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国社会必将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书画艺术板块,在新一轮改革征程中,会迎来什么样的机遇?身处其中的艺术家、收藏家、运营机构等,又将如何去抢抓机遇?众声喧哗中,我们该如何来总结2013的中国艺术,又该如何来研判2014中国艺术大趋势?因此,站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高度,对未来艺术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和探讨,华西都市报发起“回·望——2014艺术大趋势”圆桌对话是时代所需,举行这样的高端对话也更具有重要意义。

12月28日下午,由华西都市报主办、成都诗婢家画院承办的“回·望——2014艺术大趋势”圆桌对话在成都诗婢家画院举行,来自北京、成都等地的30多位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艺术机构负责人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热议2014艺术大趋势。

【综述】30艺术大腕脑力激荡展望2014艺术大趋势

2013年中国内地的艺术品市场,境外资本逐渐撤出,本土资本蜂拥而入,在这个市场转型的重要节点,中国艺术家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这个大师逐渐远去的浮躁年代,艺术家又该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12月28日下午,由华西都市报主办、成都诗婢家画院承办的“回·望——2014艺术大趋势”圆桌对话在成都诗婢家画院举行,来自北京、成都等地的30多位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艺术机构负责人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热议2014艺术大趋势。

整整四个小时,大家对当下中国艺术环境中的若干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论说,或脑力激荡或唇枪舌剑,与会者展望了2014年中国艺术的发展趋势,并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为中国本土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成都有深厚的艺术底蕴,有数量众多、享誉全国的优秀艺术家,这座城市也是正在崛起的“中国艺术第三城”,而此前几乎没有一个研判来年艺术趋势的高峰对话或论坛,“回·望——2014艺术大趋势”圆桌对话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明天,2014年的第一缕阳光即将洒向大地,中国艺术也将在新的一年迎来新的发展。

对话缘起 艺术市场“乍寒还暖”

临近岁末的成都天气可以用乍寒还暖来形容,而这也是总结当下中国艺术的“主题词”。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近年来的最低谷时期,之前充斥着艺术品市场的不少泡沫也逐渐退散。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低开高走,在经历了两年的调整之后,市场整体势头有所上扬,比如艺术品单项价位提高,成交量加大,今年内地各大秋拍公司的业绩也有较好的表现。

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国社会必将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书画艺术板块,在新一轮改革征程中,会迎来什么样的机遇?身处其中的艺术家、收藏家、运营机构等,又将如何去抢抓机遇?众声喧哗中,我们该如何来总结2013的中国艺术,又该如何来研判2014中国艺术大趋势?因此,站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高度,对未来艺术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和探讨,华西都市报发起“回·望——2014艺术大趋势”圆桌对话是时代所需,举行这样的高端对话也更具有重要意义。

大腕云集 业内人士“抱团取暖”

始终不渝致力于中国艺术的健康发展、为中国艺术鼓与呼的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以及旗下的华西传媒集群,再次彰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这次“回·望——2014艺术大趋势”圆桌对话邀请到了极具影响力的书画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企业家,搭建了一个多元开放的对话平台,共促艺术市场的繁荣发展。

当天,前来参与对话的嘉宾有著名学者李明泉、吴永强、张颖川;著名书画家陈仕彬、梁时民、刘正兴、郭汝愚、刘朴、叶瑞琨、刘德扬、陈滞冬、戴跃、郭强、吴浩、邱光平、邓敬民、谭晓蔓、杨宗鸿等;著名企业家、收藏家王学茂、米瑞蓉、柏优、洪峰;本土艺术的著名推手、策展人和艺术机构负责人如龚云、杨凯、赵欢、宋峰等都悉数来到现场。对话活动由青年画家、评论家、七月画舫艺术总监邱路琰主持。
四大议题 为艺术发展“把脉”

为了给中国艺术“问诊把脉”,圆桌对话全程共设置了四大议题,锁定创作、收藏、市场和拍卖四大领域。李明泉、陈仕彬、陈滞冬、吴永强、杨凯等五位专家、评论家、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负责人分别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在创作议题中,参会嘉宾讨论的重点是:大师越来越少,应酬越来越多,中国传统绘画在浮躁的时代如何创新及突围?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创作元素?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国学素养? 这些话题足够尖锐,也是当前艺术迷、藏家和艺术家本人所关心和经常思考的命题。梁时民、刘正兴、刘朴、戴跃、郭强、刘德扬、刘学伦等七位颇有分量的艺术大家率先“论剑”,对中国书画艺术创新最核心的部分进行深入探讨。

而在市场、收藏、拍卖等三大议题的讨论环节,郭汝愚、叶瑞琨、邱光平分别代表老一辈的传统中国画家和年轻一辈的当代艺术家坐而论道;张颖川女士和维微作为本土优秀的艺术评论家搭配组合,他们分别发表了关于艺术市场目前诸多不足和问题的论点;此外,著名企业家王学茂和诗婢家文化公司董事长柏优、成都宽云美术馆馆长米瑞蓉作为资深藏家也谈到了“艺术收藏”、“艺术投资基金”等不少藏家所关心的热点话题。

著名画家、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秦天柱,著名书画家、四川博物院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魏学峰和著名画家、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协副主席管苠棡因出差在外遗憾缺席圆桌对话,但他们都专门为此次活动撰文,对中国艺术创新之路进行总结和梳理。

下午6点,4个小时的对话结束,与会嘉宾们却意犹未尽,大家都感慨华西都市报举办这样的论坛,实在是一件大好事。诗婢家董事长柏优感慨地说,由于时间有限,很多嘉宾的观点未能充分展开,“这次研讨会如此成功,我们和华西都市报合作,将川内书画界一流的名家大腕、评论家、艺术机构负责人聚在一起,共同交流,开创了四川书画界齐心展开学术研讨会的先例。”柏优还特别建议,这次研讨会的成功经验要继续保持下去,诗婢家愿意与华西都市报合作,将论坛以定期的形式,长期举行下去。著名画家郭汝愚、刘朴也都兴致甚高,不仅在对话会后对记者再次分享他们的艺术心得,还与收藏家、艺术机构负责人深度交流对艺术界种种现象的观察和观点。夜色阑珊之际,关于2014艺术大趋势的热烈话题依然在延续……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杨帆 张杰 刘 见习记者杨强 摄影陈羽啸

【话题】为什么现在难以出现大师

发言嘉宾:
【郭汝愚:东方绘画艺术院院长、成都工笔画会会长】
【管苠棡: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协副主席】
【陈仕彬: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大道堂艺术馆馆长】
【陈滞冬:画家、书法家、艺术史学者】
【秦天柱: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
【刘正兴: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成都市美协主席】
【维微:书画家、评论家、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本次“回·望——2014艺术大趋势”圆桌对话上,“大师”二字,成为了众多参会的艺术界人士口中频率很高的词语。虽然近年来,各种“大师”的名衔满天飞,不少人内心仍然充满了疑问:真正的艺术大师到底去了哪里?正如著名画家梁时民在发言中提到的那样:“应酬多了,就很难拿出更多时间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来,肯定不会产生好的作品。”公认的大师难以在短时间出现,但艺术家如果少一些浮躁,多一份内心的平静,多潜心创作,提升自身的技艺和文化内涵,成为时代的榜样,那么百年后,后人回顾历史之时,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自然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陈仕彬: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大道堂艺术馆馆长】“这是没有大师而大师满天飞的时代”
  对于书画界来说,金字塔的顶端就是大师。大师者,乃通方之学,会通全部之大意者,大师是集大成者,大师的产生需要深远的文化积累,其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应该是一个时代的榜样,在创作上应该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时代精神,达到登峰造极的艺术高度,大师往往为艺术奋斗终生,并引领潮流,对当时及后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但是,现在是没有大师而“大师”满天飞的时代。当下书画界哪些为名家,哪些为大家,我想大家自有公论。而大师,我认为应该是要留给历史来评说,到回望历史的时候才能发现谁是大师。

【管苠棡: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多种因素制约了当代大师的成长”
  在当前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整个艺术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艺术品拍买屡创新高,中国画大师的作品单幅上亿的成交额今国人兴奋不已。然而,有一种观点却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究其原因:一方面,创作繁荣、风格纷呈、群星璀璨,著名学者王鲁湘先生认为:“当今中国画界,由于信息流通高度发达,加上无数代画家创作成果的直接吸纳,使得当代画家水平都很高,中国画的高原时代已到来,在高原上要想形成高峰却很难”。观众对各种艺术风格各有所好的选择,使得社会对艺术家个体的关注分散,这是社会原因。

【陈滞冬:画家、书法家、艺术史学者】“大师源自创造精英意识”
  20世纪的前面50年,是大师辈出的时候,我们现在认为我们最伟大的艺术家,几乎都出现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当时他们的意识都很强,每个人都在想办法感受我是中国人,每个人都在想办法创造一种精英的意识。
今天,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作为中国人,我们教我们的子孙从小就教他仁义礼智信,这个是中国的机会,中国文化的机会,如果我们中国艺术家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这种机会,我觉得非常重要。

【郭汝愚:东方绘画艺术院院长、成都工笔画会会长】“大师应以后慢慢筛选”
  大师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才能筛选出来的。你真正到了那个时候自然是大师,现在没必要过多地去想这些事情。过去因为画风比较少,也就是说游戏规则比较清楚,比较明确,所以在当时就可以评出来谁是大师。但今天,改革开放,大量外国艺术都涌进来,传统画有一大批人,创新的有一大批人,西方艺术的也有一大批人,中国文化传统也是一大批人——这么多人,这么多风格,游戏规则已经变了,现在要把大师评选出来也不容易。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等着这个时代过去后,再慢慢筛选大师。
  每一个时代都有大师,不能说我们这个时代就不出大师。我们现在的时代绘画得到快速发展,有那么多画画的人,不愁出不了大师。

【秦天柱: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是否大师,需盖棺定论”
  “有人说在当代缺少‘大师’,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问题。因为,评论一个时代有没有‘大师’,是需要这个时代过去以后,盖棺定论的事情。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的时代,有没有大师,不是我们当下评论家可以评定的事情,而是今后一个时代去评判的事情。怎么能现在就判定,我们这个时代一定不会出现大师?另一方面,对于某些人自封大师,这更是可笑的事情了,首先,大师不是自封的,也不能自封。是不是大师需要盖棺定论,由时代由后人评判出来。第二,一流的艺术家的基本素养,原本就包括虚怀若谷,一旦有自封大师之心,这就说明,他已经够不上大师的境界了。”

【刘正兴: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成都市美协主席】“现在大批培养的是艺术匠人”
  中国最近几年的艺术生态里出现了一些现象,就是涌现出众多艺术工作室,也有为数不少的画家带领了很多学生,他们的绘画语言就是老师的绘画语言,这直接导致了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的作品都像他们的老师,这不是艺术的发展,这对艺术创作是一种障碍。这样批量培养出的是艺术匠人!哪里还能出现艺术大师?
  艺术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肯定会出现众多的画院和工作室,这是大趋势。不同的艺术机构和艺术群体创作出的作品应该是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也应是多样性的。那么多艺术机构的出现,也可以培养和带动一大批收藏家的出现,收藏家的艺术起点也是不一样的,这能够引导这个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维微:书画家、评论家、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固步自封的艺术家成不了大师”
  现在画家,很多固步自封,画画的就只管画画,大多数不和其他艺术门类的人来往,这如果延伸下去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举几个例子,齐白石是画家,但他还和一帮诗人打交道,和一帮文人打交道,他的艺术为什么后来成为一个高峰?因为他不是技术工匠,他从一个工匠最后变成一个大艺术家,因为他背后有一个支撑他的文人团队,这些文人团队,有些是他的师,有些是他的友。徐悲鸿本身就是个学者,吴昌硕也是个大文人。艺术家怎么才能成为大师?你对当代现实生活都没有一个全面思考,你只会画那笔画,你就能成为大师吗?这可能吗?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鹏 杨帆 张杰 见习记者杨强 摄影陈羽啸

【话题】艺术机构该扮演何种角色?

发言嘉宾:
【刘朴: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蜀山画院院长】
【张颖川:艺术批评家、成都画院调研员】
【王学茂:成都八益家具集团总裁、四川省家具行业商会会长】
【刘学伦:画家、西南民大教授、四川国防书画院执行院长】
【赵欢:RE—C当代艺术空间艺术总监 】

艺术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幕后推手——艺术机构。艺术机构包括了画院、美术馆、画廊,政府、高校、企业等等,它们分别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机构。众多艺术机构分工不一,有做艺术理论、文献的研究和梳理,有代理艺术家作品进行市场交易,也有单纯进行艺术品收藏和展示,用以提升全民的艺术素养,可是近年来,不少艺术机构的功能出现本末倒置,还有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关系发生错位,症结出在哪里?且看业内人士一一道来。

【刘朴: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蜀山画院院长】“希望机构很能干,画家很简单”


四川的画家很多确实特别优秀,他们在不停地创作和学习,但是有些画家直接和市场接触,这是不合适的,因为有一些工作是画家不能做的,这些事情应该直接交给艺术机构去运作。我希望机构很能干,画家很简单,机构把这些工作做好,画家的心思就避免了被市场干扰,而把更多精力放在创作上,这样能够画出更多好的作品。现在藏家的眼睛越来越雪亮,你画得不好,作品最后是不可能进到藏家手里的,所以我觉得艺术家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剩下的由艺术机构去帮艺术家解决。

【张颖川:艺术批评家、成都画院调研员】“不同的资本应发挥不同的作用”


我们的主流机构有不同的资本介入艺术市场,不同的资本就要发挥不同的作用。而我们的政府资本、学院资本就要发挥他自己的作用,建设我们缺乏的硬件、软件设施。现在,我们大量的美术院校培养出不少艺术专业的博士、硕士,很多都找不到工作,而我们政府机构的美术馆、博物馆,在软件方面显得又很薄弱,我们是不是该拿一点资金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进行资源整合。国内艺术界缺少艺术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官方美术馆能不能补充这方面的基础工作呢?

【王学茂:成都八益家具集团总裁、四川省家具行业商会会长】“政府文化机构应大力扶持”


文化和艺术的发展,除了艺术家自身的努力而外,还需要我们社会各方面进行大量的呼吁和支持。只要我们有希望把自身的企业做好做大,有明确的民族属性,那么我们就需要弘扬民族文化,并与文化艺术有机结合,来提升企业自身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各个艺术机构的作用是挖掘和不断宣传本土文化艺术。这种宣传不仅仅是为了艺术家的画价和身价,更是为了让文化艺术贴近市场,贴近生活,让更多的人认识文化,走进文化这个领域,走进艺术这个领域,那么艺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政府的文化机构,应该对文化艺术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好引导,打好基础。我作为一个企业家,在这里表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艺术在发展,我都坚持和文化艺术家走在一起!

【刘学伦:画家、西南民大教授、四川国防书画院执行院长】“艺术机构研究领域太狭隘”

感谢华西都市报,给书画艺术作出了很多宣传报道,可以说媒体对艺术宣传的规模和造势的氛围,是前二十年没有见过的,让很多普通老百姓了解到我们更多的画家。我觉得应该继续深入地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乱象太多,艺术机构对一些艺术领域的研究没有站住脚。我们不少的四川画家,特别是70岁在世的画家,在理论上研究太少。而我们的大学设有的相关专业,可能过多地集中研究张大千等已经过世的画家,而对四川70岁以上的在世画家,很少涉及真正有导向、有权威的定向研究。对此,有关机构能不能组织牵头,对四川的高品位的画家、真正能够走向世界的画家进行艺术上的研究,特别是对理论界作出一个定论,我想这个工作是功德无量的。

【赵欢:RE—C当代艺术空间艺术总监 】“关系错位造成恶性循环”

现在中国美术界有个怪圈就是关系错位,比如美术馆做了画廊的事,本来应该是陈列画作的地方却成了交易所;批评家做了策展人的事,前者是对艺术界进行批评和质疑的人,最后却成了为一部分艺术家利益叫好的吹鼓手,如此恶性循环让对艺术有兴趣的人望而却步。现在社会大众对优秀的艺术作品认知判断很模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艺术机构疏于进行艺术理论研究,很多钱都砸到了场馆的硬件装修上去了,比如有些美术馆就没有建立起先进的美术馆机制,收藏体系也很不完整。此外,艺术机构还应该放低身段,拉近和大众的距离,增加对观众的服务,比如国外年轻人很多约会就会选择去画廊和美术馆,在那里既可以喝咖啡也能赏名画。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鹏 杨帆 张杰 见习记者杨强 摄影陈羽啸

【观点】管苠棡:澄怀味象·定能生慧——关于当前四川中国画创作的思考

在当前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整个艺术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艺术品拍卖屡创新高,中国画大师的作品单幅上亿的成交额令国人兴奋不已。然而,有一种观点却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究其原因:一方面,创作繁荣、风格纷呈、群星璀璨,著名学者王鲁湘先生认为:“当今中国画界,由于信息流通高度发达,加上无数代画家创作成果的直接吸纳,使得当代画家水平都很高,中国画的高原时代已到来,在高原上要想形成高峰却很难”。观众对各种艺术风格各有所好的选择,使得社会对艺术家个体的关注分散,这是社会原因。另一方面反映出艺术家面对稍纵即逝的各种艺术思潮和观念时无所适从,艺术市场这一把双刃剑对艺术家心境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当代大师的成长。

南朝画论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所谓“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的画家要以清澄纯净、无物无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当文化面对资本的时候,文化是脆弱的,当人性面对物质的时候,人性是脆弱的,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是人类的共性,精神超脱与物欲的博弈从来就没停止过,虽然人类对物质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于文化又是有害的。在现今金钱至上、人心浮躁的环境下,有多少人能独善其身?

其实,艺术市场的诱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急功近利。艺术市场是需要学术价值作支撑的,一件艺术作品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更应该具有创造性和史料性。近代山水画大家陆俨少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当年的作品还卖不过他的学生,然而他却坚守学术立场而终有大成,迎得了学术地位和市场认可的双丰收。

……中国画是以表现中国人文精神和学养为主旨,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发扬光大的动因。……也许有人会说在大力提倡张扬个性的今天,再提区域性风格过时了,但是,在文化语境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中国画自身发展的规律就是在传承文脉中发扬光大,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修行中成就艺术人生。张扬个性要看张显的个性是小我还是大我,是闭门编造的孤芳自赏还是师法自然的丘壑在胸。如果我们不脚踏实地,四川的中国画创作将很难有大的突破。……四川拥有全国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自然山水、人物、花鸟的绘画资源,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均以四川为写生创作起点而成就大师之路。我们不能守着金山讨饭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川中国画家及其创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美术界呈现出个体性状态,在全国有影响的精英画家,他们以超常的心智和学养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产生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然而,他们的审美取向和风格特征截然不同,大多也不是以巴蜀题材的创作而成名的,更缺乏形成具有整体效应的群体性。……北方和江浙却因有区域性共同点而形成中国画区域性风格的强势群体,而四川却没有。

综上所述,总结成果,找出路径。题材和路径的选择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对原始题材作审美的准确把握和表达,在区域共性审美的呈现中完成个性的彰显,对路径的认知和认知后有足够的愿望和勇气跨出第一步。

各位同仁,宋代的先贤以北方和江南自然山水为创作本体创造了两宗中国山水画的辉煌,当代四川画家能创造什么?七音令耳失聪、五色令人目盲,澄怀味象、定能生慧,四川画家的机遇要自己创造!

2013年12月24日 于荷塘月色画家村(因版面原因,本文有删节)

管苠棡(省诗书画院副院长、省美协副主席)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鹏 杨帆 张杰 见习记者杨强 摄影陈羽啸)

【观点】信心回归 艺术市场将迎来“暖春”

发言嘉宾:
【谭朝晖:东方绘画艺术院秘书长、重庆三峡油画院秘书长、华夏艺术网董事长】
【吴永强:著名学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李明泉: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杨凯:99艺术网总裁】
【任亮亮:四川谦龙投资管理公司艺术投资总监 金融投资报《艺术财经》主编】

 

在《双城记》的开篇,狄更斯如此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对如今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和中国艺术家的生态而言,这的确是坏时代,同时也是好时代。近日,由“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主持的《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年度报告》发布,报告显示,近1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实现了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规模的质的跨越,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永强:著名学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书画是艺术品市场主角”

我想对2014年艺术市场的趋势 谈 谈 个 人 的 看 法 。 经 过2010-2011年上半年的井喷行情,中国艺术品市场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回调时期,到2012年,陷入低迷,2013年又逐步回暖。今年下半年,在拍卖市场上,曾梵志《最后的晚餐》、黄胄《欢腾的草原》成交价过亿元,进一步释放出新资金进场和市场信心回归的信号。
  我们知道,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是由书画撑起半边天的。即使是在遭遇寒流的2012年,书画市场仍然有积极的表现,特别是传统书画交易频繁,价格表现强劲。按照我的预料,书画唱主角的时代并没有过去。未来一年,艺术品市场应该是以书画为主的市场。不过,江山轮流转,书画市场也有自己的运行周期。中国艺术市场的十年繁荣,首先是由当代艺术品、主要是当代油画启动的,然后是近现代经典绘画、传统书画赶上好日子,势头旺盛。而传统书画经过了较长时期的上升,资源消耗大,许多作品的价格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再加上不时受到制假卖假丑闻的困扰,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其市场的脚步可能会暂时放缓,代之而起的,或许将是又一轮现当代书画唱主角的时期。

【李明泉: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艺术是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指标”


  我主要是进行文化产业研究的,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预测中国艺术大势要先回首过去,再展望未来。我们预测2014艺术大趋势实际上是要根据原有的艺术发展成果、经验和积累上的一种判断。中国艺术发展有一个很大的背景,就是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全民提升艺术鉴赏水平,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欣赏水平,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一直在思考,文化艺术市场怎么来配置资源?这要通过艺术的供求关系、艺术的价格、艺术生产和服务的竞争,也就是说供求关系通过价格,通过竞争,才可能实现资源配置,因为之所以叫资源配置,它是资源稀缺,而我们每个公众、每个爱好者和收藏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与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因此就需要配置。中国各大拍卖公司、艺术机构等多种多样的中介越来越发达,他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就会导致艺术的价格定位越来越准确。艺术市场需要培育,艺术需要欣赏和鉴赏,必须要大力的推动全方位的艺术鉴赏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

【谭朝晖:东方绘画艺术院秘书长、重庆三峡油画院秘书长、华夏艺术网董事长】“艺术市场体系水平在升级”


  从我进入这个行业十多年的观察和感受来看,在成都,艺术品市场体系水平在升级。第一,传统国画与当代艺术交相辉映的局面,让艺术作品的丰富性有了很大提升。藏家对国画的鉴赏水平有所提升 比如说,这十几年来,带有一定现代性的国画作品,开始被藏家看好和收藏。第二,近些年来,成都出现了一些规模大、硬件设施都过硬的各类艺术机构。第三,艺术收藏者也变得更为理性和成熟:从以前的纯粹慕名购买,到现在更加注重体验式的购买。
  艺术行业的产业规模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成都的传统艺术领域,有荷塘月色画家村;当代艺术领域,有蓝顶艺术区。但是,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丰富性上,都还大有作为。比如与艺术品相关联的茶道、香道,都有很强的平民化受众发展潜力。作为艺术机构经营者,我们渴望这种艺术产业规模化带来的整体推动作用。对于未来,总体我是持乐观态度。2014年的艺术市场趋势,一定会是向前的。

【杨凯:99艺术网总裁】“古代艺术收藏将成为焦点”


  凡是好的艺术,它将来的市场前景都会很棒。关于收藏趋势,我还要强调一下古代艺术收藏和当代艺术收藏,在2014或者未来更长时间一定会成为焦点,尤其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源远流长的大家的作品,在当今的稀缺性和在市场的曝光流通很少。尤其是清末和民国,和中国近一百年,大部分的作品不在中国,也不在中国民间,而是在欧美很多国家,包括日本等等。所以我们现在市场比较火热,就是当年艺术比较火爆,其实近现代艺术也不过是近一两百年的事,尤其是我们唐宋元明清的艺术作品很少露脸,露脸肯定就是焦点。

【任亮亮:四川谦龙投资管理公司艺术投资总监 金融投资报《艺术财经》主编】“中产阶层将成为收藏主力”


  我在艺术品投资及艺术传媒行业有七八年的从业经验。2014年,国内的艺术品收藏市场,还会延续此前的上扬的走势。一方面,那些已经成名的画家的作品,其价格会维持明显的上涨趋势;另一方面,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上涨空间,也不容忽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兴趣也有能力,进入到艺术品的收藏市场。也就是说,曾经是比较集中于某一个财富阶层的艺术品收藏,将开始向普通的中产阶层扩散。要知道,在国外,中产阶层是艺术品收藏的中坚力量。在国内,这批中产阶层基本正处于一个艺术品收藏的门口,处于一个需要引导的观望期。不管是投资机构还是经营机构,谁能成功地抓住这批收藏的稳定力量,谁就将把握国内艺术收藏品的未来走向。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鹏 杨帆 张杰 见习记者杨强 摄影陈羽啸

【观点】浮躁年代 艺术家的坚守之道

发言嘉宾:
【梁时民: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管苠棡: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协副主席】
【吴浩:成都工笔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美协理事】
【邓敬民:成都工笔画会副会长、彭州画院副院长】
【陈仕彬: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大道堂艺术馆馆长】
【叶瑞琨:成都画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时代的变化引发的浮躁也渗透进了艺术圈,金钱的气息无处不在。很多画家每天忙于应酬疏于创作,有美术馆开始涉足画作交易,而对艺术的学术梳理却乏人问津……不少参会的重量级嘉宾也充满内省精神地反思了各自的困惑。展望2014,预判中国艺术的走势,必须首先厘清当下我们的迷失、困惑以及信仰。

【梁时民: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呼吁艺术家不要当‘站花’”

  这个年代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艺术发展的年代。真正的艺术家受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真正能够潜下心来做学问的很少,人们的心里都是比较浮躁的,包括我自己。整天都是会议啊,研讨会啊,出席开幕式啊,到处开幕式站起,人家都说我是著名的“站花”,因为我经常被人请去参加活动,戴朵花站台。
  在这种氛围下,真正要做学问是不可能的,行政事务太多,应酬太多,过去很多大家,他们过去都是很静心的,很潜心的来钻研自己的艺术自己的学问,而且他们不为他们的生活来创作,他们是真正的热爱自己的艺术,流连于名山大川,观察生活,他们很多艺术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的,他们是发自一种内心的,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的一种赞叹,一种表现,一种塑造,所以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具有一定人文精神价值的。

【管苠棡: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协副主席】
“艺术家应坚守学术立场”

  当文化面对资本的时候,文化是脆弱的,当人性面对物质的时候,人性是脆弱的,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是人类的共性,精神超脱与物欲的博弈从来就没停止过,虽然人类对物质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于文化又是有害的。在现今金钱至上、人心浮躁的环境下,有多少人能独善其身?
  其实,艺术市场的诱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急功近利。艺术市场是需要学术价值作支撑的,一件艺术作品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更应该具有创造性和史料性。近代山水画大家陆俨少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当年的作品还卖不过他的学生,然而他却坚守学术立场而终有大成,赢得了学术地位和市场认可的双丰收。

【陈仕彬: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大道堂艺术馆馆长】
“书画是国人的精神高尔夫”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书画应成为国人的精神高尔夫》。主要谈的便是我们对书画艺术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希望书画学习和书画市场能够走到理性和健康的轨道上来。中国书画作为我们的国粹,应该不遗余力地将其弘扬光大,但很多人出现了目的上的偏差,只要学书画,就想当书画家,只要沾书画家,目的就是卖钱,我想这跟书画本身的价值理念是相悖的。
  中国书画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两方面,一是在于学习和鉴赏过程中带来的修身养性和审美愉悦,这是别的艺术和运动望尘莫及的。被很多高端人士追捧的高尔夫运动,其所追求的同样主要是过程而非结果。所以,自觉的欣赏和学习书画应该成为当下最值得倡导并且最有品位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在该领域少数有突出成就者,也就是真正的书画家,能够让这门传统艺术不断发展,能够有所突破和创新,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甚至“成教化,助人伦”,书画家和书画艺术在这方面的价值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甚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书画应该成为国人的“精神高尔夫”。

【吴浩:成都工笔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美协理事】
“不把画画当成博取名利的工具”
  画家身处现实社会,也需要生存。画家通过作品拍卖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这是天经地义的。因为这也是社会,通过物质对画家的创作型劳动进行认可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这是对画家创造性劳动的一种赞助。但是,这肯定不是最本质的东西。理想的状态是,画家不应该去主动找市场,而是画得真有水平,让市场自动找上门来。对我来说,画画首先是生命需要,是灵魂需要。我不把画画当成一种博取名利的工具,它是完成我人生价值的唯一方式。真正好的艺术品是由历史和时间决定的,而不是拍卖行一时的价格决定的。时间是最好的评判者。

【叶瑞琨:成都画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时代浮躁,画家不能浮躁”

  现在中国绘画的将来到底是什么形势,没有谁能够估算,这个时代给画家带来了浮躁的因素,但我们不要浮躁,画家就应该把画画好。今天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但无论怎么多元,到了一定的时候会安静下来,终归还是要归到一元,对我们中国来说,始终还是要按照天下正道来行事,按照西方的话说就是世界发展有他的周期性,我们只要按照自己内心来做,总会把事情做好。

【邓敬民:成都工笔画会副会长、彭州画院副院长】
“坚持艺术本心才是根本”

  市场价格的浮动,对于艺术家的心态要说完全不造成任何影响,是不太可能的。关键是,把握好一种平衡,使其不影响创作。艺术市场上的一些浮躁现象,我也会感到困惑。但我会马上提醒自己,这种心态不能持续太久,一定尽快调整,回到平静的创作状态中去。作品的质量,才是价格的本源,是由市场、社会,最终由受众说了算。坚持艺术本心,探索个性艺术道路,是最根本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鹏 杨帆 张杰 见习记者杨强 摄影陈羽啸

【展望】立足传统 国学情怀

发言嘉宾:
【秦天柱: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
【魏学峰:四川博物院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
【刘德扬:成都画院调研员、诗婢家画院院长】
【戴跃: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杨宗鸿:著名诗人、书法家】
【郭强:书法家、西泠印社理事、省书协副主席】
【邱路琰:画家、艺术评论家、七月画舫艺术总监】

新锐艺术家代表邱广平说:“一画成名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艺术家不等同于一个只会画画的人,他的创新意识很重要。”一语切中要害。中国艺术的发展创新也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国学素养?

【秦天柱: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对传统要有敬畏之心”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越来越体现其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一个书画艺术家多多汲取的营养,多多益善。真正的大艺术家,有所创造的大艺术家,对传统都有一颗敬畏之心。画道,艺道,本来就讲究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新与传承,并不矛盾,并不冲突。

【魏学峰:四川博物院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必须静思,方可为艺”

中国艺术的根基中国文化,艺术理论及创作风格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不懂得中国的哲学,几乎无法读懂中国的书画,历史上的大师都是文化大家,当今社会,更多的人较注重艺术表现的技法探索,注重展览及市场的认知度而忽略了艺术最本质的东西。不能面对生命,凝固生命,创造生命。在多元化的格局中必须静思,方可为艺。现在不少的艺术家缺乏真正的热忱,执着和追求永恒的毅力。没有一颗赤子之心,就不可能打开生命中的能量。

【刘德扬:成都画院调研员、诗婢家画院院长】“我的画风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怀”

我的画风,这个源于我从小对传统文化的关怀,我总觉得在四川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四川曾经诞生了不少艺术大家,这跟我们四川的文化素养是密切相关的,也因为如此,我们就要去宣传。我希望这一次圆桌会议成为我们今后撬动整个四川地区向外扩展开拓的平台,因为我们对外声音太小了,同时我们对自己文化的宣传力度也比较小。

【戴跃: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深入传统,回归经典”

在市场繁荣的当下,我们的艺术家也要头脑清晰,市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他有不同的需求和消费层次,这就是需要艺术家自己对艺术的一个真诚的态度,这也就要考量我们艺术家自己的坚守与品位、品格。我们展望2014年,我们得积极努力,把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得到充分的彰显,这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这些年来,特别最近五年出现了各类艺术向传统回归的现象,这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趋势,我们立足传统,深入传统,最后回归到经典,从经典里面再找到发展创新的路子,这已经是中国当代书法学习创作的一个趋势。

【杨宗鸿:著名诗人、书法家】“没国学素养只是书画匠”

一个真正的书画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文人。要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否则,纵有高超技艺,书画家顶多算个书匠或画匠。对书画家而言,古典诗词的修为尤为重要。不要书家下笔无词,许多画家提款五句,这样的尴尬时有所见,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书画家的悲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画家画得不错,但题画的书法不如人意,甚至把整个画面都破坏了。未能做到书画同源,令人扼腕。所以,笔耕之余,读书实乃书画家的第一要务。苏东坡早就告诫:“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句话值得书画家们奉为圭臬。

【郭强:书法家、西泠印社理事、省书协副主席】“国学修养是中国艺术的根”

国学修养对中国艺术家很重要,首先是对中国古代艺术史、文化史肯定得熟悉。第二点是中国的文学,最后要解决意境的问题。如果你没有文学意境的欣赏能力,那你在绘画中创造意境的时候应该是比较困难的,创造性就不是很强,不能做到自己独到的刻画。国学是中国艺术的根,它不光包含中国的历史和文学,同时还有哲学,哲学教会我们思辨精神,缺少任何一样,我们的创新之路是走不动的。我们的艺术家不是哲学家,但必须是哲学思考者,这是要努力去解决的。
  书法跟绘画不一样。绘画是摹写自然,从大自然寻找灵感、去创造一些东西,可以做到天人合一。但书法不是,书法很奇怪,就是临摹古代作品开始,书法的学习就是从古代的碑帖里面寻找文化营养。我们的学习就是一个继承传统的过程,解决技法问题,解决观念问题,解决我们对书法现状的理解。当然作为一个现代人,肯定要有现代的思想和现代的价值理念。如果没有时代的风貌,他就是摹古,摹古再好它还是古代的作品,它不是现代的作品,我们要当创造者,而不是当剽窃者。


【邱路琰:画家、艺术评论家、七月画舫艺术总监】国学之于绘画不如国学之于人生

国学之于绘画本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命题。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绘画的创作者本身就是文人士大夫,因此,其国学素养是不言而喻的,国学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知识,而是安身立命的宗旨。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术教育日趋专业化、画家日趋职业化,使得绘画的表达方式、视觉效果起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背后的精神指向是崇高的还是猥琐的,却值得商榷。因为不少的绘画作品是为了创作而创作的,或满足于某种西方思潮、或迎合于市场资本,于是有大量的绘画作品是非正能量的,它不能指引人们在审美之后获得精神上的提升。
  与其说国学之于绘画,还不如说国学之于人生。当代中国的画家们应当以一种不谄媚于西方文化、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态度,走一条法古宜今的道路。深入挖掘传统绘画中优秀的表达方式、笔墨技巧、价值取向,并结合当下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民族品格的作品。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鹏 杨帆 张杰 见习记者杨强 摄影陈羽啸

【展望】关注当下 力求创新

 发言嘉宾:
【管苠棡: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协副主席】
【陈滞冬:书画家、艺术史学者】
【梁时民: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邱光平:著名画家、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
【谭晓蔓:成都花鸟画会副秘书长】

在这次“回·望——2014艺术大趋势”圆桌对话上,众多参会的艺术界人士在发言时热情高涨。虽然会议主题乃讨论来年艺术之发展趋势,但究其席间诸公的核心观点,落地在实处还是归结为:艺术应该如何创新?

【管苠棡: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共性审美中完成个性彰显”

四川中国画的创作长期没有学术方向作引导,更没有地区性美术基础理论为导向,处于无序的个体散漫状态,其理论依据一直在宽泛的中国画论中寻找参照,在已有的笔墨样式中寻觅自我,在流行的图式中寻求突破,缺乏鲜明的、有独特审美追求的艺术主张。
  四川版画和油画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立足本土,把握时代脉搏。在文化语境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中国画自身发展的规律就是在传承文脉中发扬光大,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修行中成就艺术人生。张扬个性要看张显的个性是小我还是大我,是闭门编造的孤芳自赏还是师法自然的丘壑在胸。如果我们不脚踏实地,始终在泛中国画的理论和各种画派是否存在的争吵中喋喋不休,四川的中国画创作将很难有大的突破。四川拥有全国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自然山水、人物、花鸟的绘画资源,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均以四川为写生创作起点而成就大师之路。我们不能守着金山讨饭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陈滞冬:书画家、艺术史学者】“创新来自于艺术家的自信”

创新更多是来自于艺术家的自信。我们中国艺术家缺乏的就是自信。当今中国艺术家很多不向传统寻求资源,我觉得这一点是错误的,你把自己永远放在传统之外,放在中国之外,永远不可能有成就。所谓传统与现代,不是一个时间序列,不是从传统可以变为现代,他是一个空间关系,他是一个东方和西方的关系,你是一个东方人,你永远是一个东方人,你自己应该是你的主体,这一点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在今天,他对于国学的这种了解和学要不及他对西方的了解与需要,他对学习国学的难度,不亚于学习西方文化和语言的难度。
  20世纪整个中国在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的时候,前几十年出了一个张大千,后五十年出现了一个陈子庄,这对我们成都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一个优质的艺术家,他在市场上迟早会引起重视,我们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绘画大省,这一点我们四川人应该有强烈的自信。

【梁时民: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进一步,退一步,再进半步”

中国的传统绘画,在浮躁的时代如何进行创新或突围,我认为首先要坚守中国传统的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几千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到现在,我们的这个文化发展,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所以这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了长期的时间,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我们在发展和弘扬的基础上,必须有继承。
  我今天上午去参加了成都画院的年度展,他们提出一个口号很好,进一步,退一步,再进半步。我们在当代传统的基础上,要前进一步,但是对于当代的艺术,我们要退一步,再进半步,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走得太西,也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传统,比较枯燥刻板的东西,这个就说明了一个艺术发展的规律,它应该掌握一个度,它不能超越这个东西,你吸收外来的整个艺术,大胆的接受我们的艺术,吸收西方绘画里面好的东西,这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这是我们艺术发展,特别是中国画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我认为在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必须要把握住我们的度,还要深入的研究我们传统的文化。

【邱光平:著名画家、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一画成名的时代已经过去”

艺术和画画是两回事,我以前也是一个喜欢画画的,觉得只要自己把画画好了就可以了,其实到了今天我才觉得,画画和艺术真的不同。后来我发现我用很多其他的手段和媒介去阐释我所要表达的内容,从一个纯粹喜欢画画的人,变成全能选手,所以我说今天的一些艺术家,那种一画成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特别是当代艺术这个领域。

今天的艺术家一定要学会怎么样去做一个好的展览,怎么样去策划一个好的展览,今天的艺术家要全能,你不可能只把画画好,你什么都不管,你就可以出来了,不可能的。我在2010年的时候在温州博物馆做了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是很成功的,从那个展览之后,我就没有再去画以前的题材,因为这个时候我已经感觉到,如果要去重复这个题材,那就被市场扼杀掉了,所以我选择重新去体验,花三年的时间做了一些新的题材,这个时候我的画廊合作机构说,你换新的题材,那我们就不合作了,事实上到今天,我觉得不合作对我来讲是一个好处,我现在就觉得做什么都很自由,反而市场开始靠近你,觉得你的作品里面有灵魂的东西。所以一个艺术家的独立性非常重要。

【谭晓蔓:成都花鸟画会副秘书长】“深入传统也要锻炼独立判断力”

据我所知,这样纯学术性,又很全面的总结以及对传统艺术的艺术走向,市场价值等非常深入的讨论是不多的。参会者认真的态度及各自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让我感动,更让我肃然起敬!我听了论坛上各位艺术家及评论家的发言,很有共鸣,受益匪浅,比如说,陈滞冬先生讲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郭汝愚老师谈的关于画家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与市场的关系,在当下,对于创作者,都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性。作为一个还在继续探索的画家,我在深入思考,如何在向传统学习的同时,既能深入进去,又能锻炼出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判断力。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鹏 杨帆 张杰 见习记者杨强 摄影陈羽啸

【展望】网络时代 渠道更新

发言嘉宾:
【柏优:诗婢家文化公司董事长、四川省古玩协会副会长】
【宋峰:七月画舫运营总监】
【邓敬民:成都工笔画会副会长、彭州画院副院长】
【杨凯:99艺术网总裁】

谈古,必须要论今。在4G网络全面到来之际,中国艺术市场将面临新机遇,不少人也讨论了电商时代下的书画艺术品市场如何实现新的盈利增长点,以及在这个重要转型期,艺术家又该何去何从。

【柏优:诗婢家文化公司董事长、四川省古玩协会副会长】“投资者趋理性,稳中求上”

2013的艺术市场趋势,过亿作品只有两件。因为一件作品上千万或过亿,每年都会承担巨大的财务成本,时间过长也会成为一种风险,而几百万的作品财务成本较小,变现更容易,受众面也会比较广,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几百万的作品收藏都相当容易,这些都说明投资者更趋于理性投资。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投入的重视与加强,国家政策也在向文化建设方面倾斜,很多文化机构也相继成立了艺术及投资基金,银行、保险和担保公司都参与其中,这些势必会助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在面对众多艺术品投资渠道时,作为个人投资,除了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选择一个信誉度高的专业机构进行指导也必不可少。在2014年,相信艺术品市场将会延续波浪式前进,稳中求上的发展趋势,这也将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宋峰:七月画舫运营总监】“艺术在线销售,商机与挑战并存”

多艺术网站都举行了在线拍卖,也有在线购物网站联合部分艺术机构举行在线拍卖,甚至一些书画爱好者乃至书画家本人也在利用微信、微博开设“微画廊”进行艺术品销售,这些举措拓展了传统艺术品销售的平台,降低了传统艺术品销售的门槛,吸引了更多艺术爱好者入场,必将对今后传统艺术品市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网络时代资讯具有过强的可塑性,因此在传统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势必会加剧传统艺术品鱼龙混杂的局面。

【邓敬民:成都工笔画会副会长、彭州画院副院长】“艺术家要接受新的模式”

电商模式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书画艺术的销售模式,也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说,其盈利增长将是无限的。对电商和艺术家而言,是双赢,艺术家必须要接受这种新的销售模式。前段时间,德堡艺术空间曾组织了我的一些作品在淘宝网上做了一场专拍,效果非常好,有些作品的成交价格,比本地画廊销售价格还高。这也让我对电商拍卖刮目相看。
  电商模式的宣传更直接,面更广,成本低。与此同时,在线拍卖的目前的弊端和不足之处,艺术品的价格不太稳定。有时候同类型同尺寸的作品,成交价格差距较大。不像传统画廊对作品销售价格会进行有效的保护。因它的透明度太强,对艺术家也是把双刃剑。

【杨凯:99艺术网总裁】“专家建议艺术品零关税”

艺术品电商现在正抢占新的制高点,包括淘宝等都推出了艺术电商,这是未来科技时代移动终端和4G的趋势。除了新兴的电商,艺术品的税制问题也是对我们在座很多从事创作和经营的同仁来说是非常关心的。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双舟主张实行艺术品零关税,尽快建立我国艺术品出口退税制度,应该立即停止在海关预征增值税,对画廊业、拍卖行业应该施行单一的综合税。虽然市场很重要,但是培养公民的艺术公共教育才是市场的核心。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鹏 杨帆 张杰 见习记者杨强 摄影陈羽啸

视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