率领太平区游击队,在与国民党统治区接壤的边界地区,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战。1946年12月22日晚,中共镇原县委工作组和太平区游击队20多人在兰庙范家俭一带活动时,由于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太平镇公所保安队包围。他俩立即带领游击队,从两个方向向国民党保安队发起攻击,掩护中共镇原县委工作组突围。当县委工作组转移后,他俩率游击队杀出敌人的包围圈,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向解放区撤退,途中英勇牺牲。

张希明(1922—1948),镇原县马渠乡花儿岔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回家乡担任石佛区助理员,组织群众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1947年2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陕甘宁边区,他当时担任石佛区区长兼区游击队队长,坚持开展“区不离区,乡不离乡”的游击战争,掩护群众坚壁清野,组织游击队消灭小股敌人。1948年6月,镇原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及区、乡、村长在马渠镇某村召开秘密会议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装在黑毛口袋内拴在马尾巴上,一直拖到孟坝镇,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终年26岁。

杨廷俭(1915—1947),镇原县新城乡东庄村人。1944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马渠区游击队队长。期间,他带领游击队,积极开展锄奸反霸活动,保卫红色政权。1947年2月,国民党马继援部进攻陇东解放区时被恶霸地主杨维泉出卖,被国民党杀害。终年32岁。

席正春 王宗义
席正春(1921—1947),镇原县新集乡老庄村人。194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王寨自治区游击队分队长、队长等职;王宗义(1917—1947),镇原县新集乡岳庄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王寨自治区游击队副队长、指导员等职。他俩参加革命后,积极同国民党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制造磨擦事件的行为作斗争,为王寨自治区的建立,为保卫解放区人民的生活财产安全,做出了贡献,曾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和奖励。解放战争开始后,他俩带领游击队经常深入国民党统治区作战,配合地下工作者和武工队开展工作。1947年9月,国民党八十二师驻西峰的一个连窜到王寨搜捕中共地下工作者,情况十分危急。为掩护区、乡干部和地下党员安全转移,他俩率领游击队赶到王寨原阻击敌人,与数倍之敌展开激战,在战斗中牺牲。

高凯,当代知名乡土诗人,甘肃省合水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优秀专家。现任甘肃省文学院院长。出版诗文集《心灵的乡村》《纸茫茫》《乡愁时代》等10部,编著34部。荣获甘肃省文艺突出贡献奖、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首届闻一多诗歌大奖、敦煌文艺一等奖、《芳草》第二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首届《大河》主编诗歌奖、《作品》第十二届“作品奖”诗歌奖等奖项;出席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和2007年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没有故乡的诗人是可疑的,没有诗歌的故乡是苍凉的”,高凯这样评价“诗人”和“故乡”的关系。在高凯的组诗标题上,总是标有“陇东”二字,他说:“除了故乡情结外,我还想让这‘陇东’二字成为我诗歌的符号,就像我的名字叫高凯一样。”



庆阳特产

镇原黄花菜:黄花菜在镇原叫金针菜,这大概是它像一根放大了的赤黄明灿的金针才有的名字吧。晋代御史中丞周处说:“怀妊妇人佩其花,则生男,故名宜男。”宜男则是它的别名。黄花菜还有萱草、女儿花、忘忧草等别称。然而,叫花也好,称草也罢,它并没有能够登上花卉的大雅之堂,以花色金灿而受到人们的称道,到头来却以它的美味、营养丰富倍受青睐,在招待宾客、家庭宴会的餐桌上扬名。 镇原盛产优质黄花菜。特点是花苞长、色泽黄亮、肉厚、味美纯正、营养成份高。镇原黄花被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黄花”。 镇原黄花菜之所以有名,还与金口品尝并钦定为御菜的皇帝有关。明代正德年间,镇原人许理进士及第,博得皇帝赏识,任职京城。当他离京省亲时,皇帝对他说,镇原是干旱贫脊之地,生活在那里的百姓必定很苦,你代朕向他们问好。许理恭敬承诺。许理回到家乡后,向乡亲郑重转告了当今皇上的问候,乡民遥望京都,感激圣上记挂他们。临近返京时,憨厚纯朴的乡民想给皇上捎点东西,表表山乡臣民的心意,他们觉得,猪牛羊肉,京城不缺,鱿鱼海参,这里没有。经许理同意,最后选定三样山乡特产:小蒜、旱烟、黄花菜。到京城后,许理就把这些礼品送交御膳房。正德皇帝逐一品尝,他喝了小蒜炒的小菜汤,感觉清香扑鼻,余味无穷;吸了旱烟,认为烟味醇正,解闷过瘾;黄花菜配制的菜肴色味俱佳,美不可言,大加赞赏,还叫侍从嫔妃分享。经御医鉴尝,认定黄花菜有镇静、清热、明目之功能,皇帝当即吩咐御膳房把黄花菜定为御菜。这样以来,镇原黄花菜就身价百倍,九州闻名,不仅贡奉京都,更热销全国。黄花菜在镇原叫金针菜,这大概是它像一根放大了的赤黄明灿的金针才有的名字吧。宜男则是它的别名,晋代御史中丞周处说:“怀妊妇人佩其花,则生男,故名宜男。”黄花菜还有萱草、女儿花、忘忧草等别称。然而,叫花也好,称草也罢,它并没有能够登上花卉的大雅之堂,以花色金灿而受到人们的称道,到头来却以它的美味、营养丰富倍受青睐,在招待宾客、家庭宴会的餐桌上扬名。 镇原黄花菜之所以有名,还与金口品尝并钦定为御菜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有关。明代正德年间,镇原人许理进士及第,博得皇帝赏识,任职京城。当他离京省亲时,皇帝对他说,镇原是干旱贫脊之地,生活在那里的百姓必定很苦,你代朕向他们问好。许理恭敬承诺。许理回到家乡后,向乡亲郑重转告了当今皇上的问候,乡民遥望京都,感激圣上记挂他们。临近返京时,憨厚纯朴的乡民想给皇上捎点东西,表表山乡臣民的心意,他们觉得,猪牛羊肉,京城不缺,鱿鱼海参,这里没有。经许理同意,最后选定三样山乡特产:小蒜、旱烟、黄花菜。到京城后,许理就把这些礼品送交御膳房。正德皇帝逐一品尝,他喝了小蒜炒的小菜汤,感觉清香扑鼻,余味无穷;吸了旱烟,认为烟味醇正,解闷过瘾;尤其是黄花菜配制的菜肴色味俱佳,美不可言,大加赞赏,还叫侍从嫔妃分享。经御医鉴尝,认定黄花菜有镇静、清热、明目之功能,皇帝当即吩咐御膳房把黄花菜定为御菜。这样以来,镇原黄花菜就身价百倍,九州闻名,不仅贡奉京都,更热销全国。 栽培黄花是镇原人民的传统,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不论大家小户,山川平原,庄前屋后,边角地头,每户多则五六行,少则一半行,至少也有几十朵,自食或送亲友,总是绰绰有余。采摘黄花菜要严格把握时机,早了尚未长好,个头太小,迟了则绽开花瓣,就不能凉晒干菜。要采摘将要开放而尚未开放的蕾苞。鲜菜若误了时间,已经绽开花瓣的,就不能凉晒干菜,但无论烹调或煮熟凉拌,都是非常可口的菜肴。过去,村民栽植黄花菜是以自食为目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国家供销部门开始收购,栽植面积逐步增加,许多农户依靠黄花菜维持家用,特别是妇女靠黄花菜的销售收入支付针头线脑、日用百货等急用物品的款项,补贴了家庭相当一部分开支。进入七十年代,黄花菜在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收购价格一路上扬,从而大大激发了群众栽培的积极性。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黄花菜栽植由庄前屋后、边头地角向大田成片扩展,进入新世纪,县委、县0为了加快农民致富增收的步伐,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挖掘特色产业潜力,经过反复论证,将“黄花产业”定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加大产业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产品深加工,黄花菜从一种山野小草发展为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已有 7万多户农民栽培黄花菜,占总农户的70%以上,总面积将近6万亩,被国家指定为“黄花菜生产基地县”。 仲夏时节,艳阳高照,黄花遍野,一行行如针似棒的黄花,香气四溢,芬芳扑鼻,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蝉鸣鸟啾,野趣盎然。清晨,妇女、姑娘荡着珠露,轻移脚步,一颗颗采摘,不一会儿,一筐筐盈满而又沉甸甸的黄花菜由男人们担挑或背回家中。这时,炊烟缭绕,各家忙着下锅烘蒸,大约五、六分钟一锅。蒸好后凉晒在场院,有两三天就成为便于存放的干菜条,可作为随时食用的上等菜肴。遇到阴雨天,场院不能凉晒,锅台、脚地、土炕、门板等就派上了用场,为临时摊凉黄花菜的理想处所。近年来采用塑料布烘蒸,可省去下锅烘蒸工序,只将鲜黄花菜均匀地撒在塑料布上,覆盖严实,在阳光下曝晒两三小时即可。现在,黄花菜收入已不再是妇女们添置针头衣物的蝇头小数,而是整个家庭扩大再生产的大宗项目。有的农户仅此一项的收入就超过两三千元。镇原的土质、光照、雨量、温度等自然条件独特,最适宜黄花菜的生长,所产黄花菜以其花蕾硕长,质优品纯,糖分充足,色泽黄亮,个头整齐,味道鲜美而名扬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黄花菜营养极其丰富,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还有微量天冬素,所以,人们把黄花与香菇、木耳、玉兰片一起列为珍品,入席氽汤,独领-。黄花菜同时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黄花菜有利隔胸、安五脏、轻身明目及治小便赤涩等功效。近代中医研究认为,有止血、消炎、利尿和清热之功能,常用于治疗吐血、鼻出血、肺结核、大便带血和小便不通等病症,对产妇亦有增加乳汁分泌的明显效果。

庆阳苹果:庆阳是全国苹果优生区之一,所产苹果硬度较大、果面洁净、色泽鲜艳、酸甜适度,品质优良。据测定,庆阳红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5%,维生素C含量4.2mg/kg,总酸量0.21%,均高于国家鲜苹果GB1051-89标准。另据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感官、营养及卫生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 884-2004)标准要求,贮存5个月后,硬度为7.5kg/cm2,高于其它地区。 庆阳苹果: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镇原县、环县和华池,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6″-108°42′48″,北纬35°14′18″-36°35′12″。 庆阳苹果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肖金镇、什社乡、显胜乡、温泉乡、后官寨乡,庆城县南庄乡、三十里铺镇、马岭镇、玄马乡、庆城镇、蔡庙乡、驿马镇、赤城乡、白马铺乡、桐川乡、高楼乡,宁县湘乐镇、新宁镇、平子镇、早胜镇、和盛镇、新庄镇、米桥乡、良平乡、中村乡、太昌乡、焦村乡、南义乡、瓦斜乡、盘克乡、春荣乡,正宁县三嘉乡、山河镇、榆林子镇、宫河镇、永和镇、西坡乡、五顷塬回族乡、永正乡、湫头乡、周家乡,合水县太莪乡、板桥乡、老城镇、西华池镇、吉岘乡、何家畔乡、店子乡、段家集乡、肖咀乡,镇原县城关镇、南川乡、郭原乡、庙渠乡、开边乡、屯字镇、上肖乡、新集乡、太平镇、临泾乡、孟坝镇、中原乡、平泉镇、新城乡,华池县怀安乡、五蛟乡、上里塬乡、王咀乡、柔远镇、悦乐镇、城壕乡,环县环城镇、木钵乡、曲子镇、合道乡、天池乡、樊家川乡、八蛛乡现辖行政区域。

庆阳驴:庆阳驴体格粗壮结实,体长稍大于体高,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颈肌肥大,胸部发育良好,腹部较大,四肢端正,关节明显,蹄大小适中而坚实,性情温驯,行动灵活,毛色以三粉驴为主,还有少量青色和灰色。庆阳驴1岁时就表现性成熟,公驴1岁半配种,就可使母驴受孕;母驴不到2岁就可产驹。幼驹初生时,公驴重27.5千克,母驴重26.7千克。公驴以2岁半~3岁,母驴以2岁开始配种为宜,饲养好的可利用到20岁。终生可产10胎。屠宰率可达50%以上,净肉率35.7%。 庆阳驴主要产于甘肃省庆阳地区的庆阳、宁县、正宁、镇原、合水等县,以及平凉地区。产区位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海拔1000~1700米,在泾河上游,属温带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10.5℃,最高气温21~40℃,最低气温-15~-30℃,无霜期120~180天,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以7~9月份较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为玉米、高粱、糜、谷和马铃薯等。此外,还种植苜蓿等牧草,约占耕地面积的6.8%,平均每头大牲畜有苜蓿地1.8亩,加上农副产品的利用,故饲料条件颇好。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形成庆阳驴的重要因素之一。 庆阳驴属中型驴。体格粗壮结实,体形接近于正方形,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个别驴头稍大,眼大,耳不过长。颈肌厚。胸发育良好,肋骨较拱圆,背腰平直,腹部充实,尻稍斜而不尖,肌肉发育较好。四肢肢势端正,骨量中等,关节大而清楚,肌、腱明显,蹄大小适中。毛色以黑毛为最多,黑毛驴的嘴周围、眼圈和腹下,包括四肢上部内侧,多为灰白色或淡灰色;其次尚有青毛和灰毛两种毛色,数量都不多。 庆阳驴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庆阳市以董志塬为中心的西峰区、庆城县全县和相邻宁县的和盛、焦村,镇原县的屯字、上肖、孟坝、临泾,环县的曲子、木钵,合水县的何家畔、板桥等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4′~108°42′,北纬35°25′~37°9′。

庆阳黑山羊:庆阳黑山羊是甘肃省庆阳市的特产。庆阳市子午岭林缘区的16个乡镇,以保护、发展庆阳黑山羊为主,建成庆阳优质黑山羊生产基地。庆阳黑山羊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庆阳市草场资源丰富,有荒山荒坡和天然草场19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7%,其中可利用草地103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54%。以早胜牛、庆阳黑山羊、环县滩羊、庆阳驴、紫花苜蓿等为主的名优品种凸显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优势。 庆阳黑山羊作为甘肃省庆阳市特有地方优良种质资源,近年来,随着地方良种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庆阳黑山羊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迫在眉睫,经申请,庆阳市人民政府同意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庆阳黑山羊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庆阳市农牧局随后划定了庆阳黑山羊生产范围,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筹备申报材料,并对庆阳黑山羊羊肉品质做了专业检测。2013年,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庆阳黑山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庆阳黑山羊划定的产地地域保护范围:庆阳市环县、花池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5个县的2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径106°50'00″~108°70'00″,北纬35°20'00″~37°20'00″。

庆阳香包:庆阳特产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当地流传的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庆阳香包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肖金镇、彭原乡、什社乡、显胜乡、温泉乡、后官寨乡,庆城县驿马镇、庆城镇、玄马镇、熊家庙乡、赤城乡、白马铺乡、桐川乡、太白粱乡、土桥乡、蔡口集乡、高楼乡,宁县新宁镇、平子镇、早胜镇、长庆桥镇、和盛镇、新庄镇、米桥乡、良平乡、中村乡、太昌乡、焦村乡、南义乡、瓦斜乡、金村乡、春荣乡,正宁县山河镇、榆林子镇、宫河镇、永和镇、月明乡、西坡乡、永正乡、周家乡、罗川乡、湫头乡、五顷塬回族乡、三嘉乡,合水县西华池镇、老城镇、吉岘乡、何家畔乡、定祥乡、板桥乡、柳沟乡、杨坪乡、蒿嘴铺乡、太白乡、店子乡,环县环城镇、曲子镇、甜水镇、天池乡、演武乡、合道乡、樊家川乡、四合原旅游办、秦团庄乡,华池县悦乐镇、柔远镇、元城镇、温台乡、城壕乡、定汉乡,镇原县城关镇、屯字镇、孟坝镇、三岔镇、平泉镇、开边镇、太平镇、临泾镇、南川乡、上肖乡现辖行政区域。

板桥白黄瓜:原产于合水县板桥乡,当地人叫板桥白黄瓜。多年来,经广大农技人员和人民群众不断自繁自育和提纯复壮延续至今。其瓜条顺直,长20cm左右,直径3.5cm,单瓜重165g,瓜色鲜嫩,刺瘤稀少,清脆爽口,其果实可当水果鲜食,可做凉拌菜、炒食,还可腌制,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2003年5月经甘肃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该产品每千克含粗蛋白8.3g,可溶性固形物31g,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生产规程,争创地方名牌。2006年实现了包装上市(2.5kg礼品盒;10kg箱装),产品畅销庆阳、延安、银川、吴旗、兰州等市场,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欢迎。板桥白黄瓜原产地在合水县板桥乡,包括合水县板桥、老城、蒿咀铺、固城、吉岘,庆城县的玄马、三十铺、马岭、驿马,宁县的南义、春荣、新宁、湘乐、长庆桥,正宁县的山河、宫河等16个乡镇川道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7′45″-108°38′04″,北纬35°36′18″-35°42′29″。

环县荞麦:县是庆阳地区乃至甘肃省荞麦的主产区。环县荞麦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荞麦面中含有蛋白质11.2%,脂肪2.4%,碳水化合物72%,所含维生素B1、B2均超过大米和小麦面粉;人体所需要的22种氨基酸,荞麦面里就含有17种,因此有“保健食品”之称。环县荞麦面适口性好,食用价值高,用荞麦面、荞麦糁子加工成的荞剁面、荞面、凉粉、油糕等,是有名的地方风味食品。同时,用荞麦皮做成的枕芯,柔软舒适,可明日清心,安神醒脑。环县每年种植荞麦1万公顷左右,总产1100吨左右。2010年10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定,决定对“环县荞麦”进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环县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环县甜水镇、山城乡、罗山乡、毛井乡、车道乡、芦家湾乡、小南沟乡、南湫乡、虎洞乡、洪德乡、耿湾乡、四合原乡、秦团庄乡、环城镇、曲子镇、木钵镇、八珠乡、樊家川乡、演武乡、合道乡、天池乡等2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正宁大葱:正宁大葱是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特产。其特点是:其葱白嫩长、营养丰富、含有较多蛋白质、维生素,硫、磷、铁等多种无机盐。炒汤漂而不沉、香味浓烈、耐贮藏耐运输等特点享誉省内外,是绝佳的调料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品种以三叶齐、掖辐1号、中华巨葱为主。2004年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宫河”牌大葱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商标注册,并获西部交易会金奖。正宁大葱的葱白(假茎)质地细密,柔嫩洁白,营养丰富,辛辣芳香,不易抽苔和分蘖,耐贮藏运输,延长供应,可鲜食、生食。大葱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矿物质及丙种维生素、胡萝卜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大葱的组织中含有白色油脂性的液体一硫化丙烯((CH2CHCH2)2S)和大蒜素。具有增进食欲,开胃消食的功效,也是解腥味的佳品。中医医药上很早就利用葱韭蒜提取制剂,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大葱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并有通乳、利尿、治疗便秘等功效。

早胜牛:宁县早胜镇的牛是全国优良牛种之一。其特点是成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好,颜色黑红发亮显得精神威武,站时昂首挺胸,卧时四蹄不露,产肉多,肉质好,远销海外。早胜牛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甘肃省庆阳市宁县18个乡镇的25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4′~108°42′,北纬35°25′~37°10。

庆阳小米:庆阳市境内,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主产区。南部产区包括:西峰区的董志镇、后官寨乡、彭原乡、温泉乡、什社乡、肖金镇和显胜7个乡镇;镇原县的太平、临泾、屯字、上肖4个乡镇;宁县的瓦斜乡和南义乡2个乡镇;合水县吉岘、段家集、肖咀3个乡镇。北部产区包括镇原县的三岔镇、殷家城、方山3个乡镇;环县的演武、合道、天池、曲子、木钵、八珠、樊家川、环城、洪德、虎洞、车道11个乡镇,庆城县的马岭、蔡口集、翟家河、土桥4个乡镇;华池县的乔川、白马2个乡镇。共计7县区36个乡镇。

镇原杏子:镇原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杏乡,杏树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个大味甜而外畅不衰。200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通过认证,被评为“中国杏乡”称号。为了把该县红杏文化和杏产业做大做强,打造镇原红杏名片,加快镇原杏产业发展步伐,县委-部组织编印了《华夏红杏之乡镇原》一书,它是该县第一部系统反映红杏文化渊源、历史传承、红杏产业发展的综合类图书。2005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杏起源于我国北方,在黄河中上游的泾水流域,无论平原、山川,还是丘陵砂荒,都适宜生长。镇原县地处泾水流域上游,境内良好的自然风光条件,为杏树的生长造就了天然适生地,且杏树栽培历史久远,距今大约三千多年,传说本县独特的姓氏—杏姓,盖因其祖上喜植杏树而被周王室封之为“杏”。杏姓氏的诞生,充分说明了远在上古时代,镇原人民就有栽培杏树的习惯。自古至今,镇原人民寓杏为兴,视杏为荣,祖祖辈辈广栽杏树于庄前屋后,田间地头,素有“红杏之乡”的美称。到2006年底,全县杏树已发展到28.55万亩,2854.6万株,占全县经济林面积的65.5。2006年全县杏产量2040万公斤,产值3060万元,收入1989万元,人均纯收入40.63元。由于栽植广泛,使杏树分布极广,品种庞杂,传统上大体分为山杏和家杏两大类,但都源出一祖。成片栽植的山杏多分布在西北部的荒山、沟坡及梁峁上,面积较大,固土护坡作用显著,生产上以仁用杏为主,产量低,商品率不高。家杏集中分布在群众庄前屋后,山湾地边和县中部及中南部,经过近几年的栽培管理,抚育改良,嫁接改造,大部分已变成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商品率较高。由于生态条件,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的不同,形成了中部及中南部的杏树生长量和结果性状明显好于西北部。镇原县杏产品——杏仁,早在1954年就打入国际市场,年出口20吨,香漂四海,深受欢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对杏资源的再研究、再认识,在综合多方意见和建议、外出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决心把开发杏经济作为全县商品生产的一个龙头产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来抓。二十多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全县人民,立足优势,艰苦努力,以规模栽植为基础,加工增值为突破口,栽、管、加、销并举,农、工、商、贸结合,同念杏子经,大搞杏经济,进行系列开发,历风雨、经沧桑,小杏子做成了大文章,以杏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一条龙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颇具规模的杏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走出了一条具有陇东地方资源特色的强县富民的好路子。2006年产杏干204万公斤,杏核255万公斤,杏产量仅次于拥有大片野生杏林的新疆沙河县,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全县杏产品加工企业曾发展到110家,从业人员达到5400人,经过企业重组,目前共有杏产品加工企业26家,其中集体1家,个体25家,从业人员1092人,杏制品除奶油杏肉、甘草杏两大主导产品外,新研制有八宝杏、808果王、杏子糕、天然蜜杏、葡萄杏王、杏脯、杏酱等20多个杏系列产品,曾获国际、国内20项大奖,行销吉尔吉斯、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全国20多个省、市。2006年生产各类杏制品10190吨,完成产值6410万元,销售收入3516万元,实现利税187.9万元,发放职工工资463万元。大面积栽植杏树,不仅绿化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抑制水土流失,同时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满山遍野,千沟万壑,片片村舍被盛开的杏花覆盖,身临其境,不得不使人联想起古人笔下“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日出杏花繁” 、“红杏枝头著东风,十里烟村一色红”的胜景,自然风光让人陶醉。通过改革开放,产业开发,镇原人民一占天时,二占地利,三占人和,艰苦努力,真抓苦干,开拓进取,使杏子的产业化生产走上正轨,产加销成龙配套,规模发展,2004年镇原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

庆阳剪纸:庆阳剪纸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继承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其风格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并加以大胆夸张、自由装饰。在庆阳民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农村妇女们都要打扫庭室、裱糊墙壁,又要执剪铰纸,制作窗花。在窗框、炕围、墙壁、门扇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各种剪纸花,把自己的居室打扮得五彩缤纷、红红火火。这些剪纸花,因贴的位置不同而名称各异。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炕墙上的叫炕围花,贴在顶棚上的叫顶棚花。走进庆阳农舍,随处可见贴在墙壁上的剪纸花,有些已不再住人的窑洞房舍的窗框上、炕围上,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剪纸花依然牢牢地贴在那里。剪纸在庆阳,如同五谷杂粮一样必不可少,哪里有人住,哪里就有纸剪的花。剪纸,在庆阳成了农村妇女美化生活、抒发情感的精神依托。窗户、门扇、窑壁、炕围则成了妇女展现手艺的美术天地。庆阳剪纸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的爱心浇灌的花朵。著名民俗学家靳之林先生称剪纸艺人是“真正的艺术家”。并说,“庆阳剪纸在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美学、艺术学领域里,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课题。一幅传统的陇东民俗剪纸,不仅是一张剪纸,而且是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结晶。”庆阳剪纸,由来已久,在国内外早有影响。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开始了。到了隋唐时代,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庆阳作为当时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女)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这些木刻又影响了庆阳剪纸,使庆阳剪纸有了新的提高。1959年庆城县编印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峰召开的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上受到了专家们的喜爱和好评。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庆阳剪纸介绍给全国。庆阳剪纸,取材宽广。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特别是家庭院落这方圣土内的男女娃娃、牛羊骡马、猪狗猫兔、瓜果蔬菜,因为天天见,对它们观察深透,因而成了妇女们剪刀下永久的题材。她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取舍剪制来装饰美化家庭环境,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庆阳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有表达吉祥喜庆、反映传统民俗的“二龙戏珠”、“骆驼进宝”、“吉兽图”、“麻姑献寿”;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爱情的“孔雀戏牡丹”、“蝴蝶恋花”、“喜鹊踏梅”、“鱼儿钻莲”;有保佑平安康乐、祈求神兽降福的“老虎下山”、“狮子滚绣球”、“抓髻娃娃”、“送福娃娃”;有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王祥卧冰”;有表达对劳动果实喜爱的麦穗、谷穗、瓜果、桃杏等等。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充满着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热爱和追求。庆阳剪纸,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娴熟。颜色以红、绿为主,有单色、套色、染色等;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迭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为了线条丰富多变、多姿多态,艺人们还创造运用了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田禾纹、月牙纹、点纹、水纹、花纹等剪法,她们凭着一双灵巧的手,把生活剪裁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而富有诗意。庆阳剪纸,种类繁多。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大体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祛病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生殖剪纸、趣味剪纸、丧葬剪纸、图案剪纸、底样剪纸和现代生产劳动剪纸等等。这些剪纸大都有底样,是从祖辈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细心的妇女把底样夹在杂志书籍中,视为传家宝。庆阳的剪纸作者,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甚至一些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也识字不多,有的纯粹一字不识。她们的手艺是从上辈人那里学来的。农村女孩五、六岁起就围着奶奶、妈妈学剪纸,到十五、六岁就能执剪了,“二八闺秀学针线,巧剪花样百家传”。庆阳剪纸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线条洗练。与全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特色。一是原始图腾文化的遗存。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地带,远离大城市,交通闭塞,很少受外来文化冲击。作为生命象征的龙为图腾的龙文化,以鹿为图腾的鹿文化,在国内其他地方近乎绝迹,但在庆阳剪纸中一直延续并保留了下来。如“人头鱼”、“神鱼瓶”、“娃娃鱼”都是以鱼、龙、蛇为图腾的原始文化的传承。剪纸“寿花”,既有鹿头纹样的原始图腾形态,又在向生命之树的植物形态发展一卜有双鸟的轴对称形剪纸“生命之树”(扶桑树),是两汉广为流传的图样。令人震惊的是,两汉时代先民的民俗和图样,竟然一直蕴藏在庆阳剪纸中流传下来。这在全国民间剪纸中是绝无仅有的。二是古代阴阳哲学观的载体。西方哲学以自然科学观点认识世界,而中国古典哲学是以阴阳观认识世界的,形成了阴阳五行说。庆阳剪纸,揭示了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阴阳哲学的奥秘。《绎史》中“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说的就是阴阳哲学观。庆阳民间也有以男为阳,女为阴;南为阳,北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等哲学观念。镇原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剪出的《抓髻娃娃》,一手捧鸡,一手捧鱼,或一手捧鸡,一手捧兔,都是以鸡、兔或鸡、鱼象征日月、天地的哲学观念的反映。此外,《双鱼枕》、《虎头蟾》等剪纸都是远古阴阳哲学观念的载体。三是远古文物的“纸化石”。庆阳是远古文化的巨大宝库,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蕴藏着得天独厚的远古文化。庆阳剪纸既揭示了远古文化的奥秘,又承传着远古文化的信息,是不可多得的远古文物的“纸化石”。宁县剪纸《八卦娃娃》,本是春节祈祷丰收的巫术剪纸,“八卦娃娃”双手举禾黍,头顶太阳蛛网八卦,象征太阳普照万物生长,它承载的就是生命崇拜、太阳崇拜的远古文化,是原始社会炎帝部落太阳崇拜的遗存,是远古文物的“纸化石”。四是独特的审美意识。庆阳民间剪纸的审美意识是变形的。不求真实,善于夸张;不合透视,形体变形;不求物件形态毕肖,只讲简练传神;不求四肢齐全,讲究随心达意。剪纸《回娘家》中的毛驴儿仅有三条腿,另一条腿被随意删掉了。在艺人们眼中,毛驴走路是三条腿着地,另一条腿是多余的。她们剪下的《猫吃老鼠》,被吃掉的老鼠还活在猫的肚子里,人隔猫肚皮还能看得见。这不仅是一种大胆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而且是古代变态的审美意识的显现。庆阳民间剪纸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研究》《民间文学》《剪纸报》《甘肃日报)等报刊多次发表庆阳的民间剪纸作品。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邀请镇原县民间美术大师祁秀梅赴北京进行民间美术教学交流,向学生演示民间剪纸。专家们激动地说:“真正的艺术在民间”,院长古元说:“我是受民间美术的熏陶和启发才走上专业美术道路的”。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艺术家多次专程到陇东考察民间剪纸艺术。庆阳民间剪纸已由乡村妇女手中的小玩意,堂而皇之地步入了国家艺术殿堂——中国民间美术馆,并在日、意、澳等国家展览亮相。2002年6月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庆阳剪纸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2004年庆阳剪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酒罐子:镇原农家有自酿黄酒的习惯,以备红白喜事或过节之用。酿熟的黄酒,取原酿的糟酒,装入瓦罐,加开水浸泡,如泡茶一般,再以竹筒衬箩底(起隔糟之用),投入罐中吸食,吸食酒罐子,南三镇农村较为盛行,尤其盛夏,三伏天气,于麦收困乏之余,吸几口,既解渴解馋,又消署解乏,极为酣畅。在云南苗族一些地区也盛行此种吃法,还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千里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宁县九龙金枣: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特产。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枣系多年生鼠李科落叶乔木,在庆阳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相传宁县地方特产——大枣在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进贡朝廷),因而得名“晋枣”。唐时武则天特别喜用,因之声名更加远扬。庆阳的枣主要分布马莲河流域的庆城以南川道地区,其中在宁县境内比较多见。驰名中外的为宁县九龙金枣(主要是宁县晋枣),在当地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在《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 宁县大枣即九龙金枣主要品系有吊枣(即晋枣和马牙枣,统称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又名相枣或木枣)三种。晋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中的当家栽培品种。 九龙金枣皮薄肉厚,脆甜可口,营养丰富,平均单果重25克。最大的可达40克,实为枣中之王。宁县生产的“金丝蜜枣”色泽黄亮,肉质肥厚,含糖量高,曾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澳门和全国16省、市,深受好评。 宁县的马莲河川,九龙河川和城北河川是九龙金枣的主要产地,这里生产的九龙金枣分为吊枣和圆枣两种。吊枣又称晋枣,据史料记载,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作为宫品向朝延进贡过,因之得名晋枣,这种枣形如琥珀,枣果有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枣核小,鲜食脆酥醇甘,味甜如蜜,适口性强,营养十分丰富,可称天然绿色食品。圆枣又称夏枣,也是枣中精品。九龙金枣含有脂肪、蛋白质、磷、钙、铁和丰富的维生素B,是滋补上品,有健脾止泻,补血补铁,补心安神的作用,用吊枣和圆枣制成的金丝蜜枣、金枣罐头、金枣酒等产品色亮形好,品质优良,堪称佳品,是天然的绿色保健精品,尤其是蜜枣加工考察兼有鲜枣干枣之长,色艳香浓味甜质脆,颇受人们的喜爱。 九龙金枣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糖份外,维生素含量是其它果品的几十倍,被誉为“百果之王”,营养与药用价值极高,对其进行深加工,生产蜜枣、枣粉、枣咖啡、枣茶、枣饮料、枣胶调补品、枣味饼干、枣味奶等,市场前景广阔。九龙金枣是宁县传统名优特产,发展九龙金枣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的科学决策。近以来,该县坚持把九龙金枣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县上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实地考察,解决具体问题,采取政策优惠,经济扶持,科技培训,典型引路等措施,狠抓九龙金枣基地建设。县上反复考察论证九龙金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全县建成十万亩九龙金枣基地,为了使这一决策落实到实处,县上专门成立了九龙金枣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技术小姐,并按照依托资源,规模经营,面向市场,系列开发的思路,抓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资源改造,科技推广等环节,使九龙金枣生产初迈上了商品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系列化开发的轨道,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浦河四河流域为主的四个大枣生产基地,以县城农贸市场为主导的金枣批发市场和以公路沿线新建的十多处田头市场。标准化栽植技术的推广,助推了以金枣为产品的加工企业。宁县先后帮助兴发果品厂、赛鲜果脯厂、新世纪果品、盛丰、泥阳公司等企业改扩建了厂房,使其拥有了必备的生产条件。随着标准化生产的深入推进,宁县金枣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模式。全县金枣标准化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枣园3.9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蒲河、川台地为主的红枣基地。2008年全县枣园持果面积达1.8万亩,产鲜枣200多万公斤,产值达700万元,枣区农民最高收入达2.1万元。今年,九龙金枣喜获丰收,全县枣产量预计可达24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前几年县上还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九龙金枣节",进一步提高了九龙金枣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九龙金枣先后被全国优质红枣评优会评为优质产品,被首届中国(国际)枣业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九龙金枣入选甘肃十大名果,在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九龙金枣、红富士苹果被评为“奥运果品”。

新闻动态

更多>>

展览信息

更多>>

作品信息

更多>>

[书法]书法作品

价格:3000.00元

来源:

作者:张维

状态:已售

[书法]张维书法:勤为径 苦作舟

价格:3000.00元

来源:

作者:高朋军

状态:已售

[书法]张维对联:月色如故 江流有声

价格:3000.00元

来源:

作者:高朋军

状态:已售

[书法]张维书法作品

价格:3000.00元

来源:镇原人

作者:fhb

状态:已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