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夏艺术网 收藏
 

九州煮墨网

Chen Mowu

陈沫吾,男,本名陈琼,字无疾,号九灯、雨公,自谓醉墨轩、方寸间、无疾堂、风雨楼、煮墨馆、心易堂之主人,1964年7月生于重庆市开县,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巴蜀书画院副院长,锦江艺术研究院(筹)院长,四川中国画院画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学会理事,四川省楹联学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蜀山印社社长,成都市丙戌书画金石研究会成员,巴蜀诗书画研究会原副秘书长,传记被收录到《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才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巴蜀印人》等中。著有《陈沫吾诗文集》、《陈沫吾印存》、《中国书法述要》、《钢笔楷书自修教程》、《陈沫吾美术书法篆刻选》、《三十六计书法篆刻赏析》、《煮墨馆走笔》、《围炉煮墨》等。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有《中国当代艺术家——陈沫吾》、《煮墨留痕——陈沫吾卷》,现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处处长。 画家的理念是:画不分南北,书不论东西;以品会朋友,以诚联友谊。 陈沫吾的艺术世界 http://chenmowu.51.com http://chenmowu.blog.163.com 联系电话:13808196473 028-86712768(白) 电子邮箱:chenmowu@163.com 以物适情 用意作画 作者:向维果 己丑夏至于大方堂 看了陈沫吾的作品,感觉上,似乎看到了他给绘画艺术增添的一些自尊,看到了他的个性笔墨给读者带去的一些希望。即兴而起,不迎合,不媚俗,不受“经济潮流”的左右,不视他人眼色的我行我素,豪情、爽朗,让人为之一振。在得到欣慰的同时,也不得不对今日的社会画风产生了那么一点点的质疑……欣慰者,尚有一批置身于“无为”之中,依然保持着沉默,努力为中国绘画事业的发展而奋进的画家们。在今天以“市场经济”为先导的社会里,把艺术当作商品,是不以为怪的事,作品卖钱,相对也被视为很正常现象。怪者见不怪者为怪之,相反,不以自已的作品为蒙利之筌,而甘于为艺术付出代价的人已少之又少了。为艺术的弘扬光大而牺牲自已,正是传统文化人的坚定信念,文化艺术的本身,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将文化事业用以谋利,在很多层面里他会丢失魂魄,如果将高雅的绘画艺术强行拉至至俗,把民族精神的至深品德蚀化成为一堆臭铜……因此而丧失的是国粹的光辉,艺术的魂魄和民族精神。我们并不反对那些追求“价位”的“经济思潮”,但就艺术本身而言,它绝对不是市场的附庸品,而是属于领导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发展的文化上层。 “锇死事小,失节为大”,画家陈沫吾正是以读书养息而致力于用“意”作画,不以钱财为目的,甘于寂寞,准备“牺牲”自我的一个例子。陈沫吾绘事,神追蜀中画坛名宿陈子庄先生,以其神情意趣入笔墨,心向大千,胸臆丘壑,具有自主山川的信心。虽然不倦追随访迹前贤,但又不以陈法为枷锁,在纵向深入的同时也博宽视线,苦苦寻找能为自已情性相生的品行或笔墨语言。从他的山水《蜀山秋韵》、《临水人家》、《冬景》等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其人“我道”。率意的笔墨发自内心,零零整整散落纸上,留下笨拙且又流畅的点线,大块的黑墨团团,似似而非、有无之间;从他作品中可以品味到那些随心所欲的兴之所致,貌似杂乱而又得统一的黑白构成,阴阳互动所产生的高低起伏、大小兼顾、顺去逆来、错位的变换等等,体现出个性化的多样节奏效果;计黑当白,在粗枝大叶中似乎又将展示某种信息;追寻苦瓜和尚意味,吸收石壶笔墨的气息、兼收黄质品格… 只要合拍如意,通通拿来。诚然,前人“影子”再所难去。但是,正在一步一步地取得“物象自我”的质面。大凡丹青入格,七十岁以前或可以在师承主体范畴内外周旋,面对传统与当今时代感受,要学习总结的东西太多太多。一切面对,都需要由生到熟,由熟而后提炼愈精,直至自立门庭。必然会有一段艰辛的路程。陈沫吾以绘事主次涉及文、诗、书、篆,行路、省悟,兼收并蓄,陶冶品行…… 虽然,他刚过“不惑”之年,但却了了甚多,氲氤艺术于诗书画印之中已十分成熟…… “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明.杜琼〈论画〉) ,作为国粹的中国画艺术,旨在反映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民族审美情趣,从其思想性到艺术性,都要以物适情,追求境界,讲究气节。所以,画家的素质修为并非在一日间可以完美,须知“做到老学到老”的道理,陈沫吾的中国画功夫,也正是在文人画与画家之间,打拼个性的,抽象且具实山山水水,应该属意象之列;他与工巧“俏丽”一门相去甚远,出入颇大。艺术,若重视以形似,自然会受到大多数群众的欢迎或可能成为明星,如果用意深入,追求格调的升华,走上学究道路,独步于高寒地带,那就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了。为艺术而奋发图强,试图挤身于一种新境界之中,陈沫吾大概是属于后者吧。 陈沫吾先生的书法艺术   作者:贺小维   陈沫吾,男,重庆市开县石门人,本名陈琼,字无忌,号九灯,雨公,醉墨轩、风雨楼、愚鲁角、煮墨馆主人,煮墨翁,九灯一禅,1964年7月生于开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创作研究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益州书画院画师,雅纸中国画院画师,其传记被收录到《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才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巴蜀印人》。著有《陈沫吾诗文集》、《陈沫吾印存》、《中国书法述要》、 《钢笔楷书自修教程》、《陈沫吾美术书法篆刻选》、《三十六计书法篆刻赏析》等,发表各类文章、诗歌数十篇(首)。现供职于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处处长。   在蜀中,自古就多文人雅士。陈沫吾先生,作为一位新生代的书家,在喧哗的当代书法展览主义笼罩之中,凭借自己深厚的毛笔、硬笔书法,篆刻艺术,美术创作之功底,赢得了自己的书法艺术的应有地位。其篆书、隶书、行草书作品,无论从作品形式、幅式上看,都是显得那样有个性和大气磅礴,抛开当代书坛的外在因素和客观现象,从艺术研究的角度来定位审视他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陈沫吾先生在书法艺术这条路上的闯荡,自有他的聪明与机智,他先用钟王建立了自己书法艺术殿堂牢固的地基,并以这种魏晋书法的逸致为底蕴,大胆地从汉魏六朝碑版中去挖掘营养,寻求自己书法的表现手法和气骨,形成了他自己书法的独特表现语言——汉骨晋韵。碑版书法自清末兴起后,加之书法各种成熟的技法,表现神州大地的书法艺术再次繁荣空前。尤其于碑版书法对行草书体的融入古来极少见,沫吾先生的行草书独辟蹊径地这样做了,而且做得很成功,在他的一件作品题款中他写到:“吾习行草书近追汉魏碑,似颇有所心得,于用笔之速度把握已从快捷至沉稳,于线条质量之锤炼亦多有觉悟,今作此单条,以示吾书之源流也。”   沫吾先生诸体皆擅,但行草书应是他书法艺术中的镇宅之宝。他的行草书,从用笔上看,线条犀利,有金蛇狂舞、刀刻斧劈的感觉,是碑版书法的典型另类表现语言。当代书法用碑版笔法意趣的很多,但大多数吸取了碑版笔法的用笔或质感,因而显得过于苍劲与枯涩,残垣断壁的衰败气象过浓,沫吾先生的行草书在取碑版笔意上,很讲究碑版笔法的方折、刀刻之趣,于犀利的同时又是干净利落的,因此用笔的金石气很重,视觉效果很清晰,并且笔画的形状也极为讲究,形很美,尤其是在碑版笔情意趣之中,巧妙地运用了《张黑女》、钟繇《荐季直表》的厚重笔意,所以线条不时又以丰满凝重显现,粗细对比强烈,于整个结字的黑白调节趣味横生。一个时代的审美倾向的形成是和该时代的社会环境、文化、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我一直觉得大众的审美之于物体外观比较趋向于明快简捷,对物体形的喜好是直线、方折,在对物体内在美的理解比较趋向于一种易于理解的奇与怪,变而不过,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可能源于现代商品的包装设计以及现代国外设计理念对人们的潜移默化,审美对于现代人来源,人们更加喜欢快餐式的东西。沫吾先生的行草书用笔恰恰和当代的审美倾向有了契合点,明快简捷的同时,又不乏碑版的奇逸和魏晋的雅致。在结字上,他的行草书法作品具备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魏晋意趣。一些字的结体他处理成“呆”、“憨”、“笨”的外形,这种结体恰好是魏晋书法的整体气格--高古、静穆、平和、冲淡。二是碑版意趣。这个特征是他行草书法结字最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他把字的型处理得很有欹侧感,或左倒或右倾,而且把碑版书法的擅于造势之特点完全借鉴过来,使字的重心总处于偏移的位置,因而从审美上给人一种动的感觉。甚至一些字的结体常有逸笔出之,既大胆又聪明,耐人寻味。这些结体特征总不免让人想到《石门颂》、《爨龙颜碑》和上古的刻碑摩崖。三是现代意趣,这也是陈沫吾先生行草书的个性之处。上述三个反面的结字特征,构成了沫吾先生行草书的独家特色----魏晋逸致、碑版风骨。对此,我觉一个书法家在潜心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在书法本体上探索创新,无疑是可喜可贺的。   陈沫吾制印颇长于在文字形体的经营,入古出新,不以技法精湛胜人,而是自然天趣胜人,构图错落有势,平中寓奇,老辣苍茫,憨态天真。其作品属于写意型,他善于处理边栏残破、并笔粘连,印风蓬头丐面、粗犷雄畅,气势豪迈夺目,于拙朴中见灵韵。虚实对比变化大,但又不失整体的和谐。陈沫吾早年潜心于秦汉印的学习,得益于吴俊卿之雄浑、齐璜之大气、曾默躬之磅礴而入印道,后在蜀中名家苏园先生的提携奖掖下,面对大谈自我、阔论创新的当今转型时代,他仍然强调初学刻印,应该以篆法为上,次讲章法构图,再次论刀法。篆法是刻印的根本,取法高古新奇,印作自然别开生面,不讲究篆法就不明根本,刻印过程中就难以把握章法、刀法的准确性,即使刻得能够稍合规矩,其品格品相也不会多高的。故他始终坚守以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旨要,神气至上,形而次之,大刀阔斧,随心放荡,印从书出,才智过人,其作品中流淌着的是他的气质、心性、涵养与襟怀。   在当代书坛,浮躁心绪和急功近利的意识十分浓烈,因此,在追名逐利的万马奔腾声中,沫吾先生能静下心来兼顾硬笔书法艺术研究,不受急功近利的影响,在博取百家的同时,软硬兼施、相得益彰,从而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他注重分析性临摹和创作性意临。一位书家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方法、悟性、资质、勤奋、环境、师承、书路等这些因素的具备有可能成就一个成功的书家,沫吾先生可能就具备了这些条件,他艺术成就是让人十分羡慕的。   就沫吾今后的发展而言,可能是比较矛盾的,任何一种书体、一种风格和一种流派,在其发展至完善的路途上,都会面临各种不好调和的矛盾,把矛盾调和了,使矛盾达到了和谐状态,个性也就消失了,沫吾先生刚过不惑之年,还太年轻,我们期待着他的发展,期待着他书法中矛盾的调和与个性的张扬。 胸有渊壑自腾蛟 —— 书画家陈沫吾先生侧记 作者:张宝林 自古之善书能画者,皆有拿云之志,不羁之才,岂可以尘世俗子视之?!而书画者,寄托其志趣之物也。所谓才情横溢,光华自现,其无本乎? 夫书画者,虽不能经天纬地,然状物表理,描情写意之用,也足痴迷众生也。况作者之气质、才学、人品,落乎书画之中,顿有高下之别,如鲜花之香氛,虽不可以言说,惟超凡之品味,常跃然乎纸上,信然! 沫吾好书画,于兹有年也。余初识其作,再识其人。约数年前,暮春时节,余于省美术馆参观书法作品展。蓦见展览大厅中央,有巨幛两幅,气压群书。远而察之,腾蛟起凤,雷霆震摄,墨气淋漓,势不可遏!迫而视之,乃见其下款赫然而书曰:沫吾!从此心存记忆,不能忘怀。憑添欲识此君之志。次年,省硬笔书法家年会之上,见一人俊秀之士,众人皆围聚一团凝神静听,是人指点品评,滔滔无绝,各中要理,当时无不膺服。问之,乃答曰:此陈老师陈沫吾是也。一时夙愿,今日得偿。与沫吾交谈之间,再为其深厚之学养及高远之论见折服。此后,因书法会展雅集,时常晤谈。随次数日增,了解愈深。 沫吾于书,楷行篆隶草,无所不能,行草尤为精熟。其书集历代众家之所长,从唐人入手,直接魏晋,从简牍中探得消息。又兼汉魏笔力,取明清之奇诡,当其下手风雨快,笔虽未到气已吞!看其作书,仿佛张颠、怀素再世,不可端倪,令人惊绝!细而审之,其线条形质朴茂,藏露适度,使转得宜,或缠绕、或舒展,或拙涩、或流便,浑厚华滋,纤巧秀逸;其点划或阴或阳,跳动腾掷,似无法而有法,似欹侧而反正;章法或如万斛泻玉,不择地而流出,跌宕起伏,气韵生动。又如黄河大合唱,更似满纸凝固之交响乐! 沫吾于画,皈依大风堂名下。可谓系出名门,师承有法,令人艳羡!其恩师龙国屏、王永年等,皆张大千得意弟子,为海内名家。师诲不倦,加之其天赋异禀,染墨不辍,沫吾于今登堂入室,可谓得到真传。虽然如此,沫吾常泛迹于山川,收尽天下奇峰丘壑,草稿万卷藏纳于胸,施书法于画法,大道抱一,天下万物,生发于数尺宣纸之间,堪比造化之力,不也神乎!沫吾画作,山水居多。得传统之笔墨技法,皴擦晕染,描摹细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余独爱其斗方山水小品,常见远天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近水则有一叶扁舟飘荡其间。清妍秀润,意趣生动。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清润华滋,妙得禅机,古今佳构,不过如此! 沫吾自号煮墨馆,凡文墨所及皆可以煮之。其研习书画之余,也常作篆刻,其印文直追秦汉;偶作诗文自娱,人生所有境遇,皆能入诗。其句“世间万象何有相,只缘眉下生色目”,如高僧棒喝,立证菩提!其为传承书画之薪火,已纳徒数人,弟子遍布红尘方外,均以书画师之,一时传为美谈。此非有过人之学养及人格魅力,不能为也! 沫吾贤兄如今正当盛年。艺海广大,如兄之勤勉,前途未可限量!余有幸忝列朋辈,能常亲聆其高谈阔论,宏识益学,不也悦乎!今沫吾有书画结集出版,余赘书数言,共襄胜举,不也欢言者乎?!是为记。 岁次乙丑仲秋撰文 时菊花飘香 铭刻人生方寸间 ---陈沫吾先生篆刻艺术赏析 作者:王书峰 篆刻艺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中,其学习人数与创作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它在成就一种艺术风貌和有价值地延续一种艺术样式的成功性上,在某种意义上说,超过了同时期的书法艺术与国画艺术。篆刻的大写意风格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又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批有成就的篆刻家浮出水面,引领潮流;而更多的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则隐居山林或闹市,默默无闻,推波助澜,使这一时期的篆刻艺术于异彩纷呈中显现出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点来。 一、印中求书 陈沫吾先生的治印经历正是与这三十余年来的篆刻发展同步的。他直接受惠于这一时期的印风和篆刻理念。显然,作为一名有个性的篆刻家,除了对时风有正确的把握外,更在于他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对篆刻艺术语言的特殊领悟,而这一切乃筑基于他的印学修养和篆刻功力之上。正如《历代印学论文选》之沈野《印谈》前言中说: 沈野论印自有高人一头处。是书有意识地强调文学修养对篆刻艺术的“打底”作用。尝称:“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凡百技艺,未有不静坐读书而能入室者。”[1] 陈沫吾先生于篆刻艺术,可谓是读书与治印同步。在书法与绘画创作之外,三十余年来他笃诚印艺,因而其印学修养和篆刻功力也与日俱增。陈沫吾老师的执著,是一种在纷扰尘世中难能的品质与人格魅力。它表现于印作上,则是一种个性风格和精神境界:澄澈明净,绝非浑浑噩噩;淡泊自守,内涵丰富,独自忍耐寂寞,游历于大自然与自己的审美理想中。 二、治印实例与个性风格 读人赏印,无不让人真正感觉和体会到人与艺术是相通相承的。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陈沫吾老师最近篆刻的几方印作(见本期封三): 朱文印作“龙马精神”,其用刀如用笔,有顿挫、有提按、有节奏、有速度、有方笔、有圆笔。《篆刻入门》中言:“执刀如执笔,刻印如书字,其理固一也。”[2]先生整个印面古拙浑厚,斑驳潇洒,浑然协调。篆刻的佳境只有刀法不足以表现,惟有书法的意味也渗入其中才会使品格提高,隽永耐看。这方印正是书法与刀法的很好融合,同时也是对印面内容的很好诠释。若平白直率,一览无遗,便无隽永含蓄之情意。 白文印“龙腾虎跃”是一方构图比较困难的印,“腾”、“虎”两个字笔画较多,占位较大。若整个印面采用左右结构,印面“腾”、“虎”两字都横处于下部分,就会显得壅塞不堪;而用上部分“龙”、“虎”字采用大篆字体入印,笔画简洁,留出大块红底则会有“泄气”的感觉,使整个印面构图涣散不紧凑。故先生采用回文式的构图法,让繁复、简洁的字在印面上对角出现,既紧凑不泄气,又字与字遥相呼应不散漫,其巧思于此可见。 朱文印“龙虎风云”颇具装饰美,又似一幅小型的抽象画。其虚与实、方与圆、穿插与揖让、内敛与扩张,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修短合度,俨然是“冷抽象”的小型画。 白文印“飞龙在天”,具有强烈的对比和突兀怪异之感。“飞”字占了整个印面的一半,突出其飞的动势;“龙在天”三字占印面的另一半,“在”字偏向一边,“天”字则偏中,左右错落,妙处在不稳之中求安稳,让印面有跳荡活跃而不呆板。这正是先生想破蛹而出但仍恋恋难舍传统之处。 丰子恺曾说:“夫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盖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非有精微的艺术修养,不足以语也。”(《钱老师匋刻长跋巨印选》)又说,故鉴赏金石,需要极精微的形式感情。世间能鉴赏绘画书法者较多,能鉴赏金石者极少。此乃一般人都缺乏精微的形式感情之故。 (参见《艺术修养基础》) 丰子恺的这些论述少有人提及,但它确是发人深省的。将篆刻视为雕虫小技----这不是篆刻家的自谦便是外行的眼光;但像丰子恺这样认为篆刻深于书画的独到见解,一般赏鉴家、评论家是不敢言说的,就连篆刻家对自己呕心沥血的创作也大都不敢有此自信。丰子恺对这一观点的阐述虽然不多,但却是信而可征的,它足以深化人们对篆刻的认识和提高篆刻家的自信心。鉴赏者如此,篆刻家呢?我想先生正是能“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具有“精微之艺术修养”的篆刻家。 三、川印风格与治印理念 沫吾先生出生并游艺于巴蜀大地。在这片人文荟萃的土地上,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积淀为他提供了拓展创作思路的广阔空间与平台;奔腾咆哮的千江万河启迪了他的刀法,使之有不可阻挡之势;难于上青天的崇山峻岭觉悟了他的印面构图,使之有古朴苍茫之美。同时它们也对他的审美思想和艺术创造起到孕育式的作用。四川印坛人才济济,沫吾先生之所以能于此间异军突起,不为流行色左右,其印作能格外引人注目,究其原因,虽然得益于对历代篆刻流派风格的汲取,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思想自立和对地域风气的解脱与突破。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说: 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3] 就沫吾先生印风而言,不少四川篆刻作品有绮丽华滋之美,制作与程式化之嫌;而先生能别开生面,具有唯我的大写意风格与自由自在的大家风范。先生努力追求每一方印都能夺人眼目的视觉效果。其红白对比、方圆呼应中表现出匠心独运。每每他能从一枚印的审美大效果着手,让人在品读之间,感觉其篆法结构、用刀轻重缓急等对细节的刻画入微,却似乎若不经意。他坚持一是要求印面大效果,先声夺人,二是求在细细品读中获得耐人寻味,将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机的统一:求大效果必在印面表现形式上具有现代感;求意味隽永必深入古典,求舒和自然与文人雅意。看他所刻的肖形印:造型简约大方、线条厚重朴拙,布局协调润和。他变南人之绮丽为稚拙厚重,存南人之华滋润泽而不蹈北人粗疏之弊,遂得浑厚华滋之美;其作望之若犷,即之则温,合南北之妙为一体,故能脱颖于四川印坛,特立于四川印坛。 四、大写印风与学艺之道 沫吾先生的篆刻属于大写意风格。他的创作是建立在对传统篆书艺术的重新认识与解构上。其篆书糅杂金文大篆、秦诏汉版为一体,不涉李斯小篆之工稳类一笔。这如同他的书法:斑驳凝重、苍雄古拙、逸野雄浑、爽健开张、大气磅礴,从而张扬了自信与从容、机灵与自由的个性,显出他心中所充溢的大美。 由此看来,沫吾先生的篆刻艺术创作,其实不管写意还是工稳,继承传统还是对传统的超越,都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头脑与平和的心态。先生之作,貌似写意而实精微,外求天然而实具匠心,象浑厚而意润和,状通俗而意高雅,形式现代而内蕴古典,敢合诸多矛盾成一统。此当缘于其学识、气质与人生经历。《中国篆刻的艺术与技巧》前言说:“篆刻是一门综合艺术,深入其中,其艺无穷。只有积学、深造,才有‘综合’的内蕴。吴昌硕又说:‘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这话非常中肯。”[4] 五、结论 综上所述,陈沫吾先生能书、能画、能文,故其印作融合了书意、画意、文气;修养全面,则造就了他广博深厚的基础。先生眉宇谈吐间有一种锐气,这种锐气可以体味而不可言状,发乎胸臆而融之于印表,基础之深博与气质之锐发,成就了他的篆刻艺术。 注释: [1]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1999年版,第62页。 [2]《篆刻入门》,上海书店1979年版,第82页。 [3] 阮元:《南北书派论》。《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630页。 [4]叶一苇:《中国篆刻的艺术与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作者:王书峰: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成都)教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联系办法

联系人:陈沫吾

电话:13808196473

E-Mail:chenmowu@163.com

QQ:505067096

微博:Chen Mowu

网址:

博客:

声明:以上联系办法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华夏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的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个人简介

陈沫吾,男,本名陈琼,字无疾,号九灯、雨公,自谓醉墨轩、方寸间、无疾堂、风雨楼、煮墨馆、心易堂之主人,1964年7月生于重庆市开县,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巴蜀书画院副院长,锦江艺术研究院(筹)院长,四川中国画院画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学会理事,四川省楹联学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蜀山印社社长,成都市丙戌书画金石研究会成员,巴蜀诗书画研究会原副秘书长,传记被收录到《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才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巴蜀印人》等中。著有《陈沫吾诗文集》、《陈沫吾印存》、《中国书法述要》、《钢笔楷书自修教程》、《陈沫吾美术书法篆刻选》、《三十六计书法篆刻赏析》、《煮墨馆走笔》、《围炉煮墨》等。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有《中国当代艺术家——陈沫吾》、《煮墨留痕——陈沫吾卷》,现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处处长。

画家的理念是:画不分南北,书不论东西;以品会朋友,以诚联友谊。

陈沫吾的艺术世界 http://chenmowu.51.com

http://chenmowu.blog.163.com
联系电话:13808196473 028-86712768(白)
电子邮箱:chenmowu@163.com


以物适情 用意作画

作者:向维果

己丑夏至于大方堂


看了陈沫吾的作品,感觉上,似乎看到了他给绘画艺术增添的一些自尊,看到了他的个性笔墨给读者带去的一些希望。即兴而起,不迎合,不媚俗,不受“经济潮流”的左右,不视他人眼色的我行我素,豪情、爽朗,让人为之一振。在得到欣慰的同时,也不得不对今日的社会画风产生了那么一点点的质疑……欣慰者,尚有一批置身于“无为”之中,依然保持着沉默,努力为中国绘画事业的发展而奋进的画家们。在今天以“市场经济”为先导的社会里,把艺术当作商品,是不以为怪的事,作品卖钱,相对也被视为很正常现象。怪者见不怪者为怪之,相反,不以自已的作品为蒙利之筌,而甘于为艺术付出代价的人已少之又少了。为艺术的弘扬光大而牺牲自已,正是传统文化人的坚定信念,文化艺术的本身,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将文化事业用以谋利,在很多层面里他会丢失魂魄,如果将高雅的绘画艺术强行拉至至俗,把民族精神的至深品德蚀化成为一堆臭铜……因此而丧失的是国粹的光辉,艺术的魂魄和民族精神。我们并不反对那些追求“价位”的“经济思潮”,但就艺术本身而言,它绝对不是市场的附庸品,而是属于领导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发展的文化上层。
“锇死事小,失节为大”,画家陈沫吾正是以读书养息而致力于用“意”作画,不以钱财为目的,甘于寂寞,准备“牺牲”自我的一个例子。陈沫吾绘事,神追蜀中画坛名宿陈子庄先生,以其神情意趣入笔墨,心向大千,胸臆丘壑,具有自主山川的信心。虽然不倦追随访迹前贤,但又不以陈法为枷锁,在纵向深入的同时也博宽视线,苦苦寻找能为自已情性相生的品行或笔墨语言。从他的山水《蜀山秋韵》、《临水人家》、《冬景》等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其人“我道”。率意的笔墨发自内心,零零整整散落纸上,留下笨拙且又流畅的点线,大块的黑墨团团,似似而非、有无之间;从他作品中可以品味到那些随心所欲的兴之所致,貌似杂乱而又得统一的黑白构成,阴阳互动所产生的高低起伏、大小兼顾、顺去逆来、错位的变换等等,体现出个性化的多样节奏效果;计黑当白,在粗枝大叶中似乎又将展示某种信息;追寻苦瓜和尚意味,吸收石壶笔墨的气息、兼收黄质品格… 只要合拍如意,通通拿来。诚然,前人“影子”再所难去。但是,正在一步一步地取得“物象自我”的质面。大凡丹青入格,七十岁以前或可以在师承主体范畴内外周旋,面对传统与当今时代感受,要学习总结的东西太多太多。一切面对,都需要由生到熟,由熟而后提炼愈精,直至自立门庭。必然会有一段艰辛的路程。陈沫吾以绘事主次涉及文、诗、书、篆,行路、省悟,兼收并蓄,陶冶品行…… 虽然,他刚过“不惑”之年,但却了了甚多,氲氤艺术于诗书画印之中已十分成熟……
“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明.杜琼〈论画〉) ,作为国粹的中国画艺术,旨在反映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民族审美情趣,从其思想性到艺术性,都要以物适情,追求境界,讲究气节。所以,画家的素质修为并非在一日间可以完美,须知“做到老学到老”的道理,陈沫吾的中国画功夫,也正是在文人画与画家之间,打拼个性的,抽象且具实山山水水,应该属意象之列;他与工巧“俏丽”一门相去甚远,出入颇大。艺术,若重视以形似,自然会受到大多数群众的欢迎或可能成为明星,如果用意深入,追求格调的升华,走上学究道路,独步于高寒地带,那就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了。为艺术而奋发图强,试图挤身于一种新境界之中,陈沫吾大概是属于后者吧。


陈沫吾先生的书法艺术

  作者:贺小维

  陈沫吾,男,重庆市开县石门人,本名陈琼,字无忌,号九灯,雨公,醉墨轩、风雨楼、愚鲁角、煮墨馆主人,煮墨翁,九灯一禅,1964年7月生于开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创作研究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益州书画院画师,雅纸中国画院画师,其传记被收录到《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才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巴蜀印人》。著有《陈沫吾诗文集》、《陈沫吾印存》、《中国书法述要》、 《钢笔楷书自修教程》、《陈沫吾美术书法篆刻选》、《三十六计书法篆刻赏析》等,发表各类文章、诗歌数十篇(首)。现供职于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处处长。
  在蜀中,自古就多文人雅士。陈沫吾先生,作为一位新生代的书家,在喧哗的当代书法展览主义笼罩之中,凭借自己深厚的毛笔、硬笔书法,篆刻艺术,美术创作之功底,赢得了自己的书法艺术的应有地位。其篆书、隶书、行草书作品,无论从作品形式、幅式上看,都是显得那样有个性和大气磅礴,抛开当代书坛的外在因素和客观现象,从艺术研究的角度来定位审视他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陈沫吾先生在书法艺术这条路上的闯荡,自有他的聪明与机智,他先用钟王建立了自己书法艺术殿堂牢固的地基,并以这种魏晋书法的逸致为底蕴,大胆地从汉魏六朝碑版中去挖掘营养,寻求自己书法的表现手法和气骨,形成了他自己书法的独特表现语言——汉骨晋韵。碑版书法自清末兴起后,加之书法各种成熟的技法,表现神州大地的书法艺术再次繁荣空前。尤其于碑版书法对行草书体的融入古来极少见,沫吾先生的行草书独辟蹊径地这样做了,而且做得很成功,在他的一件作品题款中他写到:“吾习行草书近追汉魏碑,似颇有所心得,于用笔之速度把握已从快捷至沉稳,于线条质量之锤炼亦多有觉悟,今作此单条,以示吾书之源流也。”
  沫吾先生诸体皆擅,但行草书应是他书法艺术中的镇宅之宝。他的行草书,从用笔上看,线条犀利,有金蛇狂舞、刀刻斧劈的感觉,是碑版书法的典型另类表现语言。当代书法用碑版笔法意趣的很多,但大多数吸取了碑版笔法的用笔或质感,因而显得过于苍劲与枯涩,残垣断壁的衰败气象过浓,沫吾先生的行草书在取碑版笔意上,很讲究碑版笔法的方折、刀刻之趣,于犀利的同时又是干净利落的,因此用笔的金石气很重,视觉效果很清晰,并且笔画的形状也极为讲究,形很美,尤其是在碑版笔情意趣之中,巧妙地运用了《张黑女》、钟繇《荐季直表》的厚重笔意,所以线条不时又以丰满凝重显现,粗细对比强烈,于整个结字的黑白调节趣味横生。一个时代的审美倾向的形成是和该时代的社会环境、文化、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我一直觉得大众的审美之于物体外观比较趋向于明快简捷,对物体形的喜好是直线、方折,在对物体内在美的理解比较趋向于一种易于理解的奇与怪,变而不过,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可能源于现代商品的包装设计以及现代国外设计理念对人们的潜移默化,审美对于现代人来源,人们更加喜欢快餐式的东西。沫吾先生的行草书用笔恰恰和当代的审美倾向有了契合点,明快简捷的同时,又不乏碑版的奇逸和魏晋的雅致。在结字上,他的行草书法作品具备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魏晋意趣。一些字的结体他处理成“呆”、“憨”、“笨”的外形,这种结体恰好是魏晋书法的整体气格--高古、静穆、平和、冲淡。二是碑版意趣。这个特征是他行草书法结字最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他把字的型处理得很有欹侧感,或左倒或右倾,而且把碑版书法的擅于造势之特点完全借鉴过来,使字的重心总处于偏移的位置,因而从审美上给人一种动的感觉。甚至一些字的结体常有逸笔出之,既大胆又聪明,耐人寻味。这些结体特征总不免让人想到《石门颂》、《爨龙颜碑》和上古的刻碑摩崖。三是现代意趣,这也是陈沫吾先生行草书的个性之处。上述三个反面的结字特征,构成了沫吾先生行草书的独家特色----魏晋逸致、碑版风骨。对此,我觉一个书法家在潜心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在书法本体上探索创新,无疑是可喜可贺的。
  陈沫吾制印颇长于在文字形体的经营,入古出新,不以技法精湛胜人,而是自然天趣胜人,构图错落有势,平中寓奇,老辣苍茫,憨态天真。其作品属于写意型,他善于处理边栏残破、并笔粘连,印风蓬头丐面、粗犷雄畅,气势豪迈夺目,于拙朴中见灵韵。虚实对比变化大,但又不失整体的和谐。陈沫吾早年潜心于秦汉印的学习,得益于吴俊卿之雄浑、齐璜之大气、曾默躬之磅礴而入印道,后在蜀中名家苏园先生的提携奖掖下,面对大谈自我、阔论创新的当今转型时代,他仍然强调初学刻印,应该以篆法为上,次讲章法构图,再次论刀法。篆法是刻印的根本,取法高古新奇,印作自然别开生面,不讲究篆法就不明根本,刻印过程中就难以把握章法、刀法的准确性,即使刻得能够稍合规矩,其品格品相也不会多高的。故他始终坚守以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旨要,神气至上,形而次之,大刀阔斧,随心放荡,印从书出,才智过人,其作品中流淌着的是他的气质、心性、涵养与襟怀。
  在当代书坛,浮躁心绪和急功近利的意识十分浓烈,因此,在追名逐利的万马奔腾声中,沫吾先生能静下心来兼顾硬笔书法艺术研究,不受急功近利的影响,在博取百家的同时,软硬兼施、相得益彰,从而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他注重分析性临摹和创作性意临。一位书家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方法、悟性、资质、勤奋、环境、师承、书路等这些因素的具备有可能成就一个成功的书家,沫吾先生可能就具备了这些条件,他艺术成就是让人十分羡慕的。
  就沫吾今后的发展而言,可能是比较矛盾的,任何一种书体、一种风格和一种流派,在其发展至完善的路途上,都会面临各种不好调和的矛盾,把矛盾调和了,使矛盾达到了和谐状态,个性也就消失了,沫吾先生刚过不惑之年,还太年轻,我们期待着他的发展,期待着他书法中矛盾的调和与个性的张扬。





胸有渊壑自腾蛟

—— 书画家陈沫吾先生侧记

作者:张宝林

自古之善书能画者,皆有拿云之志,不羁之才,岂可以尘世俗子视之?!而书画者,寄托其志趣之物也。所谓才情横溢,光华自现,其无本乎? 夫书画者,虽不能经天纬地,然状物表理,描情写意之用,也足痴迷众生也。况作者之气质、才学、人品,落乎书画之中,顿有高下之别,如鲜花之香氛,虽不可以言说,惟超凡之品味,常跃然乎纸上,信然!
沫吾好书画,于兹有年也。余初识其作,再识其人。约数年前,暮春时节,余于省美术馆参观书法作品展。蓦见展览大厅中央,有巨幛两幅,气压群书。远而察之,腾蛟起凤,雷霆震摄,墨气淋漓,势不可遏!迫而视之,乃见其下款赫然而书曰:沫吾!从此心存记忆,不能忘怀。憑添欲识此君之志。次年,省硬笔书法家年会之上,见一人俊秀之士,众人皆围聚一团凝神静听,是人指点品评,滔滔无绝,各中要理,当时无不膺服。问之,乃答曰:此陈老师陈沫吾是也。一时夙愿,今日得偿。与沫吾交谈之间,再为其深厚之学养及高远之论见折服。此后,因书法会展雅集,时常晤谈。随次数日增,了解愈深。
沫吾于书,楷行篆隶草,无所不能,行草尤为精熟。其书集历代众家之所长,从唐人入手,直接魏晋,从简牍中探得消息。又兼汉魏笔力,取明清之奇诡,当其下手风雨快,笔虽未到气已吞!看其作书,仿佛张颠、怀素再世,不可端倪,令人惊绝!细而审之,其线条形质朴茂,藏露适度,使转得宜,或缠绕、或舒展,或拙涩、或流便,浑厚华滋,纤巧秀逸;其点划或阴或阳,跳动腾掷,似无法而有法,似欹侧而反正;章法或如万斛泻玉,不择地而流出,跌宕起伏,气韵生动。又如黄河大合唱,更似满纸凝固之交响乐!
沫吾于画,皈依大风堂名下。可谓系出名门,师承有法,令人艳羡!其恩师龙国屏、王永年等,皆张大千得意弟子,为海内名家。师诲不倦,加之其天赋异禀,染墨不辍,沫吾于今登堂入室,可谓得到真传。虽然如此,沫吾常泛迹于山川,收尽天下奇峰丘壑,草稿万卷藏纳于胸,施书法于画法,大道抱一,天下万物,生发于数尺宣纸之间,堪比造化之力,不也神乎!沫吾画作,山水居多。得传统之笔墨技法,皴擦晕染,描摹细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余独爱其斗方山水小品,常见远天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近水则有一叶扁舟飘荡其间。清妍秀润,意趣生动。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清润华滋,妙得禅机,古今佳构,不过如此!
沫吾自号煮墨馆,凡文墨所及皆可以煮之。其研习书画之余,也常作篆刻,其印文直追秦汉;偶作诗文自娱,人生所有境遇,皆能入诗。其句“世间万象何有相,只缘眉下生色目”,如高僧棒喝,立证菩提!其为传承书画之薪火,已纳徒数人,弟子遍布红尘方外,均以书画师之,一时传为美谈。此非有过人之学养及人格魅力,不能为也!
沫吾贤兄如今正当盛年。艺海广大,如兄之勤勉,前途未可限量!余有幸忝列朋辈,能常亲聆其高谈阔论,宏识益学,不也悦乎!今沫吾有书画结集出版,余赘书数言,共襄胜举,不也欢言者乎?!是为记。

岁次乙丑仲秋撰文 时菊花飘香



铭刻人生方寸间

---陈沫吾先生篆刻艺术赏析

作者:王书峰

篆刻艺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中,其学习人数与创作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它在成就一种艺术风貌和有价值地延续一种艺术样式的成功性上,在某种意义上说,超过了同时期的书法艺术与国画艺术。篆刻的大写意风格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又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批有成就的篆刻家浮出水面,引领潮流;而更多的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则隐居山林或闹市,默默无闻,推波助澜,使这一时期的篆刻艺术于异彩纷呈中显现出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点来。
一、印中求书
陈沫吾先生的治印经历正是与这三十余年来的篆刻发展同步的。他直接受惠于这一时期的印风和篆刻理念。显然,作为一名有个性的篆刻家,除了对时风有正确的把握外,更在于他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对篆刻艺术语言的特殊领悟,而这一切乃筑基于他的印学修养和篆刻功力之上。正如《历代印学论文选》之沈野《印谈》前言中说:

沈野论印自有高人一头处。是书有意识地强调文学修养对篆刻艺术的“打底”作用。尝称:“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凡百技艺,未有不静坐读书而能入室者。”[1]

陈沫吾先生于篆刻艺术,可谓是读书与治印同步。在书法与绘画创作之外,三十余年来他笃诚印艺,因而其印学修养和篆刻功力也与日俱增。陈沫吾老师的执著,是一种在纷扰尘世中难能的品质与人格魅力。它表现于印作上,则是一种个性风格和精神境界:澄澈明净,绝非浑浑噩噩;淡泊自守,内涵丰富,独自忍耐寂寞,游历于大自然与自己的审美理想中。
二、治印实例与个性风格
读人赏印,无不让人真正感觉和体会到人与艺术是相通相承的。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陈沫吾老师最近篆刻的几方印作(见本期封三):
朱文印作“龙马精神”,其用刀如用笔,有顿挫、有提按、有节奏、有速度、有方笔、有圆笔。《篆刻入门》中言:“执刀如执笔,刻印如书字,其理固一也。”[2]先生整个印面古拙浑厚,斑驳潇洒,浑然协调。篆刻的佳境只有刀法不足以表现,惟有书法的意味也渗入其中才会使品格提高,隽永耐看。这方印正是书法与刀法的很好融合,同时也是对印面内容的很好诠释。若平白直率,一览无遗,便无隽永含蓄之情意。
白文印“龙腾虎跃”是一方构图比较困难的印,“腾”、“虎”两个字笔画较多,占位较大。若整个印面采用左右结构,印面“腾”、“虎”两字都横处于下部分,就会显得壅塞不堪;而用上部分“龙”、“虎”字采用大篆字体入印,笔画简洁,留出大块红底则会有“泄气”的感觉,使整个印面构图涣散不紧凑。故先生采用回文式的构图法,让繁复、简洁的字在印面上对角出现,既紧凑不泄气,又字与字遥相呼应不散漫,其巧思于此可见。
朱文印“龙虎风云”颇具装饰美,又似一幅小型的抽象画。其虚与实、方与圆、穿插与揖让、内敛与扩张,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修短合度,俨然是“冷抽象”的小型画。
白文印“飞龙在天”,具有强烈的对比和突兀怪异之感。“飞”字占了整个印面的一半,突出其飞的动势;“龙在天”三字占印面的另一半,“在”字偏向一边,“天”字则偏中,左右错落,妙处在不稳之中求安稳,让印面有跳荡活跃而不呆板。这正是先生想破蛹而出但仍恋恋难舍传统之处。
丰子恺曾说:“夫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盖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非有精微的艺术修养,不足以语也。”(《钱老师匋刻长跋巨印选》)又说,故鉴赏金石,需要极精微的形式感情。世间能鉴赏绘画书法者较多,能鉴赏金石者极少。此乃一般人都缺乏精微的形式感情之故。 (参见《艺术修养基础》) 丰子恺的这些论述少有人提及,但它确是发人深省的。将篆刻视为雕虫小技----这不是篆刻家的自谦便是外行的眼光;但像丰子恺这样认为篆刻深于书画的独到见解,一般赏鉴家、评论家是不敢言说的,就连篆刻家对自己呕心沥血的创作也大都不敢有此自信。丰子恺对这一观点的阐述虽然不多,但却是信而可征的,它足以深化人们对篆刻的认识和提高篆刻家的自信心。鉴赏者如此,篆刻家呢?我想先生正是能“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具有“精微之艺术修养”的篆刻家。
三、川印风格与治印理念
沫吾先生出生并游艺于巴蜀大地。在这片人文荟萃的土地上,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积淀为他提供了拓展创作思路的广阔空间与平台;奔腾咆哮的千江万河启迪了他的刀法,使之有不可阻挡之势;难于上青天的崇山峻岭觉悟了他的印面构图,使之有古朴苍茫之美。同时它们也对他的审美思想和艺术创造起到孕育式的作用。四川印坛人才济济,沫吾先生之所以能于此间异军突起,不为流行色左右,其印作能格外引人注目,究其原因,虽然得益于对历代篆刻流派风格的汲取,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思想自立和对地域风气的解脱与突破。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说:

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3]

就沫吾先生印风而言,不少四川篆刻作品有绮丽华滋之美,制作与程式化之嫌;而先生能别开生面,具有唯我的大写意风格与自由自在的大家风范。先生努力追求每一方印都能夺人眼目的视觉效果。其红白对比、方圆呼应中表现出匠心独运。每每他能从一枚印的审美大效果着手,让人在品读之间,感觉其篆法结构、用刀轻重缓急等对细节的刻画入微,却似乎若不经意。他坚持一是要求印面大效果,先声夺人,二是求在细细品读中获得耐人寻味,将二者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机的统一:求大效果必在印面表现形式上具有现代感;求意味隽永必深入古典,求舒和自然与文人雅意。看他所刻的肖形印:造型简约大方、线条厚重朴拙,布局协调润和。他变南人之绮丽为稚拙厚重,存南人之华滋润泽而不蹈北人粗疏之弊,遂得浑厚华滋之美;其作望之若犷,即之则温,合南北之妙为一体,故能脱颖于四川印坛,特立于四川印坛。
四、大写印风与学艺之道
沫吾先生的篆刻属于大写意风格。他的创作是建立在对传统篆书艺术的重新认识与解构上。其篆书糅杂金文大篆、秦诏汉版为一体,不涉李斯小篆之工稳类一笔。这如同他的书法:斑驳凝重、苍雄古拙、逸野雄浑、爽健开张、大气磅礴,从而张扬了自信与从容、机灵与自由的个性,显出他心中所充溢的大美。
由此看来,沫吾先生的篆刻艺术创作,其实不管写意还是工稳,继承传统还是对传统的超越,都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头脑与平和的心态。先生之作,貌似写意而实精微,外求天然而实具匠心,象浑厚而意润和,状通俗而意高雅,形式现代而内蕴古典,敢合诸多矛盾成一统。此当缘于其学识、气质与人生经历。《中国篆刻的艺术与技巧》前言说:“篆刻是一门综合艺术,深入其中,其艺无穷。只有积学、深造,才有‘综合’的内蕴。吴昌硕又说:‘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这话非常中肯。”[4]
五、结论
综上所述,陈沫吾先生能书、能画、能文,故其印作融合了书意、画意、文气;修养全面,则造就了他广博深厚的基础。先生眉宇谈吐间有一种锐气,这种锐气可以体味而不可言状,发乎胸臆而融之于印表,基础之深博与气质之锐发,成就了他的篆刻艺术。

注释:
[1]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1999年版,第62页。
[2]《篆刻入门》,上海书店1979年版,第82页。
[3] 阮元:《南北书派论》。《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630页。
[4]叶一苇:《中国篆刻的艺术与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作者:王书峰: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成都)教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网上画册

更多>>

艺术动态

更多>>

艺术资料

更多>>