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嘉宾:
【秦天柱: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
【魏学峰:四川博物院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
【刘德扬:成都画院调研员、诗婢家画院院长】
【戴跃: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杨宗鸿:著名诗人、书法家】
【郭强:书法家、西泠印社理事、省书协副主席】
【邱路琰:画家、艺术评论家、七月画舫艺术总监】
新锐艺术家代表邱广平说:“一画成名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艺术家不等同于一个只会画画的人,他的创新意识很重要。”一语切中要害。中国艺术的发展创新也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国学素养?
【秦天柱: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对传统要有敬畏之心”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越来越体现其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一个书画艺术家多多汲取的营养,多多益善。真正的大艺术家,有所创造的大艺术家,对传统都有一颗敬畏之心。画道,艺道,本来就讲究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新与传承,并不矛盾,并不冲突。
【魏学峰:四川博物院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必须静思,方可为艺”
中国艺术的根基中国文化,艺术理论及创作风格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不懂得中国的哲学,几乎无法读懂中国的书画,历史上的大师都是文化大家,当今社会,更多的人较注重艺术表现的技法探索,注重展览及市场的认知度而忽略了艺术最本质的东西。不能面对生命,凝固生命,创造生命。在多元化的格局中必须静思,方可为艺。现在不少的艺术家缺乏真正的热忱,执着和追求永恒的毅力。没有一颗赤子之心,就不可能打开生命中的能量。
【刘德扬:成都画院调研员、诗婢家画院院长】“我的画风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怀”
我的画风,这个源于我从小对传统文化的关怀,我总觉得在四川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四川曾经诞生了不少艺术大家,这跟我们四川的文化素养是密切相关的,也因为如此,我们就要去宣传。我希望这一次圆桌会议成为我们今后撬动整个四川地区向外扩展开拓的平台,因为我们对外声音太小了,同时我们对自己文化的宣传力度也比较小。
【戴跃: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深入传统,回归经典”
在市场繁荣的当下,我们的艺术家也要头脑清晰,市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他有不同的需求和消费层次,这就是需要艺术家自己对艺术的一个真诚的态度,这也就要考量我们艺术家自己的坚守与品位、品格。我们展望2014年,我们得积极努力,把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得到充分的彰显,这才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这些年来,特别最近五年出现了各类艺术向传统回归的现象,这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趋势,我们立足传统,深入传统,最后回归到经典,从经典里面再找到发展创新的路子,这已经是中国当代书法学习创作的一个趋势。
【杨宗鸿:著名诗人、书法家】“没国学素养只是书画匠”
一个真正的书画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文人。要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否则,纵有高超技艺,书画家顶多算个书匠或画匠。对书画家而言,古典诗词的修为尤为重要。不要书家下笔无词,许多画家提款五句,这样的尴尬时有所见,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书画家的悲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画家画得不错,但题画的书法不如人意,甚至把整个画面都破坏了。未能做到书画同源,令人扼腕。所以,笔耕之余,读书实乃书画家的第一要务。苏东坡早就告诫:“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句话值得书画家们奉为圭臬。
【郭强:书法家、西泠印社理事、省书协副主席】“国学修养是中国艺术的根”
国学修养对中国艺术家很重要,首先是对中国古代艺术史、文化史肯定得熟悉。第二点是中国的文学,最后要解决意境的问题。如果你没有文学意境的欣赏能力,那你在绘画中创造意境的时候应该是比较困难的,创造性就不是很强,不能做到自己独到的刻画。国学是中国艺术的根,它不光包含中国的历史和文学,同时还有哲学,哲学教会我们思辨精神,缺少任何一样,我们的创新之路是走不动的。我们的艺术家不是哲学家,但必须是哲学思考者,这是要努力去解决的。
书法跟绘画不一样。绘画是摹写自然,从大自然寻找灵感、去创造一些东西,可以做到天人合一。但书法不是,书法很奇怪,就是临摹古代作品开始,书法的学习就是从古代的碑帖里面寻找文化营养。我们的学习就是一个继承传统的过程,解决技法问题,解决观念问题,解决我们对书法现状的理解。当然作为一个现代人,肯定要有现代的思想和现代的价值理念。如果没有时代的风貌,他就是摹古,摹古再好它还是古代的作品,它不是现代的作品,我们要当创造者,而不是当剽窃者。
【邱路琰:画家、艺术评论家、七月画舫艺术总监】国学之于绘画不如国学之于人生
国学之于绘画本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命题。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绘画的创作者本身就是文人士大夫,因此,其国学素养是不言而喻的,国学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知识,而是安身立命的宗旨。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术教育日趋专业化、画家日趋职业化,使得绘画的表达方式、视觉效果起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背后的精神指向是崇高的还是猥琐的,却值得商榷。因为不少的绘画作品是为了创作而创作的,或满足于某种西方思潮、或迎合于市场资本,于是有大量的绘画作品是非正能量的,它不能指引人们在审美之后获得精神上的提升。
与其说国学之于绘画,还不如说国学之于人生。当代中国的画家们应当以一种不谄媚于西方文化、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态度,走一条法古宜今的道路。深入挖掘传统绘画中优秀的表达方式、笔墨技巧、价值取向,并结合当下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民族品格的作品。
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鹏 杨帆 张杰 见习记者杨强 摄影陈羽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